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講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知識速覽:1.知道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能說出呼吸過程中胸腔體積和肺內氣壓的變化。2.知道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及動、靜脈血之間的轉換。3.掌握呼吸作用的意義,會分析呼吸作用的驗證實驗。4.知道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識點1、磁體和磁極1.呼吸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肺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完成的。2.人體的呼吸系統(1)組成:如圖所示,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是呼吸系統最重要的部分。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向后連著咽和喉,口腔也和咽相通,因此通過口腔也能夠吸入空氣,但口腔不屬于呼吸道。www.21-cn-jy.com(2)各器官的功能①鼻:由鼻孔和鼻腔組成,能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和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②咽:是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③喉:在頸的前上部,由軟骨做支架,能保持氣體暢通,是發聲器官。④氣管和支氣管:氣管是由C型軟骨環做支架的環狀結構,上接喉的下方,下接左、右支氣管;支氣管管壁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空氣里的灰塵和細菌。痰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呼吸系統傳染病(流感、肺結核、肺炎、麻疹等)均可通過痰液傳播。因此,隨地吐痰會傳播疾病。⑤肺:位于胸腔內,呈半圓錐形,左、右各一,左肺兩葉,右肺三葉。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兩肺,形成樹狀分枝,最后形成肺泡管,每一肺泡管上附有很多肺泡,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外面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氣體交換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彈性。3.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規律地擴大和縮小。(1)模擬肺的呼吸運動如圖所示,用玻璃管、氣球、橡皮膜分別模擬人的氣管、肺和橫膈膜。當向下拉橡皮膜時,瓶內氣壓變小,空氣進入氣球,氣球體積變大,此過程模擬人吸氣的過程;當向上推橡皮膜時,瓶內氣壓變大,氣球內的空氣被壓出,氣球變小,此過程模擬人呼氣的過程。呼吸運動模擬實驗(2)肺的呼吸運動:吸氣和呼氣是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等的活動而產生的。在膈肌收縮、橫膈變得扁平的同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間內肌舒張,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時,胸腔體積增大,肺內壓力減小,人就吸氣。反之,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間內肌收縮,肋骨向下、向內回落,胸腔體積減小,肺內壓力增大,人就呼氣。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胸腔內氣壓 胸腔體積變化 膈肌運動方向 肋骨胸骨運動方向吸氣 小 變大 向下 向上向外呼氣 大 變小 向上 向下向膈肌 肋間外肌 肋間內肌 肋骨胸骨 胸腔體積 胸腔內壓力 氣流吸氣 收縮變得扁平 收縮 舒張 向上向外 增大 減小 進入呼氣 放松恢復拱形 舒張 收縮 向下向內 減小 增大 離開(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指的是肺泡內氧氣與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內二氧化碳的交換過程,即肺泡內的氣氣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內的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內的過程。21·世紀*教育網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真特點是氣體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肺泡內氧氣濃度高,周圍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低,則氧氣的擴散方向是從肺泡到毛細血管;肺泡內二氧化碳濃度低,周圍毛細血管內二氧化碳的擴散方向是從毛細血管到肺泡。(2)氣體交換的方向和動力:因為肺泡內氣氣濃度比血液中氣氣的濃度高,所以氣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擴散進入血液中;因為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比肺泡內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內。(3)肺泡內氣體交換的結果:血液中氧氣増多、二氧化碳減少,所以靜脈血(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濃度低)變成了動脈血(二氧化碳濃度低,氧氣濃度高)。(2022春 瑞金市期末)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過程a、b是通過人體呼吸運動實現的B.丙是肺靜脈,內流的靜脈血C.與甲相比,丙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氧氣D.乙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物質交換知識點2、呼吸作用1 .呼吸作用的概念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髭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及能量轉化當有機物為葡萄糖時,呼吸作用的反應過程可以表示為: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C6HI2O6)(O2) (C02)(h2o)3.呼吸作用的意義釋放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動所需。4.呼吸作用所需氧氣的來源和二氧化碳的去向外界環境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后,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在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同時,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運送到肺部,進入肺泡內,最后排出體外。21·cn·jy·com5.呼吸作用的特點呼吸作用與燃燒都是氧化反應,等質/的同種物質在燃燒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所釋放的能最是相同的,區別在于燃燒過程非常劇烈,而呼吸作用是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2022 南京模擬)下列關于人體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呼吸作用是指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B.呼吸作用是指組織細胞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C.呼吸作用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D.呼吸作用是指組織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知識點3、動物的呼吸作用1.活動:研究動物的呼吸(1)活動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通過測量A、B試管中紅色水滴的移動情況來判斷昆蟲是否進行呼吸。測量開始時,A、B試管中紅色水滴與橡皮塞的距離是相等的,10分鐘后測亢其距離,分別為試管A減小、試管B不變。現象分析:試管A內紅色水滴發生變化,因為昆蟲進行呼吸,吸入了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堿石灰吸收,導致試管A中氣壓減小,紅色水滴向氣壓低的方向移動;試管B中氣壓基本不變,所以紅色水滴的位置也不變。