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考點精講一、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3×105km/s。【注意】①小孔成像的性質:倒立的實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縮小的像。②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③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有關。典例1:(2022·衢州)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產生的是(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答案】D【解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折斷”的鉛筆,即水中的鉛筆發出的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發生折射形成,故A不合題意;B.水中的倒影,即水邊的景物發出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故B不合題意;C.鏡中的小狗,是小狗發出的光線在鏡面上發生反射形成,故C不合題意;D.地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變式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答案】B【解析】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一天內,正午時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最大,此時的桿影最短,故C正確不合題意;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所對的刻度值進行計時,故D正確不合題意。變式2: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處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答案】C【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物與小孔的距離及光屏與小孔的距離。變式3:晴天正午,小明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所示。光斑形狀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對此他們馬上進行了探究。他們猜想光斑形狀: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_________(合理/不合理)。(2)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無論是大孔還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答案】(1)不合理; (2)直線傳播;大孔;小孔。【解析】(1)猜想a是光斑是樹葉的影子,因為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在光屏與小孔的距離相同的條件下,如果孔較小,通過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光斑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如果孔太大,通過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現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則光斑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如果光屏與小孔的距離較遠時,通過孔形成的光斑屬于小孔成像現象,像的大小與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考點精講二、光的反射考點一、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二線分居,兩角相等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MO、反射光線ON、法線OP在同一平面內。②反射光線ON和入射光線MO分別位于法線OP兩側。③反射角β(∠NOP)等于入射角α(∠MOP)。④入射角α增大時,反射角β也同時增大,反之,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同時減小。⑤如果把入射角減小到與法線重合時,即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此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三線重合。⑥光路具有可逆性:如圖中,如果入射光線沿NO射入,那么反射光線一定沿OM射出。實際的應用是你通過鏡子看見別人的眼睛時,對方也可通過鏡子看見你的眼睛。【注意】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考點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注意】①反射定律的應用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內。②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點是每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點是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朝某一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朝著各個方向。考點三、平面鏡成像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跟物體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關于鏡面對稱。成像原理:發光點P把光線射到平面鏡上,又經平面鏡反射到人的眼中,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經驗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向鏡內看去,覺得光線好像是從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的交點P′處射來的,如圖所示。鏡面后實際并不存在發光點P′,P′也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以是虛像。考點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①為了保留光的傳播路徑,可以用筆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路徑;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②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注意】1.可見光可以反射,不可見光同樣可以反射。2.成虛像的判斷依據:平面鏡里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是虛像。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鏡面的大小、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典例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答案】D【解析】(1)根據兩個表面的手感不同判斷;(2)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集中在某個范圍內;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根據光的折射的知識判斷。【解答】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為平滑面,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則這個面是平滑面 ,故B正確不合題意;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肯定比較粗糙,應該是磨砂面,故C正確不合題意;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無論朝向眼睛的一面為平滑面還是粗糙面,穿過玻璃后的折射光線都是雜亂無章的,因此無法看到遠處的物體,故D錯誤符合題意。變式1:(2022·溫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固定蠟燭甲,為確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移動丙靠近乙 B.移動丙遠離乙C.移動乙靠近丙 D.移動乙遠離內【答案】A【解析】根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蠟燭乙的位置其實就是蠟燭甲在平面鏡內成的像的位置。為了找到甲的像的位置,應該用一根與其完全相同的蠟燭丙在鏡子另一側移動,直到與乙重合的位置即可。故A正確,而B、C、D錯誤。變式2:(2022·舟山)如圖,小舟利用平面鏡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O是入射光線B.反射角等于30°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光線OB會靠近OND.繞ON前后轉動F板,F板上觀察不到光線【答案】B【解析】根據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O是激光筆發出的射向鏡面的光線,因此為入射光線,故A正確不合題意;B.ON為法線,OB為反射光線,二者的夾角∠NOB為反射角。根據圖片可知,反射角應該為60°,故B錯誤符合題意;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入射角會減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會減小,即反射光線OB會靠近ON,故C正確不合題意;D.反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則繞ON前后轉動F板,此時F板上不會看到反射光線,故D正確不合題意。變式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請你幫她想個辦法看清跳棋的像: 。(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接下來,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他發現鏡中的像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答案】(1)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2)用手電筒(或其他光源)照亮跳棋(3)不;轉向自己【解析】(1)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如果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那么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像要么在桌面的上方,要么在桌面的下方,總之,蠟燭不能與鏡子后的像重合。(2)鏡子中像的亮度取決于反射光線的強度,即物體本身的亮度;(3)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對稱,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的影響: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看清跳棋的像的方法:用手電筒(或其他光源)照亮跳棋。(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此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沒有改變,則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的位置不移動。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此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發生改變,則他發現鏡中的像發生改變,轉向自己。考點精講三、光的折射入射光線AO,折射光線OB,法線NN′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β小于入射角α。