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導學案【學習目標】學生熟讀課本,結合課本圖片,找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背景、目的和概況;歸納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內容、中心環節、和影響【學習重難點】重點: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及意義【基礎知識梳理】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背景:2.目的:3.概況:措施 作用嘗試 ⑴ ⑷發展 ⑵ ⑸深化 ⑶ ⑹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2.內容:3.中心環節:4.影響: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提出:2.影響:3.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的啟示:易錯辨析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未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2.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改革所有制結構的前提是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題地位,并沒有改變公有制經濟的性質【課堂小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開始富裕起來;城市國有企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發展【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課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的精力充沛,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和分析比較說明問題的能力;他們愛發表見解,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語言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另一方面通過預設一些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見解,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夠順暢、不夠熟練的情況,需要加強對教學銜接的學習和實踐【課堂基礎知識檢測練習】一.選擇題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改革開放的開端。該會后實行的改革首先開始于( )A.農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國有企業2.如圖是安徽鳳陽小崗村的標志性建筑,下列題詞最恰當的是( )A.對外開放的窗口 B.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C.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代表D.中國對外交流的窗口3.如圖是20世紀70年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包產到戶”契約。下列對這一契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C.農民擁有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D.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4.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如表所示,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最終告別貧困的原因是( )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1980年產糧 5.02億千克 1981年產糧 6.70億千克 1982年產糧 7.15億千克A.實行土地改革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5. 1979年底,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還只是在個別地方嘗試,比重僅占全國總農戶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產到戶、包干到戶迅速發展是由于它( )A.是農民自己的發明創造B.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C.使農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適應了農民的生產需求6.從“轉換經營機制”“產權清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權責明確”等流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的( )A.農村新貌 B.國企改革 C.經濟重心轉移 D.法制建設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隨后以“松綁”為契機的國有企業改革開始了。這里的“松綁”主要指( )A.實行公私合營 B.擴大企業自主權 C.推行企業股份制 D.鼓勵企業兼并8. 關于右圖這幅漫畫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B.縮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C.實行按勞分配的單一分配制度D.逐步把大中型企業轉化為小型企業9.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維方式,下列屬于這一范圍的“改變”包括( )①發展鄉鎮企業②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③擴大經營自主權④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 “這一年(1992年)對于推動中國改革開放能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出發,無疑是具有發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30年改革進程標志性的分水嶺。這樣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B.作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C.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D.形成了立體全面的開放格局二.材料分析題11.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什么地方?圖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積極作用?材料二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為重點、城鄉聯動,全面改革以來,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寧可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2)我國“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主要是指在農村實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么?(3)十四大確定的改革目標是什么?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特點。參考答案【基礎知識梳理】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縣從農村開始2. 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⑴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⑵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廣⑶農村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⑷第一年秋,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6倍多,這種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⑸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⑹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 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2.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擴大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增強企業活力4.通過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課堂基礎知識檢測練習】一.選擇題1.A 2.B 3.C 4.C 5.D 6.B 7.B 8.A 9.D 10.C二、材料分析題11.(1)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或小崗村。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增強企業活力(3)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點:首先在農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開;先試點后推廣;逐漸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