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課堂互動探究案5-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考點一 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分析及應用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1 用分離定律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遺傳圖解F2 1YY(黃) 2Yy(黃) 1yy(綠)1RR(圓) 2Rr(圓) 1YYRR、2YyRR、2YYRr、4YyRr(黃圓) 1yyRR、2yyRr(綠圓)1rr(皺) 1YYrr、2Yyrr(黃皺) 1yyrr(綠皺)(2)F2基因型和表型的種類及比例 理解重組類型的內涵及常見錯誤(1)重組類型的含義:重組類型是指F2中表型與親本不同的個體,而不是基因型與親本不同的個體。(2)含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2中重組類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①當親本基因型為YYRR和yyrr時,F2中重組類型所占比例是6/16。②當親本基因型為YYrr和yyRR時,F2中重組類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任務2 觀察右面的圖示,回答問題并分析兩對等位基因遺傳的實質(1)能發生自由組合的圖示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發生自由組合的圖示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出圖A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圖A植株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有______種,表型有______種,且其比例為雙顯∶顯隱∶隱顯∶雙隱=__________。(5)若將圖A植株測交,則選用的個體基因型為______,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圖B不發生交叉互換,回答下列問題:①圖示個體產生配子種類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圖B個體自交產生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種,即________。其表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③圖B個體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其表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7)圖A個體的親本細胞示意圖(如下圖)任務3 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的關系及相關比例[歸納拓展](1)F2出現9∶3∶3∶1的4個條件①所研究的兩對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②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都能發育良好,且受精的機會均等。③所有后代都應處于比較一致的環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實驗的群體要足夠大,個體數量要足夠多。(2)對自由組合定律實質的理解①自由組合的對象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而“非等位基因”是指不在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同源染色體上及同一條染色體上都有“非等位基因”。②這里的“基因自由組合”發生在配子形成(減數分裂Ⅰ后期)過程中,不是發生在受精作用過程中。任務4 完善自由組合定律的適用范圍考向分類·對點落實考向一 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驗證1.[2022·岳陽一模]某植物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用Y、y和R、r表示,若基因型為YyRr的該植物個體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Y_R_∶Y_rr∶yyR_∶yyrr=9∶3∶3∶1。下列敘述不是該比例出現的必要條件的是( )A.兩對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B.兩對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C.減數分裂產生的雌雄配子不存在差別性致死現象D.受精過程中各種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2.(不定項選擇)已知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情況如圖所示,且三對基因分別單獨控制三對相對性狀,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基因型為AaDd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Dd的個體雜交的后代會出現4種表型,比例為3∶3∶1∶1C.如果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產生配子時沒有發生交叉互換,則它只產生2種配子D.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會出現4種表型,比例為9∶3∶3∶13.(不定項選擇)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生后代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生在②過程B.②過程發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C.M、N、P分別代表16、9、3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考向二 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踐應用4.現有兩個純種的小麥品種:一個抗倒伏(d)但易感銹病(r),另一個易倒伏(D)但能抗銹病(R)。這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讓它們進行雜交得到F1,F1再進行自交,F2中出現了既抗倒伏又抗銹病的新品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F2中出現的既抗倒伏又抗銹病的新品種都能穩定遺傳B.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相等,結合的概率相同C.F2中出現的既抗倒伏又抗銹病的新品種占9/16D.F2中易倒伏與抗倒伏的比例為3∶1,抗銹病與易感銹病的比例為3∶15.(不定項選擇)如圖所示家系中的遺傳病是由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當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個體才不會患病。若5號和6號的子代中患病純合子的概率為3/16,據此分析,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1號個體和2號個體的基因型相同B.3號個體和4號個體只能是純合子C.7號個體的基因型最多有4種可能D.8號男性患者是雜合子的概率為4/7考點二 自由組合定律的解題規律及方法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1 利用“拆分法”解決自由組合中的計算問題(1)思路:將多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分解為若干分離定律分別分析,再運用乘法原理進行組合。(2)方法題型分類 解題規律 示例種類問題 配子類型(配子種類數) 2n(n為等位基因對數) AaBbCCDd產生配子種類數為23=8配子間結合方式 配子間結合方式種類數等于配子種類數的乘積 AABbCc×aaBbCC配子間結合方式種類數=1×4×2=8子代基因型(或表型)種類 雙親雜交(已知雙親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或表型)種類等于各性狀按分離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型)的乘積 AaBbCc×Aabbcc,基因型為3×2×2=12種,表型為2×2×2=8種概率問題 基因型(或表型)的比例 按分離定律求出相應基因型(或表型)所占比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進行組合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的比例為1×1/2×1/2=1/4純合子或雜合子出現的比例 按分離定律求出純合子的概率的乘積為純合子出現的比例,雜合子概率=1-純合子概率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為1/2×1/2×1/2=1/8任務2 “逆向組合法”推斷親本的基因型(1)利用基因式法推測親本的基因型①根據親本和子代的表型寫出親本和子代的基因式,如基因式可表示為A_B_、A_bb。