按照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除試管b中無昆蟲外,a、b試管中的其他條件均相同,即相同的試管、等量的堿石灰、紅色水滴與橡皮度的距離相等。試管b的設鬣起對照作用。(3)結論:和人一樣,動物也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在大米、面粉里生活的“米蟲”,一生不需“飲水”,也不吃含水豐富的食物,可它們仍能正常生活,原因是“米蟲”( )A.生命活動不需要水 B.從空氣中吸收水C.代謝中產生水 D.消化淀粉時產生水知識點4、植物的呼吸作用1.活動一:研究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1)活動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用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和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實驗。幾天后,觀察到A試管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B試管中的石灰水無變化。(2)結論: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2.活動二:菠菜的呼吸作用實驗名稱 菠菜的呼吸作用實驗步驟 (1)首先密封。把數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用繩子扎緊袋口,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 (2)檢驗。松開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導管,讓塑料袋中的空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3)另取一個大口塑料瓶,裝入菠菜,蓋緊瓶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然后打開瓶蓋,將點燃的蠟燭放入瓶內,觀察火焰的變化 (4)再取一些新鮮菠菜用開水燙2 ~ 3分鐘,重復上述1 - 3步驟,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及說明 石灰水變渾濁。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礙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熄滅。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氣氣,而氣氣有助燃作用 石灰水不會變渾濁,蠟燭也不會熄滅。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進行實驗結論 與大部分動物不一樣,植物沒有明顯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但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會通過擴散作用進行氣體交換。植物的各個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每一個活細咆毎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總結:動物和植物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022秋 姜堰區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如圖實驗裝置瓶中是萌發的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燃燒的蠟燭放在瓶中會熄滅,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來源:21cnj*y.co*m】A.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C.種子中有機物被分解,釋放能量太少D.種子中有機物被分解,釋放出大量水分易錯點1、誤認為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下列有關人體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B.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膈頂部回升C.吸氣過程中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D.呼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部的上下徑增大易錯點2、誤認為人的呼吸就是呼吸作用關于人體的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運動就是呼吸作用B.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C.呼吸運動完成的是氣體交換的過程D.呼吸作用完成的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過程1.(2022秋 振興區期末)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A.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B.有機物分解,釋放氧氣C.制造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D.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2.(2022春 麒麟區校級期中)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是( )A.呼吸道B.呼吸道和肺C.左肺和右肺D.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3.(2022春 忻城縣期中)如圖所示,肺泡外面纏燒著毛細血管,這有利于( )A.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B.氣體順利運輸到組織C.肺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D.減小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4.(2022秋 萊陽市期末)為了“分析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的成分變化”,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實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兩個錐形瓶內澄清石灰水的量要相等B.吸氣時,手緊捏b處橡皮管C.呼氣時,氣體進入甲瓶D.實驗結束后,甲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不變5.(2022春 紅花崗區校級期中)用人工呼吸的方式搶救溺水者,主要是幫助溺水者完成( )A.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B.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C.外界氣體與肺泡內的氣體交換D.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6.(2022秋 羅湖區期末)如圖是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的實驗示意圖。為保證效果,塑料袋最好為( )A.綠色 B.紅色 C.黑色 D.透明7.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過程中做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實驗二),如圖所示:(1)實驗一中,選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是為了防止植物進行 作用。(2)實驗一中若甲袋能使錐形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乙袋不能,則可判斷 袋裝入的是新鮮蔬菜。這也說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了 。(3)實驗二的裝置如圖所示,變量是 ;放置一晝夜后,打開瓶蓋,迅速將燃燒的小棒分別伸入二個錐形瓶中后,裝有新鮮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的火苗立即熄滅,裝有燙過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繼續燃燒,說明種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 。8.