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1.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主意識的逐漸增強,我們有時會覺得家 人說的話和要求做的事與自己內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時還會與家人產生一些不愉快。2.家人或嚴格地要求我們,或精心地照顧我們,或民主地與我們 協商……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親情。3.家人之間產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理性面對,學 會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將矛盾化解。4.主動與家人交流,能增進相互的了解與理解。我們可以主動 與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說一說自己的班級,談一談自己 的煩惱和愿望。寫信、留便條等,也是我們主動與家人交流 的好方式。5.高要求和常督促體現著家人對我們的愛;獨立和自主標志著 我們在逐漸長大。我們要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讓自己合理 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們的理解。6.家是我們生活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精神的樂園。 一個家庭 承擔著贍養老人、撫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 責任。7.自立自強,方能悅親。作為子女,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練就 本領,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做到自立自強,就是對家人最大 的精神安慰。8.當家人意見不一致時,我們可以和家人一起討論, 一起商量, 同時要發揮好“潤滑劑”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決問題。9.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是長期生活實踐中不 斷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現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訓家規, 一個詞、 一句話、 一個故 事、 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10.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家風能引領良好的 社會風氣。家風好, 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優秀家風體 現在我們的行為規范中,了解家風、學習家風,才能更好地 傳承家風。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1. 公共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是公開的。人們更要注意自己的言 談舉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2.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 現有的條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決現實問題,增加生活的 樂趣,豐富人生的意義。3.人人有權參與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資源和公共設施,享受公 共利益。現代社會的人們積極倡導共享,出現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4.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 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5.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表現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識不僅是一 個文明社會的反映,也是一個文明國家精神面貌的體現。6.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不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 序,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7. 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溫暖的友善傳遞中,我們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8.每個人既是文明禮貌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美好的受益者。構 建和諧的公共生活,需要我們做到文明有禮。9.溫馨有活力的社會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美好社區需要我們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10.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友愛的公益行動,再小的力 量也會因為積累而變得強大。因為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 可以匯聚成社會生活中的濃濃大愛。第三單元知識點梳理1.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走私鴉片受到中國抵制,英國決定發動侵略戰爭。1840年6月, 鴉片戰爭正式爆發。面對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中國人民英勇 無畏,進行了頑強的抵抗。3.1842年,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 中要求將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從此,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1997年6月30日23時59分,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英國 國旗和香港旗緩緩降落。7月1日零時整,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歌聲中,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香港回 到祖國懷抱,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5.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的貪婪野蠻本性暴露無遺,他們加劇了對 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為擴大在華利益,英國和法國聯合對中國發 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華大地。圓明園 這座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就毀于第二次鴉片戰爭。6.1894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一年正是中國舊歷甲 午年,史稱“甲午中日戰爭”。7.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經歷了空前的磨難。面對外國侵略者的輪 番欺凌,無數仁人志士為民族解放英勇頑強地斗爭著。這是中華 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它警示我們:落后就會挨打,自強不 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8. 《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各 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 反動統治,中國才有出路。他們不斷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奮 勇抗爭,孫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9.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孫中山第一次提出“振興中華”這個影響深遠的口號,成立同盟會, 積極傳播革命思想。10.1912年1月,革命黨人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 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12 日,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兩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漸入人心。11.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乃至 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進了 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響和推動了近代中國的變革。12.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 中國革命的道路。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燈,最 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逐漸認識到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13.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 岡山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 奪取政權”的道路,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14.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后,各地黨組織也抓住有利時機, 建立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逐漸成為燎原之勢。1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 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從此開始走上勝利之路。16.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是中國 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17.歷經艱難險阻,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宣告了國民 黨圍追堵截的破產,實現了紅軍戰略大轉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19.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都是最屈辱的記憶, 它是民族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永保和平 。20.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具有愛國精神的全體中華兒女匯聚成 氣勢磅礴的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 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21.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的英勇奮斗,取得了 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標志著中 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結束了受侵 略、受壓迫的歷史,挺直腰桿站起來了。2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24.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1980年,中央決定設立深圳、珠海、 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城市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對外 改革開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25.改革創新的實踐以及“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不僅促進了經濟領 域的飛速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的科技、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取得 輝煌成就,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富強。26.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投身創新實踐,發展才 會有新思路,改革才會有新突破,我們才能開創未來。27.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更是未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 國夢終將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持續奮斗中變為現實。28.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我們要懂得珍惜,嚴格要求自 已,向榜樣學習,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好思想、好品行、 好習慣,努力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