②根據基因式推出基因型(此方法只適用于親本和子代表型已知且顯隱性關系已知時)。(2)根據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測親本基因型規律:根據子代表型比例拆分為分離定律的分離比,確定每一相對性狀的親本基因型,再組合。如:①9∶3∶3∶1 (3∶1)(3∶1) (Aa×Aa)(Bb×Bb);②1∶1∶1∶1 (1∶1)(1∶1) (Aa×aa)(Bb×bb);③3∶3∶1∶1 (3∶1)(1∶1) (Aa×Aa)(Bb×bb)或(Aa×aa)(Bb×Bb);④3∶1 (3∶1)×1 (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基因填充法解答“逆推型”問題根據親代的表型寫出其基因型,如A_B_、aaB_等,再根據子代的表型將所缺處補充完整,特別要學會利用后代中的隱性性狀,因為后代中一旦存在雙隱性個體,那親代基因型中一定存在a、b等隱性基因。任務3 用“十字交叉法”解答兩病概率計算問題(1)當兩種遺傳病之間具有“自由組合”關系時,各種患病情況的概率分析如下:(2)根據序號所示進行相乘得出相應概率,再進一步拓展如下表:序號 類型 計算公式① 同時患兩病概率 mn② 只患甲病概率 m(1-n)③ 只患乙病概率 n(1-m)④ 不患病概率 (1-m)(1-n)拓展求解 患病概率 ①+②+③或1-④只患一種病概率 ②+③或1-(①+④) 利用分離定律解答自由組合問題的解題思路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等位基因就可分解為幾組分離定律問題。如AaBb×Aabb,可分解為兩組:Aa×Aa,Bb×bb。然后,按分離定律進行逐一分析。最后,將獲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得到正確答案。任務4 多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現象問題(1)n對等位基因(完全顯性)位于n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遺傳規律(2)判斷控制性狀等位基因對數的方法①若F2中某性狀所占分離比為(3/4)n,則由n對等位基因控制。②若F2子代性狀分離比之和為4n,則由n對等位基因控制。考向分類·對點落實考向一 正推型(由親本基因型推斷配子及子代相關種類及比例)1.已知A與a、B與b、D與d三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為完全顯性,基因型分別為AabbDd、AaBbDd的兩個個體進行雜交。下列關于雜交后代的推測,正確的是( )A.雜合子占的比例為7/8B.基因型有18種,AabbDd個體占的比例為1/16C.與親本基因型不同的個體占的比例為1/4D.表型有6種,aabbdd個體占的比例為1/322.[2022·鄭州一模]某植物正常花冠對不整齊花冠為顯性,高株對矮株為顯性,紅花對白花為不完全顯性,雜合子為粉紅花。三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如果純合的紅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與純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齊花冠植株雜交,在F2中具有與F1相同表型的植株的比例是( )A.3/32 B.3/64C.9/32 D.9/64考向二 逆推型(根據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斷親本基因型)3.若某哺乳動物毛色由3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獨立分配的等位基因決定,其中,A基因編碼的酶可使黃色素轉化為褐色素;B基因編碼的酶可使該褐色素轉化為黑色素;D基因的表達產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達;相應的隱性等位基因a、b、d的表達產物沒有上述功能。若用兩個純合黃色品種的動物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1均為黃色,F2中毛色表型出現了黃∶褐∶黑=52∶3∶9的數量比,則雜交親本的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4.[2022·廣州模擬]豌豆子葉的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種子的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兩親本雜交得到F1,其表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的基因組成是YyRr、yyRrB.F1中表型不同于親本的是黃色皺粒、綠色皺粒C.F1中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組成是YyRR或YyRrD.F1中純合子占的比例是1/2考向三 綜合運用型5.[2022·湖南益陽箴言中學月考]某遺傳病的遺傳涉及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已知Ⅰ1的基因型為AaBB,且Ⅱ2與Ⅱ3婚配的子代不會患病。根據以下系譜圖,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Ⅰ3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C.Ⅲ1的基因型可能為AaBb或AABbD.Ⅲ2與基因型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3/166.(不定項選擇)玉米寬葉(A)對窄葉(a)為顯性,寬葉雜交種(Aa)玉米表現為高產,比AA和aa品種的產量分別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對無茸毛(d)為顯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顯著的抗病能力,該顯性基因純合時植株幼苗期不能存活。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高產有茸毛玉米自交產生F1,再讓F1隨機交配產生F2,下列有關F1與F2的成熟植株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茸毛與無茸毛之比分別為2∶1和2∶3B.自交產生的F1只有6種基因型C.高產抗病類型分別占1/3和1/10D.寬葉有茸毛類型分別占1/2和3/8考點三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遺傳特例分析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 解決基因自由組合現象的特殊分離比問題(1)妙用“合并同類型”巧解特殊分離比〈1〉“和”為16的特殊分離比成因①基因互作:序號 條件 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F1測交 后代比例Ⅰ 存在一種顯性基因時表現為同一性狀 9∶6∶1 1∶2∶1Ⅱ 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表現為一種性狀,其他基因都表現為另一種性狀 9∶7 1∶3Ⅲ 當某一對隱性基因成對存在時表現為雙隱性狀,其余正常表現 9∶3∶4 1∶1∶2Ⅳ 只要存在顯性基因就表現為一種性狀,其余正常表現 15∶1 3∶1②顯性基因累加效應:a.表現:b.原因:A與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顯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顯著。〈2〉“和”小于16的特殊分離比成因成因 后代比例① 顯性純合致死 (AA、BB致死) 自交子代 AaBb∶Aabb∶aaBb∶aabb=4∶2∶2∶1 測交子代 AaBb∶Aabb∶aaBb∶aabb=1∶1∶1∶1② 隱性純合致死 (自交情況) 自交子代出現9∶3∶3(雙隱性致死);自交子代出現9∶1(單隱性致死)(1)性狀分離比9∶3∶3∶1的變式題解題步驟(2)致死類問題解題思路第一步:先將其拆分成分離定律單獨分析。第二步:將單獨分析結果再綜合在一起,確定成活個體基因型、表型及比例。(2)基因完全連鎖遺傳現象的分析基因完全連鎖(不考慮交叉互換)時,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子代也呈現特定的性狀分離比,如下圖所示:產生配子:2種(AB、ab) 產生配子:2種(Ab、aB)考向分類·對點落實考向一 基因互作與性狀分離比9∶3∶3∶1的變式1.