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一 生態系統考點一:區分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種群:同種生物群落:所有生物生態系統:生物+環境(一個區域)考點二: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3)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統稱生態因素。考點三: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樹→蟬→螳螂→黃雀①食物鏈的成分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組成一個生態系統。②從成分來說,樹是生產者,蟬是初級消費者,螳螂是次級消費者,黃雀是最高級消費者。③從營養級來說,樹是第一營養級,蟬是第二營養級,螳螂是第三營養級,黃雀是第四營養級。④物質和能量都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傳遞方向。⑤能量逐級遞減,所以黃雀能量最少。⑥有毒物質逐漸遞增,所以黃雀有毒物質最多。⑦短時間內,如果蟬減少,樹增加,螳螂減少。長時間內,如果蟬減少,樹增先增加后減少,螳螂先減少后增加,生物數量總是不斷變化,但保持相對穩定。食物網①食物鏈的數量:從生產者開始數,數到最高級消費者。②生物之間的關系:①兔子和草的關系是捕食。②鷹和蛇的關系是:競爭和捕食。考點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考點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生態系統的最終能量來自于太陽能。考點六: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越復雜,它的自動調節作用越強。如何提高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作用(穩定性):合理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考點七:生態系統的富集作用有毒物質很難從生物體內排出,會逐漸累積。營養級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質越多。考點八:生物與生物的關系捕食:狼和兔子。競爭:水稻和雜草。寄生:人和蛔蟲。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類共生形成地衣。考點九: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保護色、擬態、干旱寒冷時的變化等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物被改變)考點十:生態系統的種類森林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鳥類生活的樂園”。淡水生態系統:包含湖泊、江河等。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最大的生態系統,不是整個地球,包含:巖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大氣圈的底部(上下約20km)。專題一 生物與生物圈【背誦部分】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還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題目中如果問組成成分,答案只能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等,不能寫細菌真菌這類答案,問營養級答第幾營養級。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從生產者開始,食物鏈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才能組成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都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越往后的生物,攝取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質越多。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生態系統的最終能量來自于太陽能。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越強,該生態系統越穩定。提高該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是合理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斷變化著,但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捕食、競爭、寄生、共生。生物與環境的關系:①生物適應環境;②生物影響環境;③環境影響生物;④生物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森林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鳥類生活的樂園”。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包含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上下約20km。生物圈不是整個地球。【了解部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體現的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①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捕食關系;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捕食關系;③草盛豆苗稀——競爭關系;④一山不容二虎不是競爭關系,是特殊的種內斗爭;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類——共生關系;⑥人和益生菌(乳酸菌)是共生關系;⑦螞蟻搬家——合作關系。①旗形樹——環境影響生物;②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③駱駝尿液很少——生物適應環境;④蚯蚓松土——生物影響環境;⑤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很長——生物適應環境;⑥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生物影響環境。新聞聯播時,片頭的地球上白色圈是大氣層,綠色是巖石圈,藍色是水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能體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經典練習】1.下列諺語或詩文蘊含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能體現生物對環境影響的是( )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2.民間素有“驚蟄雨雷,小麥成堆”的農諺。我市今年春旱嚴重,由此對農作物產生影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陽光 C.空氣 D.溫度3.下列語句能體現生物之間競爭關系的是( )A.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B.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4.關注生物圈就是關注人類自己的生存。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上層、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下層C.生物圈的各種成分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為一個統一的整體D.生物圈具備大多數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陽光、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等5.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B.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可以循環流動C.食物鏈中的能量最終都流向分解者D.由于能量流動遞減,所以消費者的數量一定比生產者少6.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屬于受生物因素影響的是( )①葵花朵朵向太陽 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④草盛豆苗稀 ⑤螞蟻合作搬運食物 ⑥北雁南飛 ⑦草盡狐兔愁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如圖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B.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狼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屬于消費者D.若鼠兔數量減少,狼的數量也立即減少8.“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與此相關的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A.蟬→螳螂→黃雀B.植物→蟬→螳螂→黃雀C.螳螂→蟬→黃雀→細菌D.陽光→植物→螳螂→蟬→黃雀9.某一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它們的相對數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食物鏈可表示為丙→丁→甲→乙B.該食物鏈能量最終來源于丙C.