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物質的溶解1. 溶液的組成及特征(1)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3)特征:均一性、穩定性、混合物。2. 物質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3. 除污方法及原理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1)對于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如KNO3):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1. 固體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單位為“g”。(2)影響因素,內因:溶質和溶質的性質;外因:溫度。(3)物質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四、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1. 溶質質量分數2. 溶液稀釋的計算濃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稀溶液的質量×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1. 儀器的選用及其作用(1)所用儀器:托盤天平(帶砝碼)、鑷子、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說明:用濃溶液稀釋配制時不需要的儀器是托盤天平、鑷子、藥匙。(2)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量筒的作用是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選取量筒的量程要大于或等于量取液體的體積,且越接近越好;量取時在接近所需體積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2. 操作步驟(1)用NaCl固體配制溶液注:①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②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3. 實驗偏差分析例1、已知:(1)20℃時,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質稱為易溶物質;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質為可溶物質;溶解度在0.01~1克為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質為難溶物質。(2)20℃時幾種物質的溶解度如下物質名稱 氯化鈉 氫氧化鈣 氯酸鉀 硝酸鉀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氫氧化鈣是難溶物質B.20℃時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鉀溶液C.20℃時氯酸鉀是易溶物質D.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大例2、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可以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A.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B.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不斷增大C.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D.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例3、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質B.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C.①與②的溶質質量可能相等D.經過操作Ⅰ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加例4、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例5、同學們用固體M做了如圖實驗,圖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攪拌后靜置的現象,請回答相關問題(忽略水的蒸發)。(1)上述燒杯中,溶液質量最大的是 (填序號)。(2)小金同學認為乙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飽和狀態,他這樣判斷的證據是 。1.20℃時,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硝酸鉀于燒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燒杯,不斷攪拌,使之充分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乙→丙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D.丙→丁過程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2.如圖為小明在實驗室中模擬海水曬鹽的過程,圖中各燒杯中的液體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3.小金在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數據,據此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序號 溫度/℃ 水的質量/克 加入硝酸鉀的質量/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克① 10 100 40 120.9② 60 100 40 140A.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0克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C.若通過加熱將①中剩余硝酸鉀全部溶解,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加熱前保持一致D.若將②所得溶液降溫至10℃,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4.某同學在室溫下(20℃)稱7.5g物質N的固體顆粒,加入50mL水中(物質N不與水反應且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終形成無色溶液。通過傳感器測得溶液溫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根據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N的溶解度是15gB.最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5%C.a、c兩點時N的溶解度一定相同D.b、c兩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同5.如表是甲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10 20 30 40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按如圖步驟進行操作:(1)在A﹣E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填字母)。(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質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克。1.一杯熱硝酸鉀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少量的晶體析出,如圖所示。忽略水的蒸發,下列關于硝酸鉀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確的是( )A.溶液質量不變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C.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大D.原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2.現有編號為①、②、③的三個燒杯中均分別盛有100克水,20℃時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種物質,充分溶解,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溶液的質量一定不變D.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3.將30克固體物質X(不含結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燒杯中,攪拌,測得0℃、t1℃、t2℃、t3℃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別為如圖中甲、乙、丙、丁點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0℃時,甲溶液中物質X的質量為4克B.t1℃時,物質X的溶解度比0℃時大C.t2℃時,丙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t3℃時的丁溶液降溫到t2℃時,沒有晶體析出4.溫度不變,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如下實驗(如圖所示):實驗一,將燒杯甲中溶液轉移出50mL到乙燒杯中。實驗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鈉分別加入在甲、乙燒杯中。則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實驗二后,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B.實驗一后,甲和乙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實驗二后,甲燒杯中食鹽的溶解度減小D.實驗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5.為了探究溶質質量分數與加入水的質量的關系,小明在配制20℃時硝酸鉀溶液過程中,他向硝酸鉀中分批加水,充分攪拌,流程如圖:(1)溶解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2)圖中可能符合上述實驗結果的描點有 。參考答案例1、B例2、D例3、C例4、D例5、(1) 丁(2)燒杯中有未溶解的固體 1.B2.C3.D4.C5.(1) D (2) 501.B2.B3.C4.C5.(1) 加快溶質的溶解速率 (2) bd 【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18講溶 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