[經典模擬]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如果F2的分離比分別為9∶7、9∶6∶1和15∶1,那么F1與雙隱性個體測交,得到的分離比分別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C.1∶2∶1、4∶1和3∶1 D.3∶1、3∶1和1∶42.(不定項選擇)某植物紅花和白花為一對相對性狀,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現有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間進行雜交,雜交組合、后代表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組一 組二 組三 組四 組五 組六P 甲×乙 乙×丙 乙×丁 甲×丙 甲×丁 丙×丁F1 白色 紅色 紅色 白色 紅色 白色F2 白色 紅色81∶白色175 紅色27∶白色37 白色 紅色81∶白色175 白色A.組二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組二和組五的F1基因型可能相同D.這一對相對性狀最多受四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考向二 致死效應引起的性狀分離比的偏離3.[2022·泰安一模]現用山核桃甲(AABB)、乙(aabb)兩品種作親本雜交得F1,F1測交結果如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測交類型 測交后代基因型種類及比例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F1 乙 1 2 2 2乙 F1 1 1 1 1A.F1產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發,不能實現受精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種C.F1花粉離體培養,將得到四種表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結果不同,說明這兩對基因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4.(不定項選擇)在小鼠的一個自然種群中,體色有黃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長尾(d),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任取一對黃色短尾個體經多次交配,F1的表型為黃色短尾∶黃色長尾∶灰色短尾∶灰色長尾=4∶2∶2∶1。實驗中發現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現象(胚胎致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黃色短尾親本能產生4種正常配子B.F1中致死個體的基因型共有4種C.表型為黃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種D.若讓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則F2中灰色短尾鼠占3/4[類題通法] 解答致死類問題的方法技巧(1)從每對相對性狀分離比角度分析。如:6∶3∶2∶1 (2∶1)(3∶1) 一對顯性基因純合致死。4∶2∶2∶1 (2∶1)(2∶1) 兩對顯性基因純合致死。(2)從F2每種性狀的基因型種類及比例分析,如BB致死:考向三 基因累加引起的性狀分離比的偏離5.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C/c 對長度的作用相等,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cc的棉花纖維長度為6 cm,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 cm。棉花植株甲(AABbcc)與乙(aaBbCc)雜交,則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是( )A.6~14 cm B.6~16 cmC.8~14 cm D.8~16 cm6.旱金蓮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長度,這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不同的顯性基因作用相等且具疊加性。已知每個顯性基因控制花長為5 mm,每個隱性基因控制花長為2 mm。花長為24 mm的同種基因型個體相互授粉,后代出現性狀分離,其中與親本具有同等花長的個體所占比例最可能是( )A.1/16 B.2/16C.5/16 D.6/16[類題通法] 基因遺傳效應累加的分析相關原理 舉例分析(以基因型AaBb為例)自交后代比例 測交后代比例顯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個數影響性狀表現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考點四 實驗探究類題型分析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1 驗證遺傳的兩大定律常用的四種方法驗證方法 結論自交法 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若F1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測交法 測交后代性狀比例為1∶1,則符合分離定律,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若測交后代性狀比例為1∶1∶1∶1,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花粉鑒定法 若有兩種花粉,比例為1∶1,則符合分離定律若有四種花粉,比例為1∶1∶1∶1,則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單倍體育種法 取花藥離體培養,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若植株性狀有兩種表型,比例為1∶1,則符合分離定律取花藥離體培養,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若植株性狀有四種表型,比例為1∶1∶1∶1,則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任務2 確定基因位置的4個判斷方法(1)判斷基因是否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以AaBb為例,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考慮互換,則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交或測交會出現兩種表型;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考慮互換,則產生四種類型的配子,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交或測交會出現四種表型。(2)判斷基因是否易位到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兩對基因遺傳具有自由組合定律的特點,但卻出現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現象,可考慮基因轉移到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可能,如由染色體易位引起的變異。(3)判斷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的類型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有多種類型,有的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若多個外源基因以連鎖的形式整合在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上,其自交會出現分離定律中的3∶1的性狀分離比;若多個外源基因分別獨立整合到非同源染色體上的一條上,各個外源基因的遺傳互不影響,則會表現出自由組合定律的現象。(4)判斷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以AaBb為例,若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產生四種類型的配子,在此基礎上進行測交或自交時會出現特定的性狀分離比,如1∶1∶1∶1或9∶3∶3∶1(或9∶7等變式),也會出現致死背景下特殊的性狀分離比,如4∶2∶2∶1、6∶3∶2∶1。在涉及兩對等位基因遺傳時,若出現上述性狀分離比,可考慮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解題技巧]根據后代性狀分離比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任務3 判斷依據、析因類長句應答題高考命題考查長句作答的類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某一遺傳現象進行判斷后,說出依據;二是對某一遺傳現象,尤其是特殊現象進行解釋,說明原因。