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單元知識框架】【單元線索綜述】一、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歐洲發生文藝復興運動,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資本主義發展和文藝復興影響下,歐洲國家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近代科學興起,削弱了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在此基礎上,歐洲掀起了啟蒙運動,提倡理性主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二、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17、18世紀,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封建制度或殖民統治的阻礙以及啟蒙思想的影響,英、美、法等國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基本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政體主要有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兩種形式。由于受工業革命以及英、美、法等國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展,俄、美、德、意、日等國通過革命、改革或統一戰爭的形式確立或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程標準】1.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淵源2.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理念【重難點】 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淵源;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理念要點 學 綱一、文藝復興 【歷史解釋】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概念、興起的原因及影響;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理解啟蒙運動的影響。 【時空觀念】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興起的背景、內容、影響;了解近代科學興起的原因、表現及影響; 【史料史證】通過分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技革命、啟蒙運動興起和發展的有關史料,分析歸納概括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二、宗教改革三、近代科學的興起四、啟蒙運動回顧: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它是世界思想文化的瑰寶,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西方人文精神最初來自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他們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中世紀時,天主教統治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神本主義取代了人文精神。為什么要解放思想呢?首先看中世紀西歐的社會狀況:復習第三課:天主教教會:地位顯赫;獨裁黑暗統治⑴教會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可以對任何教徒,甚至包括皇帝和國王進行審判(即權廢立國王、凌駕各國君主之上任意干涉各國內政)。羅馬教廷成為中歐和西歐一切宗教事務和教義問題的最高裁判機構。⑵教會占用大量土地和資產,還征收什一稅,是西歐最大封建主。(教權高于王權)⑶教會 控制西歐的思想文化,壟斷教育,禁絕“異端”思想,天主教神學思想在整個西歐中古社會占統治地位。這樣教會利用強大的政治、經濟、精神力量在西歐實行獨裁黑暗統治。——摘編自《世界歷史(中古部分)》【基礎知識梳理】一、文藝復興【概念闡釋】文藝復興 是14世紀到 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資產階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皬团d”的原意為“再生”文藝復興時期的部分意大利學者認為自己處于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這個新的時代將越過中世紀,直接延續古代的文化傳統,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興起地點:意大利佛羅倫薩【實質】: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方式】: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表達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思考】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原因① 基督教會長期壟斷文化,勢力強大② 歐洲資本主義剛剛興起,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基督教文化;③ 希臘、羅馬文化蘊涵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對封建神學。【特點】①借助古典文化為現實政治服務;②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實質)③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精神內核】人文主義。【涵義】: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資產階級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一)背景(興起于意大利的原因)①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根因)②階級: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發展需要的思想文化(實質)新興貴族、資產階級扶持 (物質保障)③文化: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和發展;豐厚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并從東方汲取大量文化養料;④中堅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聚集⑤政治:天主教的神權統治,教會神學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⑥直接原因:黑死病流行,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社會心理)(二)文藝復興運動發展歷程:階段 時間 領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特點 其他成就興起 14世紀 文學三杰 但丁 《神曲》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史學、政治學、自然科學、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日常行為方式文明化彼特拉克 《歌集》薄伽丘 《十日談》發展 15世紀 美術三杰 達·芬奇 《蒙娜麗莎》 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米開朗琪羅 雕塑《大衛》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擴展 15世紀后期 歐洲各地 英國莎士比亞等 《哈姆雷特》 《李爾王》等 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備注】但?。骸爸惺兰o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彼特拉克:意大利學者、詩人,文藝復興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譽為“文藝復興之父”。他以其十四行詩著稱于世,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為“詩圣”。他與但丁、薄伽丘齊名,文學史上稱他們為“三顆巨星”。米開朗琪羅:精心刻畫了大衛臨戰前的一剎那頭部微微轉向左方,雙目緊緊地凝視著敵人,左手握著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的下垂,略握拳頭,外表的平靜,使塑像更具內在的緊張和運動感,更加顯示出大衛的沉著、勇敢和必勝的信念?!救说牧α?、意志、勇氣、智慧】莎士比亞熱情謳歌人的偉大和高貴,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練習】兩幅繪畫作品的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處理方法,他想表達什么?