(2022 郴州)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 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兩部分。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 扁平上皮細胞,有利于肺泡里的氧氣進入血液,導致呼出的氣體中氧氣 ( 填“增加”或“減少”),同時血液中的 也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當氧氣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的血液后,靠 運輸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21*cnjy*com9.(2022春 尤溪縣期中)根據表格和如圖所示回答問題:氣體的成分 吸入氣體 呼出氣體 肺泡內的氣體氮氣含量(%) 79 79.5 80.1氧氣含量(%) 21 16.4 14.3二氧化碳含量(%) 0.04 4.1 5.6(1)從表中的數據可看出: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比較,所含的氣體種類 ,但各種氣體的含量 (填相同或不同)。21cnjy.com(2)由肺內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比較,顯著的區別是 含量增加, 含量減少。(3)從氣體的成分方面來看:吸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僅為0.04%,但在肺泡內氣體中卻占5.6%,這表明二氧化碳是由 產生的。(4)甲圖是 之間的氣體交換,乙圖是 之間的氣體交換。(5)甲圖③與肺泡的特點都是由一層 構成,有利于氣體交換。10.(2022秋 萊西市期末)如圖中甲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膈肌的不同活動狀態,丙圖是胸腔和肺的示意圖;丁圖是肺泡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圖;戊是柱狀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在做胸部的X光檢查過程中,醫生要求你吸氣后閉氣不動,檢查結束后你呼氣時肺內氣壓的變化可用甲圖中的曲線 (填“AB”或“BC”)段表示,與之相對應的膈肌是乙圖中的 (填A或B)狀態,此時在丙圖中a、b、c三個地方壓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呼氣結束的瞬間對應的是坐標系中的 點。(2)從丁圖可知氣體由肺進入血液需要通過 層上皮細胞。(3)圖丁中b代表的物質是 ,血液從毛細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血液變成 動脈血 。2·1·c·n·j·y(4)分析圖戊柱狀圖,該圖表示發生在 (填“肺泡”或“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11.(2022秋 廣饒縣校級期末)甲圖是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的示意圖,乙圖是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變化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A處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此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2)甲圖中進行①過程時,膈肌處于 狀態,胸廓容積會 ,此時肺內氣壓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氣壓,如乙圖中 段變化。(3)甲圖中B處④表示 ,從肺泡進入血液中,需經過 層細胞膜。(4)在圖乙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內徑都 (填“縮小”或“擴大”)。(5)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乙圖坐標中的 點。12.(2022春 滕州市期中)“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動作圖解如圖一,圖二表示人體肺泡和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示意圖,A、B代表生理過程,C、D代表不同物質,甲、乙、丙代表三種不同血管;圖三表示肺容積在呼吸過程中的同步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當異物經咽、喉后堵住氣管時,會引起呼吸困難。此時,救護者可按照圖一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 外界氣壓,形成較大的氣流把異物沖出,此生理過程對應圖三中的 段曲線。(2)呼吸道通暢后,圖二中[D] 進入血液,此過程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3)組織細胞獲得氧氣需要各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氧氣最終在組織細胞內參與有機物的分解,為生命活動提供 。13.(2021秋 任丘市期末)圖中的甲圖是菜豆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乙圖是裝有萌發的種子的密閉透明玻璃瓶。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來源:21·世紀·教育·網】(1)種子萌發時所需營養物質主要由甲圖中的 (填序號)提供。(2)將乙圖所示玻璃瓶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進瓶內,蠟燭會 (填“繼續點燃“或“立刻熄滅”),這是由于萌發時種子的 作用,導致瓶內某種氣體不足而出現的現象。(3)將乙圖瓶中的種子換成新鮮的豆苗,若想放入的蠟燭后出現與(2)相同的現象,玻璃瓶須放在 (填“黑暗”或“光照充足”)處24小時。14.(2022秋 玉泉區期末)某生物小組利用下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一,甲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中裝有煮熟的種子。往兩瓶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觀察到甲瓶中溫度計示數升高。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過程中 (填“儲存能量”或“釋放能量”)。(2)如圖二,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后,往瓶內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實驗現象是: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 ,說明種子萌發時放出了 。這是種子的 作用產生的,這種作用發生在活細胞的 中,寫出這種作用的表達式: 。15.(2022春 璧山區期中)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如圖實驗,回答問題。操作說明:先捏緊甲管,松開乙管,向乙內呼氣,再捏緊乙管,松開甲管,吸氣,重復3~4次。氣體成分 大氣中的含量(%) 呼出氣體中的含量(%)氮氣 78 78氧氣 21 16二氧化碳 0.03 4水 0.07 1.1其他氣體 0.9 0.9(1)從表中數據可知:呼出氣體中的氧氣比吸入氣體中的 。(2)按如圖裝置及操作說明進行實驗,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氣體中的多”實驗者向乙瓶呼氣的過程中,膈肌處于 狀態。2-1-c-n-j-y(3)實驗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氣,通入乙瓶的是 。實驗分析:呼出氣體中較多的二氧化碳最終來自細胞中的 (填結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講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知識速覽:1.知道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能說出呼吸過程中胸腔體積和肺內氣壓的變化。2.知道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及動、靜脈血之間的轉換。3.掌握呼吸作用的意義,會分析呼吸作用的驗證實驗。4.知道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識點1、磁體和磁極1.呼吸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肺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完成的。2.人體的呼吸系統(1)組成:如圖所示,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是呼吸系統最重要的部分。