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 原始生命的起源(1)(1)原始大氣成分:由水蒸氣、氫氣、氨氣、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組成,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相比,最主要的差別是沒有氧氣。(2)自然條件: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3)過程:原始大氣→簡單有機物→復雜有機物→原始生命(原始海洋)。(4)科學家們推測原始生命起源于: 。2. 米勒實驗(1)實驗過程①密閉實驗裝置內循環流動的氣體模擬的是原始地球中的原始大氣。②火花放電模擬的是原始地球中的閃電條件。③反應后的氣體和水蒸氣形成的液體相當于原始海洋。(2)實驗結論: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該實驗支持生命起源的化學起源說。二、生物進化的歷程1. 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關聯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 生物進化的證據(1)化石證據①化石的概念: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葬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化石是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②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規律:越是在古老地層中發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越是在晚期地層中發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③對鄭氏始孔子鳥化石進行研究,其既像鳥又像爬行動物,由此推斷出鳥類可能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2)解剖學證據(同源器官):通過對馬、蝙蝠的前肢、鷹的翅膀骨骼進行對比,推斷出它們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3)分子學證據(細胞色素c):生物間組成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越大,親緣關系越遠;反之,親緣關系越近。3. 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生物進化樹【識圖要點】(1)植物進化的歷程(2)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形態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三、生物進化的原因——自然選擇學說1.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提出者,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是《物種起源》。2. 自然選擇的概念: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3. 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內容及聯系INCLUDEPICTURE "E:/萬唯群/2020面對面/2020通版《面對面》講解冊生物學人教版/7.第七單元%20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NULL" \* MERGEFORMAT(1)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內容① 過度繁殖: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后代,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②生存斗爭: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和棲息條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為爭奪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③遺傳、變異:遺傳能使生物保持物種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變異能使生物不斷適應所生存的環境,其中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④適者生存:在自然選擇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才能適應環境生存下來。(2)聯系①過度繁殖是自然選擇的前提,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手段和動力,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②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4. 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例1、如圖是米勒模擬原始大氣合成有機物的實驗裝置,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裝置中甲烷、氨、水、氫四種氣體用于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B.火花放電模擬閃電C.燒瓶中的沸水模擬了高溫條件下的原始海洋D.該實驗證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可能會演變成原始生命例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陳代謝類型最可能是( )A.異養厭氧型B.自養厭氧型C.異養需氧型D.自養需氧型例3、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結合如圖敘述錯誤的是( )A.害蟲樣體中原來就存在抗藥性個體B.該農藥使用初期,害蟲的數量明顯減少C.抗藥性的形成是農藥對害蟲定向選擇的結果D.農藥使用一段時間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變異例4、近年來,關于“超級細菌”感染的臨床案例屢見不鮮。其實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現耐藥菌就不可避免,而濫用抗生素則會催生耐藥菌的出現。如圖是幾種抗生素被允許使用的年份及相應的耐藥菌出現的年份(注:上下深淺一致的箭頭,分別表示抗生素及相對應的耐藥菌)。(1)從圖中可以發現,最早用于臨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而該抗生素相對應的耐藥菌出現在臨床使用之___________。(填“前”或“后”)(2)絕大部分耐藥菌都是在對應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現的,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各種耐藥菌的出現是對應的抗生素對其不斷___________的結果。1.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論的熱點。有科學家認為“生命起源于外星球”,以下不支持該論點的是( )A.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B.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C.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D.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2.原始生命形成的過程中,保護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線傷害主要靠( )A.噴射的火山 B.原始大氣 C.原始海洋 D.原始陸地3.如圖所示為中華龍鳥化石,它產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火山灰來源于地球內部圈層的地核 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C.中華龍鳥化石是鳥類向哺乳類進化的有力證據 D.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4.歷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氣成分變化可能較小,而現在它們的大氣中都沒有游離氧,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甲烷和氨。由此推斷,原始地球空氣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氣成分類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個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實驗。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水蒸氣,通過放電和紫外線照射的方法模擬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獲得了多種氨基酸。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米勒實驗屬于“模擬實驗”。米勒試驗裝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內模擬了______的成分,它與現在的大氣成分相比主要不含______。進行火化放電模擬閃電,主要為該實驗提供______。(2)米勒試驗裝置中煮沸的水模擬了______,冷凝后獲得了氨基酸。通過這個試驗米勒得出的結論是______。(3)根據米勒的試驗,部分學者提出了化學起源學說,他們認為生命起源的大致過程是:原始大氣(無機小分子)→______→復雜有機物→原始生命。1.下面關于地球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初海洋的水來自彗星B.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的構成是相同的C.地球形成之初已經有大片的陸地D.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在植物出現后逐漸增多的2.下列有關進化與遺傳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進廢退”學說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B.生物的變異是定向的,生物的進化方向是不定向的C.親代的基因在遺傳給子代的過程中會發生自然選擇D.自然選擇是指生物在自然界中可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3.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的馬德拉群島上發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環境定向選擇的結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C.群島的環境導致昆蟲產生定向變異 D.翅膀不經常使用導致退化4.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點.以下哪一項證據與“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測缺乏嚴密的邏輯關系( )A.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B.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C.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D.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5.古生物學家從不同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動物化石的種類和數量如下表所示:代 紀 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中生代 白堊紀(距今1.35億至0.65億年) 鳥類、哺乳類(少量)、爬行類侏羅紀(距今2.08億至1.35億年) 爬行類(大量)三疊紀(距今2.5億至2.08億年) 硬骨魚類分析:(1)在中生代中占優勢的動物是 ____________。(2)表中各類生物之間的進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 (3)前肢已經變成翅膀,具有羽毛,但是翅膀上有爪,還有一條長尾巴的始祖鳥可能出現在_________紀6.下圖為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①說明古代長頸鹿祖先的個體之間頸長存在著____。(2)圖②說明地球環境變得干旱、缺乏青草時,____的個體容易獲得食物而生存下來。那么,長頸的變異是____,短頸的變異是____。(3)圖③說明____的個體能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____的個體被淘汰掉。(4)從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看,頸長的變異是由于____改變而引起的。(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____。參考答案例1、D例2、A例3、D例4、青霉素 前 自然選擇 選擇1.D2.C3.B4.原始大氣 氧氣 能量 原始海洋 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 有機小分子物質1.D2.C3.A4.D5. 爬行類 硬骨魚類 爬行類 鳥類 哺乳類 白堊6.差異 頸長 有利變異 不利變異 頸長 頸短 遺傳物質 生存斗爭 自然選擇【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二輪復習--第38講生命的起源與進化適者生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