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7.2 心中有數上職場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明明白白工作1.勞動者的權利(1)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2)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3)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4)勞動者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權利。(5)勞動者還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參加民主管理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等2.勞動者的義務:(1)完成勞動任務。(2)提高職業技能。(3)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4)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①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②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③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④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⑤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知識點二 清清楚楚維權1.協商解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就爭議的解決進行友好協商。如果協商一致,可以達成和解協議。2.申請調解: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互諒互讓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達成調解協議,簽訂調解協議書。3.提起勞動爭議仲裁:是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進行調解和裁決的活動。在勞動爭議仲裁后,當事人可以向人民 法院繼續尋求司法訴訟。4.提起訴訟:勞動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的仲裁申請不予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相關鏈接】《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重難點解析對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的判斷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這是勞動者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勞動者的維權路隨堂檢測一、單選題1.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科技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工作強度和時間。尤其對于互聯網從業人員,“996工作制”已經成為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關于加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班侵犯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不能加班B.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加班C.若隨時加班寫入合同必備條款,可以加班D.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了加班工資就能加班2.下列不屬于勞動爭議處理方式的是( )A.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 B.在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支持下進行調解C.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申訴 D.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3.王某自失業后一直待在家中,最近偶然看到憲法中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他據此認為,當地政府有義務為他提供就業崗位,否則就侵犯了他的勞動權。于是他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為其安排就業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對此,你認為( )A.王某對憲法中公民勞動權的理解是錯誤的 B.王某對憲法中公民勞動權的理解是正確的C.當地政府的做法違反了憲法的有關規定 D.王某的要求符合憲法的規定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婦女的錄用標準”這說明勞動者有( )A.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C.休息休假的權利 D.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5.我國勞動法規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這主要是基于( )A.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權利 B.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C.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D.勞動者享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6.農民工李某進城到一個建筑工地參加工作。一天,他因忘記戴安全帽,被班長按勞動合同規定罰款50元,李某為此非常生氣。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A.班長侵犯了李某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B.李某沒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應該受到處罰C.李某沒有完成勞動任務 D.李某沒有履行職業道德7.某外資公司工程部工程師小趙與公司簽訂了一份一年期的勞動合同,但勞動合同簽訂后公司并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于是小趙感到不滿,時常遲到早退,并在合同期內私自與另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新的勞動合同。對案例中雙方當事人存在的不當行為分析錯誤的是( )A.公司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對職工的各項保障,應為小趙繳納社會保險費B.勞動者一旦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就必須遵守用人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小趙不該因不滿而遲到早退C.小趙不應在合同期內再與其他公司簽訂勞動合同D.既然公司沒有為小趙提供應有的保障,那么小趙與其他公司另外簽訂合同來保護自己的行為也是無可厚非的8.從以下勞動者的維權路線圖可看出,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 )①必須先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②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③可以直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維權的最后之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9.大學畢業生小辛在某公司任職兩年后,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薪水和職位,便向公司提出加薪的要求。然而公司并未同意,于是小辛便開始消極怠工,以此表達不滿。一個月后,小辛未能完成工作任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于是該公司將小辛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給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這啟示我們( )A.