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神經系統的組成1. 神經系統的組成【特別提醒】脊髓既可以完成簡單的反射活動,又是 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2)腦的結構【識圖要點】① 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生命活動的功能區——神經中樞,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級中樞。②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③腦干: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2. 神經元(1)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又稱為神經細胞。(2)神經元的組成(3)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傳導神經沖動。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1)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3)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4)反射類型: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特別提醒】簡單反射一般都是先反射后感覺。如抓取熱饅頭時產生的縮手反射,先縮手后感覺到“燙”。(5)人類特有的復雜反射: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如談虎色變、談梅止渴、望梅止渴;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等。2. 反射弧【識圖要點】(1)反射弧的組成: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2)反射活動的過程中,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為:感受器→傳入神→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3)反射弧必須是完整的,才能順利完成一個反射活動。反射弧某部位受損的癥狀如下表:3.膝跳反射(1)快速叩擊一下膝蓋下面的韌帶,大腿的一些肌肉會迅速收縮,從而使小腿突然抬起。(2)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屬于簡單反射。(3)膝跳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4)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會將這一神經沖動傳到大腦,使人感覺到膝蓋被叩擊。4. 測定反應速度(1)實驗過程:①測試者手捏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試者拇指和食指對準這把尺子上刻度為0的一端,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保持在1厘米左右,如圖所示。②被試者盯著測試者捏尺子的手,一旦松手,要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尺子。記錄下被試者夾住尺子處的刻度,讀數應以拇指上緣刻度為準。(2)在測定反應速度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眼的視網膜中,效應器是手指肌肉。(3)接尺子的活動屬于反射,且是復雜反射,其神經中樞在大腦,反應速度會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而提高,即抓住尺子時的讀數會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而減小。二、激素調節1. 分泌腺的類型(1)外分泌腺:有導管,分泌物(汗液等)通過導管排出到一定的位置,不隨血液運輸到其他地方。如唾液腺、汗腺、肝臟、胰腺、胃腺、腸腺等。(2)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血液循環運送到全身。如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島、卵巢、睪丸等。【特別提醒】①只有內分泌腺才能分泌激素,外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②胰腺既是內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2. 人體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3. 人體幾種主要的激素4. 胰島素與血糖含量的穩定(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情況下,人體血糖的含量在90mg/100毫升的水平。(2)當血液中血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三、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1. 植物的感應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應的特性,有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兩種表現形式。(1)向性運動:植物受到某種刺激后,植物體上的某些器官發生移動,且移動的方向與刺激的方向有關的現象。常見的向性運動:①向光性:植物在單向光的照射下,向光生長的現象。②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響下,會順著重力方向生長的現象。③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長的特性。(2)感性運動: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但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例如:含羞草受到觸碰引起葉子的運動。(3)實驗:探究植物對水的反應。2. 生長素(1)生長素的作用:植物激素的一種,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加快植物細胞生長的速率;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促進扦插枝條生根。(2)生長素與植物向光性產生的原因:當光照射到植物莖尖端的某一側時,生長素就移向背光的一側,使背光一側的莖比受光一側的莖長得快,所以植物的莖會向有光照的方向彎曲。四、體溫調節1. 恒定的體溫(1)人類和恒溫動物(鳥類、哺乳類)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具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2)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2. 產熱與散熱的平衡(1)產熱: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內臟,安靜時以內臟為主,運動時以骨骼肌為主。(2)散熱: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其散熱多少取決于皮膚表面與環境之間的溫度差,而人體的溫度可以通過流經皮膚血液的多少來加以調節。(3)散熱方式:常溫條件下,以皮膚直接散熱為主;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表的溫度時,以汗液蒸發為主。3. 體溫的調節過程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的。(1)低溫條件下體溫調節的過程: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戰栗、血管收縮→增加產熱、減少散熱→回到正常體溫。(2)高溫條件下體溫調節的過程:皮膚熱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汗液分泌、血管舒張→減少產熱、增加散熱→回到正常體溫。4. 類似于體溫調節的其他生理活動也需要人體神經系統和激素的共同調節,由此可見,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例1、小科在做植物莖的向性實驗時,原來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長一段時間后,出現了如圖的彎曲生長情況。判斷該暗箱當初放置時最有可能接觸水平地面的一側是( )A.甲 B.乙 C.丙 D.丁例2、下列組圖是研究植物向性運動與生長素之間的關系,其相關說法錯誤是( )A.當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時,應設置c和e互為對照分析B.當探究植物向光性產生的外因時,可設置a和c互為對照分析C.當探究植物向光性產生的物質內因時,可設置b和c互為對照分析D.圖中能向光彎曲生長的是c和e,停止生長的是b和f例3、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體溫的調節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和激素的共同調節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C.幼年時期,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呆小癥D.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是由于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引起的例4、如圖表示甲、乙二人進食前后血糖含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1)乙曲線BC段血糖含量明顯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該時間段進行劇烈運動,容易影響胃腸器官的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學分析乙曲線,認為CD段人體內胰島素分泌量是持續增加的。