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人:___ 審稿人:___ 備課日期:___ 八年級___班級___課題: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課前檢查】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和途徑分別是______和____。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三個階段_____ _____ ____。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式____。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和政策___和___。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____。 參考答案:(1)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3)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4)公私合營、贖買政策 (5)三大改造的完成 【學習目標】 (1)知道中共八大、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了解“文化大革命”,認識“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知道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體會英雄模范人物的艱苦創業精神與建設成就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圖片、觀看音像資料、列表整理知識等方式,學會從不同類型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總結歸納這一時期的主要建設成就。 (3)感悟社會主義建設是曲折而漫長的過程,是艱苦探索的過程;嘗試反思歷史,汲取歷 史的經驗教訓;感受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的良 好社會風貌。 學習重點:本課包含的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 學習難點:“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的危害、主要教訓 【自主學習】 精讀課文,認真思考,,勾畫疑點,做好記錄,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知識點一 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中共八大: (1)時間和地點:_____年,______。 (2)內容,分析了當時國內的____,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____。 (3)結果:中共八大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____。 2、探索中的曲折一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___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曲折:全國掀起“___”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評價:總路線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_____的愿望,但急于求成, 忽視了___。 (4)結果: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曲折中前進一——國民經濟調整: (1)調整:為克服經濟閑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__、鞏固、充實、提高” 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 (2)結果:到___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知識點二 “文化大革命” 4、背量: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___的危險。 5、開始: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 6、最大的冤案:國家主席___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 7,結束: (1)1971年9月13日,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林彪反 革命集團被粉碎。 (2)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一舉粉碎___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評價: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___,,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知識點三 建設成就 9.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成就: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___;___有了明顯改善;新興的電子工業、___、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修建了蘭新、___、包蘭等鐵路;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我國首先完成了____,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2)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____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___、黨的好干部___、解放軍好戰士___。 10.“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科技成就: (1)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_____。 (2)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_____。 (3)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_____。 參考答案 1.(1)1956 北京 (2) 階級矛盾 集中力量把我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社會主義建設 2..(1) 多快)好省 (2)大躍進(3)我國經濟落后狀況 客觀的經濟規律 3.(1)調整 (2)1965. 4. 資本主義復辟5.1966 6.劉少奇 7.(1)林彪 (2)江青 8.最嚴重的挫折 9.(1)全部自給 工業布局 原子能工業 蘭青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2)國民經濟體系 (3)王進喜 焦裕祿 雷鋒 10.(1)第一顆氫彈 (2)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3)秈型雜交水稻 【合作探究】 生生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出示一些材料圖片,助力強化重點,理解難點。 出示資料,開展討論。通過認真探討,仍無法理解的疑點和難點展示在黑板上。 如何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出現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原因有哪些?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大躍進”運動 材料一 一畝地要產五萬斤、十萬斤以至幾十萬斤紅著,一畝地要產一兩萬斤玉米、谷子,這 樣高的指標,當地干都和群眾,講起來像很平常,一點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 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標的已經很少。至于畝產一兩千斤,根本沒人提了。這里給人的印象 首先是氣魄大。 一————-《“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人民日報》1958年8月27日 材料二 這塊高產田面積一畝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干谷一十四萬零二百一十七斤 四兩。這塊高產中稻田,從9月9日上午十點鐘開鐮,共有四百多人參加收割。在一條寬 廣的公路上,三十部打谷機終日隆隆作響。新裝上滾珠軸承的四十二輛車子,五十九個肩 挑社員絡蜂不絕地運往曬谷坪,經過了十一個多小時的苦戰,直到當天下午九時三十分才 全部收割完畢。 ————(并禾密植挖掘土地潛力,廣西、四川、云南中稻創畝產6萬一13萬斤紀錄》 《人民日報》1958年9月18日 【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人民渴望迅速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的面貌,快速 發展社會生產力,早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國民經濟能夠短時期內得到恢復,第一個五年 計劃的提前完成,使得全國范圍內各行業的建設熱情普遍高漲,人們急切希望中國盡快實 現農業、工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當時的領導人和各級干部普遍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經 驗,夸大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后發展為急于求成的“左”傾錯誤。 人民公社化運動 材料 公社建立后,在生產和建設事業上,就由原來基本上是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到工農、商、學、兵密切結合的進行多種生產的一個基本單位。由于這種形勢的發展變化,也就引起了生產關系上的變化和廣大社員思想上的變化。因此,這種由小社合并成的大公社,就不只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性質了,而是一個由工農商學兵聯合組成的一個基本社會單位。因此,在公社的經營管理和分配制度等等方面,均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提高。 首先,在公社的體制方面,必須根據“統一經營、分級管理”的原則,將社內的一切 生產資料和勞力歸公社統一調配和使用,工、農、林、牧、副和供銷、信用、文化、衛 生、交通等一切生產建設事項歸公社統一經營,由公社統一制定各項生產建設計劃和進行 收益分配?!?——————《人民公社帶來的新變化一介紹遂平縣衛星人民公社》 《人民日報》1958年8月18日 【解讀】1956年,在全國農村興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過程中,初步暴露了一些規模求大、平均主義嚴重的問題。1958年3月,中共提出小社并大社的問題,即通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并為大社”的形式,擴大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規模。會后不久,全國各地農村不顧當地情況很快掀起并社的熱潮。8月初,毛澤東在視察河南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時,稱贊“人民公社名字好”。8月9日,毛澤東在山東視察時指出:“不要搞農場,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和政府合一了,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苯涍^報道,“人民公社”的名字傳遍全國。8月29日,、中央政治局通過 《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各地興起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人民 公社和“大躍進”、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一起,合稱“三面紅旗”。 【精講點評】 1、“大躍進”運動在農業上的表現,如虛報產量,宣傳“高產衛星”:在工業上的表現,如全民大煉鋼鐵?!按筌S進”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極大破壞,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2、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突出特點是“一大二公”,即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全國盲目追求農村集體經濟的規模和公有化的程度,誤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的規模大、公有化的程度高會直接促進農業產量的增加,這嚴重脫離了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害。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因素,1959一1961年,國家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1958年總路線的提出,以及緊接著發生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要求改變經濟落后狀況的迫切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拓展延伸】 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出現失誤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參考答案: 原因:①對國情認識不夠;②缺少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③急于求成;④忽視客觀經濟規律。經驗和教訓: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文化大革命”危害與教訓? 危害: 給社會主義事業造成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一是民主與法制遭到踐踏,社會秩序混亂。二是國民經濟發展受到破壞,遭受巨大損失。三是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遭到摧殘。 教訓: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加強民主法治建設。 認識: “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它的發動有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彎路。從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 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 【隨堂學練】 1、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八字方針是為了() A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遭破壞的經濟B開展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C,緩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會混亂D.應對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 2.下圖為我國漫畫家于1958年創作的漫畫(躍!躍!躍1)。當時作者反映的是() A.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B.“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D.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過“左”的或右的錯誤,“左”是主要的。其中,時間最長、最嚴重的“左”的錯誤是() A反右斗爭擴大化B“大躍進”運動口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4、下列建設成就不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期間取得的是( A.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B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C,大慶油田建成投產D.蘭新鐵路建成通車 5、習近平總書記稱贊他“路曼曼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蘭考人民評價他“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焦裕祿 B.王進喜 C.雷鋒 ,D.鄧稼先 參考答案:D C D B A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因為難點較多,在一堂課的時間把握上,略顯緊促。因為知識點較多,造成了重點不突出的遺憾。今后在備課與師生互動方面還應該多下功夫,總結得失,多探索簡潔高效的教學途徑與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