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第一框 自己的事自己干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自立能力培養教學難點: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學過程自主學習什么是自立?自立的表現?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一名大學生因父親患病,家庭經濟困難,將已和父親離婚的母親告上法庭,要求母親支付其大學期間的學雜費5萬元。在一審中,其母表示只能承擔5000元,這名大學生不服并上訴。但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父母是否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費用呢?觀點甲:父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觀點乙:父母不應當支付子女上學的費用。說說你的觀點“我爸媽很有錢。我學習有家教指導,生活有保姆照料。樣樣不用我動手,事事無需我操心。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培養什么自立能力。”你贊同她的想法嗎?為什么?自立對自己各方面的成長有哪些好處?質疑探究1、如果不能自立會怎樣?2、 假設學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沒有班主任的約束 ,你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 (提示):可以從學習紀律 、學習效果、作業完成幾個方面 進行安排。自悟自得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達標測試 1.下列名言反映同一主題的是( )①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戴爾?卡耐基)②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歌德)③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藝術論》)④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相結合,就是某種動物的東西。(德謨克利特)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美國特別注重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例如,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方能予以畢業。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這些事例說明 ( )①太冒險了,不利于孩子成長 ②啟示我們美國的孩子注重自立能力的培養 ③中國的孩子太脆弱,不利于這樣做 ④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3.《獨生子女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孩子平均每天只有0.2小時的勞動時間,是世界兒童中參加勞動最少的一群。這個數據提示我們( )①我國的父母們不注重孩子的自立能力的培養 ②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③我國孩子學業較重 ④我國的孩子很幸福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六、教學反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課后反思我參與活動的課題是七年級下冊思想品德第三課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先就“同課異構”這一主題來談談自己參與活動后的一些認識。同課異構的特色是:集體備課、集體評課,這一特色較大限度地發揮了教師教學“集思廣益”的優勢。一般情況下,執教者準備展示課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本校科組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在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風格上的比較直接的一次“對話”,最終生成的展示課就是教師集體備課的結晶。在評課階段,不同的教師通過這個平臺交流更直接——共同探討教學思路、效果、疑惑;不同的教學思想撞擊后結出許多美麗的“教學火花”,這樣更利于大家相互取長補短、更利于大家集體成長與進步。以下是我關于這節課的教學反思:1、“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真正讓課堂的主體——全體學生‘活’起來,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去,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我設計本節課的總體理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依賴的危害,在體驗中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在感悟中升華——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針對本課的三大板塊分別設計三個活動,分別是以生活短片、小品、競賽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呈現于學生,活動中創設的情境都是立足于學生身邊發生的事設計的,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積極性是較高的,也就達到了我預期的激“活”學生的設計理念。2、注重對抽象知識點的設疑作情景鋪墊或者問題鋪墊,比如:針對“依賴的危害”等比較抽象的內容,在第一板塊教學導入環節中采用學生自拍的生活片段設疑,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比較直觀、形象地觀察依賴現象,導出依賴危害性的相關教學內容。3、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知識本位”、“教師中心”、“結論唯一”,課堂當作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教科書當作知識和信息的唯一來源,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著觀眾與聽眾的角色,成為教師灌輸的對象,最終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生淪為學習的奴隸。在本節課的每一個教學板塊中,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現象,去思考問題,去討論問題直至引導學生得出相關知識點的結論。我對于學生分析較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對于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暴露的問題結合知識點設疑供全班同學加以討論,這一系列的活動與討論式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主動與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活躍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與學。4、注重對知識點難點突破、重點突出,本課中依賴和依靠的區別是難點,從學生上課反饋的信息看出學生對于本課的難點跟重點掌握得比較好。當然,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我也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是本課的第三板塊“多實踐,多鍛煉”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好,同學們雖然參與活動的熱情較高,但對于“自立能力需要在實踐中培養”這一結論并不是十分明確,主要原因是這一結論基本上是由我總結得出的,活動的設計意圖不夠明確。在備課階段我便認為對于本節課的重點部分應做到:既要調動學生參與活動、討論相關知識點的積極性,又要讓學生得出結論——自立能力是要通過在實踐中反復鍛煉獲得的,但要做到這一點很難,短短的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既有時間上的限制,又有空間上的限制。而重點部分僅僅憑借理論知識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得出相關結論,學生需要從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去感悟直至得出結論。我認為像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需要課外活動來拓展。其次是時間把握得不夠好,最后一個活動的時間偏長,課堂的時間沒控制好,這是我教學能力上的不足。最后是各環節的銜接語過渡不夠自然,有待加強。上完一堂公開課,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也發現了自己身上這么多的不足。人只有發現自己的缺點、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勇于去改正,這樣才能離成功更近一點。一次說課,讓我收獲很多,這離不開很多前輩的細心指導。很感謝科組的各位老師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和平臺,給了我高效率、高規格的指導,給了我耐心、細致、不嚴其煩的幫助。我會繼續努力,在不斷的反思中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導學案西村四中費東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