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 學案世界市場的形成進程 時間 關鍵事件 方式\途徑開始形成 15世紀末 —18世紀中期 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擴張 暴力掠奪進一步擴展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中期 工業革命 掠奪原料 商品輸出最終形成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 資本輸出 瓜分世界思考: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關系。通過回顧舊知方式,回答一下問題。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是如何推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西歐開辟出遠洋航線,發現新大陸等,使世界從孤立走向一個整體。西歐殖民者通過搶占殖民地、航海控制、欺詐式貿易,黑奴貿易等方式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2、工業革命是如何促進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產階級憑借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交通運輸條件改善,積極對外商品輸出,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3、第二次工業革命又是如何助推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壟斷組織產生,積極輸出資本。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導:1、列舉你知道的近代商業貿易2、與古代相比,近代商業貿易有哪些變化?(提示:貿易中心地、商品、主營者、商貿經營方式、國際貿易格局等)(1).商業貿易中心轉移①歐洲貿易中心的轉變: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②新的亞洲貿易中心形成: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南亞、東南亞、東亞,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在東亞海域展開了激烈的商業競爭,形成新的亞洲貿易中心。③新貿易航線、樞紐的形成:葡萄牙殖民者經營從印度經澳門至日本的三角貿易。西班牙殖民者開辟了從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的大帆船貿易航線。果阿、澳門、長崎、馬尼拉等地成為國際貿易的樞紐。師:提取圖中信息,分別說明圖1圖2圖3反映的歐洲貿易中心及其成因,并判斷其歷史時期?(2).新型商業經營方式出現:導:近代商業貿易經營方式有哪些變化?為什么說東印度公司是一種新型的股份制貿易公司?材料 但實際上,想要將商船送到東印度,就必須克服諸多困難。首先,需要能經受遠洋航行的堅固船只,出于安全考慮,前往東印度的航海至少需要三到四艘船一起行動。為了和東方進行商品交換,好要準備大量白銀。另外,還需要雇用相當數量的以船長為首的船員、水手、醫生人員,必須為他們提前發放酬勞。這一切,自然需要龐大的資金。加上往返東印度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投資在此期間是無法回收的......因此,和東印度之間的貿易,事實上不是誰都可以參加那么簡單。——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問:歐洲與東方的遠洋貿易,遇到哪些阻礙?風險大,成本高,有能力且有意愿參與的人少。(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東印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進行貿易。(東印度公司)總督及其臨時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思考:為什么說東印度公司是一種新型的股份制貿易公司?享有國家授予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特權;壟斷貿易;殖民擴張。荷蘭東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蘭多個省份的投資者共同出資贊助的亞洲探險活動。1602年的章程規定,這個由六個省份的投資者組建的貿易壟斷組織能夠將投資者的資本鎖定10年期限,并且只有當利潤超過投資的資本時,才能進行分紅。所以,即便東印度公司沒有發展出現代企業的全部特征,為了交易它的股份而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場也代表了一個重大的金融創新。——威廉·戈茲曼《千年金融史》根據材料,概括東印度公司的影響?促進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推動了金融業的創新。(3).商品的數量和種類增多:拓展 三角貿易是指一個牽扯到三個區域或港口的貿易名詞。它隨著殖民擴張的不斷深入、世界市場的擴展而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一方面,隨著世界市場的發展,更多種類的商品出現在商貿領域,同時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促進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另一方面,奴隸與鴉片成為商品,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深重災難。(4).國際貿易格局變化16世紀世界殖民霸主——西葡。17世紀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19世紀中期 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來自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國工廠里被加工成商品,銷往世界各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英國 美國 德國 法國 俄國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思考:結合表格內容,分析表中數據反映了什么問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貿易中心地位被歐美國家所分享,形成多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學案探究】材料一 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曾這樣自豪地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沿岸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西亞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則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長期以來早就生長在美國南部的我們的棉花地,現在正在向地球上所有的溫暖區域擴散。”材料表明當時的英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結合所學說明該地位成因。地位:①英國處于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是世界經濟霸主;②其他國家和地區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淪為英國的經濟附庸。成因: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化國家;②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權;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材料二 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卷入世界市場的大多是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它們圍繞著一個巨大的工業中心——英國。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一批新工業國家的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表明了19世紀中后期世界經濟發展有何趨勢?①19世紀中期,許多落后國家和地區被卷入以英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獨霸世界經濟的格局被打破,世界經濟形成了多個貿易中心的格局。材料三 到19世紀初時,由英國、印度、中國構成的三角貿易體系已經成形。英國需要來自中國的茶葉,但遺憾的是,中國希望英國提供的東西,除了白銀以外幾乎沒有了。為了防止英國的白銀供應大量流失,英國需要某種能夠賣給中國、換取購買中國商品所需現金的東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鴉片。集中于印度的英國商人可以將鴉片賣給中國,用得來的銀條購買中國的茶葉,再將它在英國銷售,得到批量生產的紡織品,拿到印度市場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運至英國。 ——《經濟相互依賴與戰爭》依據材料,繪制“英—印—中”貿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圖,分析這種貿易對中國、印度的經濟危害。對中國: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的財政危機。對印度:印度淪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知識拓展: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新的商業經營形式被引入中國。民用股份制企業與股票、......①1872年開業的輪船招商局發行的股票和1876年開始籌辦的開平礦務局發行的股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