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光的反射和折射浙教版 初中一、平面鏡1.像生活中的鏡子、玻璃、平靜的水面等表面是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鏡。利用平面鏡可以看到鏡子里自己的像。2.猜想與假設(1)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可能 _________(相等/不相等)。(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__________ (相等/不相等)。(3)像與物的位置在平面鏡可能_________ (同側/異側)。探究平面鏡成像相等相等異側二、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1.提出問題平面鏡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們自己的大小、所處的位置有什么關系?3.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 白紙、玻璃板、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刻度尺、打火機等(2)實驗步驟①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一塊玻璃板豎立在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②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一支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沒有蠟燭的像。③再拿另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點燃的蠟燭所成像的位置,用筆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④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⑤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的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加以比較。次數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像與物大小比較(等大、放大或縮小)1 5cm2 7cm 3 10cm ⑥實驗數據記錄: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5cm7cm10cm等大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視頻6.實驗結論①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③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歸納: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對稱。7.思考討論(1)在實驗中為什么用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鏡?(2)實驗中用兩只完全一樣的蠟燭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能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3)怎樣判斷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看白紙上是否有像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1)如果有2mm厚和5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2)在玻璃板的一側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A和B的要求是______.(選填“一樣”或“不一樣”)(3)在尋找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______蠟燭(填“A”或“B”)這一側觀察.小明無論怎樣調節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它重合,請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_.(4)實驗中如何證明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是相等的?(5)如果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蠟燭B,在蠟燭B的原來 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2完全一樣A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不能如圖 ,AB 表示平面鏡前面的物體,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活動ABA′B′平面鏡注意:像一定要用虛線表示對稱性,作出 AB 在平面鏡中的像 A′B′。1.實像和虛像三、平面鏡成的原理以及性質成像原理 呈現方式實像虛像由實際光線的交點組成的像實像既可以呈現在屏幕上,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看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看,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現2. 平面鏡成像原理:平面鏡成像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S′S蠟燭火焰向四處發光,一部分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我們的眼睛,產生視覺,我們感到這些光好像是從蠟燭的像上發出的,而實際上像并沒有發出光,因此,這樣的像稱為虛像 。3.平面鏡所成像的性質憑人的直覺認為人面鏡時,人的像變大,對嗎?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物與像的左右相反不對,錯覺的原因是看到的物體大小與觀察者看像的視角有關,視角越小,看到的物體感覺越小。即:所成的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4.平面鏡的用途:成像或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潛望鏡凸面鏡和凹面鏡閱讀除了平面鏡外,生活中也常見到凸面鏡和凹面鏡。如汽車的后視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則相當于凹面鏡凸面鏡的發散作用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如果將一束平行光分別照在凸面鏡和凹面鏡上,凸面鏡使平行光束發散,凹面鏡使平行光束會聚。凸面鏡與凹面鏡反射光線時各有什么特點呢?人們利用凸面鏡可以擴大視野,如汽車駕駛室兩側的反光鏡;太陽灶利用凹面鏡可以聚光,如用凹面鏡制成太陽灶。課堂練習1. 我們的祖先會用磨光的銅面作鏡面,觀察自己。人在銅鏡中所成的像是( )A.縮小的實像B.等大的實像C.放大的虛像D.等大的虛像D課堂練習2.小麗面向穿衣鏡,站在鏡前60 cm處,鏡中的像與她相距 ( )A. 30 cmB. 60 cmC. 90 cmD. 120 cmD3.小雨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選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并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平面鏡成像過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為了使像更清晰,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 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變D. 在B處換一光屏,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課堂練習D課堂練習4.某同學的手表是數字式電子表,當它表面正對鏡面時,平面鏡中顯示的數字如圖所示字樣,則當時的真實時間是( )A.12時05分B. 15時02分C. 20時51分D. 21時02分A課堂練習5. 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像與物總是大小相等B. 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C. 物體在鏡中成的是實像D. 當物離平面鏡的距離變小時,像的大小不變C6.小明身高為1.5m.站立在平面鏡前2m處,他以0.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離和像的大小變化描述正確的是A. 4.4m,像的大小不變 B. 3.6m,像的大小不變C. 2.2m,像變小 D. 1.5m,像變大A7.若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 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C8.小雨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選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并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平面鏡成像過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為了使像更清晰,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 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變D. 在B處換一光屏,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D9 . 雨過天晴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A. 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亮處是水B. 迎著月光走,地上亮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C. 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亮處是水D. 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暗處是水B課堂總結1.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都相等;像與物大小相同;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2)平面鏡所成像的性質: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物與像的左右相反。2.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板書設計一、平面鏡二、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①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③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歸納: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對稱。板書設計三、平面鏡成的原理以及性質1. 平面鏡成原理:平面鏡成像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2.平面鏡所成像的性質: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物與像的左右相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光的反射與折射2.pptx 平面鏡成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