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9)必修二 遺傳與進化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2節 染色體變異一、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標準與本節對應的“內容要求”是:“舉例說明染色體結構和數量的變異都可能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甚至死亡。”根據上述要求和建議,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2.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3.進行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教學難點染色體組和多倍體的概念。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三、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由“問題探討”中的馬鈴薯和香蕉的染色體數目來引入,引出染色體變化的概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講解染色體數目變化的類型展示馬鈴薯染色體、果蠅染色體等圖片,講解二倍體、多倍體以及單倍體。最后通過展示相關染色體變化以及實例圖片,講解染色體結構變化的類型,使學生對染色體變異形成完整的認知。四、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活動:利用課件展示馬鈴薯、香蕉的圖片以及課本問題討論中的問題。學生活動:討論問題并回答。教師活動:講解要點為:生物種類 體細胞染色體數/條 體細胞非同源染色體/套 配子染色體數/條馬鈴薯 野生祖先種 24 2 12栽培品種 48 4 4香蕉 野生祖先種 22 2 11栽培品種 33 3 無配子2.體細胞含有3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過程中無法正常聯會,無法形成配子。教師活動:我們已經知道,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夠使生物體親子代間的染色體數目保持穩定。那么,馬鈴薯和香蕉的染色體數目為什么與它們的野生祖先有很大差別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染色體變異。染色體變異分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2.新課講授一、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教師活動:利用課件展示果蠅染色體組的圖片,講解染色體組的有關知識,教師活動:講解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分為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為基數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減少。教師活動:展示野生馬鈴薯的染色體組成圖片,講解二倍體的概念。教師活動:首先講解多倍體的含義,講解香蕉是三倍體,馬鈴薯是四倍體,并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活動:那么多倍體存在于動物中嗎?其實多倍體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是在動物中卻少見。展示染色體數目加倍后的草莓和野生狀態下的草莓圖片,講解多倍體植物的特點。教師活動:講解多倍體育種主要是低溫處理和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細胞中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教師活動:展示蜜蜂的種類,講解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體細胞中有32條染色體,而雄蜂的體細胞中只有16條染色體。由此講解單倍體的概念。教師活動:展示單倍體和正常植株的對比圖,講解單倍體的形成方式以及單倍體植株的特點。教師活動:利用課件展示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視頻,如有條件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根據視頻展示內容,著重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教師活動:總結實驗過程中的相關試劑和作用,帶領學生進行辨析。二、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教師活動:人的許多遺傳病都是由染色體結構改變而引起的。展示貓叫綜合征患者圖片以及癥狀,并引出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教師活動:課件依次展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缺失、重復、易位、倒位的染色體結構示意圖以及實例,并從染色體變化這一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教師活動:講解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性狀的影響(多數不利)。五、板書設計第五章 第2節 染色體變異一、染色體數目的變化類型二倍體、多倍體以及單倍體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二、染色體結構的變化缺失、重復、易位、倒位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