入射角α增大時,折射角β也增大。如果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也遵循光路可逆,如果入射光線沿BO射入到點O,折射光線一定沿OA折射(如右上圖所示)。【注意】①光必須斜射時,才能發生折射現象。②解釋光現象或作圖時要注意:人眼看物體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發出光射到物體上。③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即垂直于界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典例1:(2022·長興模擬)人們對光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1)如圖甲是某同學將光從空氣射向水面,根據實驗現象做出的光路圖,則當光從水中沿CO方向射向空氣時,光在空氣中的折射角大小為 (2)該同學還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鏡和遮光板將陽光中的紫光分離出來,如圖乙所示,三種遮擋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圖中數字 )(3)光對被照射物體具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個正對著太陽的面積為1.0×106m2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太陽光的壓力約為9 N。則太陽光對這個平面的壓強是多少?【答案】(1)55° (2)3(3)解:P= = =9×10-6 Pa【解析】(1)折射角為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2)根據三棱鏡對色光偏折能力的不同解答;(3)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O為折射光線,OD為法線,則折射角AOD=90°-35°=55°。(2)三棱鏡對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根據圖乙可知,紫光應該在光柱的最下方,因此只有③能夠讓紫光經過,故選③。變式1:[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磚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內,斜邊平行且相距一定距離。一條光線從空氣中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射入,從玻璃磚B的直角邊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圖中的( )A.光線a B.光線bC.光線c D.光線d【答案】B【解析】光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光從玻璃磚A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從A出來的折射光線會向上偏轉;光從空氣中斜射入B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時的折射角等于A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平行射出B,如圖所示。變式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答案】A【解析】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由于光的折射,空氣那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P點在S點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射燈發出的光線在水中是直線傳播的,亮斑的實際位置在S點,由于人從水面上看時,池底會變“淺”,人看到亮斑的位置Q點在S點的上方。變式3:(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選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答案】(1)底面BC(2)會聚(3)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解析】(1)根據圖1、圖2、圖3可知,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底面BC方向偏折。(2)根據圖4可知,凸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將底部重合在一起,根據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下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上偏折,其實就是所有的光線都向主軸偏折,即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3)①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被分解為七種顏色的色光,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②凹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頂角重合在一起,根據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上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下偏折,其實就是使光線遠離主軸,即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那么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為: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1.(2022·椒江模擬)如圖為一只白鷺正在平靜的水面上展翅起飛。關于白鷺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像是白鷺的虛像C.白鷺飛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D.水越深,水中的像離水面越遠【答案】B【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成因和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水中的像是白鷺身上的光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水中的像是白鷺在水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虛像,故B正確;C.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物像等大”可知,白鷺的像與它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故C錯誤;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則白鷺離水面越高,則像離水面越遠,與水的深度無關,故D錯誤。2.(2022·杭州)下列所成的像為實像的是( )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B.山在水中的倒影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答案】D【解析】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成像原理和特點判斷。【解答】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不合題意;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不合題意;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不合題意;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故D符合題意。3.(2022·溫州模擬)如圖(俯視圖)所示,S為房間內的一盞燈,MN為房間的玻璃門,可繞M轉動,當玻璃門逆時針打開時(從MN位置轉到MN’位置),燈S的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A.像距變大,像變小 B.像距變小,像變小C.像距變大,像的大小不變 D.像距不變,像的大小不變【答案】C【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玻璃門逆時針方向打開時,燈S到玻璃門的距離逐漸增大,根據“物像等距”的規律可知,此時的像距也變大。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像的大小只取決于燈泡L的大小,與距離無關,即像的大小不變,故C正確,而A、B、D錯誤。4.(2022·仙居模擬)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照相機模型,內紙筒的左端貼有半透明膜,外紙筒的左端裝有凸透鏡,通過調整內外紙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遠處景物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A.正立縮小的虛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答案】B【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性質分析解答。【解答】半透明的膜相當于光屏,能夠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實像。因為此時像距遠遠小于物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而A、B、D錯誤。5.(2022·江山模擬)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小科選擇了以下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圖甲實驗中,蠟燭遠離玻璃板,所成的像將變小B.在圖甲實驗中,蠟燭所成的像將位于C位置C.在圖乙實驗中,僅將玻璃板由I位置移動到II位置,蠟燭仍能成像D.在圖乙實驗中,環境越明亮,觀察到的像越清晰【答案】C【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蠟燭所成的像的大小與蠟燭大小相同,與距離無關,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所成的像應該再B點,故B錯誤;C.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其實是關于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對稱。當玻璃板從I位置到II位置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的位置沒有改變,因此蠟燭的像沒有改變,故C正確;D.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物體發出光線的明亮程度,而環境越明亮,相當于物體越暗,則看起來越不清晰,故D錯誤。6.如圖甲所示,玉林園博園的彩虹橋橋面距湖面3m,它的“倒影”距橋面____m。如圖乙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____。【答案】6 7:25【解析】 (1)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彩虹橋的像和彩虹橋到水面的距離相等,都是3m,所以它的“倒影”距橋面6m。(2)根據掛鐘在平面鏡中成像判斷實際時間的方法:方法一: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即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平面鏡中掛鐘指針的實際情況。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注意上下不要顛倒,直接從試卷的反面看掛鐘的實際時間是7:25。7.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 甲 乙(1)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________(填序號)方向移動。(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__________。(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____________。