甲和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D.有毒物質進入該食物鏈,丙體內積累最多10.小王同學依據所學知識,繪制了生態系統各成分關系示意圖。下列對圖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學事實的是( )A.乙通過①過程將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B.通過捕食,乙的能量全部進入丙體內C.圖中生物之間可以構成2條食物鏈D.丁體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乙11.在一定條件下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因為森林生態系統( )A.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斷分解有機物D.能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12.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強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是(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B.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D.保持動物和植物數量相等13.枯葉蝶的形態和顏色與周圍落葉非常相似,這屬于(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C.生物影響環境 D.環境制約生物14.非洲有一種鳥,停息在樹枝上,頭酷似花蕊,翅像美麗的花瓣,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敵,這體現了( )A.生物適應環境 B.生物依賴環境C.環境改變生物 D.生物改變環境15.到南極進行考察的科學工作者,為了保護環境,除了必須把塑料袋以及金屬類廢棄物帶離南極外,還必須把人體尿液、糞便等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缺少( )A.光照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16.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長沙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態系統,修建了多處城市公園,洋湖濕地生態公園即是其中之一、每年春夏之交都會吸引大量鳥類來這里覓食,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洋湖濕地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后,根據調查結果繪制出如圖,圖1表示洋湖濕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2表示該食物網中各環節的生物所構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可知,該食物網中共有______條食物鏈;其中白鷺獲取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圖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測甲對應圖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3)在圖1所在食物網中,浮游動物和河蝦存在著____________的關系。(4)現在洋湖濕地公園風景優美,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處,如果湖里的河蝦被大量捕捉,可能會造成洋湖生態系統毀滅性破壞,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我國向世界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或生態系統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吸收量相當。圖一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圖二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圖一中共有____________條食物鏈。若此食物網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圖二中的____________。(2)若圖二中的a、b、c代表圖一中具有食物關系的三種生物,則b代表____________。碳在a、b、c三種生物體內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3)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強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圖所示為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此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_。(2)該生態系統中有____________條食物鏈。(3)若使該食物網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的成分外,其成分還應該添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如果有毒物質DDT污染了草,那么積累有毒物質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5)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能量在食物鏈各個環節的傳遞過程中逐級____________(選填“遞增”或“遞減”)的。(6)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殺滅某種動物?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圖甲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乙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四種生物所占的數量關系:(1)在生物學上,把空氣、光照、水分、蛇、鷹等影響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__________因素。(2)圖甲只表示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此生態系統中,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鷹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a、b、c、d構成了圖甲中含鼠的一條食物鏈,如果某有毒物質通過此食物鏈不斷積累,則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名稱)。(4)圖甲中的哪兩種生物間的關系既可以體現捕食關系又可以體現競爭關系?_________。(5)由于超載放牧、鼠害、蟲害等,出現荒漠化,說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_________。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這種現象屬于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該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圖一表示該山區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二表示某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三表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據圖回答。(1)圖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該成分與圖三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相對應。(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_________。圖一中鷹獲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食性鳥和昆蟲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圖二中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乙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4)圖三中①對應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雜食性鳥遭到滅絕性的捕殺,則該生態系統會被破壞,原因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人類活動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參考答案:1-15.AACDA AABAA ABBAD16.(1)4;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河蝦→白鷺(2)浮游植物(3)捕食和競爭(4)自動調節能力。17.(1)4;甲(2)貓頭鷹;有機物(3)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數量多。18.(1)草。(2)5。(3)非生物部分,分解者。(4)鷹。(5)遞減。(6)不能;因為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與其他生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當某種動物被滅殺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響該動物所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意思對即可)19.