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5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課 型 新授課 備課書冊 七下 教 具 課件教學目 標 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過程。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科學推測,科學能力。情感態度 價值觀 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互適應的觀點。中考考 點 尿液的形成過程;腎小球、腎小囊的作用 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中的液體及其成分的區別學情研 究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思維發展特點上看,已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并能在小組中根據自己的任務分工合作完成。教學重 點 尿液的形成 教學難點 尿液的形成教法選 擇 引導法 學法指導 觀察與討論法,交流法教學過程設計 備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意圖 補充 修改2s 7s 8s 5s 3s 3s 2s 3s 2s 5s 引入 1、問:“人體細胞有機物分解時會產生哪些廢物?這些廢物為什么必須排出體外? 2、引入課題:人體細胞有機物分解時會產生水、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這些廢物在體內積蓄越多,對人體越有害,需要及時排出體外才有助于健康。你想了解體內廢物排出的情況嗎?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1、問:“我們生活中會產生大量廢物,人體排出的廢物將進入環境中,參與生物圈物質循環。這些廢物是怎樣排到外界呢?” 2、小結:人體內產生大量廢物,其中有機物分解產生廢物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可借助皮膚(汗液形式)、呼吸系統(氣體形式)、泌尿系統(尿液形式)排出。上述物質排出我們稱為排泄。我們體內食物殘渣排出過程則稱為排遺。 3、比較排泄和排遺。 4、展示多媒體,問“排泄主要通過泌尿系統來完成,泌尿系統組成有哪些?” 三、尿液的形成 1、展示豬腎臟和腎單位模型。提示:“探究形成尿液主要器官是腎臟,腎臟結構功能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有100多萬個腎單位,它們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呢?” 2、小結:結合模型,黑板上繪出腎單位簡圖。 3、“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 四、資料分析:某健康人腎動脈中血漿、腎小囊中液體和尿液進行分析比較 成分血漿中(g/100ml)腎小囊中(g/100ml)尿液中(g/100ml)水909995蛋白質700葡萄糖0.10.10無機鹽0.720.721.5尿素0.030.0321、問:(1)比較尿液和血漿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你主為排尿主要有哪些物質?(2)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么特點?(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這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2、小結:資料中我們發現與血漿相比,尿液中沒有蛋白質、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無機鹽、尿素含量明顯增加,水分則略有增加。由此說明尿液主要排出無機鹽、尿素,此外還排出多余的水分。同血漿相比,腎小囊中液體不含有蛋白質,含有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這說明腎小球、腎小囊壁可透過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并且還能透過蛋白質這樣的大分子物質。 3、反思“血液流經一個腎單位對流經的血液有什么作用?能否用圖表示?” 4、小結: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腔中的液體稱為原尿,血液流經腎單位可表示如下: 腎小球 腎小囊中 腎小管 過濾作用 液體 重吸收 5、進一步探究:“人體每天形成原尿150升,而每天排出尿液約為1.5升,為什么?” 五、尿液的排出 1、問:腎單位形成尿液后,尿液又怎樣排出體外呢? 2、小結:尿液排出信息途徑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六、本課小結 人體排出尿液不僅有排出廢物作用,還能調節水分、無機鹽,對維持組織細胞功能有重要意義。 當堂練 1.課本P76第1、2題 思考 1、結合實際思考廢物排出方式, 2、小結 3、比較分析 4、思考 1、觀察腎臟與腎單位 2、分析交流 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1、思考 2、小結 3、思考 4、小結 5、思考、回答 小結 寫練習 設疑、啟思 充分表達與交流 思考、比較 圖示 歸納能力 鞏固本節內容板書 設計 第五章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排泄概念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三、尿形成 1、腎單位 腎小體——腎小球和腎小囊 腎小管 2、尿形成 濾過作用 腎小管血液—————原尿————尿液 腎小球 重吸收 3、尿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教學 反思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