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大氣壓強》 導學案姓名; 班別: 學號:【學習目標】1.了解大氣壓的現象2.了解大氣壓的變化【學習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以及相關現象的解釋。【學習過程】探究案探究活動一、 大氣壓的存在1、覆杯實驗:將燒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住玻璃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觀察放手后發生的現象,思考為什么?分析:硬塑料片受 作用,受到水向 的壓力作用,沒有下落,必須受向 的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只能是大氣,證明大氣存在 。拓展實驗: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什么現象?現象:紙片 ;結論:氣體受到 ,并且具有 ,因此大氣對浸入里面的物體也有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并且向 方向都有壓強。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1)瓶吞雞蛋實驗 (2)瓶被壓扁總結:由于大氣層中的空氣像液體一樣受到重力并且具有流動性,所以大氣像液體一樣對進入其中的物體有壓強的作用,并且空氣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實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已經通過實驗證實了大氣壓的存在2、馬德堡半球實驗:將球中的空氣抽走,兩個半球 輕易地拉開。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是 的,并且大氣壓強是 的。探究活動二、 測量大氣壓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1、觀看實驗視頻思考以下問題:(1)為什么要灌滿水銀?(2)管內水銀面為什么會下降?(3)水銀面下降了一段距離后為什么不再下降了?(4)水銀下降后,管內水銀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氣?(5)怎樣通過計算得出大氣壓強的大???(寫出計算過程)2、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下列幾種情況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1)玻璃管選擇粗一些或細一些( )(2)向水銀槽再注入水銀,使液面上升( )(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1cm(未出液面)( )(4)玻璃管內不小心進入少量空氣( )(5)玻璃管頂部突然破裂,出現小孔( )(6)玻璃管傾斜 ( )3、若改用水來做這個實驗,能支持 m水柱產生的壓強?把計算過程寫下來:探究活動三、 大氣壓強的應用:拔罐子、活塞式抽水機、吸飲料、吸盤等練習一:1.以下實例中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①自來水筆吸墨水 ②用吸管喝飲料 ③用針頭吸藥液④帶塑料吸盤的掛鉤能吸附在玻璃上 ⑤水庫堤壩建成梯形 ⑥潛水艇用厚鋼板制成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應用大氣壓的是( )A、塑料掛衣鉤能貼在墻上掛衣服。 B、紙片能托住倒過來的一滿杯水而不灑。C、用吸管吸敞口瓶中的飲料。 D、用注射器能把藥液注射到肌肉里。探究活動四、影響大氣壓強的因素實驗操作:取一個瓶子,裝入適量帶色的水,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在它的上面畫上刻度,使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氣體,使瓶內空氣壓強大于大氣壓強,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著它進入電梯從1層到31層,觀察玻璃管內水柱高度的變化情況。實驗現象:從樓下到樓上玻璃管內水柱變 。1、大氣壓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因為大氣壓的產生是由于大氣有重力離地面越高,大氣的密度越小,大氣壓就越 。所以:大氣壓的大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1.01×105帕,規定:這個大氣壓值稱為標準大氣壓。由上圖也可以分析出大氣壓變化的規律:2、大氣壓的大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在海拔3 000 m以內,每上升10 m,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3、沸點與大氣壓強的關系: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100℃,氣壓越大,沸點 ,氣壓越小,沸點 。注意:說水的沸點是100 攝氏度,必須強調是在1 標準大氣壓下。課堂小結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有: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吸管吸飲料等等2、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3、定義: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4、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逐漸減??;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課堂訓練:1.小明在暑假跟爸爸去拉薩游玩,進入高原后,小明出現高原反應,這是由于該地區的海拔較 (高或低),大氣壓 (較大或較?。?br/>2.使用高壓鍋來煮食物,它能夠( )A、減小鍋內壓強,降低沸點 B、減小鍋內壓強,增大沸點C、增大鍋內壓強,降低沸點 D、增大鍋內壓強,增大沸點3.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存在大氣壓的是( )A.火箭升空過程不斷噴射高溫燃氣 B.坦克裝有寬大的履帶C.醫生推動活塞給病人注射藥液 D.用吸管將杯中飲料吸入口中4.在冬天,裝有一定量水的熱水瓶過了一段時間后,軟木塞不易拔出,這主要是由于( )A 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B 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C 瓶塞遇冷收縮 D 塞子與瓶口間的摩擦力增大自來水筆吸墨水時,把筆上的彈簧片按幾下,筆膽里氣體壓強_______,在________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6.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大氣壓強的大小,他將測量結果匯報給物理老師,老師告訴他測量結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測量結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 )A.玻璃管沒有豎直放置B.玻璃管頂部混入少量空氣C.水銀槽內水銀液面太高D.玻璃管太粗,管內的水銀太重7.某同學做托里拆利實驗時,測得管中水銀柱的高度為75cm,如圖所示,設實驗過程中管口不離開水銀面,試回答:(g=10N/kg)(1)此時此地的大氣壓的值為___ _mm高水銀柱,合_________Pa.(2)將玻璃管向上提1cm(不離開水銀槽里的水銀面),此時管內的水銀柱高為_____cm.(3)如果實驗時少量的空氣不慎進入管中,則管內的水銀柱高度將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4)若在管的頂部開一個小孔,則根據_______原理可知,管中的水銀______噴出,而是水銀柱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為止.(5)若要求降低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正確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