中古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中古時期,由于受宗教的束縛,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多呆板、單調、僵硬且面無表情。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極力贊揚人體之美,將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中 世 紀 宗 教 神 學 文 藝 復 興以“神”為中心 禁欲主義 追求現實幸福 以“人”為中心, 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無所作為 發揮聰明才智虛偽造作 表達人的真實情感先驗論 探索人與自然禁錮人性 發揚個性,發財致富悲觀主義 樂觀主義精神(三)文藝復興運動影響⑴文藝復興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⑵對宗教改革運動起了推動作用;對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⑶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消極影響:①對它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②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看做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的對立。【思考】: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什么 文藝復興的偉大在于人的精神覺醒,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舅枷虢夥拧?br/>二、宗教改革(一)原因①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②德意志地區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天主教會的專制、貪婪與腐敗,對歐洲尤其是對德意志的壓榨沉重④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⑤黑死病流行,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⑥導火線:1517年,羅馬教皇向德意志地區教民兜售贖罪券根本原因:天主教會嚴重阻礙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目的: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會。(二)發展過程1.標志:1517年 馬丁·路德 《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馬丁 路德宗教主張:①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瑣的宗教儀式;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必備知識】宗教改革采用的方式及原因:⑴方式:采取神學異端的方式(在宗教內部,借助《圣經》的原始教義進行改革)⑵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②天主教會勢力強大。【必備知識】特點:以宗教神學異端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權威,以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進行宗教改革。3.結果: 確定了“教隨國定” 原則;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4.發展:西歐其他國家也先后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教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知識拓展】1.加爾文教:是基督教的新教三個原始宗派之一,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產生于瑞士,并傳布于蘇格蘭、荷蘭等地,為尼德蘭革命和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爾文宗宣稱人因信仰得救,《圣經》是信仰的唯一泉源;先定論。2.英國國教:是基督新教三個原始宗派之一,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為加強王權、削弱教會,擺脫教宗的控制,英國的天主教會在國王亨利八世的帶領下脫離羅馬教廷: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以國王為最高首腦,并將英格蘭教會立為國教;經過瑪麗一世的復辟,最終由伊麗莎白一世完成改革。大英帝國崛起之際,安立甘宗傳入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清朝傳入中國,譯作“圣公會”。3.基督教:4世紀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1054年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部教會與羅馬為首的西部教會。東部教會自稱東正教;西部教會自稱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16世紀宗教改革中誕生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英國國教)。世界基督教徒約有13億(其中天主教徒7億,新教徒5億,東正教徒1億)。(三)歷史意義①宗教改革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②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教提倡勤勞節儉的品德和積極的生活態度)。③推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脫離羅馬教廷的民族教會的建立)。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新文化運動 社會運動否定神學思想; 找到現世中的自我 否定教皇絕對權威 找到神權下的自我上流社會知識階層 基層社會大眾群體(四)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表現為挑戰教皇和天主教會的宗教權威,宗教信仰自由,打擊西歐的封建勢力,從而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三、近代科學的興起1. 背景:①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深入發展使得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思想解放)②資本主義的發展(物質基礎)③歐洲科學家的個人天賦和探索及獻身精神④觀測技術的進步2. 興起:16-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 成就:①哥白尼的日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③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國別 科學家 科學貢獻波蘭 哥白尼 在《天體運行論》中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了全新的宇宙觀意大利 伽利略 通過天文觀測證實了哥白尼的學說英國 牛頓 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他 在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史料閱讀】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他的后繼者布魯諾被宣布為“異教徒”,燒死于羅馬;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禁。【特別提醒】科學發展并非一帆分順,而是在與神學的斗爭中艱難前進4.影響:①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 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②科學革命削弱了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③科學革命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 推動了科學世界觀的形成。④近代科學的興起,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讓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反基督教神學】。【思考】:分析:近代思想解放與科技進步之間的互動聯系。1、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產生、發展的條件,二者相互促進、推動。