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部編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下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簡約課堂沁園春 雪 毛澤東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吉思汗是誰?為何稱其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新課導入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板書課題2022年課標:了解蒙古興起和元朝統一;通過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1.梳理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并逐步統一北方的歷史線索。(史料實證、時空觀念)2.簡述元朝建立的過程,認識到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空觀念、歷史解釋)3.學習文天祥的抗元斗爭事跡,并從不同角度看待他的抗元行為,感受他的民族氣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家國情懷)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核心素養蒙古族,別稱:“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其意為“永恒之火” ,別稱:“馬背上的民族”。目標導學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新知講解1.蒙古族的起源大興安嶺最初生活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蒙古族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互之間為爭奪人口、草場、水源、牲畜而頻繁發生戰爭,生靈涂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善于騎射,過著游牧生活1206年建立蒙古政權,結束了草原上蒙古長期混戰的局面。鐵木真率部逐一打敗了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實行軍政合一的國家體制。建立了司法制度,并創制了蒙古文字。史實作用結束了蒙古草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蒙古社會生產的發展;為以后的征戰和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加速蒙古族的封建化進程,蒙古族歷史進入一個新階段。12312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概況)星天旋轉,諸國征戰,┉┉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蒙古秘史》原因1人民渴望統一,順應歷史統一的潮流。2鐵木真個人的品質:堅強、機敏,立志實現統一的決心。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原因)1)9歲,父親被仇敵毒死,孤兒寡母被部族親朋拋棄,依靠掘草根、拾果子、打土撥鼠度日。2)16歲,羊馬被偷走;在沒有食物果腹的困境中,為躲避仇家的圍捕,連續在密林中待了9天;被帶枷鎖游行,后躲在羊毛中才得以脫身。3)17歲,新婚不久的妻子被搶走。同年,用妻子的嫁衣作禮與克烈部王罕結盟,借兵打敗了蔑爾乞人,奪回妻子。4)28歲,在十三翼之戰中失利,這是他一生所經歷60余場戰爭中唯一的一次戰敗。5)4歲,蒙古諸部聚會于斡難河源,樹起九足白旗,共推鐵木真為全蒙古大汗,上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王”。起于災難而終于卓越。——《哈伯斯雜志》蒙古汗國俄羅斯西亞印度河流域西夏金我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1.蒙古的擴張學習目標二、蒙古滅西夏與金蒙古3).蒙古和南宋的對峙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2).蒙古滅金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1).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首先進攻西夏,成吉思汗攻西夏時去世。 1227年西夏滅亡。蒙古滅西夏與金2.蒙古滅西夏與金俄國軍事家柯列金說:“通觀世界歷史,用很少兵力,在很短時間內,攻略廣大土地(歐亞兩洲的大部),統治眾多人口,除成吉思汗時代的韃靼人,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蒙古汗國俄羅斯中亞印度河流域對外對內西夏金3.蒙古的擴張蒙古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兵鋒最遠抵達歐洲多瑙河流域。一個地跨歐亞的蒙古大汗國形成。蒙古帝國(1206~1635),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為原大蒙古國的延伸,也是歷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國與國家之一。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一說44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一說達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3.蒙古的擴張元大都1276年,元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政 權建立者建立時間都 城元朝忽必烈1271年大都看49頁第一段正文,圈出表格中問題的答案。1274年元朝的建立與統一元朝的建立與統一"大元"的國號出自儒家經典《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現了元統治者欲一統天下的志向。學習目標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是鐵木真之孫,監國拖雷的第四子。政治家、軍事家。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將會面臨哪些問題?(元朝疆域)“北隅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漢水以東,“在前南北邊徼,中間歇閑歲久,膏肥有余,雖有居民,耕種甚是稀少”。 ——《秋澗集》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質問:“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如何?”——《元史》疆域遼闊、管理困難農田荒廢,經濟蕭條文化落后,矛盾尖銳2.元朝面臨的問題能夠得到漢族地主的認可,緩和民族矛盾;有利于蒙古的進步,鞏固統治。有利于社會的安定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發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為元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1“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2治國安民3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4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忽必烈的漢化哲學→ 帝中國當行中國事3.元朝鞏固統治的措施元朝的一陸秀夫負帝殉海像陸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南宋滅亡后,擁立南逃的宋室成員,展開抗元斗爭。兵敗后,背負衛王赴海而死。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用全部家產充軍費。朝廷派他到元軍大營談判。遭到扣留,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后來乘機逃出,歷經磨難,繼續組織南宋余部進行頑強抵抗。文天祥兵敗被俘后,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文天祥2)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元滅南宋與統一1)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問題思考元朝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堅持不懈,你認為他值不值得敬佩?為什么?如何評價文天祥?值得敬佩原因:他在抗元斗爭中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評價: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蒙古汗國吐蕃大理南宋西夏金元朝1227年1246年1258年1271年1234年1276年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了蒙古族的封建化進程;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發展。