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穩態與調節 第4章 免疫調節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這一節選自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本節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免疫系統的調節是人和動物的生命活動和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方式之一,與第一章內環境穩態、第二章章神經調節和第三章體液調節緊密聯系,共同完成內環境的穩態調節。本節內容是學習免疫調節的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免疫系統組成的部分內容在初中的生物學教材中已經有所涉及,再加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知,已有了良好的基礎。免疫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高中一年的學習,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總結能力。三、教學目標生命觀念:概述免疫系統的組成等知識,形成系統觀,通過進一步學習免疫系統的功能,在系統觀的基礎上發展結構與功能觀。 科學思維:通過免疫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社會責任:了解免疫系統與身體健康的聯系,培養學生理性看待疾病,指導學生健康生活。四、教學重點和難點免疫系統的組成。五、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前兩章學習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免疫調節。要知道免疫系統如何調節我們機體維持穩態,首先要了解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引出本節主題: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問題探討】在醫院里醫生檢查患者的扁桃體是非常常見的。 【提出問題】(1)醫生為什么要檢查患者的扁桃體?扁桃體腫大意味著什么?(2)扁桃體腫大對機體的健康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總結歸納問題。進一步提出疑問:除扁桃體外,有時還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這又說明什么? 思考回答問題。 溫故知新,加強前后內容的銜接。創設符合學生生活體驗的真實情境,引起學生共鳴與思考。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貼近生活、源于生活的理念。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系統的組成 【提出問題】免疫系統的組成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又由哪些組成? 進一步提出問題: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組織構成,它們借助于什么相互聯系的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哪些器官? 引出:免疫器官的概念和組成。 1、免疫器官 【合作探究】結合課本上圖4-2人體免疫器官示意圖,探討并完成以下表格。 【點評】補充不準確和遺漏的地方,強調重點掌握,并給予鼓勵。 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那么免疫細胞有哪些呢? 2、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是執行免疫功能的細胞,它們來自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包括各種類型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等。PPT展示幾種免疫細胞示意圖,對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進行描述。 歸納抗原和抗原呈遞細胞的概念和功能。 除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外,還有一些物質在免疫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細胞可分泌產生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免疫活性物質,它們都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嗎? 引出:免疫活性物質的概念和種類。 3、免疫活性物質 引導學生回顧抗體的化學本質、合成與加工場所、釋放方式等,了解抗體的結構和特點;了解其他免疫活性物質:溶菌酶、細胞因子。 觀察課本圖4-1回答問題。 閱讀教材,構建圖4-1的免疫系統組成的概念模型。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歸納。 對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進行描述。 認真思考、分析回答老師的問題。 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課本提取重要概念,鞏固建立概念模型這一重要的學習方法,加強合作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學會分析整理,增強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體會人體的精妙之處,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知識整合和歸納的能力。初步認知免疫系統各組成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免疫功能,闡釋生命的本質。課堂小結 通過板書,對免疫系統的組成進行小結,并提出問題:這些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活性物質共同構成免疫系統。為什么我們時刻處在被病原體的包圍中,但并不會經常感到不適? 回顧總結。 鞏固加強記憶,為三道防線的組成及功能作下鋪墊。六、板書設計§4.1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統的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細胞 3.免疫活性物質七、教學反思在本節課中,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挖掘研究案例,體現“學以致用”,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案例,做到“用教材教”,以教材為主體展開進行教學。 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可將知識點問題化,由易到難,展現層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設置更多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動筆;最后,課堂應重于教案,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課堂臨場發揮,關注學生學習狀態,不應執著于教案的執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