2、文藝復興從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義思想的潮流,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后的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人們思想的解放,同樣也為近代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3、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提供了直接的物質條件,推動了思想解放:(1)物理學成就:從經典力學建立到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這一過程體現出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深化,一方面從本質上修正了由狹隘經驗建立起來的絕對時空觀,另一方面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由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2)生物學成就:經歷了從創世神話到生物進化的理論演變。這一革命性的變化沉重打擊了封建神學,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謎。(3)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三次科技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四、啟蒙運動(一)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①17、18世紀資本經濟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②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③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④成功范例: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二)啟蒙的含義“啟蒙”一詞,法文原意為光明、智慧。啟蒙運動就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照亮人們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運動。精神內核:“理性”不依賴外界權威,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三)發展歷程、代表人物、主要觀點時期 國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張各 自 主 張 核 心 思 想興起 17世紀 英國 霍布斯 提出國家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 ①強調獨立思考和自主精神,人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理性 ②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 ③反對、抨擊封建專制和教會(反對王權、教權、特權) ④對未來社會提出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權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實行民主政治洛克 提出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應分屬不同部門掌握高潮 18世紀 法國 孟德斯鳩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君主立憲制伏爾泰 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反對專制,批判天主教會;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盧梭 社會契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人民主權,主張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基礎)—民主共和制擴張 18世紀后期 英國 休謨 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哲學觀點; 提出了經驗論、不可知論、溫和的懷疑論、因果學說亞當 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德國 康德 啟蒙思想集大成者;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 主張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憲制北美 托馬斯 潘恩 在《常識》中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論”,被譽為“美國體制之父”【注意】啟蒙思想家中最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是盧梭;其學說后來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的思想家是孟德斯鳩。最終確立了人類主體地位的思想家是康德。(四)歷史意義①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②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③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啟蒙運動闡釋自由平等、天賦人權、民主、法治和三權分立、權利制衡等思想 ;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知識歸納】不同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文藝復習 倡導新的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念,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追求現實幸福。宗教改革 挑戰教皇和天主教會的宗教權威,打擊西歐的封建勢力,從而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較】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相同點 文藝復習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背景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封建上層建筑(天主教會及宗教神學、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 ②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形成與發展,要求擺脫天主教和封建專制的禁錮會,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性質 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思想 注重人的價值,體現人文主義思想。意義 都促進了人文精神的發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西歐的進步不同點 文藝復習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時間 14~17世紀 16~17世紀 17~18世紀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發展; 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壓榨沉重 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地域范圍 意大利 歐洲各國 德意志 歐洲各國 英國 法國 歐美 世界內容 【指導…】 【反對…】 【追求…】 以人文主義為指導 反對——天主教神學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宣揚“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資產階級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義為指導 反對 封建專制主義,宗教神學體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新制度構想精神內核 人文主義 因信稱義(人文主義) 理性主義斗爭矛頭 天主教神學世界觀 教會特權,天主教會(教皇)權威 封建專制制度、宗教神學體系側重領域 文學藝術領域 宗教領域 政治領域斗爭形式 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形式;披著宗教的外衣 披著宗教的外衣 擺脫了宗教束縛直接公開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未來構想 追求現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價平民教會、民族國家 構建資產階級理性王國影響 沖擊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和天主教會,促進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進一步解放人們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構建奠定基礎【問題思考】啟蒙運動為什么直接把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提示:啟蒙運動之前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借助于外力和披上宗教外衣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而啟蒙運動從一開始就直接把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主要是因為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二、人文(主義)、科學與理性(主義)(一)人文(主義)、科學與理性(主義)材料一:中世紀后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發生變化。