資源簡介 第二節 免疫一、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1)掌握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區別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免疫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1.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 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 三、教學難點 1.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2.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間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法、多媒體演示法。 五、、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人體三道防線的多媒體動畫軟件。 2.學生準備:復習傳染病的知識。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教師:人類的生活是離不開空氣的,但是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使人致病,我們稱作病原體,一旦這些病原體侵入人體內那么就會使人患上疾病,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健康的。請問:人體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境中健康的生活著?學生:因為人體有免疫力教師:那么人體是依靠什么來形成自身的免疫力的呢?學生:依靠人體龐大而復雜的防御體系——免疫系統。教師: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下免疫系統的組成,課件展示講解。教師:為了對免疫系統的功能做了解,我們先來欣賞由張夢瑜等同學為我們帶來話劇《免疫的三道防線》,大家掌聲有請。(話劇見劇本內容)表演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教師:我們知道,人體的表面覆蓋著一層—— 學生:皮膚。 教師:那么皮膚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保護身體內部結構、調節體溫 教師:除了同學們剛才提到的,皮膚以及黏膜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功能。下面,先聽老師講一件事(多媒體2):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種能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后再檢查,這時發現這些病菌的數量學生:增加了? 教師:不,情況恰恰與同學們預料的不一樣,那些病菌非但沒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們的皮膚消滅了。 學生:沒想到我們的皮膚這么厲害。 教師:那么請大家想一想,究竟我們的皮膚還具有什么功能呢?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呢? 學生:說明皮膚具有殺滅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被皮膚的分泌物殺死了。 教師:對,我們的皮膚和黏膜不僅能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所以皮膚和黏膜組成了我們人體防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 學生:老師,既然有第一道防線,也就是說還有第二道或者還有第三道。 教師:的確是這樣,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皮膚和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而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板書: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學生:老師,這些知識可真難記。 教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更形象說明這些問題,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片。 (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內容:兩段動畫) 動畫一:一些病菌落在皮膚表面,正高興得手舞足蹈,想趁機侵入人體。但是病菌們耗盡力氣、費盡周折也沒能夠破壞堅固的皮膚表層,沒有得逞的病菌們正氣得咬牙切齒,沒想到被皮膚分泌的一些物質粘住,它們極力逃脫,但都無濟于事,不久就被殺死并溶解掉了。其余的病菌看到它們的同伴的慘敗,只好逃之夭夭了。一些病菌又來到呼吸道的黏膜上,沒想到黏膜上的纖毛像波浪一樣不斷地擺動,病菌根本連立足之處都沒有,立即被纖毛清掃了出去。 畫外音:皮膚和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還有殺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具有清掃異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動畫二:一些侵入人體的病菌正得意洋洋,不料遇到人體的保衛物質——溶菌酶,病菌立即被粘住并被溶解消滅。僥幸逃脫的病菌們盡管小心翼翼,還是被守衛人體的吞噬細胞發現了,結果也免不了被包圍吞噬掉。 畫外音: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組織器官中的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教師:看了這段動畫片,前面的問題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實際上,上述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們把這兩道防線叫做非特異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學生:老師剛才說人體有三道防線,那第三道防線是什么呢? 教師:接下來我就來說第三道防線。我們還是來看一段動畫片。 動畫內容:一些形態功能不同于一般病菌的病原體進入人體內,被溶菌酶和吞噬細胞進攻后仍然未被完全消滅掉。這時淋巴細胞出現了,淋巴細胞立即派出抗體前去支援,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從而幫助吞噬細胞將病原體清除掉或者使病原體的狀態改變,從而失去了致病性。當病原體被清除后,抗體卻沒撤走,它們像哨兵一樣仍然滯留在體內,時刻監視,預備同樣的病原體再次侵入時將它們消滅。 畫外音: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的。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應的抗體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就會被體內存留的抗體按同樣的方式加以清除。 板書: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抗原和抗體之間的關系,那么請大家根據上述知識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出過水痘的人就不會再出水痘了呢? 學生:水痘病毒侵入人體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產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體,等人病好之后,抗體還存留在人體內,這個人以后就不會再出水痘了。 教師:回答得很好。人類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體的這種現象后,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使人體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條件下,體內提前產生抵御某種病原體的抗體,從而避免了許多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利用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就是人類利用這種方法與疾病作斗爭的一個成功的例子。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染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呢? 學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質炎 教師:同學們提到的疾病人類現在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實現預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說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對比我們前面所學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線稱之為—— 特異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書: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最后將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進行表格比較,見ppt課堂小結鞏固練習課后作業布置結束新課板書設計:第六章第一節免疫1、免疫系統的組成2、人體的三道防線防線 組成 功能 免疫類型第一道防線 皮膚和黏膜 阻擋,殺菌,清掃 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防線 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 吞噬和溶解病原體 特點:生來就有的,非特異性第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產生抗體,抵抗抗原 特異性免疫特點:后天獲得的,特異性三、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