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 生物技術與工程 第3章 基因工程第1節 重組DNA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標準與本節相對應的要求是:概述基因工程是在遺傳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闡明重組DNA技術的實現需要利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載體三種基本工具。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本節教學目標:1、通過資料分析,闡明基因工程的理論基礎2、通過模擬制作活動,闡明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載體的作用3、通過了解基因工程的發展歷程,認同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多個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重組DNA技術所需的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2)DNA的粗提取與鑒定2、教學難點(1)基因工程載體需要具備的條件(2)DNA的粗提取與鑒定3、教學設計思路本節以“轉基因番木瓜”和“非轉基因番木瓜”的相關圖片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教師提問,讓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回答教師的提問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四、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轉基因番木瓜”和“非轉基因番木瓜”的相關圖片的相關圖片,并利用教材中的“從社會中來”的文字部分,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用了哪些“分子工具”,以及這些“分子工具”個具有什么特征?2、新課講授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利用PPT給學生呈現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Ⅰ堿基序列和酶切位點。教師給學生分發教具:每四人一組發一個帶堿基序列的環狀DNA,一張鏈狀DNA,(且2個DNA上僅有EcoRⅠ的酶切位點)剪刀,膠帶學生動手模擬得到EcoRⅠ酶切后的目的基因,通過動手操作,模擬目的基因的獲取,探究限制酶的作用特點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和活動的經歷,思考,回答問題:1. 限制酶的作用特點有哪些?、2. 限制酶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它們在原核生物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二、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讓學生自學觀察并思考:如果條件充分,此時我們得到的目的基因和載體是否能夠成功連接?學生在閱讀教材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DNA連接酶的作用位點是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利用課件展示DNA連接酶作用示意圖,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DNA連接酶的作用機理三、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分子運輸車”外源基因難以進入細胞,進入后也不容易穩定存在并表達。通常需要利用載體將基因送入細胞。常用的載體是質粒,它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獨立于真核細胞細胞核或原核細胞擬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環狀雙鏈DNA分子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提問:1. 將多個EcoRⅠ酶切后的載體與目的基因混合后,加入什么可以使它們連接起來?其連接產物可能有哪些種?2. 載體要與外源基因連接,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生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并回答問題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教材第73頁的“思考·討論”,并讓學生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回答問題:1. 剪刀和透明膠條分別代表哪種“分子工具”?2. 你制作的黏性末端的堿基能不能互相配對?如果不能,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 你插入的DNA片段能稱得上一個基因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問他,并得出答案最后教師利用剩余時間,讓學生閱讀“探究·實踐”的實驗內容,并利用課件展示這個實驗的實驗過程,在觀看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探究:本實驗只是對DNA進行了粗提取,請查閱資料,了解實驗室提取純度較高的DNA 的一種方法,并與本實驗中所使用的方法進行比較,總結兩種方法的異同五、板書設計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二、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三、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分子運輸車”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