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學習目標◆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明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自主梳理知識點一 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__ __的意志,是實現__ __的工具,它既維護__ __,也保障正常的__ __。2.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 __制度,_ __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__ __逐漸成為現實,__ __代替了__ __,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3.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__ __源遠流長。4.__ __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__ __、__ __等方式發布法律。5.西漢時期,__ __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6.__ __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7.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__ __。知識點二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1.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__ __的創新和發展。__ __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__ __、__ __和__ _ 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 __決定的。4.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__ __、__ __、__ __和__ __。5.法是維持__ __、調整__ __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6.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__ __和__ __。7.在我國,__ __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__ __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_ __的。公民在__ __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8.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__ __。__ __和__ __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9.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__ __的社會規范。10.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__ __職能。知識點三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__ __和__ __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2.__ __,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3.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__ 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__ __和__ __水平不斷提高。__ _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4.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__ __基本方略,加快建設__ __國家。這是一場由_ __領導的、__ __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預習自測1.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并說明理由。(1)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2)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示:(1)錯誤。唐朝時期,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2)正確。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點突破__■1.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決定 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的歷史 類型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法的特征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規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2.理解法的本質(1)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①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②法只能屬于統治階級。法只能是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③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既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④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和社會基本制度的主要的社會關系。⑤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①法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但統治階級意志本身并不能直接成為法。由統治階級的國家制定或認可,才能成為法。②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之所以采取國家形態是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具有普遍的約束力。(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①一切行為規則、社會規范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強制性是最強的——即不執行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不執行——輕者剝奪權利、重者剝奪生命。②國家強制力的物質形態:即一系列的國家執法組織:法院、檢察院、監獄、軍隊、警察等。(4)法的社會性。①法的基本屬性——階級性。②法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法在實現階級統治職能的同時,還“執行由一切社會性質產生的各種公共事務”的職能。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進步,法所具有的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社會職能,在有關經濟、科技、環境等法律部門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正在日益取得發展。3.準確理解法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關系職能 政治職能 社會職能區 別 含義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表現 ①體現國家政權的性質,確認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②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系。④維護經濟基礎 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②發展社會生產力。③發展社會文化。④規范某些技術指標聯系 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社會職能是政治職能的基礎和體現,二者是統一的┃┃重點突破__■1.中國法治歷史時間 狀況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制定成文法西漢時期 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期 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鴉片戰爭后 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未獲成功2.中華法系中華法系開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最初的國家與法產生于夏朝,以后經商朝到西周時期逐漸完備。中華法系的特點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為主。第二,禮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則。第三,刑法發達,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3.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原因(1)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國家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2)適合我國的國情。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適合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實現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3)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4)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權威。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4.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1)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立法三個層級的法律規范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既確保了國家權力正確行使,促進了經濟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保障了人民的各項權利。(2)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把依法行政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加強了行政主體立法、行政行為規范立法、行政監督和救濟立法、國家公務員立法,加強了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和行政問責等制度建設。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開審判、合議、人民陪審員、辯護、訴訟代理、回避、司法調解、司法救助、兩審終審、死刑復核等檢察和審判制度,創新和發展了仲裁制度、律師制度、法官制度、檢察官制度、公證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努力維護了社會正義,促進了社會的和諧。(3) 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4) 通過憲法和法律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自此,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歷史新篇章。(5)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法制環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場主體立法、市場管理立法、宏觀調控立法、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環境資源保護立法、對外經貿合作立法,正在不斷改善。(6) 中國共產黨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相結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設中,中國共產黨通過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能力顯著增強。(7)監督機構不斷完善。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民主黨派監督、公眾監督、新聞媒體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機制不斷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國家權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約和監督。知識回眸·關重點[知識圖譜][核心關注]一種主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一個決定因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并與其相適應的一個性質:我國法的性質兩個方面: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和成就三方面的成就: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四個歷史階段:古代中國法治發展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唐朝時期、鴉片戰爭后四個時期法的四個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核心素養專練1.社會規范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政策規范、社團規范等。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在主要內容方面的區別是( )A.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B.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C.法是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的規范性文件D.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2.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法律實踐的結晶,自原始社會末期至近代,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它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下列關于中華法系發展的傳導歷程正確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議》,并為歷代所傳承②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③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邢鼎、書竹簡等方式傳布法律④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設夢想最終歸于失敗。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為各國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華法系源遠流長③他們試圖移植的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④一國法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集中表現為( )①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不斷發展②建立了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④全面實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關于我國法治建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統一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頒布了第一部憲法③黨領導人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道路④我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B 2.C 3.D 4.D 5.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