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向后連著咽和喉,口腔也和咽相通,因此通過口腔也能夠吸入空氣,但口腔不屬于呼吸道。(2)各器官的功能①鼻:由鼻孔和鼻腔組成,能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和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②咽:是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③喉:在頸的前上部,由軟骨做支架,能保持氣體暢通,是發聲器官。④氣管和支氣管:氣管是由C型軟骨環做支架的環狀結構,上接喉的下方,下接左、右支氣管;支氣管管壁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空氣里的灰塵和細菌。痰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呼吸系統傳染病(流感、肺結核、肺炎、麻疹等)均可通過痰液傳播。因此,隨地吐痰會傳播疾病。⑤肺:位于胸腔內,呈半圓錐形,左、右各一,左肺兩葉,右肺三葉。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兩肺,形成樹狀分枝,最后形成肺泡管,每一肺泡管上附有很多肺泡,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外面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氣體交換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彈性。3.呼吸運動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規律地擴大和縮小。(1)模擬肺的呼吸運動如圖所示,用玻璃管、氣球、橡皮膜分別模擬人的氣管、肺和橫膈膜。當向下拉橡皮膜時,瓶內氣壓變小,空氣進入氣球,氣球體積變大,此過程模擬人吸氣的過程;當向上推橡皮膜時,瓶內氣壓變大,氣球內的空氣被壓出,氣球變小,此過程模擬人呼氣的過程。呼吸運動模擬實驗(2)肺的呼吸運動:吸氣和呼氣是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等的活動而產生的。在膈肌收縮、橫膈變得扁平的同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間內肌舒張,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時,胸腔體積增大,肺內壓力減小,人就吸氣。反之,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間內肌收縮,肋骨向下、向內回落,胸腔體積減小,肺內壓力增大,人就呼氣。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胸腔內氣壓 胸腔體積變化 膈肌運動方向 肋骨胸骨運動方向吸氣 小 變大 向下 向上向外呼氣 大 變小 向上 向下向膈肌 肋間外肌 肋間內肌 肋骨胸骨 胸腔體積 胸腔內壓力 氣流吸氣 收縮變得扁平 收縮 舒張 向上向外 增大 減小 進入呼氣 放松恢復拱形 舒張 收縮 向下向內 減小 增大 離開(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指的是肺泡內氧氣與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內二氧化碳的交換過程,即肺泡內的氣氣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內的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內的過程。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真特點是氣體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肺泡內氧氣濃度高,周圍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低,則氧氣的擴散方向是從肺泡到毛細血管;肺泡內二氧化碳濃度低,周圍毛細血管內二氧化碳的擴散方向是從毛細血管到肺泡。(2)氣體交換的方向和動力:因為肺泡內氣氣濃度比血液中氣氣的濃度高,所以氣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擴散進入血液中;因為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比肺泡內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內。(3)肺泡內氣體交換的結果:血液中氧氣増多、二氧化碳減少,所以靜脈血(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濃度低)變成了動脈血(二氧化碳濃度低,氧氣濃度高)。(2022春 瑞金市期末)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過程a、b是通過人體呼吸運動實現的B.丙是肺靜脈,內流的靜脈血C.與甲相比,丙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氧氣D.乙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物質交換【思路點撥】圖中a表示呼氣動作,b表示吸氣動作,c表示二氧化碳的擴散,d表示氧氣的擴散,血管甲為肺動脈,血管乙表示肺部毛細血管,血管丙表示肺靜脈。【嘗試解答】:A、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叫做肺的通氣,它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的過程和呼氣的過程,即a和b表示的是人體的呼吸,A正確。2-1-c-n-j-yBC、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d肺泡里的氧氣進入血液,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由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所以與甲相比,丙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氧氣,是動脈血,B錯誤,C正確。D、乙毛細血管壁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有助于進行物質循環,D正確。故選:B。【答案】B知識點2、呼吸作用1 .呼吸作用的概念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髭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及能量轉化當有機物為葡萄糖時,呼吸作用的反應過程可以表示為: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C6HI2O6)(O2) (C02)(h2o)3.呼吸作用的意義釋放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動所需。4.呼吸作用所需氧氣的來源和二氧化碳的去向外界環境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后,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在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同時,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運送到肺部,進入肺泡內,最后排出體外。21·cn·jy·com5.呼吸作用的特點呼吸作用與燃燒都是氧化反應,等質/的同種物質在燃燒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所釋放的能最是相同的,區別在于燃燒過程非常劇烈,而呼吸作用是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2022 南京模擬)下列關于人體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呼吸作用是指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B.呼吸作用是指組織細胞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C.呼吸作用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D.呼吸作用是指組織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思路點撥】呼吸的全過程包括:肺的通氣、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如圖所示:【嘗試解答】呼吸作用是在活細胞中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而呼吸作用發生在組織細胞內。故選:D。【答案】D知識點3、動物的呼吸作用1.