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增強對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認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原則。科學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正確認識文化交流、交融與文化發展的關系,辯證對待外來文化。公共參與:積極投身文化交流活動,做文化傳播的使者。【題型預測】高考對本講內容的考查選擇題和主觀題均有涉及。選擇題以體現類、措施類和意義類題型為主,主觀題則以意義類、啟示類、措施類為主【考點梳理】考點一:文化具有民族性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用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體現 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核心和靈魂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例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獎牌名為“同心”,由圓環加圓心構成牌體,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共設五環,寓意五環同心、同心歸圓,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團結一心,共享冬奧盛事。北京冬奧會獎牌的設計( )①表明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②源自于中華文化兼收并蓄的優秀品質③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④是推動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冬奧會獎牌的設計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元素,同時兼顧了中華文化內涵和世界奧林匹克精神,體現了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故①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北京冬奧會獎牌的設計來源于社會實踐,故②說法錯誤。北京冬奧會獎牌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團結一心,共享冬奧盛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故③符合題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故④說法錯誤。故選B。考點二:文化具有多樣性表征 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共性 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個性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意義 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態度 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例題:十多年來,中國劇團多次參加俄羅斯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一直廣受好評。中俄合作的話劇《良辰美景》,使俄羅斯觀眾大開眼界,評論界也再三驚嘆中國戲劇藝術的魅力;上海藝術家演出的實景園林昆劇《牡丹亭》,跨越了觀眾的語言障礙,使他們充分領略到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意境和韻味。這( )①文化交流助力中俄文化相知、民心相通 ②中國戲劇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華文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人民的認同 ④中華文化的傳播推動世界文化繁榮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十多年來,中國劇團多次參加俄羅斯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一直廣受好評,這說明文化交流助力中俄文化相知、民心相通,也說明中國戲劇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②正確。③: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人民的認同”說法錯誤,③排除。④:材料未能說明世界文化繁榮發展,④排除。故選A。考點三: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重要性: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①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②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③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2)要求。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例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熱潮,一浪接一浪。近年來,華韻尚德在德國購買電視時段播出中國節目、鳳凰傳媒創中國出版業最大跨國并購案、四達時代影視譯制基地落戶非洲……多家民營文化企業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外傳播了鮮活、真實的中國文化。這表明( )①文化以物質為載體,中華文化的內涵得到了豐富②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是實現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③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能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④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強調通過文化產業的競爭、并購等物質載體助推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增強其影響力,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中華文化內涵的豐富,①不符合題意;②夸大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故選D。考點四: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融的重要性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③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④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世界文化的內容: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和天文學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和醫學上的成就、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代希臘人民的哲學和藝術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例題:下圖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吉祥物形象詮釋了頑強拼搏、理解包容的奧林四克精神,也熱情地表達了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是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結合。從吉祥物的設計中可以看出( )①既認同其他民族文化,又尊重本民族文化②中華文化能夠與其他文化求同存異③文化差異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④文化交流融合能夠推動文化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認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①不選。②④:吉祥物形象詮釋了奧林四克精神,是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結合,這表明中華文化能夠與其他文化求同存異,文化交流融合能夠推動文化發展,故②④入選。③: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故③不選。故選C。考點五: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①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②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①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照搬,而必須根據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③我們要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④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例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版《哈姆雷特》是具有國際文化交流性質的典型劇目。劇本以中國著名翻譯家英若誠的譯本為基礎,由日本四季劇團創始人淺利慶太修改;舞美設計出自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大師約翰 貝里,將古典劇目以現代感的方式呈現給觀眾,獲得巨大成功。這體現出( )A.文化能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B.任何文化都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永葆生命力和延續性C.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心態,不排斥與一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D.融通中外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之一【答案】D【解析】A:戲劇作為一種精神成果,其主要目的是美的熏陶,不是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素養,A不合題意。B: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應該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永葆生命力和延續性,B錯誤。C:文化發展應當與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相融合,而非與一切外來文化融合,C錯誤。D:材料中《哈姆雷特》劇目的成功就在于其融通中外資源,實現綜合創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六:立足國情交流互鑒(1)原因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②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③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2)要求: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例題:2022年中國春節,喜遇中哥建交42周年,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與哥倫比亞文化部等單位共同舉辦虎年“歡樂春節”中國文化月活動。揚州市木偶劇團繼承了中國木偶表演藝術源遠流長、瑰麗神奇的傳統,根據格林童話改編的大型人偶童話劇《白雪公主》通過幽默風趣的舞臺表現手法對經典的童話故事進行了全新的演繹。這啟示我們( )①人在不斷創造文化,同時也在享受文化②在文化交流中可以感受文化多樣性的魅力③應保護文化多樣性,增強民族文化優越性④促進中外文化互動,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大型人偶童話劇《白雪公主》通過申默風趣的舞臺表現手法對經典的童話故事進行了全新的演繹,體現了人創造文化,①正確。②:改編的大型人偶童話劇白雪公主體現了文化交流,②正確。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錯誤。④:材料是文化交流,未涉及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④錯誤。故選A。【考法預測】考法1.區分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項目 民族節日 文化遺產內涵 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 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地位 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表現方式,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意義 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措施 保留民族節日特色,尊重民族風俗習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給予保護考法2.把握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項目 世界性 民族性表現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 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 各民族間存在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辯關證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過文化的民族性表現出來錯傾誤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規律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異考法3.全面把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③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重要性 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怎么做 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原則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具體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相互借鑒,求同存異任務 既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考法4.把握文化交流、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的關系(1)為什么要進行文化的交流、交融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這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推動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③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④進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⑤進行文化交融,有利于豐富發展本國本民族文化,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貢獻(2)如何進行中外文化交流、交融推動文化發展①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相互借鑒,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②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交流活動,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⑤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充分發揮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在文化交流中的強大功能。⑥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考法5.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1)文化具有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2)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3)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4)我們要批判地接受本民族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文化,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5)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外來文化的中國化,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文中(6)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要反對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