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顯微鏡1. 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識圖要點】(1)目鏡和物鏡:是最主要的結構,其作用是放大物像。(2)反光鏡和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①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有兩面,一面是平面鏡,一面是凹面鏡。②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方法技巧】光線調節a.光線強時,視野過亮,用平面鏡、小光圈,調節至適宜亮度。b.光線弱時,視野較暗,用凹面鏡、大光圈,調節至適宜亮度。(3)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能使鏡筒明顯上升或下降。②細準焦螺旋: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4)光線穿過的路徑:反光鏡→光圈→通光孔→載玻片→物鏡→目鏡。2. 顯微鏡的成像特點(1)成像特點: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虛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如:“b”→“q”。(2)顯微鏡放大倍數與物像大小、數量及視野明暗、范圍比較(3)應用①玻片與物像的移動若要將視野中某個方向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則物像在哪個方向,玻片就向哪個方向移動。②玻片與氣泡的移動若要將氣泡從視野中移出去,則應反向移動。【知識拓展】a.氣泡與細胞的區別:在顯微鏡視野中,氣泡一般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態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就會變形或移動,而細胞不會。b.去除氣泡的方法:可用滴水引流法或擠壓法去除氣泡。(4)污物位置的判斷①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鏡、物鏡、裝片。②判斷方法:一般通過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觀察污點是否移動,來判斷污點所在的位置。3. 練習使用顯微鏡(1)取鏡與安放①取鏡: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時,應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②安放:放在實驗臺略偏左的地方(便于用左眼觀察,右眼同時畫圖),鏡臂朝向自己,鏡座距身前的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2)對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選用遮光器上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就說明對光成功。注意:對光過程中切勿用直射的太陽光作為光源。【特別提醒】對光時,目鏡、物鏡、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條直線上。(3)觀察①放置玻片標本:將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②降低鏡筒: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或損壞鏡頭)。③尋找物像: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④觀察物像: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看著記錄。注意:對觀察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4)整理與存放①實驗結束后,轉動粗準焦螺旋,上升鏡筒,取下玻片。②用紗布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若物鏡、目鏡被弄濕或弄臟,應用擦鏡紙輕輕擦拭干凈。③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降到最低,豎立反光鏡。【巧記妙招】顯微鏡的操作步驟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細調找物像。看完低倍轉高倍,九擦整理鏡歸箱。2、制作并觀察植物、動物細胞臨時裝片【材料用具】【實驗過程】【具體步驟】【觀察步驟】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畫圖。【注意事項】1. 在載玻片上滴加液體的選擇及原因2. 觀察時細胞重疊的原因:撕取的植物內表皮太厚,或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太多。3.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如番茄果肉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就不需要染色。4. 在視野中被染色的部分是細胞的細胞核部分。例1、用顯微鏡觀察時,發現有污點,如果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標本,都不能把視野中的污點移走,則污點在( ) A. 目鏡上 B. 物鏡上 C. 玻片標本上 D. 反光鏡上例2、關于使用顯微鏡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則對光完成B. 調焦時,先轉動細準焦螺旋,再轉動粗準焦螺旋C. 觀察字母“b”的玻片,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q”D. 觀察時,目鏡用10×,物鏡用10×,則放大倍數為100倍例3、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與人口腔上皮細胞相比,特有的結構是( )A. 細胞壁和液泡 B. 細胞核和線粒體C. 葉綠體和細胞膜 D. 線粒體和液泡例4、圖甲為小樂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圖乙為使用顯微鏡觀察該裝片所看到的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確順序是①③②④B.圖甲操作②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清水C.若口腔上皮細胞未經染色處理,則觀察時應適當調暗視野D.欲將圖乙中的細胞a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需向芹下方移動裝片例5、下圖為小莉同學“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的操作及所繪觀察到的動植物細胞圖。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圖甲操作時,蓋玻片一邊先接觸________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可避免產生氣泡。(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向載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觀察時,若要將視野右側的細胞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將玻片向______移動。(3)小莉同學所畫的細胞圖乙、丙各有一處錯誤,請將錯誤處的序號寫出來________。(4)切洋蔥時有刺激性氣味,其物質來自圖乙中的________(結構)。1.下列生物實驗所用常規器材中,對觀察對象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目鏡 B. 物鏡 C. 反光鏡 D. 放大鏡2.顯微鏡是我們觀察奇妙的微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顯微鏡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光線暗時,使用平面反光鏡B. 擦拭物鏡和目鏡時,使用紗布C. 物像偏左,欲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時,向左移動玻片標本D. 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目鏡內的物像3.下圖中最可能是人口腔上皮細胞的是( )4.如圖是丁丁同學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圖,排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⑤②④①③5.關于細胞膜功能的敘述,不恰當的是( )A. 保障細胞相對獨立 B. 使細胞與外界環境徹底隔開C. 控制物質進出 D. 使細胞內部相對穩定6.下圖是小明“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1)實驗操作過程,①~④的正確排序為________。(2)若將乙圖中的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________移動。(3)小明想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a的結構,在低倍鏡下找到細胞a的清晰的像以后,轉動物鏡轉換器,換成高倍鏡。他錯把粗準焦螺旋當成細準焦螺旋,轉動后發現細胞a不見了。要想仍在高倍鏡下觀察細胞a的像,寫出下一步的具體操作________。1.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時,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40×,那么,第二次觀察到的情況與第一次相比( )A. 視野亮,細胞數目多 B. 視野暗,細胞數目多C. 視野暗,細胞數目少 D. 視野亮,細胞數目少2.圖1為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用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視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對光時,可直接轉動③,使其對準通光孔B. 轉動⑥,使鏡筒緩慢下降,眼睛應看著①C. 視野中出現氣泡的原因,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D. 向下方移動玻片,可將圖2中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3.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 細胞 B. 組織 C. 器官 D. 系統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形態是( )5.小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1)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________。(2)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填寫字母)。A.甲圖在換用高倍物鏡后,調節①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一定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左上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洋蔥細胞參考答案例1、B 例2、B 例3、A 例4、C例5、(1)載玻片(2)生理鹽水 右(3)⑤⑦(4)液泡1.C 2.C 3.B 4.D 5.B6.(1)④①②③ (2)右上方 (3)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低倍鏡1.C 2.C 3.A 4.C5.(1)氣泡(2)A【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30講顯微鏡的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