應該以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B.應該先履行義務,再享受權利C.勞動者的合法權利不容侵害D.勞動者要主動提高職業技能10.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贊美、肯定每一位勞動者的艱辛付出,向新時代的勞動者發出奮斗宣言。從勞動法角度看,下列關于勞動者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只要有勞動能力,就能成為勞動者②勞動者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③勞動者只能獲取勞動性收入④勞動者應該達到法定年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某外資公司工程師小趙與公司簽訂了一年期的勞動合同,但勞動合同簽訂后,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約定給小趙繳納社會保險費。于是小趙對公司非常不滿,時常遲到早退,并在合同期內私自與另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新的勞動合同。下列關于案例中雙方當事人存在的錯誤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公司不應逃避依法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應為小趙繳納社會保險費②既然該公司沒有為小趙提供應有的保障,那么小趙與其他公司另外簽訂合同也是無可厚非的③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期限過短④勞動合同一旦簽訂,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小趙不該因公司未給其繳納社會保險費而遲到早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法學家魯道夫·馮·耶林曾說過,為權利而斗爭是權利人對自己的義務。下列對我國法律規定的勞動者主要享有的權利理解正確的是( )①保證勞動者休息休假的權利意味著一律不能加班加點②享受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③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規定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報酬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不得使勞動者從事有職業危害的作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某煤礦企業逼迫礦工簽下“生死狀”,要求礦工承諾:若在工作中出現意外,由工人自己承擔責任,與用人單位無關。部分礦工因為害怕丟掉工作而選擇忍氣吞聲。下列說法中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勞動者應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②簽下“生死狀”有利于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安全③該煤礦企業逼迫礦工簽下“生死狀”的行為剝奪了勞動者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④該煤礦企業逼迫礦工簽下“生死狀”的行為違背了勞動法的首要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某市人大代表對農民工權益保障情況進行暗訪時發現諸多亂象:勞動合同損壞或丟失,工資要到年底扎堆領,合同不看就簽名或找人代簽,甚至有農民工表示“勞動合同就是一張紙而已”。這警示勞動者要( )①依法與企業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②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③嚴格履行企業規定的勞動者的義務 ④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近年來,就業歧視現象成為困擾求職者的一大難題:性別歧視、相貌歧視、地域歧視、學歷歧視……上述現象的存在( )①侵害了求職者公平競爭和平等就業的權利②侵害了勞動者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③會導致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進一步降低④不利于形成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實行了帶薪年休假制度。然而,許多勞動者的休息休假乃至補償權益卻常帶受到侵害。張欣在一家公司連續工作兩年一直沒有被允許休假。她要求公司支付未休五天年休假期間的三倍工資,但被公司拒絕。(1)公司侵犯了張欣哪些權利?張欣的要求是否合法?(2)張欣作為勞動者還享有哪些權利?材料二 大學生孫某與甲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孫某經常無故遲到、請假。月底發工資時,公司按照規定扣發孫某200元工資。孫某以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為由,要求公司發給足額的工資。(3)運用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的知識對材料二進行分析。7.2隨堂檢測 參考答案1.B【詳解】A:保證勞動者休息休假權并不意味著一律不能加班加點,故A說法錯誤。B: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故B說法正確。C: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并不是將隨時加班寫入合同必備條款,就可以加班。故C說法錯誤。D:用人單位除了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外,還要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C【詳解】C: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但不屬于勞動爭議處理方式,C符合題意,應選。ABD: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在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支持下進行調解、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方式,與題意不符,ABD不選。故本題選C。【點睛】3.A【詳解】AB:王某看到憲法中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是符合實際的,但據此認為政府有義務為他提供就業,否則就侵犯了他的勞動權是錯誤的,盡管國家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但并不是說具體安排每個人都就業,A正確,B錯誤。C:政府沒有義務為王某提供就業崗位,當地政府的做法并不違反憲法的有關規定,C錯誤。D: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并不意味著公民“等、靠、要”就可以就業的,也不意味著國家安排公民就業,王某的要求不符合憲法的規定,D錯誤。故本題選A。4.A【詳解】A:“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視;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作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提高婦女的錄用標準。”這說明勞動者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A符合題意。BCD:材料主要體現勞動者具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不涉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5.C【詳解】C:“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體現了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C應選。ABD:ABD均與題意不符,不選。故本題選C。【點睛】6.B【詳解】A:材料中,班長按勞動合同規定對李某未帶安全帽的行為罰款50元,沒有侵犯了李某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A錯誤。B:依題意知,李某沒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應該受到處罰,B正確。