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導學案學科:歷史 年級:八年級課題: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一、學習目標:1、識記近代新式教育的變革基本史實2、識記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基本史實3、識記近代文學藝術成就基本史實4、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二、學習過程:通過對文學藝術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利用劇照、繪畫等資料,激發學生的歷史想象力。達成目標一:識記近代新式教育的變革基本史實(一)教育的發展時間 學校/措施近代新式學校教育制度(二)近代教育發展的影響(時務學堂)培養的大批人才┈┈有的成為維新運動的中堅,有的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骨干。——《長沙時務學堂:開湘學之新風》在武昌陸軍中學里,“革命理論書刊,大家暗中傳遞,爭相閱讀,革命情緒十分激昂”。在云南學界,“云南”雜志傳播民族主義和愛國思想,結果“學生中有志青年,無不向往革命”。——《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堂的興起》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況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對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達成目標二:識記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基本史實(三)新聞出版業的發展類別 地點或作者 名稱報刊出版機構達成目標三:識記近代文學藝術成就基本史實(四)文學藝術作品類別 時期 作者 代表作小說 小說 20世紀初以后1942年以后 解放區的文學音樂美術歌劇電影(五)合作探究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一位位個性鮮明、洋溢著滿腔愛國熱情的文學藝術家涌現在我們眼前,請結合這些文學藝術家的作品,談談它們所反映的時代主題?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哪些優秀品質?三、鞏固反饋1.下列文學、藝術成就搭配正確的是( )A.魯迅——《愚公移山》 B.徐悲鴻——《黃河大合唱》C.郭沫若——《孔乙己》 D.趙樹理——《小二黑結婚》2.廣播劇最早產生于法國。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誕生了《花木蘭從軍》、《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贊美英雄人物的廣播劇作品。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歷史研究水平提高 C.北洋軍閥統治黑暗 D.民眾關注國際命運3.在魯迅的小說中,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精神的弱點,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是( )A.《子夜》 B.《狂人日記》 C.《阿Q正傳》 D.《駱駝祥子》4.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C.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5.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最高學府,它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作出過巨大貢獻。下列說法與北京大學相符的是( )①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②其建立是洋務運動的成果之一 ③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④是新文化運動的活動中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