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素養 目標 生物知識目標: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科學探究思維目標: 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科學態度責任目標: 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教學 重點 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教學 難點 1.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課前:自主預習環節 名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 預習 (20分鐘) 預習提綱 分小組預習,先看書后討論,并在書上畫要點。 評價后,出示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預習二次 備課 針對學生的預學情況,針對性的改變教學策略。課中: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3min) 【知識回顧】通過第四章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你有了哪些了解? 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學生回憶舊知并回答。 通過回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為歸納光合作用做準備。探究 過程(37min) 一.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過渡】其實光合作用的發現并不是個簡單的過程,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接下來我們一起穿越到2000年前,追隨歷代科學家的足跡,看看光合作用的發現之旅吧。 激發興趣。自主質疑,問題探究(3min) 【介紹】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植物是由土壤汁構成的”,即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完全來自于土壤。但是比利時的科學家海爾蒙特對此卻產生了懷疑,于是他設計了著名的“柳樹實驗”。精準討論,合作探究(10min) 【探究一,閱讀思考】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21的想一想,議一議,然后思考以下問題:1.隨著柳樹苗的生長,土壤中哪種成分發生了變化? 2.你認為這種成分是植物生長的主要原料嗎? 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 4.海爾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條件? 總結:水分是植物制造自身物質的原料。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分析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過渡】17世紀后葉,由于顯微鏡的發明,人們發現了植物葉片上的氣孔,因而認為,正是由于這些氣孔,植物與外界進行了氣體交換。【探究二,閱讀思考】后來在1773年,普利斯特利又做了一個經典實驗。請同學們觀看課本P122,圖3-33普利斯特利實驗分析: 1.這個實驗中哪組是對照組?可形成幾組對照實驗? 2.實驗裝置為什么要密閉? 3.各組實驗現象是什么? 4.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5.實驗裝置的玻璃罩能否改為不透明的黑色?為什么? 總結: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分析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過渡】但是當時人們并不知道空氣的成分,直到1785年,發現了空氣的組成,人們才明確這一結果。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釋放氧氣,消耗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看似簡單,但后人做得實驗很多不能成功,這是為什么呢?【展示圖片】英格豪斯通過多次實驗發現: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必須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成功。 在這個實驗中,實驗的變量(自變量)是光的有無,因變量是光合作用的有無。 明確實驗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1.自主質疑,問題探究(8min) 【過渡】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說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提出問題】如何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呢? 2.精準討論,合作探究(2min) 閱讀P123探究提示以及PPT中設計提示,分組嘗試設計該實驗。 設計提示: 1.實驗變量(自變量)是什么?如何設置對照組? 2.如何保證單一變量? 3.實驗的因變量是什么?如何檢測?(參考“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 學生根據提示,分組討論設計實驗。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3、精彩展示(6min) 播放演示實驗,師生總結,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結論 明確自變量是二氧化碳的有無,因變量是光合作用的有無,思考通過什么手段控制二氧化碳的有無,明確實驗原理,各小組展示實驗設計,分析設計的優缺點。。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提出問題】植物在光下產生了哪種氣體?如何檢測? 【展示視頻】金魚藻演示實驗。 思考:該實驗是如何收集氣體的?是如何驗證氣體是氧氣的? “排水取氣”法。明確產生的氣體是氧氣,用帶火星的衛生香進行檢驗,氧氣具有助燃的作用。 總結:光合作用除了產生有機物外,還產生了氧氣。 學生觀看演示實驗視頻或教師操作。 明確氧氣具有助燃的作用。【過渡】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說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問】光合作用的原料我們清楚了,那光合作用又產生了哪些物質呢? 【展示圖片】薩克斯的實驗圖片。思考:該實驗說明了什么? 總結:綠葉在光下可以產生淀粉。 【過渡】光合作用除了產生了淀粉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物質產生呢?下面的實驗能夠讓大家看到光合作用還產生了什么物質? 學生觀看實驗圖片,分析實驗現象和結果。二.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1.自主質疑,問題探究(4min)【過渡】在農業生產上,為了更好地促進植物的生長,獲得高產,可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種條件。 【提出問題】結合光合作用反應式,想一想要提高光合作用反應,可以改變哪些因素? 【講解】1.合理密植: 2.立體種植(間作套種):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分析回答問題。 聯系農業生產實際,學以致用。2.精準討論,合作探究(4min) 【提出問題】除了充分利用光照外,我們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呢? 提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是0.03%。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0.5%~0.6%時,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就會顯著增強,從而使產量大幅提高。 舉例:(溫室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增施有機肥料,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噴施二氧化碳等。 學生嘗試從光合作用的反應條件進行分析。總結 內化 (3min) 【提出問題】結合一系列實驗,你能說出光合作用涉及的因素嗎? 原料——水、二氧化碳 產物——有機物、氧氣 場所——葉綠體 條件——光 【展示反應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學生回答。【師生總結】光合作用的實質就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淀粉),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 練習書寫光合作用反應式。 構建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明確光合作用的實質。 【強調】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拓展 延伸 (2min) 播放視頻【光合作用科學史】 學生閱讀拓展資料。 了解完整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課后:作業布置、總結反思。課后 作業學生 表現教后 反思 知識掌握程度:教學存在問題:后期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