[2018·全國卷Ⅲ,節選]某小組利用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進行兩組雜交實驗,雜交涉及的四對相對性狀分別是:紅果(紅)與黃果(黃)、子房二室(二)與多室(多)、圓形果(圓)與長形果(長)、單一花序(單)與復狀花序(復)。實驗數據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及個體數甲 紅二×黃多 紅二 450紅二、160紅多、150黃二、50黃多紅多×黃二 紅二 460紅二、150紅多、160黃二、50黃多乙 圓單×長復 圓單 660圓單、90圓復、90長單、160長復圓復×長單 圓單 510圓單、240圓復、240長單、10長復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控制甲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分策略】解答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擺事實講道理”。命題往往是先要求作出判斷再說明判斷的依據,所以解答時不能從感覺出發輕率判斷,要分析題目中的“事實”,即給出的遺傳現象或數據,符合或違背了哪些基本概念或遺傳規律。如上題甲組,F1表現型是紅二,F2表現型有四種,統計個體數目后,發現數量比接近9∶3∶3∶1,這是自由組合定律的經典比例,由此可以作出準確判斷。書寫答案時重點寫出“道理”。上面答題的表達方法是直接論證法,常采用的格式是“如果……,則……。與事實不符,所以……”。如“典例”乙組。除了答案中的直接論證,有些題目也可以用逆向論證法(又稱反證法或歸謬法,具體表達略)。考向分類·對點落實考向一 遺傳定律的驗證1.[經典高考]已知玉米子粒黃色(A)對白色(a)為顯性,非糯(B)對糯(b)為顯性,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請選用適宜的純合親本進行一個雜交實驗來驗證:①子粒的黃色與白色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②子粒的非糯與糯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③以上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要求:寫出遺傳圖解,并加以說明。考向二 利用遺傳定律判斷基因型2.[經典高考]一對相對性狀可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種植物花的紫色(顯性)和白色(隱性)這對相對性狀就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科學家已從該種植物的一個紫花品系中選育出了5個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這5個白花品系與該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某同學在大量種植該紫花品系時,偶然發現了1株白花植株,將其自交,后代均表現為白花。回答下列問題:(1)假設上述植物花的紫色(顯性)和白色(隱性)這對相對性狀受8對等位基因控制,顯性基因分別用A、B、C、D、E、F、G、H表示,則紫花品系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5個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寫出其中一種基因型即可)。(2)假設該白花植株與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若要通過雜交實驗來確定該白花植株是一個新等位基因突變造成的,還是屬于上述5個白花品系中的一個,則:①該實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預期的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三 對基因位置的推測與驗證3.小鼠的體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Y代表黃色,y代表鼠色,B決定有色素,b決定無色素(白色)。已知Y與y位于1、2號染色體上,母本為純合黃色鼠,父本為純合白色鼠。請設計實驗探究另一對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僅就體色而言,不考慮其他性狀和互換)。(1)實驗過程:第一步:選擇題中的父本和母本雜交得到F1;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結果及結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2號染色體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考向四 長句應答類4.[浙江選考,節選]某種昆蟲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紅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進行了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雜交組合 P F1(單位:只)♀ ♂ ♀ ♂甲 野生型 野生型 402(野生型) 198(野生型) 201(朱紅眼)乙 野生型 朱紅眼 302(野生型) 99(棕眼) 300(野生型) 101(棕眼)丙 野生型 野生型 299(野生型) 101(棕眼) 150(野生型) 149(朱紅眼) 50(棕眼) 49(白眼)回答下列問題:(1)野生型和朱紅眼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雜交組合丙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和________,F1中出現白眼雄性個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網絡建構提升][長句應答必備]1.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豌豆雜交,F2出現9種基因型、4種表型,比例是9∶3∶3∶1。2.生物個體的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表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3.F1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產生比例相等的4種配子。4.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同時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后期,分別由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所引起。5.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細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傳遞規律。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等級選考研考向]1.[2021·湖南卷]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適當的降低對抗倒伏及機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義。某研究小組利用純種高稈甘藍型油菜Z,通過誘變培育出一個純種半矮稈突變體S。為了闡明半矮稈突變體S是由幾對基因控制、顯隱性等遺傳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試驗,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F2表現型及數據分析,油菜半矮稈突變體S的遺傳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雜交組合①的F1產生各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時雌雄配子有________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機率相等。F1產生各種類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細胞遺傳學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分為三種類型,全為高稈的記為F3-Ⅰ,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Ⅱ,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Ⅲ。產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________。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為____________(用A、a;B、b;C、c……表示基因)。