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中考 物理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中考 物理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考點精講一、光的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3×105km/s。
【注意】①小孔成像的性質:倒立的實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縮小的像。
②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③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有關。
典例1:(2022·衢州)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產生的是(  )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
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
【答案】D
【解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折斷”的鉛筆,即水中的鉛筆發出的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發生折射形成,故A不合題意;
B.水中的倒影,即水邊的景物發出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故B不合題意;
C.鏡中的小狗,是小狗發出的光線在鏡面上發生反射形成,故C不合題意;
D.地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變式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
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
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
【答案】B
【解析】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一天內,正午時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最大,此時的桿影最短,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所對的刻度值進行計時,故D正確不合題意。
變式2: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處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C
【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物與小孔的距離及光屏與小孔的距離。
變式3:晴天正午,小明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所示。光斑形狀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對此他們馬上進行了探究。他們猜想光斑形狀: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
(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_________(合理/不合理)。
(2)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無論是大孔還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
【答案】(1)不合理; (2)直線傳播;大孔;小孔。
【解析】(1)猜想a是光斑是樹葉的影子,因為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在光屏與小孔的距離相同的條件下,如果孔較小,通過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光斑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如果孔太大,通過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現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則光斑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
如果光屏與小孔的距離較遠時,通過孔形成的光斑屬于小孔成像現象,像的大小與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
考點精講二、光的反射
考點一、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二線分居,兩角相等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MO、反射光線ON、法線OP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ON和入射光線MO分別位于法線OP兩側。
③反射角β(∠NOP)等于入射角α(∠MOP)。
④入射角α增大時,反射角β也同時增大,反之,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同時減小。
⑤如果把入射角減小到與法線重合時,即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此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三線重合。
⑥光路具有可逆性:如圖中,如果入射光線沿NO射入,那么反射光線一定沿OM射出。實際的應用是你通過鏡子看見別人的眼睛時,對方也可通過鏡子看見你的眼睛。
【注意】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考點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
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注意】①反射定律的應用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內。
②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點是每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點是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朝某一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朝著各個方向。
考點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跟物體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關于鏡面對稱。
成像原理:發光點P把光線射到平面鏡上,又經平面鏡反射到人的眼中,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經驗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向鏡內看去,覺得光線好像是從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的交點P′處射來的,如圖所示。鏡面后實際并不存在發光點P′,P′也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以是虛像。
考點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為了保留光的傳播路徑,可以用筆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路徑;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②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注意】1.可見光可以反射,不可見光同樣可以反射。
2.成虛像的判斷依據:平面鏡里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是虛像。
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鏡面的大小、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
典例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答案】D
【解析】(1)根據兩個表面的手感不同判斷;
(2)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集中在某個范圍內;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根據光的折射的知識判斷。
【解答】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為平滑面,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則這個面是平滑面 ,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肯定比較粗糙,應該是磨砂面,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無論朝向眼睛的一面為平滑面還是粗糙面,穿過玻璃后的折射光線都是雜亂無章的,因此無法看到遠處的物體,故D錯誤符合題意。
變式1:(2022·溫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固定蠟燭甲,為確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移動丙靠近乙 B.移動丙遠離乙
C.移動乙靠近丙 D.移動乙遠離內
【答案】A
【解析】根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蠟燭乙的位置其實就是蠟燭甲在平面鏡內成的像的位置。為了找到甲的像的位置,應該用一根與其完全相同的蠟燭丙在鏡子另一側移動,直到與乙重合的位置即可。
故A正確,而B、C、D錯誤。
變式2:(2022·舟山)如圖,小舟利用平面鏡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O是入射光線
B.反射角等于30°
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光線OB會靠近ON
D.繞ON前后轉動F板,F板上觀察不到光線
【答案】B
【解析】根據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O是激光筆發出的射向鏡面的光線,因此為入射光線,故A正確不合題意;
B.ON為法線,OB為反射光線,二者的夾角∠NOB為反射角。根據圖片可知,反射角應該為60°,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入射角會減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會減小,即反射光線OB會靠近ON,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反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則繞ON前后轉動F板,此時F板上不會看到反射光線,故D正確不合題意。
變式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請你幫她想個辦法看清跳棋的像:   。
(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接下來,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他發現鏡中的像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
