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下)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下)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時10: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新課標解讀
課程標準 素養達標
1.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2.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 1.從“時空觀念”角度,搜集兩次工業革命前后世界的變化史實,運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唯物史觀”,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以及所引起的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2.了解工業革命的成就,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的作用。3.運用“唯物史觀”,客觀地分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積極和消極影響。4.從“史料實證”角度搜集工業革命后人類社會生活變化的史實,體會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培養“家國情懷”。
二、基礎梳理
第一區:了解工業革命的背景
知識點一:工業革命的背景
1.內涵:工業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 的重大飛躍。“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2.英國最先開始工業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英國“ ”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
(2)經濟基礎:
內部: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外部:英國通過 ,促進了 ,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和起點
(3)技術
①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
②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很多科學家關心社會對技術的需求,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生產技術進步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4)必要性:隨著國內外市場的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要,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區: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知識點二:工業革命的進程
1.第一次工業革命
開始:從18世紀30年代提高織布速度的“飛梭”開始,在半個多世紀內,通過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等一系列發明創造, 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發展:
①1771年,阿克萊特開辦第一家 ,成為 的開端。采用機器生產的工廠逐漸取代了手工工場。
②1782年,瓦特試制出“復動式蒸汽機”,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
1785年,經過進一步改進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在棉紡織工廠使用。
③動力技術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類進入“ ”。
④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實現了機械化。
擴展: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原因
19世紀中后期,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為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成果
① 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成為補充、取代蒸汽的新動力,人類進入“ ”。 
②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帶來更便捷的動力, 、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
③化學工業的興起令人矚目,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
三、課內思考
教材P57“史料閱讀”:指出工業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
提示: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要,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工業革命由此開始。
教材P59“思考點”:兩次工業革命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自然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重工業為重點。③第一次工業革命開辟的是“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迎來的則是“電氣時代”。④第一次工業革命局限于少數國家,進展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歐美諸國展開,發展也比較迅
四、史料拓展與思考
1、思考: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還有哪些條件?
政府對專利發明的鼓勵
★ 1624年《專利法》問世,標志著英國專利制度的最終形成,專利制度對英國發明的不斷涌現和新工業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激勵和保障作用。
★ 煤炭在英國的工業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國有著地理上的優勢西歐大量的煤炭資源都儲藏在英國,而且儲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業中心附近和熟練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儲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術的具備,……為工業化打下了基礎。(本特利:《新全球史》)
★ 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作工業革命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英國征稅較少,政府的財政狀況較好。此外,銀行業在英國發展得更早、更有效,為個人企業和社團企業提供了共同基金。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優越地理位置等。
2、工業革命影響史料拓展
(1)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給工業化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
★ 英國專門花了22周時間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屬建成的大廈——“水晶宮”。水晶宮本身就是財富的標志,它的造價達8萬英鎊,宮內陳列著萬余種世界各地的產品,其中英國的產品超過一半。(黃光耀、劉金源《成功的代價—論英國工業化的歷史教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 1850—1870 年的 20 年,世界工業生產只增加了一倍多,而1870—1900 年的 30 年卻增加了將近兩倍,20 世紀初的 13 年又增加了60%。(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農業變革也在歐美展開。★ 到1913年,全世界的鐵路已長達110.2萬公里,比1870年增加了4.2倍。(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機器制造、化工、電力技術的進步,不斷為農業提供先進的機械設備、化學肥料、農藥和電力,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準備了物質技術條件。(王斯德:《世界通史·工業文明的興盛》)
使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
(思考:如何評價壟斷組織的出現?)