用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試驗,能否驗證自由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0·山東卷]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利用玉米純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變品系,該突變品系的產生原因是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Ts突變為ts,Ts對ts為完全顯性。將抗玉米螟的基因A轉入該雌株品系中獲得甲、乙兩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現正常,乙植株矮小。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實驗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約為1∶1實驗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約為1∶1(1)實驗一中作為母本的是________,實驗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別表現為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選取實驗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約為2∶1∶1。由此可知,甲中轉入的A基因與ts基因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將F2中抗螟雌雄同株與抗螟雌株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取實驗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約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轉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預期值,說明A基因除導致植株矮小外,還對F1的繁殖造成影響,結合實驗二的結果推斷這一影響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頻率為____________,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種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隨機受粉,并僅在雌株上收獲籽粒,籽粒種植后發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國考真題研規律]3.[全國卷Ⅰ]用某種高等植物的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根據上述雜交實驗結果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純合體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C.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比紅花植株的多4.[2021·全國甲卷]植物的性狀有的由1對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對基因控制。一種二倍體甜瓜的葉形有缺刻葉和全緣葉,果皮有齒皮和網皮。為了研究葉形和果皮這兩個性狀的遺傳特點,某小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種甜瓜種子進行實驗,其中甲和丙種植后均表現為缺刻葉網皮。雜交實驗及結果見下表(實驗②中F1自交得F2)。實驗 親本 F1 F2① 甲×乙 1/4缺刻葉齒皮 1/4缺刻葉網皮 1/4全緣葉齒皮 1/4全緣葉網皮 /② 丙×丁 缺刻葉齒皮 9/16缺刻葉齒皮 3/16缺刻葉網皮 3/16全緣葉齒皮 1/16全緣葉網皮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實驗①可判斷這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分離定律,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實驗②,可判斷這2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丙丁中屬于雜合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②的F,中純合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4)假如實驗②的F2中缺刻葉齒皮∶缺刻葉網皮∶全緣葉齒皮∶全緣葉網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則葉形和果皮這兩個性狀中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0·全國卷Ⅱ ]控制某種植物葉形、葉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個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表型不同的4種植株:板葉紫葉抗病(甲)、板葉綠葉抗病(乙)、花葉綠葉感病(丙)和花葉紫葉感病(丁)。甲和丙雜交,子代表現型均與甲相同;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8種不同表現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甲和丙的雜交結果,可知這3對相對性狀的顯性性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甲和丙、乙和丁的雜交結果,可以推斷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若丙和丁雜交,則子代的表現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選擇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與乙進行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若發現葉形的分離比為3∶1、葉色的分離比為1∶1、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則植株X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課堂互動探究案2高效課堂 師生互動提考能考點一【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2 (1)A 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或A、a與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B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 (3)AB∶Ab∶aB∶ab=1∶1∶1∶1 (4)9 4 9∶3∶3∶1 (5)aabb AaBb∶Aabb∶aaBb∶aabb=1∶1∶1∶1 雙顯∶顯隱∶隱顯∶雙隱=1∶1∶1∶1 (6)AC∶ac=1∶1 3 AACC、AaCc、aacc 雙顯∶雙隱=3∶1 AaCc∶aacc=1∶1 雙顯∶雙隱=1∶1任務4 真核生物 細胞核遺傳【考向分類·對點落實】1.解析:只要兩對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無論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還是同時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基因型為YyRr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均為Y_R_∶Y_rr∶yyR_∶yyrr=9∶3∶3∶1。答案:B2.解析:A、a和D、d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產生配子時沒有發生互換,則它只產生2種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不一定會出現4種表型且比例不會為9∶3∶3∶1。答案:BC3.解析:①過程為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后期;②過程為受精作用,發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①過程產生4種配子,則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方式是4×4=16(種),基因型為3×3=9(種),表型為3種;根據F2的3種表型比例為12∶3∶1,得出A_B_個體表型與A_bb個體或aaB_個體相同,該植株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為1(AaBb)∶1(Aabb)∶1(aaBb)∶1(aabb),則表型的比例為2∶1∶1。