【答案】(1)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
(2)用手電筒(或其他光源)照亮跳棋
(3)不;轉向自己
【解析】(1)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如果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那么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像要么在桌面的上方,要么在桌面的下方,總之,蠟燭不能與鏡子后的像重合。
(2)鏡子中像的亮度取決于反射光線的強度,即物體本身的亮度;
(3)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對稱,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的影響: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
(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看清跳棋的像的方法:用手電筒(或其他光源)照亮跳棋。
(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此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沒有改變,則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的位置不移動。
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此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發生改變,則他發現鏡中的像發生改變,轉向自己。
考點精講三、光的折射
入射光線AO,折射光線OB,法線NN′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β小于入射角α。入射角α增大時,折射角β也增大。如果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也遵循光路可逆,如果入射光線沿BO射入到點O,折射光線一定沿OA折射(如右上圖所示)。
【注意】①光必須斜射時,才能發生折射現象。
②解釋光現象或作圖時要注意:人眼看物體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發出光射到物體上。
③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即垂直于界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這是一種特殊情況。
典例1:(2022·長興模擬)人們對光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
(1)如圖甲是某同學將光從空氣射向水面,根據實驗現象做出的光路圖,則當光從水中沿CO方向射向空氣時,光在空氣中的折射角大小為   
(2)該同學還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鏡和遮光板將陽光中的紫光分離出來,如圖乙所示,三種遮擋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圖中數字 )
(3)光對被照射物體具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個正對著太陽的面積為1.0×106m2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太陽光的壓力約為9 N。則太陽光對這個平面的壓強是多少?
【答案】(1)55° (2)3
(3)解:P= = =9×10-6 Pa
【解析】(1)折射角為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
(2)根據三棱鏡對色光偏折能力的不同解答;
(3)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O為折射光線,OD為法線,則折射角AOD=90°-35°=55°。
(2)三棱鏡對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根據圖乙可知,紫光應該在光柱的最下方,因此只有③能夠讓紫光經過,故選③。
變式1:[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磚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內,斜邊平行且相距一定距離。一條光線從空氣中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射入,從玻璃磚B的直角邊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圖中的(  )
A.光線a B.光線b
C.光線c D.光線d
【答案】B
【解析】光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光從玻璃磚A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從A出來的折射光線會向上偏轉;光從空氣中斜射入B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時的折射角等于A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平行射出B,如圖所示。
變式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
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
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
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
【答案】A
【解析】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由于光的折射,空氣那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P點在S點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射燈發出的光線在水中是直線傳播的,亮斑的實際位置在S點,由于人從水面上看時,池底會變“淺”,人看到亮斑的位置Q點在S點的上方。
變式3:(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
(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選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
【答案】(1)底面BC
(2)會聚
(3)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解析】(1)根據圖1、圖2、圖3可知,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底面BC方向偏折。
(2)根據圖4可知,凸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將底部重合在一起,根據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下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上偏折,其實就是所有的光線都向主軸偏折,即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3)①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被分解為七種顏色的色光,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
②凹透鏡相當于兩個相同的三棱鏡頂角重合在一起,根據三棱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線向上偏折,下面的光線向下偏折,其實就是使光線遠離主軸,即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那么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為:光的色散或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1.(2022·椒江模擬)如圖為一只白鷺正在平靜的水面上展翅起飛。關于白鷺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像是白鷺的虛像
C.白鷺飛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D.水越深,水中的像離水面越遠
【答案】B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成因和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A.水中的像是白鷺身上的光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水中的像是白鷺在水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虛像,故B正確;
C.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物像等大”可知,白鷺的像與它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故C錯誤;
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則白鷺離水面越高,則像離水面越遠,與水的深度無關,故D錯誤。
2.(2022·杭州)下列所成的像為實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
【答案】D
【解析】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成像原理和特點判斷。
【解答】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不合題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不合題意;
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不合題意;
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故D符合題意。
3.(2022·溫州模擬)如圖(俯視圖)所示,S為房間內的一盞燈,MN為房間的玻璃門,可繞M轉動,當玻璃門逆時針打開時(從MN位置轉到MN’位置),燈S的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
A.像距變大,像變小 B.像距變小,像變小
C.像距變大,像的大小不變 D.像距不變,像的大小不變
【答案】C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玻璃門逆時針方向打開時,燈S到玻璃門的距離逐漸增大,根據“物像等距”的規律可知,此時的像距也變大。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像的大小只取決于燈泡L的大小,與距離無關,即像的大小不變,故C正確,而A、B、D錯誤。
4.(2022·仙居模擬)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照相機模型,內紙筒的左端貼有半透明膜,外紙筒的左端裝有凸透鏡,通過調整內外紙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遠處景物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
