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對外開放導學案【學前抽查】1.對內改革首先于2.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會議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地點【學習目標】知道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對外開放領域的逐步擴大,加入世貿組織時間及影響【學習重難點】重點:經濟特區的設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難點:如何理解對外開放的影響?【學生自學自研】(獨學預習)知識點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時間:2.目的:3.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4.經濟特區的特點或者政策支持:5.經濟特區的典型代表:6.經濟特區設立的作用或影響:知識點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 沿海開放城市的建立:(1)時間:(2)14個沿海城市:2.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建立:(1)時間:(2)沿海經濟開放區:3. 內地經濟特區的建立:4.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及特點:知識點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 背景:2. 時間:3.作用:4.世界貿易組織的簡介: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為WTO,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它是獨立于聯合國之外的一個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主要作用是通過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目前擁有164個成員國,成員國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課堂總結】通過對外開放,我們吸收了國外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要牢固堅持這一政策不動搖,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板書設計】【課堂檢測練習】一、選擇題1. 關鍵詞“邊陲小鎮”“一夜崛起”“開放窗口”,描述的城市是( )A.深圳 B.珠海 C.廈門 D.汕頭2. 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 )A.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B.開放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C.設立長江三角洲開放區D.將海南島建成經濟特區3. 繼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開辟沿海線對外開放區之后,2001年12月,我國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 )A.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B.“一國兩制”構想成功實踐C.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D.“一五”計劃取得重大成就4.1980年我國首先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中,不屬于廣東省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汕頭 D.廈門5.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下列事件表明中國主動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建交C.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6.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了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句歌詞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搞特區試點 B.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廣州C.建海南省作為最大的經濟特區 D.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7.實行對外開放的最終目的是( )A.引進外國資金 B.引進外國技術C.學習外國管理經驗 D.發展社會主義經濟8.改革開放后,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這個格局表述正確的是(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經濟三角洲—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二、簡答題1.近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現代的對外開放有什么不同?2.被外國人稱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個城市?經濟特區是哪年開始建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有哪幾個?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經濟特區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參考答案【學生自學自研】(獨學預習)知識點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 1980年2.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3.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5.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6.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知識點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2. 1985年、1988年、1990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海南島經濟特區;上海浦東開發區3. 1992年,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4.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知識點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 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2. 2001年12月3.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課堂檢測練習】一、選擇題1.A2.B 3.C 4.D5.D 6.A 7.D 8.B二、簡答題1. 前提不同:近代開放是在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的被迫開放;現代開放則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前提下的主動開放;目的不同:近代開放是適應列強對華侵略的需要;現代開放則是為了發展經濟;后果不同:近代開放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日益貧困;現代開放則使國家逐漸走向富強2. 深圳;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