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9)必修二 遺傳與進化 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標準與本節對應的“內容要求”是:“理解協同進化的概念,概述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通過了解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存在的爭論和疑點,認同科學理論是在不斷發展的。”根據上述要求和建議,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說明協同進化的含義。2.簡述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3.明確生物進化理論在不斷發展。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關系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要點教學難點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關系三、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活動:觀看“達爾文與彗星蘭的傳奇”視頻,帶領學生討論:1.達爾文做出上述推測的理由是什么?2.如果后來未發現這樣的蛾類昆蟲,是否說明達爾文的推測是錯誤的?教師活動:講解要點為:1.既然細長花距底部儲存著花蜜,必然有這樣的昆蟲吸食花蜜。2.如果后來未發現這樣的蛾類昆蟲,也不能說明達爾文的推測是錯誤的。因為可能是這樣的昆蟲尚未被發現,也可能是該生物已滅絕設計意圖:引出協同進化,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在科學研究中的證據意識。教師活動:在自然界,一種植物專門由一種昆蟲傳粉的情形并不少見。那么他們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讓我們來學習——協同進化。2.新課講授一、協同進化教師活動:利用課件展示獵豹追捕羚羊的畫面,并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在羚羊種群中生存下來的是什么類型的個體?為什么?2.獵豹的存在是否對羚羊有害無益?教師活動:講解要點為:1.羚羊種群中肌肉發達、動作敏捷的個體,由于動作敏捷、跑得快等不容易被捕食而存活下來。2.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教師活動:展示“收割理論”的有關內容并進行講解,并提問:捕食者的存在是通過什么方式增加物種多樣性的?教師活動: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教師活動:不只是生物與生物之間在進化上存在著密切聯系,生物與無機環境的變化也是互相影響的。教師活動:展示課本生物進化的歷程示意圖,并展示從地球形成到新生代的相關圖片,針對生物與環境的變化進行講解。教師活動:對協同進化進行小結,總結出協同進化的結果是生物多樣性。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教師活動:展示相關圖片,學習生物多樣性的內容。教師活動:展示課本思考討論的內容,并進行講解,講解要點為:1.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原始海洋中。2.植物先登陸,否則動物登陸后就會餓死。3.當時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4.恐龍是在中生代后期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復雜的。恐龍的絕滅有利于哺乳動物的繁盛。教師活動:利用課件播放“地球生命進化史”的視頻,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教師活動:講述人類也是進化的產物,引導學生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三、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教師活動:豐富多彩生命世界的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進化機制?從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到當今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生物進化理論又有哪些新發現?。教師活動:引領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并嘗試總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教師活動:讓學生閱讀教材第124頁,了解生物進化的其他理論或學說,教師總結中性學說和間斷平衡學說。四、板書設計第六章 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協同進化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三、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