一些新的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據《外國教育史》⑴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思潮?這一思潮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分)思潮:人文主義。(2分)背景:①中世紀西歐教育長期被教會壟斷;②中世紀后期資本主義萌芽;③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任答2點4分,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在“光榮革命”到來之前,一個偉大的人發現了解釋自然現象的鑰匙?!藗冇X得,理性也能打開人類事務之門。隨后,洛克(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發表《政府論》,他指出:政治權力是每個人交給社會的自然狀態中所有的權力,由社會委托給統治者,用來為他們謀福利和保護他們的財產。當統治者濫用權力,破壞而不是保護人民財產的時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選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⑵聯系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偉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發現“鑰匙”的重要意義。(5分)根據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主張的影響。(6分)偉人:牛頓。(1分)意義:①牛頓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鑰匙),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分)②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理性思想與啟蒙運動的出現。(2分)主張:①君主及其政府的權力源于人民;②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護人民的利益(權利);③君主及其政府威脅人民利益(權利)時,人民有權推翻它。(任答2點4分,言之有理即可)影響: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支持,對其他國家反對封建專制斗爭產生廣泛影響。(2分)材料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棄了宗教教條,將價值取向由“神”轉向“人”,但它缺乏“科學”的基礎,仍然無法擺脫“神”的羈絆。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對科學知識的張揚,對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轉化為一場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價值、強調人的尊嚴的思想運動。——摘編自馬龍閃《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⑶根據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人文主義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7分)差異:①文藝復興強調人性,未擺脫神學觀;②啟蒙運動強調理性,強調科學。(4分)原因:①資本主義的發展;②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③自然科學的發展。(3分)⑷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簡要分析人文主義、科學和理性主義之間的辯證關系。(6分)關系:①人文主義的興起推動了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推動理性主義出現;②理性主義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③理性主義進一步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二)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材料一: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布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德]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材料二: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啟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規律,并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啟蒙運動的影響深遠,因此,18世紀被人們稱為“理性時代”。…………啟蒙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從18世紀開始到19世紀,它對歐洲和美洲的知識界有著一系列的影響。啟蒙思想也不是由一批相關的知識分子闡釋的自成一體的概念體系,而是受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鳩、讓·雅克·盧梭、愛德華·吉本、伊曼努爾·康德和大衛·休謨。所有的這些作家都是啟蒙運動的一員。他們一致認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知識問題,包括人類進步在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個人在世界規劃中的決策權,自然的定義和自然與上帝的關系,這些都與理性在知識體系里的地位有關。——[美]弗蘭克·薩克雷、約翰·芬德林主編,史林譯《世界大歷史:1689—1799》⑴材料一中,恩格斯提及了啟蒙思想家所關注的哪些原則?請逐條列出。(6分)理性;正義、平等、人權(或保護私有財產)、社會契約。(任答3點6分)⑵材料一中恩格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思想:啟蒙運動構想的理性王國實質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而這是受時代限制的結果。(4分)⑶閱讀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啟蒙運動和“理性”的認識。(6分)認識角度提示:①啟蒙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②“理性”和啟蒙運動的作用和影響;③“理性”和啟蒙運動的時代局限與階級實質;④其他言之成理之說。三、思想解放運動對待宗教的態度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發現有可能用多種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學同基督教信念、對人的信任和對上帝的信任結合起來,或者至少互相容納起來。彼得 蓋伊在《啟蒙運動》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br/>——阿倫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材料二:啟蒙運動時期體現出一個顯著的特征:人們熱切地從各個層面來審視宗教信仰。雖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擊,抨擊者本身卻潛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學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人們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礎,運用啟蒙運動的基本方法和觀念來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學者充分運用理性、比較分析和歷史研究的方法……確實,18世紀下半葉,法國啟蒙運動開啟了使法國社會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運動,但他們對待宗教的態度只是啟蒙人士所持的多種宗教觀中的一種。啟蒙運動的一個特點是強烈地要求實行宗教寬容。——摘編自彼得 賴爾等編《啟蒙運動百科全書》⑴根據上述材料,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18世紀的啟蒙學者怎樣對待宗教問題。