★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后又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能主動調節企業與市場關系,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但也意味著加強對于勞動人民的掠奪,充滿了暴力、欺詐的行為及種種卑鄙丑惡的手法,為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推動國家機器去殖民擴張,導致爭霸與戰爭。(吳于廑:《世界近代史》)
造成社會階級結構的重大變化,使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
★壟斷資本家,成為高踞社會之上的特權階級。這些人掌握了巨額社會財富和巨大的政治權力,過著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對立面的是人數眾多的現代工人階級,他們被剝奪了生產手段以出賣勞動力維生,白天被束鋪在半自動的生產流水線上,夜間棲身于貧民窟內,形成都市生活中的“另一個世界”。(王斯德:《世界通史·工業文明的興盛》)
接下來是中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工廠經理、工程師、會計師和大公司中有技術的雇員,以及專業人員如教師、醫生和律師。工業生產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這些財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產階級手中,使其成為工業化的主要受益者。集中于礦山和工業中心的工人階級在 19 世紀中葉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本特利:《新全球史》)
(4)帶來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婦女也得到更多受教育機會。總趨勢而言,人口增加明顯。
★城市家庭中有了供暖系統、自來水系統、市政下水系統等設施服務,電器生活設備的使用,大為減輕了家務繁瑣的勞動,技術革新提供便利同時也解放了婦女,得以從事社會工作并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改變了傳統家庭成員的關系。(王斯德:《世界通史·工業文明的興盛》)
★娛樂和體育等資本主義社會初期,不同的社會階級有不同的娛樂方式,許多娛樂是體現社會地位的一種手段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各種娛樂方式都有一種民主化的傾向,即為各階級人民普遍接受。這種傾向反映了社會總的物質財富的增加和總的社會閑暇時間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有經濟能力和時間來從事以前不可能參加的娛樂活動。(吳于魔:《世界近代史》)
★早期現代化時代最為活躍的英國和德國都經歷了人口的迅速增長,1800-1900 年間,英國人口由 1000萬增長到3750 萬,德國則由1800 萬增長到 4300 萬。工業化與人口增長極大地促進了移民與城市化。1800 年,歐洲人口達 10萬的大城市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沒有。到 1900 年,歐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過 150 座。有650萬人口的倫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本特利:《新全球史》)
工業革命為婦女工作開辟了-個新時代。但婦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從事義苦又累薪水又少的著工業革命的進展,婦女為就業而受教育的機會增加了,越來越多的婦女掌握了各種職業所必須的才能。婦女參政的愿望也日益強烈,歐洲許多國家的婦女要求享有選舉權,女權運動應運而生。
(《中國大百科·女權運動》)
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
★ 城市生活能夠提供的舒適和安全程度取決于收入的多寡。富人在新發展起來的郊區建起典雅漂亮的房子,產業工人和他們的家人占據了擁擠的設施不全的公寓,空間狹小,很多人不得不擠在一張床上,便利了疾病的傳播。污染的生活供水和不衛生的居住條件導致了傳染病的流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根據內務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統計,僅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所發生的刑事犯罪數字為:1805 年,4605 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 年,20731起;1842 年達到 31309起。不難發現,在短短的37年后中,犯罪數字競增加了6倍多。 (錢乘旦、劉金源:《衰球透視:現代化的迷途》)
(5)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
★隨著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獲得迅猛發展,廉價的、新奇的、優質的商品成為打開換回工業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場,并為最終形成世界經濟打下了基礎。
(王斯德:《世業文明的興盛》)
課堂檢測
基礎練
1.英國棉紡織業是1588年由尼德蘭技工引進的,到17世紀才在蘭開夏建立生產中心。在此之前,它的生產基地散布于農村,不受行會和政府法規的約束,也不存在生產上的清規戒律。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英國棉紡織業( )
A.得到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 B.沖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
C.存在有利的技術革新環境 D.阻礙了圈地運動的進行
2.如圖是一位學者筆記的部分內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問題是
A.古代亞洲科技對歐洲的影響 B.工業革命發生地的偶然與必然
C.資本主義在歐洲產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轉移的主要軌跡
3.英國是土地貴族一中產階級——工資勞動者為主體的三層式的社會,階層之間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流動性。這一特點使資本、智力、勞動力和技能及時地從生產率較低的傳統生產部門轉移到生產率較高的新興工業部門,從而產生產業革命。這說明,英國首先開始工業革命得益于
A.土地貴族的推動B.社會結構的獨特C.世界市場的擴大D.科學理論的發展
4.18世紀,英國的棉織品大為流行,有人統計,即使把當時婦女和兒童都投入生產,傳統的手工紡織工藝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一現象可用于說明英國
A.開展工業革命的必要性 B.勞動力資源的嚴重匱乏
C.革新技術的條件已具備 D.調整產業結構的緊迫性
5.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基本上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工業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又推動了19世紀中期的俄日改革、德意統一和美國南北戰爭的發生,促進歐美各國政局的穩定,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這一系列變化體現了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
C.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之一 D.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6.到19世紀上半葉,一種新的生產組織管理形式……資本主義大工業制度在英國確立起來。這種革命性的變化主要得益于( )
A.珍妮紡紗機的發明B.工業城市大量出現C.蒸汽機的改良應用D.世界市場最終建立
7.下表所示的內容為1800~1870年英國煤產量統計表(單位:萬噸)。由此可知,推動英國煤產量不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產量(萬噸)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A.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B.煤炭成為發電的主要來源
