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2.運用分離定律解釋遺傳現象。 一、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基礎梳理1.選擇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的優點:(1)豌豆是自花 、 的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為 ,用其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2)有易于區分的 ,實驗結果易觀察分析。(3)花比較 ,易于操作。(4)生長周期 ,易于栽培,實驗容易進行。(5)子粒 ,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結果可靠。2.人工異花傳粉的操作步驟:(1)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的時期為花蕾期;去雄的目的是避免自花傳粉。(2) :套上紙袋,以免外來花粉干擾,這也是植物雜交實驗中必需的步驟。(3)人工 :待雌蕊成熟時,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除去雄蕊的花的柱頭上。(4)再 :傳粉后繼續 ,防止外來花粉干擾。3.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 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4.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自花傳粉: 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異花傳粉: 之間的傳粉過程。基礎梳理易錯提示單性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基礎梳理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顯性性狀: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F1中 出來的性狀。隱性狀性: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F1中 出來的性狀。2.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 性狀和 性狀的現象。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P(親本) 高莖×矮莖↓ F1(子一代) 高莖↓ F2(子二代) 高莖∶矮莖性狀比例接近 3∶1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基礎梳理1.假說內容:(1)生物的性狀是由 決定的。(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 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 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的。2.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實驗的分析圖解:3.書寫遺傳圖解注意事項:(1)在圖解的左側應注明 等,以明確世代關系和上下代之間的聯系。(2)需要寫清楚P、F1、F2等的性狀表現類型和遺傳因子組成、它們產生配子的情況,以及最后一代的相關 。(3)用箭頭表示遺傳因子在上下代之間的傳遞關系,用相交線或棋盤格的形式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結合的情況。(4)根據需要在圖解的右側或下側寫出簡要說明,表明操作意圖或原因。(5)用雜交或自交的符號表示個體之間的交配方式。4.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實驗結果:彩球組合中,DD∶Dd∶dd接近 。易錯提示在做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時,重復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 )四、對分離現象的驗證基礎梳理1.方法:測交實驗,即 與隱性純合子雜交。2.測交實驗圖解:3.結論:測交后代分離比接近 ,符合預期的設想,從而證實F1的遺傳因子組成為Dd,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產生D和d兩種比例 的配子。五、分離定律基礎梳理1.內容:(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 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適用條件:(1) 生物。(2)進行 生殖。(3)細胞核中的 。(4)只研究 相對性狀的遺傳。易錯提示原核生物和非細胞結構生物的遺傳分子不遵循分離定律。( )隨堂訓練1.下列有關豌豆適合作為經典遺傳實驗材料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自花傳粉且閉花授粉,做雜交實驗時無需套袋B.具有在世代間穩定遺傳且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C.花冠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D.結實率高、種子數量多,便于統計學分析2.豌豆在自然狀態下是純種的原因是( )A.豌豆是異花授粉的植物 B.豌豆是自花授粉、閉花授粉的植物C.豌豆品種間的性狀差異大 D.豌豆是先開花后授粉3.下列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狗的長毛和直毛 B.貓的短毛和狗的長毛C.兔的長毛和短毛 D.雞的直毛和細毛4.某同學利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甲、乙兩個容器中各放置兩種小球,球上標記的A、a、B、b代表基因;實驗時每次從甲、乙兩個容器中各隨機抽出一個小球,記錄組合情況,如此重復多次并計算各種組合間的比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容器中的小球可能代表精子,也可能代表卵細胞B.本實驗模擬了兩對等位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C.甲、乙兩個容器中的小球總數量應為1:1D.重復的次數越多,組合間的比例越接近1:1:1:15.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工異花傳粉時要對母本進行去雄操作B.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正反交結果相同C.對測交實驗結果的預測是實驗的假說環節D.孟德爾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相同6.下列各種遺傳現象中,不屬于性狀分離的是( )A.F1的高莖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莖豌豆,又有矮莖豌豆B.F1的短毛雌兔與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長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現綠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種茉莉花D.黑色長毛兔與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長毛兔7.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測交。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自交可以用來判斷某一顯性個體的基因型,測交不能B.測交可以用來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自交不能C.自交可以用于顯性優良性狀的品種培育過程D.自交和測交都不能用來驗證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用豌豆做雜交實驗時需套袋,A錯誤;B、具有在世代間穩定遺傳且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這是豌豆適于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B正確;C、花冠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這是豌豆適于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C正確;D、結實率高、種子數量多,便于統計學分析,這是豌豆適于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確。故選:A。2.答案:B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閉花授粉植物,在花未開放前已完成了傳粉和受精,所以能保持純種。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除上述原因外,還包括豌豆品種間的性狀差異大,顯性、隱性性狀易于區分,但這不是豌豆為純種的原因。3.答案:C解析: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減數分裂、基因的分離定律及自由組合定律。該實驗模擬的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A、a或B、b的分離,以及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A(a)和B(b)的自由組合甲、乙兩個容器分別代表A(a)、B(b)兩對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體,為了保證每個基因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個容器中兩種小球數量需相等,且甲、乙兩個容器中小球的總數也要相等,重復的次數越多,統計出的數據誤差越小,組合間的比例越接近1:1:1:1,A錯誤,B、C、D正確。5.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人工異花傳粉時要對母本去雄,故A正確;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所研究性狀相應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正反交結果相同,故B正確;對測交實驗結果的預測是實驗的演繹環節,故C錯誤;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所用實驗方法與孟德爾的實驗方法均為假說一演繹法,故D正確。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性狀分離的概念。性狀分離是指在F1自交產生的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選項A、B、C均屬于性狀分離。選項D中,從顏色上看,黑×白→白,從毛長度上看,長×短→長,子代均表現出相對性狀中的一種性狀,未表現出性狀分離。7.答案:C解析:自交和測交都可以用來判斷某一顯性個體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故A錯誤;測交不能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而自交和雜交可以,故B錯誤;自交可以用于顯性優良性狀的品種的培育,隨著自交代數增加,純合子所占比例增多,故C正確;自交和測交可以用來驗證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故D錯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