活動:研究動物的呼吸(1)活動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通過測量A、B試管中紅色水滴的移動情況來判斷昆蟲是否進行呼吸。測量開始時,A、B試管中紅色水滴與橡皮塞的距離是相等的,10分鐘后測亢其距離,分別為試管A減小、試管B不變。現象分析:試管A內紅色水滴發生變化,因為昆蟲進行呼吸,吸入了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堿石灰吸收,導致試管A中氣壓減小,紅色水滴向氣壓低的方向移動;試管B中氣壓基本不變,所以紅色水滴的位置也不變。按照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除試管b中無昆蟲外,a、b試管中的其他條件均相同,即相同的試管、等量的堿石灰、紅色水滴與橡皮度的距離相等。試管b的設鬣起對照作用。(3)結論:和人一樣,動物也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在大米、面粉里生活的“米蟲”,一生不需“飲水”,也不吃含水豐富的食物,可它們仍能正常生活,原因是“米蟲”( )A.生命活動不需要水 B.從空氣中吸收水C.代謝中產生水 D.消化淀粉時產生水【思路點撥】正常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米蟲能夠在干燥的大米中生活是因為細胞代謝產生水的作用。【嘗試解答】:A、正常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A錯誤;B、米蟲生活在干燥的大米和面粉中,無法從空氣中吸水,B錯誤;C、細胞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分解1分子葡萄糖時,消耗6分子的水,但是能夠產生12分子的水,因此其水分來自利用細胞有氧呼吸產生的水,C正確;D、消化淀粉時需要消耗水,不能獲得水,D錯誤。故選:C。【答案】C知識點4、植物的呼吸作用1.活動一:研究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1)活動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用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和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實驗。幾天后,觀察到A試管內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B試管中的石灰水無變化。(2)結論: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2.活動二:菠菜的呼吸作用實驗名稱 菠菜的呼吸作用實驗步驟 (1)首先密封。把數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用繩子扎緊袋口,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 (2)檢驗。松開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導管,讓塑料袋中的空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3)另取一個大口塑料瓶,裝入菠菜,蓋緊瓶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然后打開瓶蓋,將點燃的蠟燭放入瓶內,觀察火焰的變化 (4)再取一些新鮮菠菜用開水燙2 ~ 3分鐘,重復上述1 - 3步驟,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及說明 石灰水變渾濁。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礙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熄滅。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氣氣,而氣氣有助燃作用 石灰水不會變渾濁,蠟燭也不會熄滅。呼吸作用在活細胞中進行實驗結論 與大部分動物不一樣,植物沒有明顯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但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會通過擴散作用進行氣體交換。植物的各個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每一個活細咆毎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總結:動物和植物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022秋 姜堰區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如圖實驗裝置瓶中是萌發的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燃燒的蠟燭放在瓶中會熄滅,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A.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C.種子中有機物被分解,釋放能量太少D.種子中有機物被分解,釋放出大量水分【思路點撥】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據此可以解答本題。【嘗試解答】:種子的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氧氣有助燃的作用,蠟燭熄滅表明瓶中沒有氧氣,原因是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瓶中的氧氣參與了有機物的分解,被消耗盡了。【來源:21·世紀·教育·網】故選:B。【答案】B易錯點1、誤認為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下列有關人體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B.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膈頂部回升C.吸氣過程中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D.呼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部的上下徑增大【答案】C【解答】解:A、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氣,A錯誤。BC、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體,胸骨向上向外移動,胸廓的左右徑和前后徑變大,這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變大,這時肺內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的氣體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B錯誤;C正確;D、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D錯誤。故選:C。易錯點2、誤認為人的呼吸就是呼吸作用關于人體的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運動就是呼吸作用B.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C.呼吸運動完成的是氣體交換的過程D.呼吸作用完成的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過程【答案】A【解答】解:A、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而造成胸腔有規律的擴大與縮小,叫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A錯誤;B、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而造成胸腔有規律的擴大與縮小,叫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B正確;C、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的通氣。即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C正確;D、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D正確。故選:A。1.(2022秋 振興區期末)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A.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B.有機物分解,釋放氧氣C.制造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D.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解答】解: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故選:D。