A.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B.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答案】③ 亮(或大) BC【解析】 (1)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是以平面鏡為對稱軸的對稱圖形,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距與像距相等,像與物體大小相等。(2)標記物在房間A,要求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故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亮一些。(3)本實驗沒有驗證像與物體是否等大,也沒有驗證像的虛實。8.(2020·諸暨模擬)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明將一塊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硬紙板是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硬紙板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__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此時,反射光線將________(選填“向左移”、“不移動”或“向右移”)。(3)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由此小明得出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請你評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答案】(1)漫(2)不移動(3)沒有設計對比實驗,證明當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就不能同時看到反射光線【解析】(1)漫反射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雖然比較微弱,但是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集中在同一方向,要么光線十分明亮,要么十分黑暗。(2)反射光線的位置由入射光線決定,據此分析;(3)如果要使得到的結論更客觀,那么就要調整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內,觀察是否照樣能看到反射光線。【解答】(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入射點的位置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反射光線將不移動;(3)小明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沒有設計對比實驗,證明當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就不能同時看到反射光線。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波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紙板(分E、F兩個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1)圖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線沿紙板E上的AO射向鏡面,則在紙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線,測得AO、OB與法線的夾角均為40°,于是小波得出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波得出結論的過程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答案】(1)不合理 由一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2)在 不能【解析】(1)在利用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時,為了使結論具有可行性,應該多做幾次實驗,從多組數據中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可以避免結論的偶然性,因此,根據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是不合理的;(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若實驗中將紙板傾斜,由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故我們在紙板上將看不到反射光線。10.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_(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答案】(1)25°(2)不成正比(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解析】(2)入射角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折射角增大的倍數與入射角增大的倍數不同,則兩者不成正比。11.(2019.棗莊)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選填“蠟燭A的像”或"蠟燭B的像”) , 看到蠟燭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蠟燭B ,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 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 圖中的(選填"A1”、"A2”或"A3”)。【答案】(1)確定像的位置 (2)蠟燭A的像 (3)反射 (4)不能 (5)A1【解析】(1)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鏡,玻璃板是透明的,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重合時, 蠟燭B的位置便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蠟燭A的像;看到蠟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 )移去后面的蠟燭,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所示傾斜,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A112.(2022·舟山)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 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答案】(1)地殼變動(2)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3)【解析】1.地殼變動是在地球內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震和火山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2.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構成,只由一種元素構成的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即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如元素)按一定重量比與一定結構排列結合成的叫化合物。3.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解答】(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地殼變動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光線由鉆石臺面垂直進入時亭角的設計,光線進入鉆石后經亭部C、D發生兩次全反射,并以小于鉆石臨界角的角度從鉆石冠部射出,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如圖:13.(2022·上虞模擬)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乙)。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折射 無折射(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答案】(1)(2)虛(3)增大(4)只有反射,沒有折射,光線消失無法進入人眼(全反射)【解析】(1)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作圖;(2)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分析解答;(3)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解答。【解答】(1)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圖所示:(2)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筷子變粗。(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考點精講一、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3×105km/s。【注意】①小孔成像的性質:倒立的實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縮小的像。②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③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有關。典例1:(2022·衢州)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產生的是(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變式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變式2: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處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變式3:晴天正午,小明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所示。光斑形狀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對此他們馬上進行了探究。他們猜想光斑形狀: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_________(合理/不合理)。(2)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無論是大孔還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考點精講二、光的反射考點一、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二線分居,兩角相等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MO、反射光線ON、法線OP在同一平面內。②反射光線ON和入射光線MO分別位于法線OP兩側。③反射角β(∠NOP)等于入射角α(∠MOP)。④入射角α增大時,反射角β也同時增大,反之,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同時減小。⑤如果把入射角減小到與法線重合時,即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此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三線重合。⑥光路具有可逆性:如圖中,如果入射光線沿NO射入,那么反射光線一定沿OM射出。實際的應用是你通過鏡子看見別人的眼睛時,對方也可通過鏡子看見你的眼睛。【注意】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考點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注意】①反射定律的應用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內。