C.英國開采煤炭的技術先進 D.工業革命推動煤炭大量出口
8.1822年,僅兩年間,來到法國的英國技術人員就有1600多人。沙蘭頓的阿隆·曼比廠和賽羅的愛德華廠,都雇傭了300-500名英國人。1825年,英國廢除了禁止機器出口的法令,法國和德國從一開始就可以引進英國的蒸汽機和其他的工業機器,比利時、荷蘭,甚至維也納的各紡織廠的管理人員和監工主要都是來自格拉斯哥和曼徹斯特制造廠的英格蘭人或蘇格蘭人。該現象說明了( )
A.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 B.英、法、德等國在工業革命中競爭激烈
C.法德等國的工業革命起步較晚,起點較低 D.英國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歐洲大陸工業革命的開始
9.據王斯德《世界通史》載:“機器的使用、勞動分工的實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狀態,成為機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屬物。從前,作為獨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著個人的獨立、自由和尊嚴。現在,這已是明日黃花,一去不返。”這說明( )
A.工人從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B.歐洲歷史上首次出現了階級對立
C.歐洲的社會經濟嚴重倒退 D.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形態的巨大變化
10.“日前,無可爭辯的和容易解釋的事實是,‘美好的舊時代'人數眾多的小中間階級已經被工業摧毀,從他們當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貧窮的工人”。材料旨在強調工業革命( )
A.提高了社會生產力B.改變了社會階級結構C.致使貧富矛盾激化D.推動工廠制度的產生
11.1795年,英國通過了“斯賓漢姆蘭制”濟貧法(如圖),該法案( )
A.解決了工人階級的溫飽問題 B.成為英國憲章運動的重要成果
C.減弱了價格革命的負面效應 D.利于穩固社會轉型所需勞動力
12.《劍橋歐洲經濟史)說道:“19世紀后半期,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以至于企業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說明當時( )
A.科技與生產的相互推動日益密切 B.歐洲經濟走到了世界經濟的前列
C.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科學革命 D.基礎應用研究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13.19世紀末,美國國會制定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它規定:凡以托拉斯(壟斷)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并或陰謀限制貿易的行為,均屬違法。違反該法的個人或組織,將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這一法案( )
A.保障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 B.維護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C.促使大量資本向外國遷移 D.違背自由競爭的商業規則
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1870年以后,科學開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早先,發明是個人對機會做出響應的結果,而如今,發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實際上是定制的。”斯塔夫里阿諾斯意在說明( )
A.發明創造有規律可循 B.科技改變社會生活 C.科技發明具有偶然性 D.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提能力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天氣潮濕,極宜于紡織類的工業:國內急流很多,故水力很豐富;英國的各種工業向來不十分受各種同業公會的束縛;英國的剩余資本、技巧工人當時亦都比任何一國為多,而且各國都需要英國的物品.英國自從經過工業革命以后面目為之大變。從前的農村社會逐漸瓦解,小規模的村鎮因此大都消滅。各鄉農民多遷往工廠林立礦產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興起。 ——摘編自何炳松《世界簡史·下》
材料二 19世紀中后期,西歐各國及其移民國家相繼發生了工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摧毀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進了毛紡織業、機器制造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德國的工業革命雖滯后于英法兩國,但對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學、電機和電力等工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優勢,如通過熱能轉化機械動力理論,改進內燃機等。獨立后的美國則逐步建立和發展了煤炭開采、鋼鐵生產、電力供應、石油加工、農業機械制造等一系列工業部門,大型企業也出現了收購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金碚《世界工業革命的緣起、歷程與趨勢》
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
結合所學如識,任舉一項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發明,并指出工業革命在生產組織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發展出現的變化。
1.C
【詳解】從材料看到,英國棉紡織業較少受到各種束縛,存在有利的技術革新環境,因此C項說法正確;A項“政府高度重視"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A項;材料無法得出沖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排除B項;D項說法與材料所述現象不構成因果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2.B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國、阿拉伯、意大利科技和經濟發達,這三地都是歐亞文明的重要地區,但這些地區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英國地處歐亞大陸的邊緣,工業革命卻從英國開始,那么就會讓人思考它具備了哪些其他地區不具備的條件和機遇,B項正確;根據“歐洲的科學革命肇始于意大利”排除A項;資本主義在歐洲產生的原因只符合“資本主義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不符合古代中國、阿拉伯、英國的信息,排除C項;世界文化中心轉移的主要軌跡與材料信息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
3.B
【詳解】根據“這一特點使資本、智力、勞動力和技能及時地從生產率較低的傳統生產部門轉移到生產率較高的新興工業部門,從而產生產業革命。”可得出材料強調英國的社會階層之間較為開放,流動性較強,這為工業的革命開展創造了條件,因此得益于獨特的社會結構,B項正確;土地貴族只是一個方面,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社會階層,而不是世界市場的擴,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理論,排除D項。故選B項。
4.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8世紀的英國手工紡織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因此需要技術革新,即開展工業革命具有必要性,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市場需求,而非勞動力短缺和產業結構調整,排除B、D項;材料只提供了市場一項要素,排除C項。故選A項。