(1)生態因素。(2)分解者;物質和能量;太陽能。(3)鷹。(4)鷹和蛇。(5)有限的;生物影響環境;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20.(1)分解者;C;(2)太陽能;綠色植物→昆蟲→雜食性鳥→鷹;捕食和競爭;(3)昆蟲;(4)光合作用;(5)自動調節能力。E1E2E2E2E2狼兔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一 生態系統考點一:區分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種群:同種生物群落:所有生物生態系統:生物+環境(一個區域)考點二: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3)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統稱生態因素。考點三: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樹→蟬→螳螂→黃雀①食物鏈的成分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組成一個生態系統。②從成分來說,樹是生產者,蟬是初級消費者,螳螂是次級消費者,黃雀是最高級消費者。③從營養級來說,樹是第一營養級,蟬是第二營養級,螳螂是第三營養級,黃雀是第四營養級。④物質和能量都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傳遞方向。⑤能量逐級遞減,所以黃雀能量最少。⑥有毒物質逐漸遞增,所以黃雀有毒物質最多。⑦短時間內,如果蟬減少,樹增加,螳螂減少。長時間內,如果蟬減少,樹增先增加后減少,螳螂先減少后增加,生物數量總是不斷變化,但保持相對穩定。食物網①食物鏈的數量:從生產者開始數,數到最高級消費者。②生物之間的關系:①兔子和草的關系是捕食。②鷹和蛇的關系是:競爭和捕食。考點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考點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生態系統的最終能量來自于太陽能。考點六: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越復雜,它的自動調節作用越強。如何提高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作用(穩定性):合理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考點七:生態系統的富集作用有毒物質很難從生物體內排出,會逐漸累積。營養級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質越多。考點八:生物與生物的關系捕食:狼和兔子。競爭:水稻和雜草。寄生:人和蛔蟲。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類共生形成地衣。考點九: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保護色、擬態、干旱寒冷時的變化等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物被改變)考點十:生態系統的種類森林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鳥類生活的樂園”。淡水生態系統:包含湖泊、江河等。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最大的生態系統,不是整個地球,包含:巖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大氣圈的底部(上下約20km)。專題一 生物與生物圈【背誦部分】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還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題目中如果問組成成分,答案只能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等,不能寫細菌真菌這類答案,問營養級答第幾營養級。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從生產者開始,食物鏈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才能組成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都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越往后的生物,攝取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質越多。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生態系統的最終能量來自于太陽能。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越強,該生態系統越穩定。提高該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是合理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斷變化著,但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捕食、競爭、寄生、共生。生物與環境的關系:①生物適應環境;②生物影響環境;③環境影響生物;④生物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森林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鳥類生活的樂園”。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包含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上下約20km。生物圈不是整個地球。【了解部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體現的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①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捕食關系;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捕食關系;③草盛豆苗稀——競爭關系;④一山不容二虎不是競爭關系,是特殊的種內斗爭;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真菌和藻類——共生關系;⑥人和益生菌(乳酸菌)是共生關系;⑦螞蟻搬家——合作關系。①旗形樹——環境影響生物;②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③駱駝尿液很少——生物適應環境;④蚯蚓松土——生物影響環境;⑤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很長——生物適應環境;⑥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生物影響環境。新聞聯播時,片頭的地球上白色圈是大氣層,綠色是巖石圈,藍色是水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能體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經典練習】1.下列諺語或詩文蘊含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能體現生物對環境影響的是( )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2.民間素有“驚蟄雨雷,小麥成堆”的農諺。我市今年春旱嚴重,由此對農作物產生影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陽光 C.空氣 D.溫度3.下列語句能體現生物之間競爭關系的是( )A.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B.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4.關注生物圈就是關注人類自己的生存。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上層、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下層C.生物圈的各種成分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為一個統一的整體D.生物圈具備大多數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陽光、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等5.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B.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可以循環流動C.食物鏈中的能量最終都流向分解者D.由于能量流動遞減,所以消費者的數量一定比生產者少6.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屬于受生物因素影響的是( )①葵花朵朵向太陽 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④草盛豆苗稀 ⑤螞蟻合作搬運食物 ⑥北雁南飛 ⑦草盡狐兔愁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如圖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B.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狼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屬于消費者D.若鼠兔數量減少,狼的數量也立即減少8.“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與此相關的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A.