A.正立縮小的虛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B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性質分析解答。
【解答】半透明的膜相當于光屏,能夠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實像。因為此時像距遠遠小于物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而A、B、D錯誤。
5.(2022·江山模擬)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小科選擇了以下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圖甲實驗中,蠟燭遠離玻璃板,所成的像將變小
B.在圖甲實驗中,蠟燭所成的像將位于C位置
C.在圖乙實驗中,僅將玻璃板由I位置移動到II位置,蠟燭仍能成像
D.在圖乙實驗中,環境越明亮,觀察到的像越清晰
【答案】C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A.蠟燭所成的像的大小與蠟燭大小相同,與距離無關,故A錯誤;
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所成的像應該再B點,故B錯誤;
C.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其實是關于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對稱。當玻璃板從I位置到II位置時,平面鏡所在的那個平面的位置沒有改變,因此蠟燭的像沒有改變,故C正確;
D.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物體發出光線的明亮程度,而環境越明亮,相當于物體越暗,則看起來越不清晰,故D錯誤。
6.如圖甲所示,玉林園博園的彩虹橋橋面距湖面3m,它的“倒影”距橋面____m。如圖乙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____。
【答案】6 7:25
【解析】 (1)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彩虹橋的像和彩虹橋到水面的距離相等,都是3m,所以它的“倒影”距橋面6m。(2)根據掛鐘在平面鏡中成像判斷實際時間的方法:方法一: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即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平面鏡中掛鐘指針的實際情況。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注意上下不要顛倒,直接從試卷的反面看掛鐘的實際時間是7:25。
7.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
    甲         乙
(1)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________(填序號)方向移動。
(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__________。
(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____________。
A.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
B.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答案】③ 亮(或大) BC
【解析】 (1)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是以平面鏡為對稱軸的對稱圖形,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距與像距相等,像與物體大小相等。(2)標記物在房間A,要求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故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亮一些。(3)本實驗沒有驗證像與物體是否等大,也沒有驗證像的虛實。
8.(2020·諸暨模擬)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明將一塊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硬紙板是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硬紙板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
(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__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
(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此時,反射光線將________(選填“向左移”、“不移動”或“向右移”)。
(3)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由此小明得出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請你評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
【答案】(1)漫
(2)不移動
(3)沒有設計對比實驗,證明當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就不能同時看到反射光線
【解析】(1)漫反射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雖然比較微弱,但是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集中在同一方向,要么光線十分明亮,要么十分黑暗。
(2)反射光線的位置由入射光線決定,據此分析;
(3)如果要使得到的結論更客觀,那么就要調整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內,觀察是否照樣能看到反射光線。
【解答】(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
(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入射點的位置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反射光線將不移動;
(3)小明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沒有設計對比實驗,證明當反射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時,就不能同時看到反射光線。
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波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紙板(分E、F兩個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線沿紙板E上的AO射向鏡面,則在紙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線,測得AO、OB與法線的夾角均為40°,于是小波得出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波得出結論的過程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答案】(1)不合理  由一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2)在 不能
【解析】(1)在利用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時,為了使結論具有可行性,應該多做幾次實驗,從多組數據中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可以避免結論的偶然性,因此,根據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是不合理的;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若實驗中將紙板傾斜,由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故我們在紙板上將看不到反射光線。
10.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
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
【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_(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
【答案】(1)25°
(2)不成正比
(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
【解析】(2)入射角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折射角增大的倍數與入射角增大的倍數不同,則兩者不成正比。
11.(2019.棗莊)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
(選填“蠟燭A的像”或"蠟燭B的像”) , 看到蠟燭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蠟燭B ,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 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 圖中的(選填"A1”、"A2”或"A3”)。
【答案】(1)確定像的位置 (2)蠟燭A的像 (3)反射 (4)不能 (5)A1
【解析】(1)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鏡,玻璃板是透明的,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重合時, 蠟燭B的位置便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蠟燭A的像;看到蠟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 )移去后面的蠟燭,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所示傾斜,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A1
12.(2022·舟山)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
(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   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   。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
【答案】(1)地殼變動
(2)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
(3)
【解析】1.地殼變動是在地球內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震和火山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
2.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構成,只由一種元素構成的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即單質。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如元素)按一定重量比與一定結構排列結合成的叫化合物。
