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1.根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回答①時間是 ②戰役的影響是奠定了③事件是 ④文件的作用是2.美國獨立戰爭⑴歷程:①爆發:來克星頓槍聲-- ___年4月;②宣告獨立:《________》—- ____ 年7月4日,闡述了________ 思想;③承認獨立:____ 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⑵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________ 運動,也是一場___________ _____ 。3.法國大革命⑴進程:①爆發:____年7月14日,法國民眾攻占了巴士底獄;②頒布《________》(8月):明確提出了人權、____、_____、法治、________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③頒布憲法:1791年,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拿破侖________統治:_____年——1815年,拿破侖的統治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____________制度;但他實行____ ,率領法軍入侵一些歐洲國家。(2)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_______ _ , 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4.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是:①君主權力受到限制;②議會是;③內閣 。5.美國憲法確立了 原則,國會、總統、 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憲法還規定美國是 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 。這部憲法的地位是 。6.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繼續擴展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年,沙皇廢除_______ ,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通過 得到土地。 這些________(形式)的改革促進了俄國________的發展。美國南北戰爭 ____ 年,美國內戰爆發。林肯政府頒布《______ _》和《_____ _______ 》,贏得民眾支持最終取勝。影響:維護了美國的_______,基本解決了農民的_______問題,在法律上_____ ______ ,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意大利統一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 制; 年實現了國家統一。德意志統一 1864—1871年,普魯士在宰相________的帶領下完成統一(除奧地利);________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________制。日本明治維新 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富國強兵、 、 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7.下列事件按事件先后順序排列①“明治維新”開始 ②俄國農奴制改革開始 ③意大利實現統一 ④美國南北內戰結束8.列舉資本主義大國(英法美德意日俄)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三種)。① ;② ;③ ;【達標訓練】1.馬克思在論述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時寫道:這兩次革命“并不是英國的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映了他們本身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多的程度上反映了整個世界的要求”。由此可知馬克思認為( )A.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世界B.英法革命道路適合整個世界C資產階級革命成為歷史潮流D.英法兩國是歐洲的典型代表《大憲章》規定:“不征得王國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稅或捐助”,后人將其解釋成“不經過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稅”。后來,這個原則又被引申成“代表機關(即會議)決定賦稅”的原則。這種變化表明大憲章( )確立了議會主權的原則B.對英國的歷史進程影響不大C.其本質內涵后世得以弘揚D.確立的民主原則大于實際意義3.安妮女王當政后,曾將否決權作為手中的法寶來對抗議會。但自1707年否決蘇格蘭議會通過的民兵法案后,她再也沒有行使過這一權力。安妮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后一位行使否決權的君主。這表明英國A.責任內閣制已經形成 B.國王已失去了行政大權C.議會立法權得到加強 D.議會主權原則開始確立4.1689年,英國通過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征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這一法案通過后,每年重申一次,以免國王破壞。這一法案(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限制了國王的行政權C.導致國王統而不治 D.保障了議會的立法權5.“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歷史變化聯系起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它是英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變為形式的革命,而且視野拉得越長,其革命性就越明顯”。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現為( )A.促進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轉變B.國王權力地位被議會取代C.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宣告結束D.工業資產階級控制了議會6.1783年,英國聯合內閣在議會中提出了“印度改革議案”。喬治三世警告議員:誰投票贊成該議案,誰就是國王之敵,結果該議案被否決。喬治三世乘機罷免聯合內閣,任命其心腹小皮特為首相,建立新內閣。這反映出當時英國( )A.代議制有待完善 B.國王為權力中心 C.內閣獨立于議會 D.內閣聽命于國王7.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不過在此之前,1774年第一屆大陸會議上通過的《和平請愿書》卻明確宣布效忠英國國王。據此可知,當時( )北美與英國的矛盾正在趨于緩和B.