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馬克思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文化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科學精神:辯證認識各種文化思潮,以科學的精神面對各種文化,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公共參與: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文化建設,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題型預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考查,題型以體現類、原因類、啟示類、意義類和措施類為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和堅定文化自信以啟示類、意義類和措施類考查為主。【考點梳理】考點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中華文化發展的偉大轉折(1)轉折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3)文化發展的引領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1)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時代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導方針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體內容 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主要目的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例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列著張子清烈士使用過的一只小皮箱。20世紀20年代,張子清帶著這只小皮箱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馬列理論,追求革命真理。他犧牲后,小皮箱又伴隨烈士一家幾代人的成長,見證了烈士后代服務人民,追求理想的奮斗足跡。小皮箱背后的故事表明( )①紅色家風教育決定著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②革命文化通過紅色家風教育而更具有時代價值③文化載體在紅色家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決定作用④革命烈士的精神血脈在紅色家風的傳承中得以延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紅色家風教育影響著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但不是“決定”,①錯誤。小皮箱又伴隨烈士一家幾代人的成長,見證了烈士后代服務人民,追求理想的奮斗足跡,小皮箱背后的故事表明革命文化通過紅色家風教育而更具有時代價值,也說明革命烈士的精神血脈在紅色家風的傳承中得以延續,②④正確。文化載體在紅色家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不是“決定”,③錯誤。故選C。考點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斷標準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2.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1)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2)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3)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4)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5)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意義(1)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3)才能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4)才能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例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②要杜絕一切非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傳播③要立足當代中國現實,推動指導思想多元化發展④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①④符合題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而不是要杜絕一切非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傳播,②錯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反對指導思想多元化,③錯誤。故選B。考點三: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文化發展的具體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1)地位: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2)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源泉。(3)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群眾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3.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1)地位: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原因: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3)要求完善服務體系 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優秀文化建設 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文化產品供給 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品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例題: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生動地呈現了新中國70年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既客觀反映歷史的進程,又注重接地氣的故事表達,既講述各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遷。該片一經播出就深情地喚起人們的共同回憶,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該專題片的成功對文藝創作的啟示有( )①倡導風格與形式的多樣化,滿足公眾的娛樂需求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③人民是一切文化產品的創作源泉,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④堅持為人民大眾服務,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專題片的成功啟示文藝創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堅持為人民大眾服務,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②④正確。文藝創作者要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滿足公眾的娛樂需求,①錯誤。社會實踐是一切文化產品的創作源泉,人民是文化創作的主體,③錯誤。故選C。考點四: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1.立足時代之基(1)原因: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的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2)意義: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時代問題(1)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2)回答時代問題的意義問題地位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社會進步 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社會發展 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例題:為了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先輩們艱苦卓絕的革命征程,長沙市決定在全市中小學舉辦“有風景的思政課”活動,要求把思政課堂搬進紅色景點、紀念場館,將學生帶入紅色景點現場體驗,讓黨史走出書本、走入課堂、走進頭腦,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活動體現了( )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面向世界、面向未來②聚焦時代主題,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③立足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謳歌中國精神、弘揚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④將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創新關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把思政課堂搬進紅色景點、紀念場館,將學生帶入紅色景點現場體驗,讓黨史走出書本、走入課堂、走進頭腦,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活動體現了聚焦時代主題,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立足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謳歌中國精神、弘揚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故②③正確。材料體現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立足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謳歌中國精神、弘揚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沒有體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故①不符合題意。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故④錯誤。故選B。考點五: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1.文化發展的資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2.具體要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1)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課題。(2)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3)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4)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例題:日前,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在陜西大劇院上演。音樂劇以多元文化融合為特色,展現了絲綢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充分運用了音樂、舞蹈、木偶、雜技、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及多媒體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聽盛宴。這說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強了文化生命力②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必須依賴外來文化③文化發展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④與現代科技融合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音樂劇以多元文化融合為特色,展現了絲綢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說明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強了文化的生命力;故①符合題意。充分運用了音樂、舞蹈、木偶、雜技、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及多媒體全息影像等舞美手段,說明文化發展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故③符合題意。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但并非必須依賴外來文化,故②說法錯誤。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故④說法錯誤。故選A。考點六:建設文化強國1.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1)文化現狀: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2)具體要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2.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3.建設文化強國,要提供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1)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2)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3)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4)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風。4.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1)建立健全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2)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例題:習近平強調,我們親歷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從文化角度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應該( )①構筑文化長城抵御西方文化傳播與滲透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避免文化多樣化④增強全民族創造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從文化角度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應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增強全民族創造力,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軟實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②④符合題意。對于西方文化要具體分析,要吸收西方有益的文化成果,堅決抵御西方文化腐朽文化滲透,①錯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尊重文化多樣化,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③錯誤。故選D。考點七:堅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內涵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1)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2)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1)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2)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4.當代文化自信的表現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例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采用“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從“雨水”開始,到“立春”落定,每一個節氣背后都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在現代科技的演繹下,中華文化用它的極致浪漫點燃了國人濃濃的文化自豪,同時驚艷了全世界,獲得了海內外觀眾的無數贊許。這體現了( )①科技與文化融合,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②優秀傳統文化因其廣泛傳播而具有價值③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④不忘本來,用傳統文化引領了社會新風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在現代科技的演繹下,中華文化用它的極致浪漫點燃了國人濃濃的文化自豪,同時驚艷了全世界,這體現了科技與文化融合,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同時也體現了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故①③符合題意。優秀傳統文化自身具有價值,并不是因其廣泛傳播而具有價值,故②錯誤。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以不能說用傳統文化引領社會新風尚,故④錯誤。故選B。【考法預測】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導方針 雙為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雙百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展方向 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具體要求 面向現代化 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并服務于現代化建設面向世界 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取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面向未來 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和文化發展方向,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具體特征 科學的 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其內在的性質科學民族的 建立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大眾的 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發展目的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2.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具體內容 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追求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內在關聯的,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考法3.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決定因素 群眾基礎 由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決定的領導階級 中國共產黨是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社會制度 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文化發展 是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文化規律 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具體意義 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方向戰略布局 實現“五位一體”國家總體戰略布局,必須發展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強國目標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持,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化資源 我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立足自身文化優勢,必須踐行符合自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考法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要求(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定文化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方向。(2)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3)必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法5.文化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地位 原因 要求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 (1)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是在人民群眾的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2)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1)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1)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3)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考法6.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1)文化創造者: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人民群眾還直接創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2)文化傳承者:人民群眾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體,要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3)文化傳播者:人民群眾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4)民族精神的弘揚者:每個公民都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建設者和弘揚者。(5)文化成果受益者: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群眾思想文化道德素養是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考法7.文化發展要融通各種資源總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向內看 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向外看 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向前看 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向后看 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考法8.全面認識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原因分析角度 具體內容文化發展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障群眾文化權益;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社會發展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強國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考法9.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要求分析角度 具體內容文化環境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締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價值引領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中人的發展 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動社會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引領社會風尚,要弘揚科學精神和時代新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文化繁榮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發展道路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方向依靠力量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考法10.比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含義 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如算命、測字等)表現出來 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 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政策 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堅決抵制,依法取締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