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地球的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1天(約24小時)。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東升西落 (2)晝夜交替5.晝夜現象: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晝夜交替現象:地球不停地自轉。二、地球的繞日運動1.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方向: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公轉時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的公轉周期:365.2422天(一年)2.太陽高度: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夾角大,太陽高度大;夾角小,太陽高度小。(1)一天中太陽高度正午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桿影最長。(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兩南北兩極遞減,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3.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為90°):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叫做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 2、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歸線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 4、其他地區無直射極晝現象:極地地區某些時候太陽整日不落,稱之為極晝。極夜現象:極地地區某些時候太陽整日不出,稱之為極夜。三、月相1、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稱為月相。它的一個變化周期稱為朔望月,平均為 29.53天。2、月相變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發光,是反射太陽光。(2)月球繞地球運動,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的變化。3、月相與日地月三者位置關系和農歷的對應:4、月相變化的規律: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在西半邊的天空,月亮西側半邊明亮),下下下東東(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在東半邊的天空,月亮東側半邊明亮)。5、月相的形成變化圖:上半月為正“D”形,下半月為反“D”形。6、月相變化規律和農歷的關系:月相名稱從左向右依次為新月(朔)、上弦月、滿月(望)、下弦月,出現日期依次為農歷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完整月相圖農歷節日與月相:春節(正月初一:新月)元宵節(正月十五:滿月)端午(五月初五:近上弦月)中秋(八月十五:滿月)重陽(九月初九上弦月)臘八節(臘月初八:上弦月)四、太陽系(一)太陽和月球:(1)太陽的基本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表面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2)太陽活動與人類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太陽表面的許多黑斑點稱為太陽黑子,它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11年。黑子數最多的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少的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國際上規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1998年開始為第23周。太陽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塊,叫做耀斑。耀斑爆發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風增強時可以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干擾地磁場產生磁暴。黑子、耀斑活動增強時,產生過強的紫外線損傷皮膚。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向外依次是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實際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層。光球層的主要太陽活動是黑子,在色球層的主要太陽活動是耀斑和日珥,在日冕層的主要太陽活動是太陽風。(3)月球的基本概況: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和地球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約為日地距離的1/400。月球的直徑約為3476千米,太陽的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月球的體積很小,約為地球的1/49,質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生命。月球沒有大氣,造成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晝夜溫度差達300℃。不能傳聲,無天氣變化和四季變化.月球對物體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體在月球上很輕.(跳高跳遠)月球的表面布滿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是由于隕石撞擊或火山噴發形成的八大行星按與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五、地殼運動1.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地球內部結構具有同心圓的特點,從外向內結構層次分別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2.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褶皺:地殼受力擠壓而發生的彎曲變化。斷層:巖層受力斷裂,斷塊位置發生錯動。3.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組成,火山噴發物:氣體(SO2)、熔巖流、火山灰(2)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作用下,發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震動。(4)地震結構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線。(5)分布:環太平洋陸地和周圍海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里或桌子下等。地球表面的板塊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2.板快構造學說: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山脈(海溝、島嶼),板塊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六、水循環水體的分類:地球上的水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根據水的存在狀態分為:固態水、液態水、氣態水。根據水的含鹽量分:有咸水和淡水。根據水的分布分:有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根據水的用途分: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交通和娛樂用水等。各種水體的比例: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淡水又可以分為冰川水、地下水和其他水體。目前人類可以開發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資源的0.3%循環的主要環節: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下滲以及徑流。水循環按照其發生的領域可分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又稱為大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又稱為小循環。七、大氣分層例1、(2022杭州)如圖所示,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方向不變的平行光照射地球儀,若用手撥動球體使其自西向東繞軸轉動,則能較好地演示(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C.四季變化 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例2、(2022杭州)從“嫦娥探月”到“天問探火”,我國始終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測領域,以期為人類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國貢獻。“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說明其已能離開( )A.字宙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例3、(2021杭州)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塊張裂形成的是( )A.喜馬拉雅山脈和東非大裂谷 B.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C.喜馬拉雅山脈和大西洋 D.