(6分)文藝復興時期:①反對神學對人的束縛,利用基督教;②將古典思想與基督教相結合;③以宗教的形式表現人文精神。(每點1分共3分)啟蒙學者:①以理性的、歷史的態度審視和探討宗教神學問題;②批判宗教對人性、自由的束縛;③要求宗教寬容。(每點1分共3分)⑵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在打破教會和宗教神學思想禁錮上所起的作用。(8分)文藝復興:①確立人的尊嚴、人的價值,要求人的解放;②抨擊教會腐敗,沖破教會和宗教神學愚昧思想束縛;(4分)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權威,破除神權統治;(2分)啟蒙運動:弘揚理性精神,推動思想解放,更徹底地擺脫思想束縛。(2分)四、啟蒙運動時期的“中國熱”啟蒙運動時期,“中國熱”一度在歐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論及中國歷史文化,伏爾泰還根據中國歷史故事,編寫了劇本《中國孤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全神貫注地讀了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除了最純潔的道德之外我從未在其中發現任何東西,并且沒有些許的假充內行式的蒙騙的味道?!谶@個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并且人們最值得尊敬的時代,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诘赖律蠚W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br/>——伏爾泰《哲學辭典》(1764年)材料二:這場震撼人心的運動(啟蒙運動),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學界對此屢有論述,但一般人似乎知道得很少。德國學者利奇溫在論及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時,說:“孔子成了18世紀啟蒙時代的保護神……也成為歐洲的興趣中心?!倍鴮W者李約瑟則認為:“18世紀,學者……發現人性本善的觀點在中國一向是奉為正統的,而不是視為異端。正是這些發現為法國革命開辟了道路。”美國學者顧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國哲學是法國革命的原動力之一”這樣的結論。而啟蒙運動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爾泰、狄德羅、霍爾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與儒家有淵源,早已成為學界公認的事實。——葉匡政《儒家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一種力量》根據材料一、二,歐洲啟蒙思想家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持什么態度?(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啟蒙思想家們持此態度的原因。(8分)態度:高度推崇。(2分)原因:①法國(歐洲)封建專制統治強大,教會愚昧、黑暗;②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擺脫封建專制和教會的思想束縛;③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國哲學)的博大精深;④啟蒙思想家們欲借儒家思想的道德(哲學)作為武器來抨擊歐洲封建制度和教會,宣傳啟蒙思想,為反封建革命作輿論準備。(8分)【知識體系】【課后練習】1.15世紀,意大利的劇作家阿爾貝蒂說:“神也和人一樣鄙視窮光蛋”,“不要藐視財富,而要防止貪婪。物質豐富之后,我們就會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觀點(C)A.反映了禁欲主義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學的態度C.蘊含了人文主義精神 D.批評了拜金主義思想2.但丁的《神曲》,全詩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拉斐爾創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開朗基羅也為圣彼得大教堂創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這說明文藝復興時期(C)A.人文精神嚴重缺失 B.世俗藝術水平落后C.并不反對宗教信仰 D.仍堅持以神為中心3.路德認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種情操,宗教行為完全是個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說,“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這種信念:我們的虔誠和得救無需借助于機構來實現。”這表明路德(B)A.極力維護上帝權威 B.主張靈魂獲救靠自己C.認可宗教信仰自由 D.認為王權應高于教權4.1536年加爾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釋成先定論,即成功失敗、貧富榮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無法改變。這種宗教觀(A)A.在當時具有積極作用 B.有利于樹立教皇權威C.成為宗教改革的先聲 D.違背了人文主義精神5.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他的后繼者布魯諾被宣布為“異教徒”,燒死于羅馬;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禁。這主要說明(B)A.近代科學發展排斥了宗教 B.神學禁錮是科學發展的主要障礙C.科學發展必須與教會斗爭 D.“日心說”奠定了近代科學基礎6.近代科學家萊布尼茨評價牛頓的理論時說:“上帝要是像鐘表匠一樣創造宇宙的話,那是不是還得定期給宇宙上弦?。俊边@體現出(A)A.牛頓力學觀點受到質疑 B.外力是宇宙運動的推動力C.科學家之間的恩怨糾葛 D.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思想7.“無論對它們的理解正確與否,啟蒙運動的整個綱領,尤其是在法國,是有意識地以牛頓的原理和方法論為基礎的……”該論述反映了科學(C)A.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B.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C.影響了人類的思想觀念 D.改變了人們的宗教信仰8.在西方人文精神演變過程中,“……他們提出了一整套有關人類事務的原則:人類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人的理性是獲取真理的鑰匙,而依賴盲目信仰或者拒絕容忍多樣性的宗教是錯誤的”。這—局面的出現表明(D)A.宗教改革打破了人們對教會的迷信 B.人們積極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思想C.人類社會開始成為人們探索的主題 D.啟蒙運動促使西方理性時代的到來9.從伏爾泰的“開明”君主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盧梭的主權在民到康德的理性批判,這些觀點(B)A.來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踐 B.構建了系統的民主思想體系C.沒有解決民主制的實現方式 D.徹底否定了教會和封建專制二、非選擇題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如果說地理大發現是人類向未知的物質世界的進軍的話,那么文藝復興則是人類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進軍,是在精神世界中進行的探索。這個探索在文學、藝術、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學領域內創造了豐碩的成果。——吳于廑主編《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歐洲知識界的一個思想特征是,對于人認識自身和認識世界的能力愈來愈具有自信。許多人認為,自己和自己所處的時代是擺脫偏見和迷信的時代,這就是說,人憑著健全的常識來觀察世界,而后才做結論。許多受過教育的歐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據經驗觀測就宣布為真理的思想。——彼得·李伯庚《歐洲文化史》⑴試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文藝復興在精神世界中進行探索的重要歷史意義。(4分)歷史意義:①為古典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在文學、藝術、政治思想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②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③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任答2點,其他言之成理也可)。⑵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當時歐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知識界“愈來愈具有自信”的原因。(8分)主要思想:理性或理性主義。