②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點是每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點是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朝某一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朝著各個方向。考點三、平面鏡成像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跟物體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關于鏡面對稱。成像原理:發光點P把光線射到平面鏡上,又經平面鏡反射到人的眼中,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經驗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向鏡內看去,覺得光線好像是從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的交點P′處射來的,如圖所示。鏡面后實際并不存在發光點P′,P′也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以是虛像。考點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①為了保留光的傳播路徑,可以用筆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路徑;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②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注意】1.可見光可以反射,不可見光同樣可以反射。2.成虛像的判斷依據:平面鏡里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是虛像。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鏡面的大小、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典例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變式1:(2022·溫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固定蠟燭甲,為確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移動丙靠近乙 B.移動丙遠離乙C.移動乙靠近丙 D.移動乙遠離內變式2:(2022·舟山)如圖,小舟利用平面鏡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O是入射光線B.反射角等于30°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光線OB會靠近OND.繞ON前后轉動F板,F板上觀察不到光線變式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請你幫她想個辦法看清跳棋的像: 。(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接下來,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他發現鏡中的像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考點精講三、光的折射入射光線AO,折射光線OB,法線NN′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β小于入射角α。入射角α增大時,折射角β也增大。如果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也遵循光路可逆,如果入射光線沿BO射入到點O,折射光線一定沿OA折射(如右上圖所示)。【注意】①光必須斜射時,才能發生折射現象。②解釋光現象或作圖時要注意:人眼看物體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發出光射到物體上。③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即垂直于界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典例1:(2022·長興模擬)人們對光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1)如圖甲是某同學將光從空氣射向水面,根據實驗現象做出的光路圖,則當光從水中沿CO方向射向空氣時,光在空氣中的折射角大小為 (2)該同學還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鏡和遮光板將陽光中的紫光分離出來,如圖乙所示,三種遮擋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圖中數字 )(3)光對被照射物體具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個正對著太陽的面積為1.0×106m2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太陽光的壓力約為9 N。則太陽光對這個平面的壓強是多少?變式1:[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磚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內,斜邊平行且相距一定距離。一條光線從空氣中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射入,從玻璃磚B的直角邊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圖中的( )A.光線a B.光線bC.光線c D.光線d變式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變式3:(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選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1.(2022·椒江模擬)如圖為一只白鷺正在平靜的水面上展翅起飛。關于白鷺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像是白鷺的虛像C.白鷺飛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D.水越深,水中的像離水面越遠2.(2022·杭州)下列所成的像為實像的是( )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B.山在水中的倒影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3.(2022·溫州模擬)如圖(俯視圖)所示,S為房間內的一盞燈,MN為房間的玻璃門,可繞M轉動,當玻璃門逆時針打開時(從MN位置轉到MN’位置),燈S的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A.像距變大,像變小 B.像距變小,像變小C.像距變大,像的大小不變 D.像距不變,像的大小不變4.(2022·仙居模擬)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照相機模型,內紙筒的左端貼有半透明膜,外紙筒的左端裝有凸透鏡,通過調整內外紙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遠處景物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A.正立縮小的虛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5.(2022·江山模擬)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小科選擇了以下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圖甲實驗中,蠟燭遠離玻璃板,所成的像將變小B.在圖甲實驗中,蠟燭所成的像將位于C位置C.在圖乙實驗中,僅將玻璃板由I位置移動到II位置,蠟燭仍能成像D.在圖乙實驗中,環境越明亮,觀察到的像越清晰6.如圖甲所示,玉林園博園的彩虹橋橋面距湖面3m,它的“倒影”距橋面____m。如圖乙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____。7.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 甲 乙(1)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________(填序號)方向移動。(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__________。(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____________。A.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B.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8.(2020·諸暨模擬)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明將一塊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硬紙板是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硬紙板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__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此時,反射光線將________(選填“向左移”、“不移動”或“向右移”)。(3)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由此小明得出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請你評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波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紙板(分E、F兩個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1)圖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線沿紙板E上的AO射向鏡面,則在紙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線,測得AO、OB與法線的夾角均為40°,于是小波得出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波得出結論的過程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10.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_(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11.(2019.棗莊)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選填“蠟燭A的像”或"蠟燭B的像”) , 看到蠟燭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蠟燭B ,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 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 圖中的(選填"A1”、"A2”或"A3”)。12.(2022·舟山)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 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13.(2022·上虞模擬)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乙)。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折射 無折射(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中考 物理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舉一反三與考點精講(原卷版).doc 2023中考 物理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舉一反三與考點精講(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