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律課前自主預習案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素能目標★考向導航基礎梳理——系統化知識點一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假說—演繹過程知識點二 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與應用1.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2.細胞學基礎(以精細胞的形成為例)3.應用(1)指導____________,把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2)在醫學實踐中,為____________提供理論依據。知識點三 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基能過關——問題化一、判一判(判斷正誤并找到課本原話)1.F2中出現與親本不同的性狀類型,稱為重組類型,重組類型是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重組類型所占比例是3/8。(必修2 P9正文)( )2.對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如果對每一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其性狀的數量比都是3∶1,即每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可以表示為它們各自遺傳結果的乘積,即9∶3∶3∶1來自(3∶1)2。(必修2 P10正文)( )3.F1(YyRr)產生的雌配子(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為YR∶Yr∶yR∶yr=1∶1∶1∶1,此比例是雌雄配子之間的數量比例。(必修2 P10正文)( )4.在孟德爾的F1(YyRr)與yyrr測交實驗中,也進行了正反交實驗,并且結果都與預期結果一致,接近1∶1∶1∶1。(必修2 P11表1-2)( )5.自由組合定律發生于減數分裂Ⅰ中期。(必修2 P12—正文)( )6.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必修2 P32—正文)( )7.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自由組合。(必修2 P12—正文)( )8.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型也不會相同。(必修2 P13—正文)( )9.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結果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必修2 P12—思考·討論)( )10.無論是豌豆種子的形狀還是顏色,只看一對相對性狀,依然遵循分離定律。(必修2 P10—正文)( )11.F1在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必修2 P10—正文)( )12.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YR、Yr、yR、yr,它們之間的數量比均為1∶1∶1∶1。(必修2 P10—正文)( )13.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方式有16種,遺傳因子的組合形式有4種。(必修2 P10—正文)( )14.1909年,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給孟德爾的“遺傳因子”一詞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做“基因”。(必修2 P13—正文)( )二、議一議【教材易漏拾遺】1.[必修2 P10旁欄思考題改編]從數學角度建立9∶3∶3∶1與3∶1間的數學聯系,此聯系對理解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有何啟示?2.[必修2 P10]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隨機結合是不是基因的自由組合?為什么?3.[必修2 P5圖1-4和P11圖1-8拓展]分析下列圖中哪些過程可以發生基因重組?為什么?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律課前自主預習案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基礎梳理——系統化【知識點一】黃色圓粒 9∶3∶3∶1 兩對 隨機組合 隨機 YR yr yyrr Yyrr yyRr 1∶1∶1∶1【知識點二】1.真核生物 細胞核遺傳2.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3.(1)雜交育種 (2)遺傳咨詢 【知識點三】豌豆 一對 多對 統計學 假說-演繹基能過關——問題化一、判一判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二、議一議1.提示:能建立數學聯系。從數學的角度分析,(3∶1)2的展開式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為兩個3∶1的乘積。對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如果對每一對相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如分別只考慮圓粒和皺粒、黃色和綠色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時,其性狀的數量比是圓粒∶皺粒=(315+108)∶(101+32)≈3∶1;黃色∶綠色=(315+101)∶(108+32)≈3∶1。即每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這無疑說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可以表示為它們各自遺傳結果的乘積,即9∶3∶3∶1來自(3∶1)2。2.提示:不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發生在受精作用階段,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配子產生過程中,所以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組合。3.提示:⑨過程。基因重組發生在產生配子的減數分裂Ⅰ過程中,可以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故①~⑩過程中僅⑨過程發生基因重組,圖中④⑤過程僅發生了等位基因分離,未發生基因重組,③⑥⑩過程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