北美各地尚未做好武裝斗爭的準備大陸會議領導深受啟蒙思想影響D.大陸會議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8.美國學者杜蘭特曾言:“法國大革命的到來,不是因為伏爾泰卓越的諷刺散文和盧梭傷感的浪漫小說,而是因為中產階級已經上升到經濟的領導地位,為了他們的企業和貿易,他們需要立法的自由,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政治權力。”該學者在此強調( )A.經濟原因能解釋一定的歷史現象B.啟蒙運動對大革命影響有限C.結束專制統治是革命的終極目的D.法國大革命的群眾基礎薄弱9.美國獨立之初,州權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在最高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但面對百弊叢生的經濟和動蕩不安的社會,他們有了一種共同的“危機意識”,都認為必須遏制當時存在的“過分民主”的傾向。這說明美國( )A.深受英國殖民勢力影響B.三權分立機制有待健全完善C.民眾缺乏民族國家意識D.迫切需要重新設計政治體制10.美國制憲會議的精英們認為要確立新的中央政府必須擁有足夠大的權力,不過,它也一定不能擁有過大的權力,以至于將各個州降格為普通的省。為此,美國憲法確立了( )A.共和制 B.聯邦制 C.民主制 D.三權分立制11.186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修正案第十四條規定:“任何一邦不得制定和實施剝奪聯邦公民特權和豁免權的任何法律;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任何一邦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這一規定在美國當時( )A.激化了南北方間的矛盾B.完善了美國的民主制度C.適應了殖民擴張的需要D.強化了聯邦政府的權力12.由于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爭端,美國北部民主黨站在共和黨這邊抵制了南部民主黨的叛亂。共和黨人林肯摒棄了黨派偏見,在反對南部民主黨挑起的內戰中巧妙地組織了一個前輝格黨人、前民主黨人建立的聯合政府。這表明( )A.美國內戰擴大了共和黨的執政基礎B.美國內戰改變了民主黨的階級屬性C.美國內戰消除了政黨之間的矛盾D.美國內戰是國內政黨紛爭的延續13.1871年,德意志帝國議會的第二大黨天主教中央黨公開主張各邦自主和自決,要求教會有“獨立處理和管轄”自己財產和事務的權利。對此,俾斯麥頒布了一系列反教權主義的法律,將天主教會置于國家管理之下。此舉( )表明帝國議會毫無權力B.有利于維護德國的統一C.促進了宗教改革的完成D.表明德國沒有信仰自由14.1877年1月,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簽署了經議會批準的《法院組織法》,該法規定:設置以帝國法院為最高審級的法院體系,由各級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審判只服從法律,實行法官任職終身制。這反映出德意志帝國( )A.軍權主導司法體系 B.具備近代民主特征C.專制主義殘余濃厚 D.三權分立成熟完備15.幕府時代,日本統治者曾告誡農民:“隨便將蘿卜葉、豇豆葉、大豆葉等扔掉,就太浪費了。這些東西摻上些雜糧煮著吃,味道是很鮮美的。”這表明( )A.統治者提倡節儉 B.統治者關心民眾的生活C.農民的生活困窘 D.農民被剝奪了政治權利16.1872年,明治政府宣布“自今以后,允許四民買賣和私有”。1873年,政府又規定:取消過去封建貢租按村攤派,由實際耕種者繳納的辦法,改為由持有土地執照的土地所有者交納。政府還按地稅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村費。這些措施( )推動了土地所有制革命性變革B.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四民平等C.阻礙了近代日本資本原始積累D.確立了封建領主的土地私有制17.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二一九法令”(又稱“解放法令”);次年,美國總統林肯則公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俄國改革和美國內戰解決的共同問題是( )A.市場 B.資金 C.自由勞動力 D.原料18.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解放農奴的法令,農奴可以通過從領主手中購買而擁有土地;1864年,他又組建了郡縣議會,允許地方推行較為溫和的自治。這些措施( )踐行了主權在民的原則B.奠定了工業化發展的社會基礎C.引發了政府的財政危機D.削弱了貴族勢力對皇權的威脅 19.德國法學家茨威格特曾說:“《拿破侖法典》所表現出來的啟蒙和解放,對于任何地方、任何時代的尋求自由與解放的人民,都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對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具有極大的益處。”據此可知,《拿破侖法典》( )A.是對以往羅馬習慣法的匯編B.確保了拿破侖帝國的獨裁體制C.成為了后世國家的立法典范D.將啟蒙思想首次付諸法律實踐20.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撤銷加州汽車排放標準制定權,隨后加州聯合19個州將聯邦政府告上法庭,指控聯邦政府的決定不合法。這體現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的( )A.三權分立原則 B.輪番而治原則 C.人民主權原則 D.聯邦制原則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紀英國在光榮革命后走上了憲政制度,國王的力量已經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籠中變得溫順。議會成為最高權威(中心),國家在眾多人手中運行,隨著經濟的增長,個人權力不能再左右國家。在君主立憲制的政治框架內,英國又用和平、漸進方式實現政治權力的轉移,從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歷程。——摘編自錢乘旦《各國現代化模式的比較》材料二 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它意味著啟蒙運動的思想是切實可行的。——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確立了德國君主立憲政體。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對皇帝負責。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摘編自《人教版必修一教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治民主化歷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創造的新政體的名稱。指出確立該政體的法律文件。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在“專制色彩”方面的表現。(4)綜合上述材料,從政治、經濟、思想方面概括西方代議制的積極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