2.(2022春 麒麟區校級期中)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是( )A.呼吸道B.呼吸道和肺C.左肺和右肺D.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解答】解: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21cnjy.com故選:B。3.(2022春 忻城縣期中)如圖所示,肺泡外面纏燒著毛細血管,這有利于( )A.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B.氣體順利運輸到組織C.肺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D.減小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構成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肺泡,肺泡是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肺泡數目極多,增大了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彈性纖維,增加了肺泡的彈性;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細血管內的血液之間氣體交換。故選:C。4.(2022秋 萊陽市期末)為了“分析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的成分變化”,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實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兩個錐形瓶內澄清石灰水的量要相等B.吸氣時,手緊捏b處橡皮管C.呼氣時,氣體進入甲瓶D.實驗結束后,甲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不變【解答】解:A、對照實驗要求除控制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所以兩個錐形瓶內應取等量的澄清石灰水,A正確。B、吸氣時,應捏緊a處橡皮管,使氣體從b處橡皮管進入,乙瓶石灰水不變渾濁,說明空氣中含二氧化碳較低,B錯誤。C、呼氣時,捏緊b處橡皮管,氣體進入甲瓶,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正確。D、呼出的氣體通過a橡皮管進入澄清石灰水,所以甲瓶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不變,D正確。故選:B。5.(2022春 紅花崗區校級期中)用人工呼吸的方式搶救溺水者,主要是幫助溺水者完成( )A.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B.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C.外界氣體與肺泡內的氣體交換D.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解答】解:若出現溺水、觸電或煤氣中毒等意外事故,人體會出現突然停止呼吸的現象,若不及時進行搶救大腦和心臟供氧不足會造成死亡,所以要進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來進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從而引起肺被動擴張和回縮,從而使患者實現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故C符合題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故選:C。6.(2022秋 羅湖區期末)如圖是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的實驗示意圖。為保證效果,塑料袋最好為( )21*cnjy*comA.綠色 B.紅色 C.黑色 D.透明【解答】解: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植物在光下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對驗證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是一種干擾。所以,為了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的實驗效果,塑料袋最好為不透光的黑色。故選:C。7.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過程中做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實驗二),如圖所示:(1)實驗一中,選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是為了防止植物進行 作用。(2)實驗一中若甲袋能使錐形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乙袋不能,則可判斷 袋裝入的是新鮮蔬菜。這也說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了 。(3)實驗二的裝置如圖所示,變量是 ;放置一晝夜后,打開瓶蓋,迅速將燃燒的小棒分別伸入二個錐形瓶中后,裝有新鮮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的火苗立即熄滅,裝有燙過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繼續燃燒,說明種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 。【解答】解:(1)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光;黑色塑料袋不透光,這樣就避免了塑料袋內的植物因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結果。(2)因為二氧化碳可與石灰水(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如有沉淀生成,說明新鮮蔬菜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3)實驗二的裝置如圖所示,一瓶中是新鮮的植物;另一瓶中是燙過的植物,變量是植物的生命力;由于燃燒需要氧氣,裝有新鮮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的火苗立即熄滅,說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裝有燙過的植物錐形瓶內小棒繼續燃燒,說明燙過的植物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故答案為:(1)光合(2)甲;二氧化碳(3)植物的生命力(或生命力);氧氣8.(2022 郴州)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 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兩部分。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 扁平上皮細胞,有利于肺泡里的氧氣進入血液,導致呼出的氣體中氧氣 ( 填“增加”或“減少”),同時血液中的 也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當氧氣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的血液后,靠 運輸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解答】解: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的通氣,是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氧氣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需要先經肺泡壁再經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的氧會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組織細胞中,最后在細胞線粒體中被利用。故答案為:肺與外界;一層;減少;二氧化碳;血液循環。9.(2022春 尤溪縣期中)根據表格和如圖所示回答問題:氣體的成分 吸入氣體 呼出氣體 肺泡內的氣體氮氣含量(%) 79 79.5 80.1氧氣含量(%) 21 16.4 14.3二氧化碳含量(%) 0.04 4.1 5.6(1)從表中的數據可看出: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比較,所含的氣體種類 ,但各種氣體的含量 (填相同或不同)。2·1·c·n·j·y(2)由肺內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比較,顯著的區別是 含量增加, 含量減少。