答案:AD4.解析:F2中既抗倒伏又抗銹病個體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其中ddRr不能穩定遺傳,A錯誤;F1產生的雌雄配子數量不相等,B錯誤;F2中既抗倒伏又抗銹病的新品種占3/16,C錯誤;F1的基因型為DdRr,每一對基因的遺傳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答案:D5.解析:若5、6號子代患病且純合子的概率為3/16,5號個體和6號個體的基因型均為AaBb,1號個體和2號個體都正常,基因型為A_B_;5號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1號個體和2號個體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可以都是AaBb,也可以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等,A錯誤;3號個體和4號個體是患者,而其子代6號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3號個體和4號個體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等,B錯誤;7號個體不患病,基因型是A_B_,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種可能,C正確;8號個體患病,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則該個體是雜合子的概率是4/7,D正確。答案:CD考點二【考向分類·對點落實】1.解析:純合子的比例為1/2×1/2×1/2=1/8,雜合子占的比例為1-1/8=7/8,A正確;基因型種類有3×2×3=18(種),AabbDd個體占的比例為1/2×1/2×1/2=1/8,B錯誤;與親本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占1/2×1/2×1/2+1/2×1/2×1/2=1/4,與親本基因型不同的個體占的比例為1-1/4=3/4,C錯誤;子代表型有2×2×2=8(種),D錯誤。答案:A2.解析:假設控制花色、株高和花冠形狀的基因分別為A/a、B/b、D/d,純合的紅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AABBDD)與純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齊花冠植株(aabbdd)雜交,F1基因型為AaBbDd,表型為粉紅花、高株、正常花冠。F1自交所得F2中具有與F1相同表型的植株的比例是1/2×3/4×3/4=9/32,C正確。答案:C3.解析:F2中毛色表型出現了黃∶褐∶黑=52∶3∶9的數量比,總數為64,故F1中應有3對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由此對各項進行逐項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對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對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對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對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1對等位基因,且F1、F2都是黃色,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對等位基因。A、B、C中的親本組合都不符合。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的F1中含有3對等位基因,F1均為黃色,F2中毛色表型會出現黃∶褐∶黑=52∶3∶9的數量比,符合要求。答案:D4.解析:分析柱形圖可知,F1出現的類型中,圓粒∶皺粒=3∶1,說明兩親本的相關基因型是Rr、Rr;黃色∶綠色=1∶1,說明兩親本的相關基因型是Yy、yy,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A正確;已知兩親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表型為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所以F1中表型不同于親本的是黃色皺粒、綠色皺粒,B正確;由于Yy×yy的后代為Yy、yy,Rr×Rr的后代為RR、Rr、rr,所以F1中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組成是YyRR或YyRr,C正確;根據親本的基因型組合YyRr×yyRr可判斷,F1中純合子占的比例是1/2×1/2=1/4,D錯誤。答案:D5.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推出當個體基因型中同時有A和B基因時個體表現正常,當個體基因型中只含有A或B基因時或不含有顯性基因時個體表現為患病。Ⅱ2和Ⅱ3婚配的子代不會患病,說明其子代基因型同時含有A和B基因,結合Ⅱ2、Ⅱ3的表型,可判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Ⅰ3基因型為AABb或AaBb,Ⅲ1和Ⅲ2的基因型為AaBb;Ⅲ2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婚配,則子代患病的概率為3/16(A_bb)+3/16(aaB_)+1/16(aabb)=7/16。答案:B6.解析: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無茸毛的基因型是dd,高產有茸毛玉米自交產生的F1中Dd∶dd=2∶1,即有茸毛∶無茸毛=2∶1,F1隨機交配產生的配子為1/3D、2/3d。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得DD為1/9,Dd為4/9,dd為4/9,因此F2中有茸毛∶無茸毛=1∶1,A錯誤;由于DD幼苗期死亡,所以高產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產生的F1中,只有6種基因型,B正確;高產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產生的F1中,高產抗病類型為AaDd的比例為1/2×2/3=1/3,F2的成熟植株中,高產抗病類型AaDd的比例為1/2×1/2=1/4,C錯誤;高產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產生的F1中,寬葉有茸毛類型的基因型為AADd和AaDd,比例為2/12+4/2=1/2,F2的成熟植株中寬葉有茸毛占3/4×1/2=3/8,D正確。答案:BD考點三【考向分類·對點落實】1.解析: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只有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才表現為自由組合,F2典型的性狀分離比是9(雙顯)∶3(顯隱)∶3(隱顯)∶1(雙隱)。由9∶7的比例可以看出,“雙顯”表現出一種表型,其余的表現出另一種表型,由于F1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為相等的四種,所以兩種表型的比例應為1∶3;由9∶6∶1的比例可以看出,顯隱和隱顯表現出了一種表型,其他仍正常表現,由于F1測交后代基因型不變,表型比例為1∶2∶1;由15∶1可以看出,典型比例中“9(雙顯)∶3(顯隱)∶3(隱顯)”都是表現相同的一種性狀,只有含有雙隱性純合基因時才表現為另一種性狀,因此,F1測交后代中的表型比例為3∶1。答案:A2.解析:組二、組五的F1至少含四對等位基因,當該對性狀受四對等位基因控制時,組二、組五的F1基因型都可為AaBbCcDd;當該對性狀受五對等位基因控制時,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A、B、C正確;組二和組五的F1自交,F2的分離比為紅∶白=81∶175,即紅花占81/(81+175)=(3/4)4,則可推測這對相對性狀至少受四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四對基因分別位于四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錯誤。答案:ABC3.解析:正常情況下,雙雜合子測交后代四種表型的比例應該是1∶1∶1∶1,而作為父本的F1測交結果為AaBb∶Aabb∶aaBb∶aabb=1∶2∶2∶2,說明父本F1產生的AB花粉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F1自交后代中有9種基因型;F1花粉離體培養,將得到四種表型不同的單倍體植株;根據題意可知,正反交均有四種表型,說明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答案:D4.