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政治與法治》建構邏輯框架的大思路第一單元黨的領導為什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第一課、第二課)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依法治國怎么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第三課)我國國體(第四課)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課)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課)依法治國(第七課)法治國家建設(第八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九課)第一課框架一二三歷史背景人民的選擇現實原因第一框題第二框題為什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本框題核心素養體現1.政治認同:相信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相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2.科學精神:通過歷史脈絡的把握和近代社會情況的分析,懂得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3.公共參與:通過合作探究,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中國政治、社會情況;比較三種建國方案,從而明白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意義和作用。本框題學習目標一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確立執政地位的原因)總議題: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1.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2.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3.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第一框題第二框題導入新課結合視頻與所學史實,思考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國情與矛盾。議題一: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我們的苦難我們的抗爭我們的選擇一、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1.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名詞點擊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不斷發展。議題一鴉片戰爭圓明園遺址簽訂馬關條約合作探究1:我們的苦難議題一根據下列鏡頭,結合預習,思考探究:Ⅰ我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內部、外部因素有哪些?Ⅱ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味著什么?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面臨哪些國內、國際的矛盾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2.形成:(1)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紀中葉以后,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近代化機器大生產。當時的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攻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內憂嚴重議題一(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2.形成:(2)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其他列強也接踵而至,先后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西方列強迫使清王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3)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患猖獗議題一(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材料問題Ⅱ: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味著什么?議題一(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3.地位和意義:(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通過探究和預習,回答問題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面臨哪些國內、國際的矛盾?議題一(二)近代中國社會多重矛盾1.決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2.內容:3.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議題一這么多矛盾,哪些更為主要呢?(三)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議題一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內容: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前提和基礎目的和動力合作探究2:我們的抗爭議題一根據預習、整理所搜集材料,結合視頻,探究:Ⅰ面對苦難,中國人進行了哪些探索與抗爭?Ⅱ以小組為單位,為我們講述“近代中國悲壯的抗爭故事”(四)中國人民的抗爭議題一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史詩。自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現今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澤東(四)中國人民的抗爭議題一講一講 近代中國悲壯的抗爭故事探究3:我們的選擇議題一快速瀏覽教材,結合視頻,回答:Ⅰ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哪些建國方案?Ⅱ這些建國方案的結果分別怎樣?由此我們得到什么結論?(五)三種建國方案議題一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三種建國方案。1.第一種方案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結果: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軍閥割據蔣介石(五)三種建國方案議題一2.第二種方案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結果: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黃炎培(五)三種建國方案議題一3.第三種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結果: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六)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議題一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議題一有比較才有鑒別。在近代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結論:議題二: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議題二: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有條件有優勢有擔當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馬列主義傳入中國三重壓迫合作探究1:共產黨成功具備條件根據下列鏡頭,結合預習,合作探究: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具備哪些內部和外部條件?五四運動議題二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確立執政地位的原因(一)指導思想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議題二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議題二(二)階級與社會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近代中國的產業工人如何形成?為什么他們那么“革命”?1.產生:①中國在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其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也在發生變化。②隨著官辦和外國人開辦的工業企業的創建,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近代產業工人。議題二(二)階級與社會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開平礦務局近代重慶產業工人2.工人階級能夠成為革命力量的原因:①中國工人階級人數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組織成為階級力量。②他們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重壓迫之下,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③同時,他們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中國產業工人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議題二(二)階級與社會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的兩個根本性弱點:1.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議題二(三)其他階級、階層斗爭中的弱點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國民國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的兩個根本性弱點:2.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議題二(三)其他階級、階層斗爭中的弱點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寄希望于清政府改良,未能發動群眾進行革命,最終在慈禧等人打壓下失敗。合作探究2:共產黨有優勢根據材料,結合預習,合作探究:中國共產黨自身有哪些優勢,使它能夠領導中國人民獲取革命的勝利?議題二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共十五條,規定了黨的名稱、性質,提出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材料“二大”在“一大”綱領基礎上,著重確定現階段的革命任務,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主要綱領,即: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1.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議題二(四)中國共產黨的優勢探究3:共產黨有擔當根據鏡頭,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組回答:Ⅰ下列分別代表中國共產黨哪些標志性事件Ⅱ中國共產黨付出的努力有何成就?議題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議題二(五)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貢獻議題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結論:本課小結一多重矛盾中國人民的抗爭基本國情兩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三種建國方案結論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確立執政地位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優勢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貢獻結論階級與社會基礎其他政治力量的弱點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落后就要挨打!100多年前,輝煌的中華文明經歷了衰落和屈辱,中國人民處于內外壓迫的悲慘處境中。70年前,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沒有共產黨建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國人民會長期處于帝國主義勢力和獨裁強權的壓迫之下。如今,我們能夠有尊嚴地屹立世界的東方,又怎能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呢?寄語:(改編)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開創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已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國共產黨的下列做法符合該論斷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對“為什么革命,怎么樣革命”的問題給出正確答案,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②全盤吸收馬列主義,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③認真研究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據此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④消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練一練(原創)某班同學圍繞“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其中你認為不符合班會主題的觀點是( )A.獲得中間派人士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B.經過28年努力,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C.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D.獲得中國工人階級和大多數知識分子的支持,為共產黨黨組織和中國革命事業提供了群眾支持和人才支持。B練一練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mp4 02 中國人民的抗爭(1).mp4 03 三種建國方案(1).mp4 04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1).mp4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課件與素材(1).pptx 蔡元培演講.mp4 覺醒年代 臺詞.mp4 覺醒年代說書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