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生物間的食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網。(3)解釋食物網鏈是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4)概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有重要的影響。能力目標(1)學會分析資料,進行語言表達。(2)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1)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2)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資料,討論當生態系統中的某一成分數量變化,其他生物的數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教學難點:指導學生觀察理解教材中“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流動”示意圖,弄清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三、資料準備課本,教參書,網絡四、教學過程:環節一:食物鏈多媒體展示課本上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幾種生物,讓學生自主通過箭頭把吃與被吃的關系連接起來。箭頭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教師注意強調一條完整的食物鏈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結束環節是消費者。并且要注意強調,完整的食物鏈是從開始到結束。設計意圖: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所形成的食物鏈往往不止一條,學生通過連接會自己去發現這一點,增加學生的興趣,引出食物網。環節二:食物網各條食物鏈就相互交叉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復雜的網狀結構,這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讓學生分析這寫生物之間的關系,總結出食物網。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圖文結合的能力。環節三:寫出一條食物鏈,讓學生分析,假如蛇的數量減少,其他的生物會有什么變化。先叫學生自主分析,最后老師再完善。從而引出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是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破壞超過限度就無法恢復,同時多媒體展示草原過度放牧引發的后果。環節四:能量在食物鏈(網)中的流動復習光合作用的公式,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課本,總結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總結能量流動的特點:①單向流動②逐級遞減(只有大概10%的能量可以流到下一級)出示練習當堂鞏固:想要讓鷹獲得能量最多應該選最長的食物鏈還是最短的食物鏈。設計意圖: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這種關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尸體回歸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接著。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而動植物是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營養才生長而成的。如果這些動植物含有了來自環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險。拿水產魚類來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這樣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可怕的水俁病。水俁病是人類污染環境,而污染物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嚴重傷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環節五:有毒物質的富集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資料,總結什么叫做有毒物質的富集。并多媒體展示水俁病,讓學生分析知道有毒物質的富集最終受到傷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設計意圖: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五、小節與收獲: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業準備時的疑難解決了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