蟬→螳螂→黃雀B.植物→蟬→螳螂→黃雀C.螳螂→蟬→黃雀→細菌D.陽光→植物→螳螂→蟬→黃雀9.某一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它們的相對數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食物鏈可表示為丙→丁→甲→乙B.該食物鏈能量最終來源于丙C.甲和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D.有毒物質進入該食物鏈,丙體內積累最多10.小王同學依據所學知識,繪制了生態系統各成分關系示意圖。下列對圖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學事實的是( )A.乙通過①過程將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B.通過捕食,乙的能量全部進入丙體內C.圖中生物之間可以構成2條食物鏈D.丁體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乙11.在一定條件下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因為森林生態系統( )A.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斷分解有機物D.能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12.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強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是(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B.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D.保持動物和植物數量相等13.枯葉蝶的形態和顏色與周圍落葉非常相似,這屬于(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C.生物影響環境 D.環境制約生物14.非洲有一種鳥,停息在樹枝上,頭酷似花蕊,翅像美麗的花瓣,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敵,這體現了( )A.生物適應環境 B.生物依賴環境C.環境改變生物 D.生物改變環境15.到南極進行考察的科學工作者,為了保護環境,除了必須把塑料袋以及金屬類廢棄物帶離南極外,還必須把人體尿液、糞便等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缺少( )A.光照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16.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長沙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態系統,修建了多處城市公園,洋湖濕地生態公園即是其中之一、每年春夏之交都會吸引大量鳥類來這里覓食,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洋湖濕地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后,根據調查結果繪制出如圖,圖1表示洋湖濕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2表示該食物網中各環節的生物所構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可知,該食物網中共有______條食物鏈;其中白鷺獲取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圖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測甲對應圖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3)在圖1所在食物網中,浮游動物和河蝦存在著____________的關系。(4)現在洋湖濕地公園風景優美,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處,如果湖里的河蝦被大量捕捉,可能會造成洋湖生態系統毀滅性破壞,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我國向世界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或生態系統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吸收量相當。圖一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圖二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1)圖一中共有____________條食物鏈。若此食物網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圖二中的____________。(2)若圖二中的a、b、c代表圖一中具有食物關系的三種生物,則b代表____________。碳在a、b、c三種生物體內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3)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強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圖所示為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此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_。(2)該生態系統中有____________條食物鏈。(3)若使該食物網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的成分外,其成分還應該添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如果有毒物質DDT污染了草,那么積累有毒物質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5)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能量在食物鏈各個環節的傳遞過程中逐級____________(選填“遞增”或“遞減”)的。(6)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殺滅某種動物?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圖甲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乙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四種生物所占的數量關系:(1)在生物學上,把空氣、光照、水分、蛇、鷹等影響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__________因素。(2)圖甲只表示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此生態系統中,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鷹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a、b、c、d構成了圖甲中含鼠的一條食物鏈,如果某有毒物質通過此食物鏈不斷積累,則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名稱)。(4)圖甲中的哪兩種生物間的關系既可以體現捕食關系又可以體現競爭關系?_________。(5)由于超載放牧、鼠害、蟲害等,出現荒漠化,說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_________。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這種現象屬于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該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圖一表示該山區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二表示某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三表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據圖回答。(1)圖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該成分與圖三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相對應。(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_________。圖一中鷹獲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食性鳥和昆蟲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圖二中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乙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4)圖三中①對應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雜食性鳥遭到滅絕性的捕殺,則該生態系統會被破壞,原因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人類活動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E1E2E2E2E2狼兔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福建中考生物專題復習一:生態系統(學生版).doc 2023福建中考生物專題復習一:生態系統(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