元朝的統一開創了明清500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元朝來說對后世發展來說回顧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探究元朝統一有什么歷史意義。5.元朝統一的意義蒙古統一全國時間軸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結束了我們歷史上較長時間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蒙古滅西夏蒙古滅金忽必烈繼承汗位,行漢法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于大都元軍攻入臨安,南宋滅亡元朝統一全國1206年1227年1234年1260年1271年1279年1276年板書設計課堂檢測1.(2022年山東青島)公元13世紀上半葉,一個讓全世界都震驚的草原游牧帝國躍出歷史地平線,之后橫掃歐亞大陸。這個“草原游牧帝國”的締造者是( )A.成吉思汗 B.阿保機 C.阿骨打 D.努爾哈赤2.(2022年湖北襄陽)百度關鍵詞“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結果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3.(2022年廣東)元世祖時期,元朝官方編成農書《農桑輯要》,包括耕墾、播種、瓜菜、果實、藥材、栽桑和養蠶等十部分內容。據此可知,元朝A.出現我國最早的農書 B.政府重視農業生產C.手工業獲得快速發展 D.農業技術發生質變ACB課堂檢測4.(2021年山東臨沂中考真題)“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白話譯文)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俘,被關押在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文天祥作此詩時A.蒙古正和南宋結盟夾擊金朝 B.南宋與元朝的對峙局面形成C.忽必烈即將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軍已經攻占南宋都城臨安5.(2021年浙江金華中考真題)(古橋歷風雨)位于義烏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橋,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歷經800余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十分完整,從未修繕。對此推斷最合理的是A.建造時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 B.嘉定年間義烏市隸屬于江浙行省C.歷經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統一 D.能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實物資料DC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背記與檢測一、2022版課標要求:了解蒙古興起和元朝統一;通過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二、思維導學:三、背記要點:知識點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背景: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過著游牧的生活。①12世紀時,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結束戰爭。②鐵木真認識到統一的重要性統一: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統治:①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平時生產,戰時出征;②組建一支一萬人的護衛部隊;③建立司法機構;④創制蒙古文字。知識點二、蒙古滅西夏與金滅夏:金朝拒絕援助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滅西夏。滅金:蒙古與南宋結盟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攻宋:金滅亡后,南宋與蒙古對峙,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知識點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2.統治:①忽必烈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意義:①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②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易錯易混】1.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的是成吉思汗。2.文天祥抗元是反對蒙古貴族掠奪和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之舉,與反侵略無關。四、課堂檢測: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一、選擇題1.毛澤東《沁園春·雪》中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驕”分別是A.趙匡胤和鐵木真 B.趙匡胤和忽必烈C.趙構和成吉思汗 D.趙構和忽必烈【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祖是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宋太祖指的是趙匡胤。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領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A項正確;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不是一代天驕,排除B項;趙構是宋朝第十位皇帝,排除CD項。故選A項。2.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財產充作軍費;到元軍大營談判時,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千古名句,從容就義。“他”是A.岳飛 B.辛棄疾 C.文天祥 D.陸秀夫【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滅亡后,抗戰派大臣文天祥繼續抗元。到元軍大營談判時,他遭到扣留,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千古名句。C項正確;岳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排除A項;辛棄疾是著名的詞人,排除B項;陸秀夫是南宋左丞相,抗元戰爭中,不幸戰敗,驅妻、子入海后,即懷揣玉璽,負帝壯烈投海。排除D項。故選C項。3.比較歸納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如下時間軸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結束了分裂并完成統一 B.都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工程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 D.都是因為暴政而被滅亡的【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其他六國,統一中國;公元581年,楊堅滅掉陳,統一全國,建立隋朝;1271年,元朝滅掉南宋,統一全國,因此這三個王朝相似之處是結束了分裂并完成統一,故A正確;元朝沒有修建規模龐大的工程,故B錯誤;隋朝和元朝沒有對儒家學說進行打壓,故C錯誤;秦朝和隋朝因為暴政而被滅亡,故D錯誤。故選A。4.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由于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開創蒙古帝國基業的是A.鐵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機【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面,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 開創蒙古帝國基業的是鐵木真,A項正確;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B項;阿骨打建立金,排除C項;阿保機建立遼,排除D項。故選A項。5.忽必烈的改制順應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發展程度較高的中原漢族為主體的農業封建文明。