3.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解答】(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地殼變動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光線由鉆石臺面垂直進入時亭角的設計,光線進入鉆石后經亭部C、D發生兩次全反射,并以小于鉆石臨界角的角度從鉆石冠部射出,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如圖:
13.(2022·上虞模擬)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
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
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乙)。
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
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折射 無折射
(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
(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
(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
(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
【答案】(1)
(2)虛
(3)增大
(4)只有反射,沒有折射,光線消失無法進入人眼(全反射)
【解析】(1)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作圖;
(2)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分析解答;
(3)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解答。
【解答】(1)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圖所示:
(2)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筷子變粗。
(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
思維導圖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03 光的直射,反射與折射
考點精講一、光的直線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3×105km/s。
【注意】①小孔成像的性質:倒立的實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縮小的像。
②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③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有關。
典例1:(2022·衢州)科學就在身邊。下列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產生的是(  )
A.“折斷”的鉛筆 B.水中的倒影
C.鏡中的小狗 D.地上的影子
變式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
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
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
變式2: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處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變式3:晴天正午,小明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所示。光斑形狀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對此他們馬上進行了探究。他們猜想光斑形狀: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
(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_________(合理/不合理)。
(2)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無論是大孔還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
考點精講二、光的反射
考點一、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二線分居,兩角相等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MO、反射光線ON、法線OP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ON和入射光線MO分別位于法線OP兩側。
③反射角β(∠NOP)等于入射角α(∠MOP)。
④入射角α增大時,反射角β也同時增大,反之,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同時減小。
⑤如果把入射角減小到與法線重合時,即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此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三線重合。
⑥光路具有可逆性:如圖中,如果入射光線沿NO射入,那么反射光線一定沿OM射出。實際的應用是你通過鏡子看見別人的眼睛時,對方也可通過鏡子看見你的眼睛。
【注意】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考點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
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注意】①反射定律的應用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內。
②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點是每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點是鏡面反射的反射光線朝某一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朝著各個方向。
考點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跟物體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關于鏡面對稱。
成像原理:發光點P把光線射到平面鏡上,又經平面鏡反射到人的眼中,人眼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經驗來判斷物體位置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向鏡內看去,覺得光線好像是從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的交點P′處射來的,如圖所示。鏡面后實際并不存在發光點P′,P′也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所以是虛像。
考點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為了保留光的傳播路徑,可以用筆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路徑;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②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注意】1.可見光可以反射,不可見光同樣可以反射。
2.成虛像的判斷依據:平面鏡里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是虛像。
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鏡面的大小、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
典例1:(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變式1:(2022·溫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固定蠟燭甲,為確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移動丙靠近乙 B.移動丙遠離乙
C.移動乙靠近丙 D.移動乙遠離內
變式2:(2022·舟山)如圖,小舟利用平面鏡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O是入射光線
B.反射角等于30°
C.將激光筆靠近N時,光線OB會靠近ON
D.繞ON前后轉動F板,F板上觀察不到光線
變式3:(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2)小金用跳棋代替點燃的蠟燭進行實驗,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請你幫她想個辦法看清跳棋的像:   。
(3)小金在實驗過程中,讓鏡子沿OO'軸(鏡子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她發現鏡中的像B相對于點燃的蠟燭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接下來,她又將鏡子繞OO'軸轉向自己,他發現鏡中的像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
考點精講三、光的折射
入射光線AO,折射光線OB,法線NN′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β小于入射角α。入射角α增大時,折射角β也增大。如果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也遵循光路可逆,如果入射光線沿BO射入到點O,折射光線一定沿OA折射(如右上圖所示)。
【注意】①光必須斜射時,才能發生折射現象。
②解釋光現象或作圖時要注意:人眼看物體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發出光射到物體上。
③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即垂直于界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這是一種特殊情況。
典例1:(2022·長興模擬)人們對光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
(1)如圖甲是某同學將光從空氣射向水面,根據實驗現象做出的光路圖,則當光從水中沿CO方向射向空氣時,光在空氣中的折射角大小為   
(2)該同學還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鏡和遮光板將陽光中的紫光分離出來,如圖乙所示,三種遮擋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圖中數字 )
(3)光對被照射物體具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個正對著太陽的面積為1.0×106m2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太陽光的壓力約為9 N。則太陽光對這個平面的壓強是多少?
