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滑輪及其應用1. 定滑輪、動滑輪2. 斜面實質:省力機械,省力費距離,高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長越省力.應用:盤山公路.二、機械效率1.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1)有用功:無論是否使用機械,必須要做的功,用W有表示.(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并非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額表示.(3)總功:使用機械做的功之和,用W總表示. W總=W有+W額.2. 機械效率:物理學中,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公式η=.3.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 三種模型的機械效率注:以上公式均忽略繩重及摩擦.5. 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1)減小動滑輪的重量;(2)增大物體的重量;(3)減小摩擦(摩擦不能忽略時).例1、如圖所示,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物體A和物體B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與提升B相比,提升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若不計繩重與摩擦的影響,則提升A的過程( )A. 額外功較小 B. 額外功較大 C. 總功較小 D. 總功較大例2、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機械將物體勻速提升到某一高度,若物體的重力與滑輪的重力之比G物∶G滑輪=9∶1,忽略繩重與摩擦的影響,則機械效率為( )A. 10% B. 45%C. 80% D. 90%例3、如圖所示,工人用160 N的拉力F將重為300 N木箱10 s內勻速拉到長3 m、高1 m的斜面頂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6 WB. 克服木箱重力做功是900 JC. 斜面的機械效率是62.5%D. 若只改變斜面的傾斜角度,斜面的機械效率不變例4、如圖所示,分別用甲、乙兩種形式的滑輪組把重為400 N的物體勻速向上提起;已知每個滑輪重20 N,忽略繩子的重力以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圖甲中車對繩子的拉力為_______N,圖乙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_____N.例5、一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一重200N的貨物,所用拉力為125N,他在4s內將貨物向上提升了2m,求在這個過程中:(1)工人所做的有用功和額外功;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工人拉動繩子做功的功率。1.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甲和乙,分別勻速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甲和乙的機械效率分別為 80%和 75%,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甲和乙中的動滑輪重力之比為( )A. 4∶3 B. 3∶4 C. 5∶4 D. 4∶52.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時間t內,將重為G的貨物勻速提升了h,人對繩子豎直向下的拉力恒為F.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拉力F的功率為Fh/tB. 額外功為(2F-G)h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G/3F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h的增大而增大3.如圖所示,F1=4N,F2=3N,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F2的功率為0.6WB.彈簧測力計讀數為9NC.物體A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D.如果增大F2,物體A可能向左運動4.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A、FB勻速提升重力為GA、GB的A、B兩物體,不計繩重和摩擦.若GA>GB,則η甲____η乙;若FA=FB,則GA____GB.(均選填“>”“=”或“<”)5.如圖甲是小紅“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小紅沿豎直方向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10c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若每個物塊重2N,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2)小紅做完實驗,通過和其他小組交流,了解到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有關系,接著她改變動滑輪重,提升同一物體進行多次實驗,獲得數據并繪制出如圖乙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_。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分析圖像中的A點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6.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物,人以 60N 的力向下拉動繞在滑輪組的繩子一端 10 秒,使繩端勻速向下移動了 1.5 m,已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繩重及摩擦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重物上升的高度;(2)人所做功的功率:(3)被吊起的重物所受的重力;(4)如果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 90N,那么該滑輪組最大可吊起多重的物體 1.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運送砂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滑輪組中的定滑輪能改變拉力的大小B. 圖中動滑輪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C. 繩子自由端下拉1 m,桶上升2 mD. 質量為65 kg的工人利用該滑輪組能提起150kg的砂石2.如圖所示,用甲、乙滑輪組在相同時間內分別將A、B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體受到的重力GA>G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繩重和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兩滑輪組繩端移動的距離相等B. 甲滑輪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C. 甲滑輪組的總功率比乙的小D. 甲滑輪組的動滑輪比乙的重3.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動物體A,使物體A以0.2 m/s的速度水平向左勻速運動10 s.已知物體A重500 N,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120 N,拉力F的功率為30 W.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2 mB. 拉力F的大小為40 N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D. 滑輪組對物體A所做的功為1 000 J4.如圖所示,拉力F為5N,物體A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B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B表面足夠長);物體B靜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10N B.拉力F的功率為1.5W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拉力F增大到15N時,物體B開始向左運動5.如圖所示,用12N的水平力F拉滑輪,使重10N的物體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物體B重6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且不變。若不計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及繩重和滑輪軸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滑輪移動的速度為0.4m/sC.2秒內水平拉力F做功4.8J D.地面受到的摩擦力為4N6.小亮同學想把重200N的物體拉到距地面3m高的地方,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1)如圖(甲)所示:小亮用豎直向上的力F甲將物體勻速提升3m,求拉力Fw所做的功。(2)如圖(乙)所示:斜面長5m,高3m,拉力F乙=150N,小亮沿斜面勻速拉動物體至斜面頂端,求使用該斜面工作時的機械效率。(3)如圖(丙)所示:在2s內將重物勻速提升3m,已知動滑輪的重為10N.求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不計繩重及摩擦)。參考答案例1、D 例2、D 例3、C 例4、400 210例5、(1)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W有=Gh=200N×2m=400J;做的總功為:W總=Fs=Fnh=125N×(2m×2)=500J; 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500J-400J=100J。(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W有/W總=400J/500J=80%;(3)工人拉繩子的功率:P=W總/t=500J/4s=125W1.B 2.B 3.D 4.> < 5.(1)勻速;83.3%(2)低;36.(1)根據圖片可知,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n=3;那么重物上升的高度為:;(2)人做的功W=Fs=60N×1.5m=90J;人做功的功率為:;(3)根據公式得到:;解得:G=144N。(4)動滑輪的重力:G動=nF-G=3×60N-144N=36N。該滑輪組最大可吊起物體的重力:G物=nF-G動=3×90N-36N=234N。1.B 2.D 3.C 4.C 5.D6.(1)拉力F甲所做的功為600J。(2)使用該斜面工作時的機械效率為80%。(3)拉力F丙的功率為315W。【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13講滑輪組、機械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