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2.2 消化和吸收 學案課題 2.2 消化和吸收 章 2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教學難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消化道:包括________、咽、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肛門。2.消化腺:(1)大消化腺:位于________外,如:唾液腺、________和________。(2)小消化腺:位于________內,如:胃腺和________。3.消化的概念:食物在________里逐步被分解成________的物質的過程。4.消化系統是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________是一條很長的管道。5.食物在口腔內的消化:(1)牙齒的________和舌的________,食物被磨碎并與________充分混合。(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________。(3)參與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_。6.食物在胃中的消化:(1)胃壁有發達的________層,收縮時引起胃的蠕動,可以________食物。(2)胃對________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3)參與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_,呈強酸性,其中含有________酶。7.食物在小腸中消化 (1)小腸壁上有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_____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酶。(2)膽汁能將________乳化成________微粒。膽汁是________分泌的,儲存在________中,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胰液是由________分泌的,膽汁與胰液都流入________中,消化食物。 (3)參與消化的消化液:肝臟分泌的________,胰腺分泌的________,和腸腺分泌的________一起消化食物。8、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結構有________有吸收功能的結有________。學習探究【新知導入】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在進入體內之后會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呢?還有,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怎樣才能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物質呢?【合作探究】 1.下圖表示消化系統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用圖中序號表示一粒西瓜子經過消化道的先后順序: [________]→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標號①、④、⑥所示器官屬于消化系統的________。 (3)能暫時儲存食物,并且進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4)標號④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稱為________,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屬于________消化。 (5)人每天吃進的食物主要在圖中標號________所示結構內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隨血液循環運往全身。 (6)口腔能將淀粉初步分解為________,因為唾液中有________酶 ,淀粉最終被消化成________被人體吸收;圖中能初步消化蛋白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為其內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酶,蛋白質最終被消化成________被人體吸收。 2.小腸盤曲于腹腔內,上連胃,下接大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圖一是小腸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圖二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化學性消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小腸內表面有許多___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稱為________,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小腸的表面積,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 (2)小腸中除腸腺分泌的腸液之外,還有能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____和胰液等多種消化液。 (3)圖二中,代表蛋白質的曲線是________。 (4)某人為達到減肥目的,去醫院切除一段小腸,以降低小腸的________能力,但這樣做會影響人體健康。【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下圖表示生物興趣小組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過程。下列對實驗過程及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探究了唾液和溫度對饅頭消化的影響B.饅頭屑的用量應該多于饅頭塊C.需要放在37℃溫水中5~10分鐘D.現象是①試管變藍,②③試管不變藍2.中國“端午節已被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紅豆、豬肉、紅棗等。下列關于人體對粽子消化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淀粉在胃內開始初步消化B.脂肪在小腸內被膽汁中的消化酶初步消化C.蛋白質在胃內被初步分解為氨基酸D.消化后的營養成分主要在小腸內被吸收3.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A.口腔 B.食道 C.小腸 D.胃4.“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記錄如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編號甲乙丙加入物質饅頭碎屑+2毫升唾液饅頭碎屑+2毫升清水饅頭塊+2毫升唾液處理方式充分攪拌充分攪拌不攪拌37℃水浴10分鐘后,滴加2滴碘液實驗現象不變藍變藍部分變藍A.為縮短實驗時間,可將水浴溫度調至100℃B.水浴10分鐘是因為唾液對淀粉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時間C.甲、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D.甲、乙兩組實驗說明唾液能分解淀粉5.雞蛋含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在人體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A.口腔 B.咽 C.食道 D.胃6.如圖曲線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示意圖(甲、乙、丙表示消化道部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②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B.部分淀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葡萄糖C.丙內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D.該圖說明了丙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7.如圖所示,關于探究“食物在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的實驗描述正確的是( )A.將①②號試管置于37℃左右的溫水中,以模擬口腔內的溫度B.充分攪拌屬于化學性消化C.滴加碘液后,①②號試管內液體都不變藍D.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8.小華吃西瓜時,不小心將一粒西瓜子咽下去。這粒西瓜子在他的體內依次經過的部位是( )A.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B.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C.口腔、咽、食道、胃、肝臟、大腸、小腸、肛門D.口腔、咽、食道、胃、肝臟、小腸、大腸、肛門9.一些藥物會對食道和胃產生刺激,需裝入淀粉制成的膠囊中以便服用。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膠囊不宜長時間含在口腔里 B.胃能消化膠囊,使藥物滲出C.膽汁不能消化膠囊 D.小腸能消化膠囊,使藥物滲出10.下列對生物不同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曲線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圖一表示綠豆種子萌發成幼苗過程中質量變化的曲線,乙是有機物質量的變化B.圖二表示將狗和響尾蛇從5℃移至25℃的環境中耗氧量變化情況,E代表響尾蛇C.圖三表示人體消化酶活性隨溫度變化的情況,說明人在寒冷時消化食物的能力減弱D.圖四表示存放水果時氧氣濃度與釋放二氧化碳量的關系,H點時保存效果最佳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口腔 胃 小腸 大腸2.(1)消化道 肝臟 胰腺 (2)消化道 腸腺3.消化道 可以被細胞吸收4.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道5.(1)咀嚼 攪拌 消化液 (2)麥芽糖 (3)唾液6.(1)肌肉 攪磨 (2)蛋白質 (3)胃液 胃蛋白7.(1)腸腺 腸液 腸液 (2)脂肪 脂肪 肝臟 膽囊 胰腺 小腸 (3)膽汁 胰液 腸液8.口腔 、胃、小腸 胃、小腸、大腸合作探究:1. (1)②;③;⑤;⑦;⑧(2)消化腺(3)⑤;胃(4)膽汁;物理性(5)⑦(6)麥芽糖;唾液淀粉酶;葡萄糖;⑤;胃;胃蛋白酶;氨基酸2. (1)環形皺襞;小腸絨毛(2)膽汁(3)Ⅱ(4)吸收課堂練習:1、C 2、D 3、C 4、A 5、D 6、C 7、A 8、A 9、B 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