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學案【學習目標】核心素養 學習目標唯物史觀 時空觀念 運用時空坐標、地圖、文字史料、表格、思維導圖等,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爆發的歷史背景、具體過程、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包括人文主義者的理念及作品,馬丁·路德關于信仰得救的論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亞當·斯密等人圍繞理性主義的主張)認識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在歐美現代化歷程中的定位、影響、意義;用發展的、聯系的眼光看待歷史,將經濟基礎、政治環境、思想范疇與科技領域多層次交互,理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間的縱向深層聯系,體會思想變革與社會進步之間的互動交流。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 運用學案呈現的豐富史料與學法指引,以形式多樣的史料創設情境、以層層遞進的問題作形成驅動,通過閱讀分析史料、品味文藝作品、歷史情景劇表演、辨析先哲思想、歸納概括表格、發表個人見解、繪制全課思維導圖等手段,增進對本課知識主干的理解與識記,強化論從史出、歷史遷移、凝練文字的能力。立德樹人 認識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伽利略重視實驗與邏輯體系、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等史實,感悟科學家們勇于批判質疑、不懼挑戰權威和不懈追求真理的品質,培養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梳理主干、把握重點、體驗歷史】“(14世紀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領域的革命……是 、 、 相繼聯系、承接起來的“鏈條”。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 ——陳樂民《歐洲文明的進程》歐洲的中世紀:神權籠罩大地1、回顧:“中世紀”的定義是什么,如何進行階段劃分,劃分依據是什么?2、閱讀以下材料,說說你對中世紀的初印象是怎么樣的?材料一 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恩格斯材料二 (中世紀)這層紗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的,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材料三 一個小修士向修道院長的提問修士:我在這里應該做些什么呢?院長:讀《圣經》做禱告,不好吃不貪睡。要愛上帝。修士:怎樣才是愛上帝呢?院長:說得太多不是愛,笑得太多或是大聲地笑不是愛。每天要含著眼淚,要嘆息,在上帝面前做禱告時承認自己犯過的罪。修士:我沒有做錯事啊,為什么有罪?院長:因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大罪,所以人類后代就受苦贖罪。出生時就有罪。修士:那我該怎么贖罪呢?院長:不要去滿足身體的肉欲。要接受上帝的懲罰,當棍棒抽到你身上,你要忍著,因為這一刻是靈魂的享受。 ——《中世紀的生活》材料四 中世紀教會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個人無條件服從,教會說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說的一切,服從上帝就體現為服從教會。……教會統治了人的思想,壟斷了社會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宣揚“不學無術是信仰虔誠之母”。基督教教義含有明顯反商意識,也禁止商業文化帶來的世俗享樂和物質追求。材料五 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來的。 ——教皇英諾森三世二、文藝復興:彰顯人文風采1、文藝復興是什么意思?為何叫“復興”?這場運動是否僅僅是對舊文藝的復興,為什么?2、閱讀以下材料,思考為什么文藝復興濫觴于意大利(主要是佛羅化薩)?材料一 14世紀,歐洲的歷史開始進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一些城市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新的意識形態,為他們所追求的政治、經濟利益辯護,他們需要新的學術、新的文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支持。 ——《世界歷史》解說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羅馬文化的中心和繼承者,較多地保留了古羅馬文化;它那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過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臘文化,這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發生的一個有利條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材料三 從1347-1353年,“黑死病”大規模暴發席卷了整個歐洲,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死亡人口超過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與基督教禁欲主張相矛盾。——裴世東:《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影響的歷史分析》文藝復興時期涌現了哪些杰出的人文主義者?與中世紀時期的文藝作品相比,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人物 評價/作品材料一 我不想變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與《歌集》材料二 達·芬奇畫作《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大衛》,拉斐爾畫作《西斯廷圣母》仔細觀察圖中人物,你有什么發現或收獲?你喜歡這幾幅作品嗎?說說你的感受。三、宗教改革:挑戰教皇權威1、情境體驗:設想自己是以下幾種身份,生活感受會怎么樣?天主教教皇:我和天主教會才能決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購買贖罪券的錢“叮當”落柜時,靈魂得救了;月亮從太陽獲得光輝,國王從教皇手中獲得權力,我是人間的最高主宰教皇。能否升入天堂,憑什么教皇說了算?資產階級:宗教儀式繁瑣,還無法自行閱讀《圣經》?贖罪券是在敲榨,錢應用來創造更多財富。世俗君主:王權應高于教權;建立民族國家,本民族事務教皇無權干涉。2、關于教皇教會兜售贖罪券,時人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結合以下材料思考假設你是教徒,你同意哪一方觀點,你將如何發表自己的論斷?請把你的想法寫在右側,課堂上進行小小情景劇表演。四、近代科學的興起:捍衛科學真理歷史故事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提出:兩個物體在同一高度落下,物體落下的速度與質量成比例。1900多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伽利略通過觀察和實驗指出這一結論是錯的,但遭到世人的反對和嘲諷,于是伽利略決定做一次公開的實驗。1590年,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在周圍人們的注視下,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用事實證明了他的論斷。歷史故事二: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太陽系第七顆行星天王星之后,科學家們在研究天王星的運動軌道時,發現天王星的理論計算位置總是和實際觀測不一致,根據萬有引力猜想:在天王星之外有一顆未知的行星影響著它。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法國巴黎工科大學教師勒威斯分別通過數學方法均推算出了新星的位置,后來伽利略通過望遠鏡,在其所說的位置果真發現了新星,即海王星。然而,天文學家們又發現,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足以解釋天王星軌道所受擾動的程度,而海王星的軌道也有點不規則,也像受另一個未知天體的影響。于是人們猜想:是否還有另一顆行星在干擾天王星、海王星?天文學家們終于再次用數學算定了其位置,然而由于距離遙遠,天文望遠鏡依舊找不到蹤跡。直到1930年,天文學家湯博根據洛厄爾的計算,接連幾夜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終于發現它——冥王星。從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2、閱讀海王星、冥王星被發現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寫下來,課堂上與同學分享。五、啟蒙運動:構建理性王國1、“啟蒙”、“啟蒙運動”的含義是什么?2、啟蒙運動中,有哪些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張?人物 主要觀點 評價/作品3、選擇其中一位思想家及其主張,表達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課堂上分享。(說明:可以任選一個角度解釋、論證、批判、修改,也可以重新繪制自己的理想中的社會藍圖并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運用一個或多個史實進行解釋。)4、思考:與文藝復興對比,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又有了怎樣的新發展?六、本課小結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思維導圖模式,嘗試將本課四個子目內在關聯呈現出來。(提示:以人文主義的起源、被湮沒、復興、發展、成熟為主線,將古希臘先哲、中世紀神學統治、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聯系起來)常見的思維導圖模式:圓圈圖、氣泡圖、樹狀圖、橋型圖、括號圖、流程圖等。也可以另選取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進行呈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