解析:由題干分析知,當個體中出現YY或DD時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黃色短尾個體的基因型為YyDd,能產生4種正常配子;F1中致死個體的基因型共有5種;表型為黃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YyDd 一種;若讓F1中的灰色短尾(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則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答案:AC5.解析:AABbcc和aaBbCc雜交得到的F1中,顯性基因最少的基因型為Aabbcc,顯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為AaBBCc,由于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 cm,所以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是(6+2)~(6+8)cm。答案:C6.解析:由“花長為24 mm的同種基因型個體相互授粉,后代出現性狀分離”說明花長為24 mm的個體為雜合子,再結合題干中的其他條件,可推知花長為24 mm的親本中含4個顯性基因和2個隱性基因,若兩隱性基因雜合時,假設該個體基因型為AaBbCC,則其自交后代含4個顯性基因和2個隱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這三種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為:1/4×1/4×1+1/4×1/4×1+1/2×1/2×1=6/16;若兩隱性基因純合時,假設該個體基因型為AABBcc,則后代基因仍為AABBcc,都與親本具有同等花長,但選項中無此答案,因此只有D符合題意。答案:D考點四【任務驅動·探究突破】任務3 解析:因題干說明是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故雜交的品種均為純合子,根據表中甲的數據,可知F1的紅果、二室均為顯性性狀,甲的兩組F2的表現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乙組的F1的圓果、單一花序均為顯性性狀,F2中第一組:圓∶長=(660+90)∶(90+160)=3∶1,單∶復=(660+90)∶(90+160)=3∶1;第二組:圓∶長=(510+240)∶(240+10)=3∶1,單∶復=(510+240)∶(240+10)=3∶1;但兩組的四種表現型之比均不是9∶3∶3∶1,說明控制每一對性狀的基因均遵循分離定律,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因此這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答案:非同源染色體 F2中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符合9∶3∶3∶1 一對 F2中每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都符合3∶1,而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不符合9∶3∶3∶1【考向分類·對點落實】1.解析:驗證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要選擇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根據題干提供的材料,可以選擇純合白糯與純合黃非糯作為親本進行雜交,也可以選擇純合黃糯與純合白非糯作為親本進行雜交。雜交實驗圖解如下:說明:讓純合黃非糯(AABB)與純合白糯(aabb)雜交,得F1的種子;種植F1的種子,待F1植株成熟后,讓其自交,得F2的種子(也可用純合白非糯與純合黃糯作為親本)。統計分析F2的子粒性狀表現。①若黃粒∶白粒=3∶1,則驗證子粒的黃色與白色的遺傳符合基因分離定律。②若非糯粒∶糯粒=3∶1,則驗證子粒的非糯與糯的遺傳符合基因分離定律。③若黃非糯粒∶黃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則驗證以上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答案:P(純合白非糯)aaBB×AAbb(純合黃糯) F2子粒中:①若黃粒(A_)∶白粒(aa)=3∶1,則驗證該性狀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②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則驗證該性狀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③若黃非糯粒∶黃糯粒∶白非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則驗證這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2.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完成(1)(2)分兩種情況做假設,即a.該白花植株是一個新等位基因突變造成的,b.該白花植株屬于上述5個白花品系中的一個,分別與5個白花品系雜交,看雜交后代的花色是否有差別。答案:(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2)①用該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別與5個白花品系雜交,觀察子代花色 ②在5個雜交組合中,如果子代全為紫花,說明該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變形成的;在5個雜交組合中,如果4個組合的子代為紫花,1個組合的子代為白花,說明該白花植株屬于這5個白花品系之一3.解析:如果另一對等位基因(B、b)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則完全連鎖,符合基因分離定律;如果另一對等位基因(B、b)不位于1、2號染色體上,則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因此可讓題中的父本和母本雜交得到F1,再讓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或多只F1雌鼠與父本小白鼠自由交配),觀察統計F2中小鼠的毛色(或觀察統計子代小鼠的毛色),若F2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鼠色∶白色=9∶3∶4(或子代黃色∶鼠色∶白色=1∶1∶2),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2號染色體上;若F2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白色=3∶1(或子代黃色∶白色=1∶1),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答案:(1)第二步:讓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或多只F1雌鼠與父本小白鼠交配)第三步:觀察統計F2中小鼠的毛色(或觀察統計子代小鼠的毛色)(2)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鼠色∶白色=9∶3∶4(或黃色∶鼠色∶白色=1∶1∶2)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白色=3∶1(或黃色∶白色=1∶1)4.解析:(1)因為雜交組合甲的親本均為野生型,F1中雌性個體均為野生型,而雄性個體中出現了朱紅眼,故可判斷控制野生型和朱紅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且野生型為顯性性狀,即野生型和朱紅眼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遺傳。(2)A、a和B、b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B、b位于常染色體上,且根據雜交組合丙可推出棕眼為隱性性狀。雜交組合丙中子代雌性個體野生型∶棕眼≈3∶1,故僅考慮B、b基因,雙親的基因型均為Bb,根據雄性子代中野生型∶朱紅眼∶棕眼∶白眼≈3∶3∶1∶1,進一步可推出雜交組合丙中親本的基因型為BbXAXa和BbXAY,當兩對基因均為隱性時出現白眼雄蠅,即F1中白眼個體的基因型是bbXaY。答案:(1)伴X染色體遺傳 雜交組合甲的親本均為野生型,F1中雌性個體均為野生型,而雄性個體中出現了朱紅眼 (2)BbXAXa BbXAY 兩對基因均為隱性時表現為白色課堂總結 網絡聚焦大概念網絡建構提升①后 ②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③有性歷屆真題 分類集訓培素養1.解析:(1)根據題意可推測,半矮稈突變體S是雙隱性純合子,只要含有顯性基因即表現為高稈,雜交組合①的F1為雙雜合子,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產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自交時雌雄配子有16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機率相等,導致F2出現高稈∶半矮稈≈15∶1。