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學習目標掌握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興起和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與影響,了解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歷程;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人文主義的發展推動了西方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知識梳理文藝復興時間:14~17世紀原因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政治: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文化:較好地繼承了古典文化;汲取東方文化養料;聚集一批學者過程與主要成就階段 國家 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特點興起 14~15世紀后 意大利 文學 三杰 但丁 《神曲》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薄伽丘 《十日談》彼特拉克 《歌集》藝術 三杰 達芬奇 《蒙娜麗莎》 突破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米開朗琪羅 《大衛》拉斐爾 圣母像拓展 15~17世紀 英國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李爾王》 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與道德觀念法國 拉伯雷 《巨人傳》西班牙 塞萬提斯 《堂吉柯德》指導思想:人文主義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影響積極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政治:天主教權威受到質疑,推動宗教改革的開展文化:沖破封建神學對人們束縛,解放了思想,為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打下思想基礎;推動文學藝術的繁榮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消極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祟,造成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和社會的動蕩僅局限于文學藝術領域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缺乏群眾基礎宗教改革時間:1517~1648年標志:1517年,馬丁·路德貼出《九十五條論綱》背景經濟:天主教會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思想: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贖罪券”(直接原因)過程與主要內容階段 國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興起 德國 馬丁·路德 因信稱義;《圣經》高于教皇教會,每個圣徒可以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俗權力高于神權 ;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拓展 瑞士 加爾文英國實質:在宗教改革外衣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神權統治的思想政治運動影響:打擊了西歐封建勢力,動搖了教會的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打破對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推動文化教育事業;推動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國革命、尼德蘭革命),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近代科學革命時間:16~17世紀背景經濟: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思想:人文主義的興起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概況類別 國家 代表人物 成就 意義天文學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 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物理學 英國 牛頓 經典力學 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生物學 英國 哈維 建立血液循環學說化學 英國 波義耳 引入實驗方法意義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推動了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啟蒙運動背景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政治: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科學的進步提供了銳利的武器過程與主要成就階段 國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興起 17世紀 英國 霍布斯 社會契約,天賦人權,主張君主立憲洛克 人民主權,分權學說高潮 18世紀 法國 伏爾泰 社會契約,天賦人權,主張君主立憲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盧梭 主權在民拓展 德國 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指導思想:理性主義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有利于建設現代民主法制社會,實現人及人類社會的自由與平等。難點突破人文主義閱讀材料后整理出宗教神學與人文主義的矛盾,并說說你對人文主義的理解。材料 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體現了資產階級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表一 宗教神學與人文主義的沖突宗教神學 人文主義以神為中心 以人為中心禁欲主義、來世幸福 追求享樂、現實幸福抹來個性 個性自由愚民政策,反對科學 探索自然,追求真理人文主義是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結合所學知識,整理筆記并完成下列表格: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時間 14~17世紀 1517~1648年 17~18世紀中心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國批判對象 反對禁欲主義 反對羅馬天主教會 反王權、反教權核心思想 人文主義 因信稱義 理性主義側重領域 文學藝術 宗教領域 政治領域意義 把人從神權枷鎖中解放 把人從教權的控制中解放 把人從王權枷鎖中解放形式 借助復興古典文化 借助宗教外衣(建立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 公開批判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階段 復興 發展 成熟課時作業1.(2022·濟寧期末)14到15世紀,意大利出現了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和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這些經典作品體現的共同思想是( )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C.重商主義 D.自由主義解析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和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都屬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其體現的共同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故選A項;理性主義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核心思想,與題干時間和主旨都不符合,排除B項;重商主義是17、18世紀歐洲國家推行的經濟政策,與題干時間和主旨均不符,排除C項;自由主義是工業革命期間興起的思潮,與題干時間和主旨均不符,排除D項。