(2分)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②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③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對世界的認識更加真實,沖破了教會的說教。(6分)時間軸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單元線索綜述】一、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歐洲發生文藝復興運動,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資本主義發展和文藝復興影響下,歐洲國家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近代科學興起,削弱了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在此基礎上,歐洲掀起了啟蒙運動,提倡理性主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二、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17、18世紀,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封建制度或殖民統治的阻礙以及啟蒙思想的影響,英、美、法等國家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基本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政體主要有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兩種形式。由于受工業革命以及英、美、法等國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展,俄、美、德、意、日等國通過革命、改革或統一戰爭的形式確立或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導學案【課程標準】1.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淵源2.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理念【重難點】 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淵源;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理念要點 學 綱一、文藝復興 【歷史解釋】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概念、興起的原因及影響;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理解啟蒙運動的影響。 【時空觀念】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興起的背景、內容、影響;了解近代科學興起的原因、表現及影響; 【史料史證】通過分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技革命、啟蒙運動興起和發展的有關史料,分析歸納概括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二、宗教改革三、近代科學的興起四、啟蒙運動回顧: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它是世界思想文化的瑰寶,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西方人文精神最初來自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他們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中世紀時,天主教統治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神本主義取代了人文精神。為什么要解放思想呢?首先看中世紀西歐的社會狀況:復習第三課:中古時期的西歐思想文化上的特征:(1)教權高于王權(2)教會由征稅特權(3)教會控制西歐的思想文化,壟斷教育,天主教神學思想在整個西歐中古社會占統治地位。這樣教會利用強大的政治、經濟、精神力量在西歐實行獨裁黑暗統治。【基礎知識梳理】一、文藝復興含義: 是14世紀到 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資產階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皬团d”的原意為“再生”文藝復興時期的部分意大利學者認為自己處于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這個新的時代將越過中世紀,直接延續古代的文化傳統,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興起地點:意大利佛羅倫薩【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是宣傳 需要的新文化【方式】: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表達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思考】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原因思想:政治力量:淵源:【特點】①手段:②實質:③精神內核:【精神內核】人文主義。【涵義】:人文主義以 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 ;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 ,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資產階級為創造 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一)背景(興起于意大利的原因)①經濟(根本):②階級(實質):(物質保障)③文化:④中堅力量: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⑤政治:天主教的神權統治,教會神學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⑥直接原因: 流行,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社會心理)(二)文藝復興運動發展歷程:階段 時間 領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特點 其他成就興起 14世紀 文學三杰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 史學、政治學、自然科學、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日常行為方式文明化發展 15世紀 美術三杰 達·芬奇 《蒙娜麗莎》 他們的作品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米開朗琪羅 雕塑《大衛》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擴展 15世紀后期 歐洲各地 英國莎士比亞等 《哈姆雷特》 《李爾王》等 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備注】但?。骸爸惺兰o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彼特拉克:意大利學者、詩人,文藝復興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譽為“文藝復興之父”。他以其十四行詩著稱于世,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為“詩圣”。他與但丁、薄伽丘齊名,文學史上稱他們為“三顆巨星”。米開朗琪羅:精心刻畫了大衛臨戰前的一剎那頭部微微轉向左方,雙目緊緊地凝視著敵人,左手握著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的下垂,略握拳頭,外表的平靜,使塑像更具內在的緊張和運動感,更加顯示出大衛的沉著、勇敢和必勝的信念。【人的力量、意志、勇氣、智慧】莎士比亞熱情謳歌人的偉大和高貴,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練習】中 世 紀 宗 教 神 學 文 藝 復 興禁欲主義 追求現實幸福無所作為 發揮聰明才智虛偽造作 表達人的真實情感先驗論 探索人與自然禁錮人性 發揚個性,發財致富悲觀主義 樂觀主義精神(三)文藝復興運動影響(1)政治:(2)經濟:(3)思想:(4)科技:(5)對后世:消極影響:①對它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 。②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看做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了 。【思考】: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什么 文藝復興的偉大在于 ,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舅枷虢夥拧?br/>二、宗教改革(一)原因1.文化:2.政治:3.社會:4.導火線:5.根本原因(經濟):目的: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會。