(2)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含有一對純合顯性基因的高稈植株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7/15,其后代全為高稈,記為F3-Ⅰ;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4/15,自交后代高稈與半矮稈比例≈15∶1,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記為F3-Ⅱ;2Aabb、2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4/15,自交后代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記為 F3-Ⅲ,產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7∶4∶4。用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試驗,不論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親本均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子代均出現高稈∶半矮稈=3∶1,因此不能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答案:(1)由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 16 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7∶4∶4 Aabb、aaBb 不能2.解析:(1)據題干信息可知,品系M為雌雄同株,甲為雌株突變品系,因此實驗一中作為母本的是甲。實驗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基因型為Tsts,Ts對ts為顯性,因此該植株為雌雄同株。(2)實驗一中F1抗螟植株的基因型為ATsts,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2∶1∶1,說明甲中轉入的A基因與ts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F1抗螟植株中A和ts位于一條染色體上,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為Ts,F1抗螟植株自交產生的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為AAtsts,其產生的配子為Ats,抗螟雌雄同株的基因型為ATsts,其產生的配子為1/2Ats、1/2Ts,二者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tsts∶ATsts=1∶1,表現型及比例為抗螟雌株∶抗螟雌雄同株=1∶1。(3)實驗二中F1抗螟矮株基因型為ATsts,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3∶1∶3∶1,是(1∶1)(3∶1)的組合,說明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因此乙中轉入的A基因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分析F2中性狀表現可知,抗螟∶非抗螟=1∶1,雌雄同株∶雌株=3∶1,由此可判斷含A基因的雌配子或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再結合實驗二信息(乙可產生正常配子)可推斷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為1/4ATsTs、2/4ATsts、1/4Atsts,ts基因的頻率為1/2。F2中抗螟矮株雌株的基因型為Atsts,產生雌配子為1/2Ats、1/2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的基因型為1/3ATsTs、2/3ATsts,又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因此能受粉的雄配子的基因型為2/3Ts、1/3ts,因此F3中抗螟矮株雌株Atsts占比例為1/2×1/3=1/6。答案:(1)甲 雌雄同株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3)不位于 抗螟性狀與性別性狀間是自由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號染色體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3.解析:本題的切入點在“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上,相當于測交后代表現出1∶3的分離比,可推斷該相對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設相關基因為A、a和B、b,則A_B_表現為紅色,A_bb、aaB_、aabb表現為白色,因此F2中白色植株中既有純合體又有雜合體;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種;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答案:D4.解析:(1)實驗②中F1全為缺刻葉齒皮,F1自交產生的F2中缺刻葉∶全緣葉=3∶1,齒皮∶網皮=3∶1,據此確定缺刻葉對全緣葉為顯性,齒皮對網皮為顯性。再根據實驗①中F1表現型及比例,即缺刻葉∶全緣葉=1∶1,齒皮∶網皮=1∶1,根據一對相對性狀測交結果,可確定葉形、果皮兩種性狀的遺傳均符合基因分離定律。(2)由實驗①雜交的F1表現型及比例可知,實驗①中就每一對性狀而言相當于測交,且甲種植后表現為缺刻葉網皮,即甲的基因型為Aabb,故乙的基因型為aaBb。又因為丙種植后表現為缺刻葉網皮,根據實驗②的F2中表現型比例為9∶3∶3∶1,根據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知,實驗②F1的基因型為AaBb,故丙的基因型為AAbb,丁的基因型為aaBB。綜上分析,甲乙丙丁中屬于雜合體的是甲和乙。(3)實驗②中F1自交得F2,F1的基因型為AaBb,故F2中純合體基因型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即純合體占的比例為1/4。(4)對葉形和果皮兩種性狀比例分別統計,因為F2中缺刻葉齒皮∶缺刻葉網皮∶全緣葉齒皮∶全緣葉網皮=45∶15∶3∶1,所以,缺刻葉∶全緣葉=60∶4=15∶1,此比例為“9∶3∶3∶1”的變式,結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判斷葉形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齒皮∶網皮=48∶16=3∶1,結合基因分離定律,判斷知果皮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答案:(1)實驗①F1中缺刻葉∶全緣葉=1∶1,齒皮∶網皮=1∶1 缺刻葉、齒皮 (2)甲、乙 (3)1/4 (4)果皮 F2中缺刻葉∶全緣葉=15∶1,齒皮∶網皮=3∶15.解析:(1)甲(板葉紫葉抗病)和丙(花葉綠葉感病)雜交,子代表現型均與甲相同,可知甲、丙為純合子,根據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可知,板葉、紫葉、抗病為顯性性狀。(2)依據(1)可知,甲、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DD、aabbdd。乙表現為板葉綠葉抗病,基因型為A_bbD_,丁表現為花葉紫葉感病,基因型為aaB_dd;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8種不同的表現型,根據具有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子測交所得子代有兩種表現型可知,乙、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Dd、aaBbdd。(3)丙(aabbdd)和丁(aaBbdd)進行雜交,控制葉形和能否抗病的兩對等位基因為隱性純合,穩定遺傳,丙和丁雜交相當于基因型為Bb和bb的個體雜交,故子代的表現型為花葉紫葉感病、花葉綠葉感病。(4)乙的基因型為AabbDd,與植株X進行雜交:僅考慮葉形,子代性狀的分離比為3∶1,符合雜合子自交實驗結果,可推知X的基因型為Aa;考慮葉色和能否抗病,子代性狀的分離比均為1∶1,符合雜合子測交實驗結果,可推知植株X的基因型為Bb、dd;綜上可知植株X的基因型為AaBbdd。答案:(1)板葉、紫葉、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葉綠葉感病、花葉紫葉感病 (4)AaBbd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