答案 A2.(2022·廈門期末)一首14世紀的小詩寫道:“我像往常一樣在悲思中寫作,鳥兒的輕訴和樹葉的微語,在我耳邊繚繞。一條小河,傍依著兩岸鮮花,在和風細浪中暢懷歡笑……”這首詩表達的思想訴求是( )A.肯定人生,熱愛生活 B.抨擊專制,向往民主C.鞭撻教皇,追逐自由 D.反對愚昧,崇尚理性解析 據材料可知,詩人通過“花”“鳥”“河”“風”的描寫表達了自己肯定人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體現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故選A項;“抨擊專制,向往民主”屬于啟蒙運動的內容,排除B項;“鞭撻教皇,追逐自由”屬于宗教改革的內容,排除C項;“反對愚昧,崇尚理性”屬于啟蒙運動的內容,排除D項。答案 A3.(2022·重慶期末)馬丁·路德在《論基督徒的自由》中指出,“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為,而是單因信才能領受愛慕的。因此,既然靈魂為它的生命與義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這一主張( )A.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B.否定了羅馬教廷的絕對權威C.提倡追求現世社會幸福生活 D.體現了近代社會的理性思維解析 據材料“馬丁·路德……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可知是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因信稱義否定教會的因行稱義,沖擊了羅馬教會的權威,故選B項;宗教改革是16—17世紀,資本主義萌芽是14—15世紀,排除A項;提倡追求現世社會幸福生活是文藝復興,排除C項;體現了近代社會的理性思維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排除D項。答案 B4.(2022·大連期末)古代思想家及大多數人都認為,宇宙由神秘的力量所驅使,人類對這種力量幾乎無法理解且無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種機械的自然觀蕩滌了神秘主義。自然界被認為像最精致的機械鐘一樣運轉,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類充分理解。這一現象說明( )A.啟蒙思想廣泛傳播B.科學革命解放思想C.新教理論初步形成D.工業文明顯現曙光解析 據材料“一種機械的自然觀蕩滌了神秘主義”結合所學16—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可知科學革命解放思想,故選B項;啟蒙思想廣泛傳播是在18世紀,排除A項;新教理論初步形成是在16世紀,時間不符,排除C項;工業文明是1765年開始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答案 B5.(2022·湖南卷)恩格斯說:“這一觀念特別是通過盧梭起了一種理論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種實際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這一觀念”指的是( )A.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B.對社會契約論的肯定C.對分權與制衡的強調D.對財產私有制的否定解析 依據材料“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巨大的鼓動作用”,結合所學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可知這一觀念是對人類不平等的批判,A項正確;材料談及的是對社會主義運動的作用,不是社會契約,排除B項;分權與制衡是孟德斯鳩的觀點,排除C項;這一觀念是對私有財產的肯定,排除D項。故選A項。答案 A6.(2022·貴陽期末)14世紀中葉,當教會要求教徒受難和屈從卻不能阻擋“黑死病”蔓延時,一些醫生開始尋求防治的辦法,如用放血療法研究疾病、提出隔離疑似病例的主張等。這場災難( )A.沖擊了教會的傳統觀念和權威B.標志著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的復興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D.導致了人們與上帝的直接溝通解析 據材料“14世紀中葉,當教會要求教徒受難和屈從卻不能阻擋……提出隔離疑似病例的主張”等,可知這場災難沖擊了教會的傳統觀念和權威,選A項。答案 A二、非選擇題7.(2022·鄂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的覺醒”與“人的發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精神,在中世紀一千多年的漫漫長夜里,基督教神學將人的主體與目的顛倒,壓抑和摧殘人性,而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從神本理性的束縛中掙脫出來,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與潛力。人文主義作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歌頌人、贊美人,認為“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對人的理性、力量、儀表、舉止和行為都進行了頌揚與肯定。與上帝相比,人類毫不遜色。人對自我的發現,不僅使西方社會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而且在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一批人文主義的“巨人”形象。——摘編自肖四新《論人文精神的張揚與反思》材料二 從18世紀末開始,伴隨著自然科學體系的不斷完善,科學精神也得以不斷豐富,這也為理性主義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礎。正如李醒民所說:“啟蒙運動也是……科學的實證和理性兩大精神支柱完美地珠聯璧合,并且逐漸從科學界擴散和滲透到知識界直至普通大眾之中。”用理性來解決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從自然科學滲入社會科學,直至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始終相信理性可以被自己所擁有,可以被自己掌握,并且相信人類的本質可以被理性思索分析。在理性主義的引導下,國家和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摘編自趙恩爝《政治理性主義批判及其當代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啟蒙運動中理性主義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解析 (1)據材料一“人從神本理性的束縛中掙脫出來,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與潛力”可知強調個性自由,反對禁欲主義;據材料一“對人的理性、力量、儀表、舉止和行為都進行了頌揚與肯定”可知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2)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二“伴隨著自然科學體系的不斷完善,科學精神也得以不斷豐富”可知依托自然科學精神;據材料二“這也為理性主義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礎”可知批判宗教迷信思想;據材料二“并且逐漸從科學界擴散和滲透到知識界直至普通大眾之中”可知由知識界向大眾拓展;據材料二“直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可知由歐洲向世界推廣。第二小問影響,據材料二“用理性來解決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從自然科學滲入到社會科學”可知有利于啟蒙思想家破除迷信,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據材料二“國家和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可知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答案 (1)內涵:強調個性自由,反對禁欲主義;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2)特點:依托自然科學精神;批判宗教迷信思想;由知識界向大眾拓展;由歐洲向世界推廣。影響:有利于啟蒙思想家破除迷信,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