CD:材料未涉及“李某沒有完成勞動任務”和“李某沒有履行職業道德”,CD排除。故本題選B。7.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A:社會保險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公司未履行這一義務顯然是錯誤的,A項分析正確。BC:訂立、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用人單位,勞動者也應恪守信用,小趙不該因不滿而遲到早退,不應在合同期內再與其他公司簽訂勞動合同,BC分析正確。D: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隨意變更,故小趙在合同期內再與其他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做法不正確。故本題選D。8.C【詳解】③④: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維權的最后之策,③④符合題意。①:勞動者可不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而直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①錯誤。②:勞動爭議仲裁是必經程序,勞動者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②錯誤。故本題選C。9.A【詳解】A:小辛不滿意薪水和職位,沒有選擇協商、調解等合法途徑解決問題,而是消極怠工,不履行相應義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這啟示我們,應該以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A應選。B:說法錯誤,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不是先后關系,B不選。C:與題意不符,材料主要說明的是小辛沒有用合法的方式維護自身權利,C不選。D:材料不涉及提高職業技能,D不選。故本題選A。【點睛】10.D【詳解】①:“只要有勞動能力,就能成為勞動者”說法太絕對,①錯誤。②④:勞動者是指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人,②④正確。③:勞動者除了能獲取勞動性收入外,還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等,③錯誤。故本題選D。11.B【詳解】①: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該公司未履行這一義務,其行為顯然是錯誤的,①說法正確。②: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隨意變更,②說法錯誤。③:勞動合同的期限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訂立,③說法錯誤。④:勞動合同一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即對雙方形成約束力,雙方當事人應當依法履行,不得隨意變更,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B。12.C【詳解】①:保證勞動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著一律不能加班加點,根據工作需要是可以適當加班的,但要依法依規安排,①說法錯誤。②③:享受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規定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報酬,②③理解正確。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B【詳解】①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該煤礦企業逼迫礦工簽下“生死狀”,違背了勞動法的首要原則,勞動者應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①④符合題意。②:簽“生死狀”無法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安全,②說法錯誤。③:該煤礦企業逼迫礦工簽下“生死狀”的行為沒有剝奪勞動者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③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14.B【詳解】①④:材料顯示部分農民工不重視勞動合同的簽訂,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薄弱,這警示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依法與企業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①④符合題意。②: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是政府的職能,②不符合題意。③:勞動者的義務由法律規定而非由企業規定,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B【詳解】①④:目前存在的性別歧視、相貌歧視等多種就業歧視現象,侵害了求職者公平競爭和平等就業的權利,妨礙了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流動,不利于形成公平就業的制度環境,故①④符合題意,②:上述現象的存在侵害了求職者公平競爭和平等就業的權利,故②錯誤。③:就業歧視不會降低勞動者職業技能,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16.(1)公司侵犯了張欣休息休假的權利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張欣的要求是合法的。(2)作為勞動者,張欣還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等。(3)①權利與義務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勞動者在維護自身勞動權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②孫某經常無故遲到、請假,沒有很好地完成勞動任務,沒有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公司按照規定扣發一定的工資是合理、合法的。【分析】背景素材:侵犯勞動者權利的案例考點考查:勞動者權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用人單位,需要調用勞動者權利的有關知識,分析公司侵犯了張欣哪些權利?張欣的要求是否合法?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連續工作兩年一直沒有被允許休假→可聯系休息休假。有效信息②:公司拒絕支付未休五天年休假期間的三倍工資→可聯系取得勞動報酬。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休息休假。得分點②:取得勞動報酬。得分點③:要求合法。(2)略。(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勞動者,需要調用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經常無故遲到、請假→可聯系勞動者義務。有效信息②:要求公司發給足額的工資→可聯系勞動者權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勞動者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權利與義務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勞動者在維護自身勞動權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得分點②:勞動者權利和義務的同一+孫某經常無故遲到、請假,沒有很好地完成勞動任務,沒有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公司按照規定扣發一定的工資是合理、合法的。【點睛】《法律與生活》模塊的考查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進行,考生要根據試題材料聯想相應的法律知識要點,對案例材料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法律常識以及對案例的分析推理能力,需從法律依據和事實依據上分析,試題難度一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2學案.docx 7.2學案詳版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