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__________。(3)甲曲線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緩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科學興趣小組為了研究生長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實驗思路:①選取若干只同品種、同性別和同日齡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實施垂體切除手術,一段時間后,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②對甲乙兩組小鼠分別注射等量的 .③實驗開始時和實驗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分別測定每只小鼠的體重,并記錄.④對所得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請回答:(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2)對垂體進行切除手術是為了________.(3)在“實驗思路”②中,對甲乙兩組小鼠分別注射的是________.(4)預測實驗結果(在如圖坐標中用示意曲線表示注射后的體重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并在曲線旁注明所注射物質的名稱)1.為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某興趣小組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胚芽鞘的生長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單側光使胚芽鞘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 D.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向光生長2.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生命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復雜反射B.牙齦出血的人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C.幼年時期,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呆小癥D.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是由于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引起的3.如圖是反射與反射弧的圖解,正確的是(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B.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D.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4.根據生長素的分布可影響莖的生長方向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當光照射到植物莖尖端的左側時,莖能夠向生長素含量較________的一側彎曲生長。(2)植物向光生長的特性屬于植物的________(選填“感性”或“向性”)運動。(3)植物除了對單側光刺激能作出反應,也會對________(寫出一種)等刺激作出不同反應,這些都屬于植物的感應性。這種特性也可以稱為生物的________。5.生長素有調節莖的生長速率、抑制側芽、促進生根等作用,在農業上用以促進插枝生根,效果顯著。為探究兩種生長素類似物甲、乙對月季幼莖插條生根的影響,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如下實驗:選取生長良好、生理狀態相似的月季幼莖切成5cm的插條,將插條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均勻分組,分別在不同濃度的甲、乙兩種生長素類似物溶液中沾蘸5s,在適宜且相同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統計生根數,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激素濃度(umol/L) 0 1 5 10 50 100 150激素類似物甲各濃度下生根數 6 8 10 12 12 10 6激素類似物乙各濃度下生根數 5.8 6..1 3.8 3 2 0.8 0.3(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實驗中用激素濃度為0來處理插條,其作用是________;(2)表格中數據是否可以看出生長素類似物甲對月季插條生根的影響效應具有促進和抑制生長的兩重性?說出判斷依據________;(3)據圖表分析,在1-150μmol/L濃度下月季插條對激素類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對激素類似物乙的敏感度________。1.市售光照塑形培育的富貴竹造型多樣,觀賞價值高,深受花友的喜愛。如圖所示的造型是如何獲得的( )A.放在單側光的環境下,利用莖的感性運動 B.放在單側光的環境下,生長素在向光的一側分布多C.培育過程需定期改變單側光照方向 D.通過繁殖將此彎曲性狀遺傳給下一代2.小金進行了如圖所示的生長素相關實驗,由圖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A.植物向光彎曲生長與單側光有關 B.生長素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C.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D.單側光照射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3.課堂上突然聽到老師表揚自己,心里高興,心跳加快。此過程中( )A.以神經調節為主 B.以激素調節為主C.只有神經調節 D.只有激素調節4.小科無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如圖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經系統部分結構,箭頭表示信息傳導的方向。小科受損傷的結構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5.甲、乙兩人在空腹狀態下,同時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h測定一次血糖含量,將測量結果分別繪成如圖所示的a、b曲線,下列對曲線的解釋錯誤的是( )A.0~1h內曲線a和b上升是因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B.1~2h內曲線a下降與胰島素的調節作用有關C.4h后甲、乙兩人的血糖含量恢復至空腹時的水平D.曲線b高于曲線a是因為乙的組織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強6.為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小金將同種同時孵化的、體長約為20mm的蝌蚪各15只分別放入1-4號玻璃缸中進行實驗,其實驗過程與結果如下表所示玻璃缸編號 放入的試劑及用量(連續投放7天) 第3天觀察結果 第7周觀察結果存活數 平均體長(mm) 四肢生長情況 存活數 平均體長(mm) 四肢生長情況1 甲狀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現后肢 0 2 甲狀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現后肢 15 1只發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現前、后肢3 甲狀腺抑制劑30mg/天 15 20 未出現前、后肢 15 21 均出現后肢4 不加任何藥劑 15 20 未出現前、后肢 15 30 均出現后肢第8周時,2號玻璃缸內的蝌蚪全部發育成青蛙。第12周時,4號玻璃缸內的蝌蚪全部發育成青蛙,但3號玻璃缸內未出現青蛙而出現了體長達39mm的巨型蝌蚪。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中測量蝌蚪的平均體長,觀察前后肢的生長情況等指標,其目的是________;(2)根據12、4號玻璃缸對照實驗結果可得出的2條結論是________;(3)3號玻璃缸內出現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_____;參考答案例1、B例2、A例3、C例4、(1)食物中的糖類消化成葡萄糖后,大量吸收進入血液該時段進行劇烈運動會使骨骼肌中的血流量增大,消化器官中的血流量相應減少,從而影響胃腸器官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不同意(3)甲是糖尿病病人,體內胰島素缺乏,血糖含量難以快速下降例5、(1)生長激素對小鼠生長的影響(2)避免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干擾實驗(3)等量的含生長激素的生理鹽水和生理鹽水(4)1.A 2.C 3.B4.(1)少(2)向性(3)重力、水、觸碰等;應激性5.(1)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對照(2)不能,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濃度生長素類似物甲促進生長,無法看出高濃度抑制生長(3)低1.C 2.B 3.A 4.A 5.D6.(1)據此判斷蝌蚪的生長和發育狀況(2)高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對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劑量的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育(3)甲狀腺抑制劑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從而阻止蝌蚪發育成青蛙【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32講生物活動的調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