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高考生物常考題型總結解析題型一:曲線類答題模板正確解答曲線坐標題的析題原則可分為識標、明點、析線三個步驟:1.識標:弄清縱、橫坐標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這是解答此類習題的基礎。2.明點:坐標圖上的曲線有些特殊點,明確這些特殊點的含義是解答此類習題的關鍵。若為多重變化曲線坐標圖,則應以行或列為單位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其變化趨勢。3.析線:根據縱、橫坐標的含義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圍內(或超過一定范圍時),隨“橫坐標量”的變化,“縱坐標量”會有怎樣的變化。從而揭示出各段曲線的變化趨勢及其含義。注:若為多重變化曲線坐標圖,則可先分析每一條曲線的變化規律,再分析不同曲線變化的因果關系、先后關系,分別揭示其變化趨勢,然后對比分析,找出符合題意的曲線、結論或者是教材中的結論性語言。例1:下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莖的向光性實驗中,若測得莖向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為b點濃度,則背光一側的 濃度一定在de之間 B.若c點表示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則ce段可表示最靠近頂芽的側芽中的生長素濃度C.在利用生長素作用原理來培育無子番茄時,所用生長素濃度應低于e點濃度 D.若c點表示促進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則a、d點分別表示促進根、芽生長的最適宜濃度 解析:莖背光一側生長素濃度高于向光側,且促進生長較向光側快,若向光側濃度是b,則背光側濃度應在bc之間;最靠近頂芽的側芽生長素濃度高于頂芽,且側芽處的生長素濃度對芽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最靠近頂芽的側芽的生長素濃度大于e;芽的最適宜濃度比莖的小,而d大于c。題型二:表格信息類題型特點:它屬于材料題,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題。可有多種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種題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對比較隱蔽,不易提取,因而對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表格題的一般解題步驟:(1)仔細閱讀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確該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2)對表格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并能準確把握表格與題干間的內在聯系。(3)將材料中的問題與教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加以論證。(4)對材料分析及與原理結合論證的過程進行畫龍點睛的總結,以起到首尾呼應的答題效果。例2:下表是缺碘與不缺碘的兩類人群中,血液內與甲狀腺活動密切相關的兩種激素含量狀況。(1)表中A是________,B應________。甲狀腺激素對垂體分泌激素A起________作用。在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中,控制樞紐是________。(2)長期缺碘,成年人會表現出:①喜熱、畏寒等體溫偏低現象;②少言寡語、反應遲鈍及嗜睡等現象。現象①說明甲狀腺激素的相關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現象②說明該激素對神經系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通常,食用碘鹽可以防治碘缺乏病。答案:(1)促甲狀腺激素 升高 抑制(反饋調節) 下丘腦 ;(2)促進新陳代謝 提高興奮性。題型三:圖形圖解類題型特點:生物體的某一結構或某一生理過程均可以用圖形或圖解的形式進行考查。這類題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學知識信息,反映生命現象的發生、發展以及生物的結構、生理和相互聯系。解答該類試題的一般步驟:1.審題意:圖解題要學會剖析方法,從局部到整體,把大塊分成小塊,看清圖解中每一個過程,圖像題要能識別各部分名稱,抓住突破口。2.找答案:(1)理清知識點:該圖解涉及哪幾個知識點,是一個知識點,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要一一理清。(2)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的圖解要思考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相同與不同等。例3 圖示某些生物學概念間的關系,其中Ⅰ代表整個大圓,Ⅱ包含Ⅳ。下列各項不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 ) A.Ⅰ體液Ⅱ細胞外液Ⅲ細胞內液Ⅳ組織液B.Ⅰ突觸Ⅱ突觸前膜Ⅲ突觸后膜Ⅳ突觸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脫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異性免疫Ⅲ非特異性免疫Ⅳ細胞免疫解析: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又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A項正確;突觸結構包括三部分: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突觸小泡在突觸小體內,不能說屬于突觸前膜,B項錯誤;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轉運RNA和核糖體RNA,C項正確;免疫包括兩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后者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D項正確。題型四:實驗探究類題型特點:實驗探究型試題主要包括設計類、分析類和評價類。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具備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命題方向:設計類實驗是重點,包括設計實驗步驟、實驗方案、實驗改進方法等。解答該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幾點:1.準確把握實驗目的:明確實驗要解決的“生物學事實”是什么,要解決該“生物學事實”的哪一個方面。2.明確實驗原理:分析實驗所依據的科學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學有關學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3.確定實驗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找出自變量和因變量,確定實驗研究的因素,以及影響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構思實驗變量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獲得手段。4.設計出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得出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例4: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關實驗,研究甲狀腺激素對小鼠的新陳代謝的影響(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過程中小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裝置放在適宜恒溫的環境中)。現有性別、日齡、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數只及有關的實驗材料,提供良好的飼養條件。該組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步驟一:將小鼠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編號為A組、B組; 步驟二:A組切除甲狀腺,B組不作處理,每天飼喂等量且適量的飼料,連續飼養一段時間; 步驟三:將A、B兩組小鼠分別放入A、B兩瓶中,待小鼠安靜后塞緊膠塞,一段時間后記錄兩裝置中液滴的移動情況。(1)該實驗設計的裝置有不當之處,請在不增加實驗裝置的情況下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學提出該實驗確立的實驗變量不科學、不嚴謹,需加以改進,請在不增加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改進方案。_________________。(3)該實驗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4)預期最可能的結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1)B廣口瓶中清水換成NaOH溶液;(2)步驟二改為“A組飼喂適量的甲狀腺激素制劑,B組飼喂等量的生理鹽水”;(3)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動物的耗氧量,通過上述實驗裝置在相同時間內液滴位置的變化來驗證甲狀腺激素的作用;(4)A管液滴向左移動的距離大于B管。典型易錯題例1: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80%,b的基因頻率為20%,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4%B.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17%C.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4%、20%D.