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律課前自主預習案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素能目標★考向導航基礎梳理——系統化知識點一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雜交方法1.豌豆作雜交實驗材料的優點2.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雜交操作“四步曲”知識點二 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假說—演繹”分析知識點三 分離定律基能過關——問題化一、判一判(判斷正誤并找到課本原話)1.孟德爾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并證明了遺傳因子就是基因。(必修2 P5正文)( )2.在孟德爾提出對分離現象解釋的假說時,生物學界還沒有認識到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必修2 P5相關信息)( )3.如果孟德爾當時只統計10株豌豆雜交的結果,則很難正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象。實驗統計的樣本數目足夠多,是孟德爾能夠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必修2 P6討論)( )4.“演繹”就是進行測交實驗,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可以證明假說正確。反之,則證明假說錯誤。(必修2 P7科學方法)( )5.子代中只要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即屬于“性狀分離”。(必修2 P4正文)( )6.F1測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實地反映出F1配子種類及比例,但無法推測被測個體產生配子的數量。(必修2 P7正文)( )7.F2的表型比例為3∶1的結果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必修2 P7正文)( )8.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必修2 P8概念檢測1)( )9.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不會出現純合子。(必修2 P8概念檢測1)( )二、議一議【教材易漏拾遺】1.[必修2 P4表1-1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分析]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F2出現3∶1的分離比的條件是什么?2.[必修2 P6探究·實踐拓展]材料用具 兩個小桶,分別標記甲、乙;兩種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彩球各20個,一種彩球標記D,另一種彩球標記d。思考:有同學認為本實驗中甲、乙兩個小桶中彩球的數量不一定相等,只要每個小桶中顏色不同的彩球比例為1∶1即可。該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3.[必修2P8拓展應用]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為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現在用純種的非糯性水稻和純種的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半數花粉呈藍黑色,半數呈橙紅色(并非任何淀粉遇碘液均變藍)。思考:(1)花粉出現這種比例的原因是什么?(2)實驗結果驗證了什么?4.[必修2 P8思維訓練拓展]本來開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現了開紫花的植株。如何獲得純種開紫花的植株?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律課前自主預習案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基礎梳理——系統化【知識點一】1.自花 異花2.自花傳粉 外來花粉【知識點二】高莖 相對 顯性 性狀分離遺傳因子 彼此分離 隨機結合 D d d 1∶1【知識點三】等位基因 減數分裂Ⅰ后期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體 染色體 有性生殖基能過關——問題化一、判一判1.? 2.√ 3.√ 4.? 5.? 6.√ 7.? 8.? 9.?二、議一議1.提示:①所研究的每一對相對性狀只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對性狀為完全顯性。②每一代不同類型的配子都能發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結合機會相等。③所有后代都處于比較一致的環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實驗的群體要大,個體數量要足夠多。2.提示:該同學的觀點正確。甲、乙小桶代表生殖器官,顏色不同的彩球代表配子的種類。雜合子產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種類均有兩種,比例均為1∶1,且雄配子數量一般多于雌配子的數量(雌雄配子經減數分裂產生的數目不同)。3.(1)提示:在F1水稻細胞中含有一個控制支鏈淀粉合成的遺傳因子和一個控制直鏈淀粉合成的遺傳因子。在F1形成配子時,兩個遺傳因子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含直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其比例為1∶1。(2)提示:分離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4.提示:獲得純種開紫花植株的方法有兩種:①用紫花植株的花粉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然后用秋水仙素處理,保留紫花品種。②讓該紫花植株連續自交幾代,即將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選育后再進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現白花植株為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