(二)發展過程1.標志:2.馬丁 路德宗教主張:【必備知識】特點:以宗教神學異端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權威,以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進行宗教改革。3.結果: 確定了 原則;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4.發展:西歐其他國家也先后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教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知識拓展】1.加爾文教:是基督教的新教三個原始宗派之一,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產生于瑞士,并傳布于蘇格蘭、荷蘭等地,為尼德蘭革命和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爾文宗宣稱人因信仰得救,《圣經》是信仰的唯一泉源;先定論。2.英國國教:基督新教三個原始宗派之一,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為加強王權、削弱教會,擺脫教宗的控制,英國的天主教會在國王亨利八世的帶領下脫離羅馬教廷: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以國王為最高首腦,并將英格蘭教會立為國教;經過瑪麗一世的復辟,最終由伊麗莎白一世完成改革。大英帝國崛起之際,安立甘宗傳入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清朝傳入中國,譯作“圣公會”。3.基督教:4世紀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1054年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部教會與羅馬為首的西部教會。東部教會自稱東正教;西部教會自稱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16世紀宗教改革中誕生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英國國教)。(三)歷史意義1.思想:2.政治:3.經濟:(四)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性質人文主義內涵范圍三、近代科學的興起(一)背景:1.思想解放:2.物質基礎:3.個人因素:4.技術支持:2. 興起:16-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 成就:國別 科學家 科學貢獻波蘭 哥白尼 提出 ,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了全新的宇宙觀意大利 伽利略 通過天文觀測證實了哥白尼的學說英國 牛頓 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其他 在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史料閱讀】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他的后繼者布魯諾被宣布為“異教徒”,燒死于羅馬;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禁。【特別提醒】科學發展并非一帆分順,而是在與神學的斗爭中艱難前進4.影響:①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 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②科學革命削弱了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③科學革命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 推動了科學世界觀的形成。④近代科學的興起,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讓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反基督教神學】。【思考】:分析:近代思想解放與科技進步之間的互動聯系。1、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產生、發展的條件,二者相互促進、推動。2、文藝復興從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義思想的潮流,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后的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人們思想的解放,同樣也為近代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3、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提供了直接的物質條件,推動了思想解放:(1)物理學成就:從經典力學建立到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這一過程體現出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深化,一方面從本質上修正了由狹隘經驗建立起來的絕對時空觀,另一方面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由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2)生物學成就:經歷了從創世神話到生物進化的理論演變。這一革命性的變化沉重打擊了封建神學,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謎。(3)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三次科技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四、啟蒙運動(一)原因:1.根本原因:2.文化基礎:3.科學技術:4.成功范例:(二)啟蒙的含義“啟蒙”一詞,法文原意為光明、智慧。啟蒙運動就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照亮人們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運動。精神內核:“理性”不依賴外界權威,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啟蒙思想家們認為離行式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其旨在反對 ,追求 。(三)發展歷程、代表人物、主要觀點時期 國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張各 自 主 張 核 心 思 想興起 17世紀 英國 1. 2. 3. 4.高潮 18世紀 法國擴張 18世紀后期 英國 休謨 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哲學觀點; 提出了經驗論、不可知論、溫和的懷疑論、因果學說亞當 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德國 康德 啟蒙思想集大成者; 2. 3.北美 托馬斯 潘恩 在《常識》中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論”,被譽為“美國體制之父”(四)歷史意義【知識歸納】不同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文藝復習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比較】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相同點 文藝復習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背景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封建上層建筑(天主教會及宗教神學、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 ②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形成與發展,要求擺脫天主教和封建專制的禁錮會,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性質思想意義 都促進了人文精神的發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西歐的進步不同點 文藝復習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時間 14~17世紀 16~17世紀 17~18世紀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發展; 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壓榨沉重 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地域范圍 意大利 歐洲各國 德意志 歐洲各國 英國 法國 歐美 世界內容 【指導…】 【反對…】 【追求…】 以人文主義為指導 