喜馬拉雅山脈、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例4、(2021杭州)如圖是北緯400地區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圖,圖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該地區夏至日晝夜長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例5、(2020杭州)如圖是六大板塊示意圖,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六大板塊 B. 火山與地震帶都分布在各大板塊的中央C. 我們生活的杭州位于亞歐板塊 D. 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例6、(2020杭州)如圖是太陽直射點運動示意圖,其中a、b、c分別表示三條緯線。據圖分析可知( ) A. 緯線a是南回歸線 B. 當直射點在①時,杭州市的節氣是夏至C. 當直射點在緯線a、b之間移動時,杭州市晝夜平分 D. 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1.(2022拱墅一模)如圖所示的避災方法,適用于(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泥石流 D.寒潮2.(2022拱墅一模)地球在公轉時,太陽光的直射點會在地球表面有規律的南北移動。能表示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陽光(圖中用箭頭表示)照射情況的是( )3.(2022蕭山一模)對下列圖示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上弦月 ②杭州位于東經30°③壤土類土壤模型 ④風力影響形成的地形A.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022蕭山一模)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農歷四月初四),攜帶“祝融號”火星車的著陸巡視器在火星著陸,我國成為首個在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繞、落、巡”三項目標的國家。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圖甲中箭頭所指的行星是火星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滿月C.隕石撞擊火星可以形成撞擊坑D.2021年5月15日北半球晝長夜短5. (2022余杭、臨平一模)2022年2月7日(農歷正月初七),富陽區取得抗疫的勝利,全區交通恢復正常。下列有關這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C.地球運行到圖中③和④之間 D.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6.(2022余杭、臨平一模)下列現象:①晝夜現象②日月星辰東升西落③晝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⑥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其中由地球自轉造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 ①③⑥7.(2022濱江一模)關于人類對地球表而板塊的研究歷程,下列敘述合理的是①舌羊齒化石廣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亞、南極洲等大陸,可作為“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②“海底擴張學說”從解決動力來源方面支持了“大陸漂移學說”③“板塊構造學說”認為七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與火山相似,大多發生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2022濱江一模)第十九屆亞運會將于2022年9月10日(農歷8月15日)在杭州舉行,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下列關于這一天的說法,正確的是A.月球在圖1中的c點 B.地球在圖2中的C、D之間C.杭州晝長夜短 D.杭州正午太陽高度全年最大9. (2022濱江二模)如圖為水循環的示意圖,關于水循環和水資源,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人工“地下暗河”從千島湖引水入杭,作為杭州第二水源,此舉屬于改變水循環的環節5B.水循環的環節③使陸地淡水不斷得到補充,因此夏季風能到達的地區降水比較豐富C.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不均勻,南多北少;在時間分布上不均勻,夏季豐富,冬季欠缺D.通過水循環過程,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10.(2022濱江二模)2022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六),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圖中的( )A .1 B. 4 C. 5 D. 71. (2021育才模擬)2021年2月13日晚發生的福島縣近海的地震,讓福島再一次引發全球的關切據稱,該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大地震,史稱“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首府仙臺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級最終被測定為9.1,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千米(14.9英里),并引發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劃分為七大板塊B. 頻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動使地殼可以不斷運動C. 日本處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故地震頻繁D. 地殼的水平運動使地表巖層發生彎曲和隆起2.(2021育才模擬) 2019年1月3日(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下列關于“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前后的分析,符合實際的是( )A. 著陸時,探測器和月球位于如圖的c點附近B. 探測器在月球著陸點能拍到地球的照片C. 探測器著陸前要減速,因為與大氣摩擦會生熱D. 這一天杭州晝長夜短3.(2021濱江一模)2020年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經受溫差的考驗,采集月壤順利返回地球。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的原因是( )A.月球表面物體所受重力是地球的 B.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C.月球表面布滿環形山 D.月球上聽不到聲音4.(2021濱江一模)從地球上看,金星也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相位變化),而且相位變化與月球相似。只是由于金星距離地球太遠,用肉眼無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員利用儀器觀察到金星“滿月月相”,此時金星位于圖中( )A.甲 B.乙 C.丙 D.丁5.(2021拱墅區一模)降水損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滲透的水量。如圖所示為不同地表降水損失量隨時間變化圖。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損失量不同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表徑流 B.下滲C.地下徑流 D.蒸發6.(2021拱墅區一模)下列有關地球運動特點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且空間指向不變 B.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與地球公轉有關C.地球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導致晝夜長短變化 D.太陽的東升西落與地球自轉有關7.(2021下城區一模)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 B. 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C. 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 D. 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8.(2021下城區一模)如圖為某日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時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此日( ) A. 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 B. 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C. 杭州晝長夜短 D. 杭州處于冬季9.(2021西湖區一模)小金在野外撿到一塊巖石.他假設:這種巖石是由海洋沉積物形成的.最有可能支持這個假設的證據是( )A.撿到巖石的地點與海洋的距離 B.該巖石樣品中發現有氣孔C.該巖石來自板塊交界地帶 D.該巖石樣品中發現的貝類巖石10.(2021西湖區一模)2021 年清明節是公歷 2021 年 4 月 4 日(農歷二月二十三),以下關于清明節這天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當晚杭州上空的月相是上弦月B.當天杭州白天長,晚上短C.地球正從C 處向 D 處運行D.太陽直射點處在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參考答案例1、B 例2、D 例3、B 例4、B 例5、C 例6、B1.A 2.A 3.B 4.B 5. A 6.C 7.C 8.C 9. A 10.D1. D 2.A 3.B 4.A 5.B 6.C 7.A 8.C 9.D 10.B【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1講地球和宇宙A B C D10203040500102030405060時間/min普通混凝土磚草地泥土地瀝青路面降水損失量/m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