變式1:[綿陽中考]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磚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內,斜邊平行且相距一定距離。一條光線從空氣中垂直于玻璃磚A的直角邊射入,從玻璃磚B的直角邊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圖中的(  )
A.光線a B.光線b
C.光線c D.光線d
變式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往池內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
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
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
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
變式3:(2022·湖州)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小越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
(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棱鏡的   (選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越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越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越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鏡還可以進行的探究實驗是   。
1.(2022·椒江模擬)如圖為一只白鷺正在平靜的水面上展翅起飛。關于白鷺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像是白鷺的虛像
C.白鷺飛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D.水越深,水中的像離水面越遠
2.(2022·杭州)下列所成的像為實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郵票經放大鏡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陽經過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圓形光斑
3.(2022·溫州模擬)如圖(俯視圖)所示,S為房間內的一盞燈,MN為房間的玻璃門,可繞M轉動,當玻璃門逆時針打開時(從MN位置轉到MN’位置),燈S的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
A.像距變大,像變小 B.像距變小,像變小
C.像距變大,像的大小不變 D.像距不變,像的大小不變
4.(2022·仙居模擬)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照相機模型,內紙筒的左端貼有半透明膜,外紙筒的左端裝有凸透鏡,通過調整內外紙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遠處景物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
A.正立縮小的虛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
5.(2022·江山模擬)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小科選擇了以下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圖甲實驗中,蠟燭遠離玻璃板,所成的像將變小
B.在圖甲實驗中,蠟燭所成的像將位于C位置
C.在圖乙實驗中,僅將玻璃板由I位置移動到II位置,蠟燭仍能成像
D.在圖乙實驗中,環境越明亮,觀察到的像越清晰
6.如圖甲所示,玉林園博園的彩虹橋橋面距湖面3m,它的“倒影”距橋面____m。如圖乙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____。
7.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
    甲         乙
(1)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________(填序號)方向移動。
(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__________。
(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____________。
A.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
B.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8.(2020·諸暨模擬)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明將一塊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硬紙板是由可以繞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硬紙板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在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
(1)從硬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硬紙板上發生了________(選填“鏡面”或“漫”)反射。
(2)若小明保持入射光線的位置不變,將平面鏡M向右移,此時,反射光線將________(選填“向左移”、“不移動”或“向右移”)。
(3)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由此小明得出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請你評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
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小波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紙板(分E、F兩個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光線沿紙板E上的AO射向鏡面,則在紙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線,測得AO、OB與法線的夾角均為40°,于是小波得出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小波得出結論的過程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即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10.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
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
【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_(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
11.(2019.棗莊)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時,不采用平面鏡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僅能觀察到蠟燭的像,也便于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 ,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時,蠟燭B替代的是
(選填“蠟燭A的像”或"蠟燭B的像”) , 看到蠟燭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蠟燭B ,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 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所示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 圖中的(選填"A1”、"A2”或"A3”)。
12.(2022·舟山)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
(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   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   。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
13.(2022·上虞模擬)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
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
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乙)。
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
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折射 無折射
(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
(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
(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
(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
思維導圖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安福县| 博罗县| 滕州市| 寻乌县| 隆化县| 溆浦县| 定日县| 敦煌市| 平定县| 彭山县| 昭平县| 班玛县| 甘南县| 墨江| 民县| 泰来县| 仪陇县| 塔河县| 定结县| 四会市| 依安县| 阳东县| 登封市| 长宁区| 长葛市| 和硕县| 宁武县| 临海市| 原平市| 临夏县| 金沙县| 稷山县| 武鸣县| 婺源县| 台安县| 上蔡县| 焦作市| 通许县| 盘山县|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