反對——天主教神學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宣揚“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資產階級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義為指導 反對 封建專制主義,宗教神學體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新制度構想精神內核 人文主義 因信稱義(人文主義) 理性主義斗爭矛頭 天主教神學世界觀 教會特權,天主教會(教皇)權威 封建專制制度、宗教神學體系側重領域 文學藝術領域 宗教領域 政治領域斗爭形式 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形式;披著宗教的外衣 披著宗教的外衣 擺脫了宗教束縛直接公開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未來構想 追求現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價平民教會、民族國家 構建資產階級理性王國影響 沖擊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和天主教會,促進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進一步解放人們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構建奠定基礎【問題思考】啟蒙運動為什么直接把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提示:啟蒙運動之前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借助于外力和披上宗教外衣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而啟蒙運動從一開始就直接把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主要是因為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二、人文(主義)、科學與理性(主義)(一)人文(主義)、科學與理性(主義)材料一:中世紀后期,神學在西歐學校教育中的統治地位發生變化。一些新的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育。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據《外國教育史》材料二:在“光榮革命”到來之前,一個偉大的人發現了解釋自然現象的鑰匙。……人們覺得,理性也能打開人類事務之門。隨后,洛克(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發表《政府論》,他指出:政治權力是每個人交給社會的自然狀態中所有的權力,由社會委托給統治者,用來為他們謀福利和保護他們的財產。當統治者濫用權力,破壞而不是保護人民財產的時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選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棄了宗教教條,將價值取向由“神”轉向“人”,但它缺乏“科學”的基礎,仍然無法擺脫“神”的羈絆。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對科學知識的張揚,對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轉化為一場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價值、強調人的尊嚴的思想運動。——摘編自馬龍閃《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⑴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思潮?這一思潮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分)⑵聯系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偉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發現“鑰匙”的重要意義。(5分)根據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主張的影響。(6分)⑶根據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人文主義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7分)⑷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簡要分析人文主義、科學和理性主義之間的辯證關系。(6分)(二)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材料一: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布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德]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材料二: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啟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規律,并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啟蒙運動的影響深遠,因此,18世紀被人們稱為“理性時代”。…………啟蒙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從18世紀開始到19世紀,它對歐洲和美洲的知識界有著一系列的影響。啟蒙思想也不是由一批相關的知識分子闡釋的自成一體的概念體系,而是受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鳩、讓·雅克·盧梭、愛德華·吉本、伊曼努爾·康德和大衛·休謨。所有的這些作家都是啟蒙運動的一員。他們一致認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知識問題,包括人類進步在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個人在世界規劃中的決策權,自然的定義和自然與上帝的關系,這些都與理性在知識體系里的地位有關。——[美]弗蘭克·薩克雷、約翰·芬德林主編,史林譯《世界大歷史:1689—1799》⑴材料一中,恩格斯提及了啟蒙思想家所關注的哪些原則?請逐條列出。(6分)⑵材料一中恩格斯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⑶閱讀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啟蒙運動和“理性”的認識。(6分)三、啟蒙運動時期的“中國熱”啟蒙運動時期,“中國熱”一度在歐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論及中國歷史文化,伏爾泰還根據中國歷史故事,編寫了劇本《中國孤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全神貫注地讀了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除了最純潔的道德之外我從未在其中發現任何東西,并且沒有些許的假充內行式的蒙騙的味道?!谶@個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并且人們最值得尊敬的時代,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诘赖律蠚W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伏爾泰《哲學辭典》(1764年)材料二:這場震撼人心的運動(啟蒙運動),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學界對此屢有論述,但一般人似乎知道得很少。德國學者利奇溫在論及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時,說:“孔子成了18世紀啟蒙時代的保護神……也成為歐洲的興趣中心。”而英國學者李約瑟則認為:“18世紀,學者……發現人性本善的觀點在中國一向是奉為正統的,而不是視為異端。正是這些發現為法國革命開辟了道路?!泵绹鴮W者顧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國哲學是法國革命的原動力之一”這樣的結論。而啟蒙運動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爾泰、狄德羅、霍爾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與儒家有淵源,早已成為學界公認的事實。——葉匡政《儒家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一種力量》根據材料一、二,歐洲啟蒙思想家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持什么態度?(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啟蒙思想家們持此態度的原因。(8分)【知識體系】時間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學生版).docx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