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節 群落的結構(一)教學目標1.說出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認同探究視角的重要性,嘗試從不同視角提出新問題。2.分析群落內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空間結構等,說明群落是物種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有機整體。3.通過分析當地自然群落中某種生物的生態位,說出生態位的概念及生態位分化的意義。4.嘗試運用取樣調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1)群落的物種組成與種間關系。(2)群落的空間結構。2.教學難點(1)群落的結構特征和生態位。(2)實施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的研究活動。(三)教學過程一、創設群落情境,導入新知學習,生成群落的概念PPT展示一片稻田,以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為一個生命系統來研究,通過問題情境,思考在一定范圍的環境中不同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引出更高層次的生命系統——群落。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二、探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與在種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 站在生命系統的不同層次上,提出問題。回憶在種群水平上,我們重點研究了哪些問題 結合群落概念,小組討論回答。我們可以研究群落的范圍和邊界、群落的物種組成、優勢種、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變遷(演替)。三、分析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是不同的,生態學家常用物種豐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利用PPT展示我國由北向南分布的森林群落的圖片(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提出問題。分析造成不同群落物種豐富度差異的原因。物種豐富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隨緯度的增加而降低,隨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總之環境條件越優越,物種越豐富。PPT展示秋季的北京香山紅葉圖片和福建武夷山的常綠闊葉林圖片,提出問題:兩幅圖片呈現的景色都很美,但美得各有妙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是與物種組成不同有關,二是與群落中的主要物種有關。群落中有些物種數量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大,是群落中的優勢物種。群落的物種組成和優勢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PPT展示:我國東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占優勢,但是當過度放牧時,羊草減少,糙隱子草漸漸成為優勢物種,有些植物會消失。通過實例分析,明確人類活動對群落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四、討論種間關系無論是草地、池塘、花園,還是生物種類繁多的熱帶雨林,群落中的生物種群都不是隨機聚集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有著復雜的種間關系,這也是我們在群落水平上所要研究的問題。分析所調查群落中生物的關系,閱讀教材資料,寄居蟹與海葵的原始合作關系、馬蛔蟲與馬的寄生關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關系等。思考、討論并回答:競爭是因食物、空間等資源不足導致的。有時候一方處于優勢,另-方處于劣勢甚至死亡,即“你死我活”。種間競爭有時會導致某些生物的覓食范圍改變,以減少重疊而減弱競爭。捕食關系有利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協同進化。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種間關系對維持群落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其影響因素還有其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們要盡量減少人類活動對這種穩態的影響,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五、描述群落的空間結構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先引導學生觀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再觀察在水平方向上呈鑲嵌分布;然后分析推理產生分層現象和鑲嵌分布的原因,學會溯因推理發展科學思維。五、說明群落的季節性很多群落的結構、功能和外貌會發生有規律的季節性變化,這是因為陽光、溫度、水分等因素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六、分析生物的生態位在群落中,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展示資料: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種占優勢的水鳥的種群數量、在不同覓食生境中出現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種類等數據,提出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探討生成概念: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其所處的空間位置、占有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生態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協同進化、長期適應的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