(3)從氣體的成分方面來看:吸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僅為0.04%,但在肺泡內氣體中卻占5.6%,這表明二氧化碳是由 產生的。【來源:21cnj*y.co*m】(4)甲圖是 之間的氣體交換,乙圖是 之間的氣體交換。(5)甲圖③與肺泡的特點都是由一層 構成,有利于氣體交換。【解答】解:(1)根據上表中氣體成分可看出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比較,所含的氣體種類相同,比較數量看出各種氣體的含量不同。21·世紀*教育網(2)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減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體內發生了氣體交換。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減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組織細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時組織細胞呼吸作用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版權所有:21教育】(3)吸入的氧氣進入肺泡后,根據氣體擴散的作用,一部分氧氣擴散到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血液里,與血紅蛋白結合,被運輸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擴散到肺泡中,導致肺泡內的二氧化碳增多。(4)圖甲表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①是肺動脈,②是肺靜脈,③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圖乙表示的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圖中①是靜脈,②是動脈,③是毛細血管。(5)圖甲中③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泡數量多,總表面積大,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故答案為:(1)相同;不同。(2)二氧化碳;氧氣。(3)組織細胞。(4)肺泡與血液;血液與組織細胞。(5)上皮細胞。10.(2022秋 萊西市期末)如圖中甲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膈肌的不同活動狀態,丙圖是胸腔和肺的示意圖;丁圖是肺泡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圖;戊是柱狀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在做胸部的X光檢查過程中,醫生要求你吸氣后閉氣不動,檢查結束后你呼氣時肺內氣壓的變化可用甲圖中的曲線 (填“AB”或“BC”)段表示,與之相對應的膈肌是乙圖中的 (填A或B)狀態,此時在丙圖中a、b、c三個地方壓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呼氣結束的瞬間對應的是坐標系中的 點。(2)從丁圖可知氣體由肺進入血液需要通過 層上皮細胞。(3)圖丁中b代表的物質是 ,血液從毛細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血液變成 動脈血 。(4)分析圖戊柱狀圖,該圖表示發生在 (填“肺泡”或“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解答】解:(1)甲圖中曲線BC段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因此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的變化。呼氣時膈肌舒張,膈肌頂部上升,所以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中的A狀態。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變小大,胸腔容積減小,胸腔內氣壓大于肺內氣壓,肺隨之收縮,造成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即a、b、c間的氣壓關系是c>b>a。呼氣末是C點,此時肺內壓等于外界大氣壓。(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氧氣要穿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從丁圖可知氣體由肺進入血液需要通過2層上皮細胞。(3)圖丁中a代表的物質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血液從毛細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變化是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減少,靜脈血變成動脈血。(4)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由于組織細胞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使細胞內的氧含量遠遠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遠遠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氣與血紅蛋白迅速分離,由血液擴散到組織細胞,二氧化碳由組織細胞擴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圖戊表示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故答案為:(1)BC;A;c>b>a;C。(2)2。(3)氧氣;動脈血。(4)組織細胞。11.(2022秋 廣饒縣校級期末)甲圖是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的示意圖,乙圖是呼吸過程中肺內氣壓變化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A處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此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2)甲圖中進行①過程時,膈肌處于 狀態,胸廓容積會 ,此時肺內氣壓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氣壓,如乙圖中 段變化。(3)甲圖中B處④表示 ,從肺泡進入血液中,需經過 層細胞膜。(4)在圖乙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內徑都 (填“縮小”或“擴大”)。(5)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乙圖坐標中的 點。【解答】解:(1)肺泡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叫做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而引起的。(2)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時,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①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結合分析,此過程對應圖乙的ab段。(3)肺泡里的④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要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它們均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因此,共經過兩層細胞,穿過四層細胞膜。(4)bc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正值,表示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是呼氣過程。此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內徑都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5)結合第(1)、(4)小題的詳解,可知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對應圖乙坐標中的b點。故答案為:(1)呼吸運動。(2)收縮;擴大;小于;ab。(3)氧氣;4。(4)縮小。(5)b。12.