其統治特點包括①推行漢法②仁政治國③施行暴政④反對嗜殺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答案】B【解析】忽必烈重視選拔人才,重用漢臣,采用漢法,建立各種政治制度,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體現仁政治國,①②正確;忽必烈推崇儒術,反對嗜殺,重視農業的恢復與發展,④正確;①②④正確,故選B;忽必烈統治期間,采用漢法,推崇儒術,反對嗜殺,③錯誤,故排除AC;D項不全面,排除。材料題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他的后代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統一王朝。材料二 “大元”的國號出自儒家經典《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現了統治者欲一統天下的志向。材料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驕”指的是誰?(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統一王朝”是哪個朝代?它的都城在哪里?(3)材料二中所述王朝的建立者是誰?他領導的軍隊在滅亡了哪一政權及其殘部后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材料三中的詩句是誰寫的?這兩句詩表現了他的崇高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有人疑惑:既然肯定元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為什么還要贊揚此人的抗元之舉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對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鐵木真或者成吉思汗(2)元;大都(3)忽必烈;南宋(4)文天祥;學生言之有理也可,參考答案:不矛盾,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其進步意義。文天祥領導南宋軍民抗元,符合南宋人民的利益,同時他的崇高的民族氣節也是可敬的。【解析】(1)據材料一“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代天驕”指的是鐵木真。(2)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統一王朝”是元朝;第二小問元朝都城在大都。(3)第一小問據所學知識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第二小問據所學知識可知,忽必烈領導的軍隊于1276年滅亡了南宋政權及其殘部后最終于1279年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第一小問據所學知識可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詩作《過零丁洋》;第二小問先確定這種說法是不矛盾的,接著辯證分析:首先強調元朝統一全國順應了時代潮流,然后站在元統治者統一戰爭的劫掠性角度突出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如: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其進步意義。文天祥領導南宋軍民抗元,符合南宋人民的利益,同時他的崇高的民族氣節也是可敬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背記與檢測一、2022版課標要求:了解蒙古興起和元朝統一;通過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二、思維導學:三、背記要點:知識點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背景: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過著游牧的生活。①12世紀時,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結束戰爭。②鐵木真認識到統一的重要性統一: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統治:①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平時生產,戰時出征;②組建一支一萬人的護衛部隊;③建立司法機構;④創制蒙古文字。知識點二、蒙古滅西夏與金滅夏:金朝拒絕援助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滅西夏。滅金:蒙古與南宋結盟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攻宋:金滅亡后,南宋與蒙古對峙,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知識點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2.統治:①忽必烈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意義:①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②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易錯易混】1.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的是成吉思汗。2.文天祥抗元是反對蒙古貴族掠奪和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之舉,與反侵略無關。四、課堂檢測: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一、選擇題1.毛澤東《沁園春·雪》中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驕”分別是A.趙匡胤和鐵木真 B.趙匡胤和忽必烈C.趙構和成吉思汗 D.趙構和忽必烈2.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財產充作軍費;到元軍大營談判時,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千古名句,從容就義。“他”是A.岳飛 B.辛棄疾 C.文天祥 D.陸秀夫3.比較歸納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如下時間軸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結束了分裂并完成統一 B.都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工程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 D.都是因為暴政而被滅亡的4.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由于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開創蒙古帝國基業的是A.鐵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機5.忽必烈的改制順應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發展程度較高的中原漢族為主體的農業封建文明。其統治特點包括①推行漢法②仁政治國③施行暴政④反對嗜殺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材料題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他的后代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統一王朝。材料二 “大元”的國號出自儒家經典《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現了統治者欲一統天下的志向。材料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驕”指的是誰?(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統一王朝”是哪個朝代?它的都城在哪里?(3)材料二中所述王朝的建立者是誰?他領導的軍隊在滅亡了哪一政權及其殘部后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4)材料三中的詩句是誰寫的?這兩句詩表現了他的崇高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有人疑惑:既然肯定元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為什么還要贊揚此人的抗元之舉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對此,你有何看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國通史》忽必烈建立元朝.mp4 中國通史之成吉思汗.mp4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背記與檢測).doc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背記與檢測)(原卷版).doc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簡約課堂精品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