5.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基本上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工業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又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這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因此,材料體現的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階級斗爭,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
6.C
【詳解】依據材料“到19世紀上半葉,一種新的生產組織管理形式……資本主義大工業制度在英國確立起來”,可以看出改良型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帶人類進入“蒸汽時代”,C項正確;珍妮紡紗機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工業城市,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世界市場最終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
7.A
【詳解】從材料的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此時英國正在開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普遍應用使煤的產量不斷提升,A項正確;電力誕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B項;技術先進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產量,并沒有出口,而且英國當時的煤主要是供應國內使用,排除D項。故選A項。
8.D
【詳解】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中,英國技術人員和工人來到法國、法國和德國可以引進英國的蒸汽機和工業機器,比利時、 荷蘭等紡織廠的管理人員和監工主要來自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說明英國工業革命向歐洲大陸擴展,促進了歐洲大陸工業革命的進行,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題干也沒有“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的信息說明,排除A項;題干提到來到法國的英國技術人員和雇傭工人,也提到法國德國可以引進英國的蒸汽機和 其他工業機器,沒有說明英法德三國的競爭, 排除B項;由題干“……法國和德國從一開始就可以引 進英國的蒸汽機和其他的工業機器”可得出兩國工業革命的起點較高,不是較低,排除C項。故選D項。
9.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機器的使用、勞動分工”反映的是工業革命,從“獨立的手工作坊主”變成“機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屬物”說明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形態的巨大變化,D項正確;工人有完全人身自由,排除A項;階級對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存在,“首次”說法錯誤,排除B項;機器的使用推動歐洲社會生產力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
10.B
【詳解】根據材料“小中間階級已經被工業摧毀,從他們當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貧窮的工人”說明小中階級被富人和窮人兩大階級取代,即改變了社會階級結構,B項正確;材料強調階級變遷,沒有說明生產力變化,邏輯錯誤,排除A項;材料強調貧富差距但并未說明激化,邏輯錯誤,排除C項;機器的使用推動工廠的誕生,史實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
11.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該救濟制度根據面包價格和家庭成員收入確定最低生活費,低于標準者,由政府給予津貼。該制度保障了貧困人群的基本生存,利于穩固社會轉型所需勞動力,D項正確;“解決了工人階級的溫飽問題”說法絕對,排除A項;憲章運動是1836-1848年英國工人們為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而掀起的工人運動,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價格革命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2.A
【詳解】根據材料時間19世紀后半期,可知這一時期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結合材料“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可分析出這一時期先進企業主動進行技術創新,自主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意味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是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結合,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歐洲經濟走到了世界經濟的前列,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科學革命表述錯誤,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基礎應用研究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排除D項。故選A項。
13.A
【詳解】根據材料“19世紀末,美國國會制定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出現的壟斷組織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為此,美國制定了該法案,有利于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A項正確;材料只涉及美國,沒有體現世界人民,排除B項;C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C項;D項說法錯誤,該法案有利于自由競爭,排除D項。故選A項。
14.D
【詳解】依據材料“早先,發明是個人對機會做出響應的結果,而如今,發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實際上是定制的”,可以看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是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科學的作用更加突出,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科學對生活的影響,排除B項;“定制的”可以看出不是偶然的,排除C項。故選D項。
15、(1)條件:自然條件適宜;資本積累富足;擁有較多技術工人;擁有廣大海外市場。
(2)發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在交通領域的發明有蒸汽火車、輪船等;生產組織: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生產組織形式方面的突破是出現了工廠。
(3)由一國向多國擴展:以輕工業為主向重工業為主轉變:科學理論的地位不斷上升;壟斷組織開始出現。(任意3點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旺苍县| 团风县| 富顺县| 彝良县| 金门县| 元谋县| 云和县| 西丰县| 长丰县| 大邑县| 哈巴河县| 响水县| 延庆县| 重庆市| 贵州省| 商河县| 宁夏| 辽阳市| 射洪县| 琼海市| 肃北| 龙江县| 冀州市| 许昌市| 济阳县| 镇远县| 南昌市| 汝阳县| 喀喇沁旗| 稷山县| 清河县| 双牌县| 平原县| 巢湖市| 宁强县| 连城县| 马山县| 论坛| 深水埗区|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