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答案】C.【解析】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0%×20%=4%,A正確;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80%×80%=64%,出現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2×80%×20%=32%,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為32%÷(32%+64%)×≈17%,B正確;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在雌性個體中,XbXb為20%×20%=4%,在雄性個體中,XbY為20%,而雌雄數量相等,所以該種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10%,C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若B、b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D正確。故選:C。解題技巧1.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定義 公式基因頻率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基因型頻率 在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占全部個體的比率。2.基因頻率的常見計算方法(1)“定義法”求解基因頻率①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某基因的頻率=(某基因純合個體數×2+雜合子個體數)/個體總數×2×100%②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無等位基因,計算時只計算X染色體上的基因數,不考慮Y染色體:某基因的頻率=某基因總數/(2×雌性個體總數+雄性個體數)×100%注意:ZW型性別決定也是這樣計算。(2)“公式法”求解基因頻率設有N個個體的種群,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a),AA、Aa、aa的個體數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PA=PAA+PAaPa=Paa+PAa注意:某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雜合子的頻率。3.利用遺傳平衡公式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1)前提條件:a.種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c.沒有遷入和遷出;d.沒有自然選擇;e.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方法: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a),設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的頻率=p2;基因型Aa的頻率=2pq;基因型aa的頻率=q2。如果一個種群達到遺傳平衡,其基因型頻率應符合:p2+2pq+q2=1。同類題練習1.兔的脂肪白色(F)對淡黃色(f)為顯性,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純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黃色脂肪兔組成,F、f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15%、85% B.25%、75% C.35%、65% D.45%、55%2.某海島上分趾海龜WW占25%,Ww占50%,連趾海龜ww占25%。在食物缺乏的環境下,分趾海龜(WW、Ww)的個體數每年各減少20%,連海龜ww的個體數量保持穩定,則一年后W的基因頻率是( )A.47.1% B.29.4% C.50% D.52.9%3.某植物種群中,AA基因型個體占40%,aa基因型個體占20%,若該種群植物自交,則自交前A的基因頻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 )A.40%、16% B.60%、30% C.40%、30% D.60%、16%4.某種植物的紅花和白花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在某一種群數量足夠大且自由交配的該植物種群中,DD占20%、Dd占40%、dd占40%,若將此種群中的個體隨機分為兩個完全相同的種群甲和乙,之后兩個種群均無突變和遷入、遷出。甲由于環境條件改變,dd個體全部被淘汰,經過一代后,甲、乙中D基因的頻率分別為( )A.75%和40% B.66.7%和63.3% C.66.7%和60% D.43.7%和40%5.某種群數量較大、所處環境適宜且穩定,其中AA個體占36%,Aa個體占48%,則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6.設處于遺傳平衡的某個種群,A基因頻率為p,a基因頻率為q,且2pq>p2>q2,若AA基因型個體不斷被淘汰,則該種群AA、Aa、aa三種基因型頻率的變化過程為( )A.②→③→④ B.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7.某山區巖石較多,有深色巖區和淺色巖區,在不同區域生活著同種巖鼠,其體毛深色對淺色為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毛色與環境差異較大則容易被天敵捕食。某科研小組對該地深色巖區和淺色巖區巖鼠的深色表型頻率及深色基因頻率進行調查,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巖區 深色表型頻率 深色基因頻率深色巖區 0.95 0.7淺色巖區 0.5 0.3A.兩個巖區深色基因頻率不同,說明兩巖區巖鼠存在著生殖隔離B.兩個巖區深色表型頻率不同,說明天敵直接作用于基因型C.兩個巖區巖鼠的淺色基因頻率相比較,淺色巖區的更低D.淺色巖區的巖鼠中,純合子基因型頻率比雜合子基因型頻率高8.在對某植物種群進行調查時,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別為10%和70%,假定各種基因型個體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該植物種群進行調查,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別為4%和64%。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第二年該種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20%和80%B.第二年該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構成該種群的基因庫C.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植株由20%變為32%,說明該種群發生了進化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9.在一個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80%,a的基因頻率為20%。在Ⅰ、Ⅱ、Ⅲ時間段都經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計算出A和a的基因頻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說明:實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虛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A.經歷了Ⅰ、Ⅱ、Ⅲ時間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使該種群產生了進化B.若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在Ⅰ和Ⅲ的兩個時間階段中雌雄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都是32%C.在第Ⅰ和第Ⅲ時間段中A和a的基因頻率不變,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頻率也不變D.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經歷三個時間段后,XaXa、Xa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32%、80%10.圖1所示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過程圖;圖2所示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b過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直接作用對象是_______。(2)圖2中在______時間段內甲種群發生了生物進化,在T點時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種。(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甲種群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現假設甲種群所生存的環境發生一種新的變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個體每年減少10%,而AA和Aa個體每年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的aa的基因型頻率約為______(保留一位小數)。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1.B 2.A 3.B 4.A 5.C 6.B 7.D 8.C 9.D 10.(1)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生物個體的表型(2)Q到R 不一定(3)55.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