(2022春 滕州市期中)“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動作圖解如圖一,圖二表示人體肺泡和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示意圖,A、B代表生理過程,C、D代表不同物質,甲、乙、丙代表三種不同血管;圖三表示肺容積在呼吸過程中的同步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當異物經咽、喉后堵住氣管時,會引起呼吸困難。此時,救護者可按照圖一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 外界氣壓,形成較大的氣流把異物沖出,此生理過程對應圖三中的 段曲線。(2)呼吸道通暢后,圖二中[D] 進入血液,此過程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3)組織細胞獲得氧氣需要各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氧氣最終在組織細胞內參與有機物的分解,為生命活動提供 。【解答】解:(1)按照圖一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形成較大的氣流把異物沖出,此生理過程屬于呼氣,對應圖三中的cde段曲線。(2)圖二中CD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通過的是氣體擴散作用,D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血液中C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血液中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細胞,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是: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機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故答案為:(1)縮小;大于;cde。(2)氧氣;氣體的擴散(擴散)。(3)能量。13.(2021秋 任丘市期末)圖中的甲圖是菜豆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乙圖是裝有萌發的種子的密閉透明玻璃瓶。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種子萌發時所需營養物質主要由甲圖中的 (填序號)提供。(2)將乙圖所示玻璃瓶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進瓶內,蠟燭會 (填“繼續點燃“或“立刻熄滅”),這是由于萌發時種子的 作用,導致瓶內某種氣體不足而出現的現象。(3)將乙圖瓶中的種子換成新鮮的豆苗,若想放入的蠟燭后出現與(2)相同的現象,玻璃瓶須放在 (填“黑暗”或“光照充足”)處24小時。【解答】解:(1)菜豆種子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營養物質儲存在④子葉中。(2)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將乙圖所示玻璃瓶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里面的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瓶中的蠟燭立即熄滅。(3)將乙圖瓶中的種子換成新鮮的豆苗,若想放入蠟燭后立刻熄滅,同樣玻璃瓶須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故答案為:(1)④。(2)立刻熄滅;呼吸。(3)黑暗。14.(2022秋 玉泉區期末)某生物小組利用下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一,甲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中裝有煮熟的種子。往兩瓶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觀察到甲瓶中溫度計示數升高。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過程中 (填“儲存能量”或“釋放能量”)。21教育網(2)如圖二,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后,往瓶內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瓶內的氣體進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實驗現象是: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 ,說明種子萌發時放出了 。這是種子的 作用產生的,這種作用發生在活細胞的 中,寫出這種作用的表達式: 。【解答】解:(1)呼吸作用進行的條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釋放出的能量供給種子的各項生理活動的利用,同時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出來。圖一中的甲瓶內的溫度計會升高,乙瓶內的種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熱量散失,所以溫度計不會升高。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過程中釋放能量。(2)如圖二,集氣瓶內裝的是萌發的種子,試管內裝的是澄清石灰水,種子萌發時呼吸作用十分旺盛,產生較多的氣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一現象,用來檢驗是否存在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不溶性的碳酸氫鈣,使石灰水變渾濁。將裝置放在適宜的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用燒杯通過漏斗往瓶中注水,并打開閥門,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生的該氣體為二氧化碳,這一現象也說明了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這是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 的,這種作用發生在活細胞的線粒體中,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為:(1)釋放能量(2)渾濁;二氧化碳;呼吸;線粒體;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15.(2022春 璧山區期中)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如圖實驗,回答問題。操作說明:先捏緊甲管,松開乙管,向乙內呼氣,再捏緊乙管,松開甲管,吸氣,重復3~4次。氣體成分 大氣中的含量(%) 呼出氣體中的含量(%)氮氣 78 78氧氣 21 16二氧化碳 0.03 4水 0.07 1.1其他氣體 0.9 0.9(1)從表中數據可知:呼出氣體中的氧氣比吸入氣體中的 。(2)按如圖裝置及操作說明進行實驗,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氣體中的多”實驗者向乙瓶呼氣的過程中,膈肌處于 狀態。www-2-1-cnjy-com(3)實驗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氣,通入乙瓶的是 。實驗分析:呼出氣體中較多的二氧化碳最終來自細胞中的 (填結構)。【出處:21教育名師】【解答】解:(1)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氣體中,人體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的氣體是有差別的:人體呼出的氣體中,由于組織細胞的利用,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時水分增加了。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2)呼氣時膈肌處于舒張狀態;按如圖裝置及操作說明進行實驗,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氣體中的多”實驗者向乙瓶呼氣的過程中,膈肌處于舒張狀態。(3)在吸入氣體時,左手捏緊橡皮管,右手松開.在呼出氣體時,右手捏緊橡皮管,左手松開;這樣,人呼出的氣體通過橡皮管進入乙瓶內;一段時間后,乙瓶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因此實驗中呼出氣體中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終來自細胞中的線粒體。21*cnjy*com答案:(1)少(2)舒張(3)呼出的氣體;線粒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講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 第5講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