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自主預習1.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問題(1)新中國成立有何政治意義?(2)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3)怎樣客觀地評價改革開放前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成就?(4)實行改革開放的目的是什么?(5)為什么說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締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跡”?(6)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什么意義?2.自主生成問題請填寫在小組自主生成問題單上,學科長匯總。歸納釋疑1.全面認識過渡時期(1)過渡時期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時期。所謂“過渡”是指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此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2)過渡時期在社會形態上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的社會。(3)過渡時期的中心任務是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黨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1)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來,如何鞏固和發展這一制度是黨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社會主義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和積極性。(2)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歷經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獲得和發生的。(3)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其艱巨性、復雜性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3.改革開放的實質及對不同主體的歷史意義(1)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對不同主體的偉大歷史意義①改革開放鍛造了中國共產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與本領。②改革開放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③改革開放提升了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④改革開放滿足了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與期待。4.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使中國的發展站到一個更高層級的歷史方位上。從這個歷史方位往前看,新時代的內涵,在國家層面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人民層面是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中華民族層面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層面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2)新時代的基本內涵:第一,它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第二,它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第三,它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第四,它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第五,它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拓展鞏固1.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作了必要準備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改革開放打下堅實基礎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長鞭哎,那個一呀甩吧,叭叭地響哎……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哎……”這是一首老歌的歌詞,也是電影《青松嶺》的主題曲。它反映了農民滿懷豪情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心情。我國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在( )A.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后 B.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公布之后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 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3.1953年,黨中央提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 )①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②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③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下列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②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③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④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開始進入新時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很多人欽佩他以87歲高齡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確保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的步伐的舉動”。這一舉動( )A.使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B.有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國人民富起來C.使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D.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不斷指引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6.1978年以來,無論是深圳、上海、北京、青島等大中城市,還是廣袤的農村,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40多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鏗鏘步伐,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迅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讓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下列屬于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就的是( )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②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③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逐步實現了共同富裕④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使我國步入發達國家行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60多年前,新疆的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留下了一段佳話;60多年后,他的重孫女如克亞木·麥提賽地,第一次從家鄉坐著飛機進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讓這個傳奇故事有了新的演繹。庫爾班一家幾代人赴京之路的變遷( )①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生動寫照②為我國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復興大業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這意味著( )①社會主義制度日臻完善,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③我國跨越了初級階段,踏上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新征程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多年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付出與收獲。實踐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這一結論體現在( )①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②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③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④領導中國人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40 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凝聚智慧,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寬廣大道。在日漸完備的制度舞臺和法治框架下,全國各族人民迸發出越來越強的參與熱情,各黨派和人民團體積極行動,為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在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過程中,中國以自身的進步與全世界分享了發展機遇,傳遞了“協和萬邦”的價值追求。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為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解決方案。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闡述中國改革開放的目的。第二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5:CCBCB 6-9:ABDD10.答案: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