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教學目標 1.簡述綠色植物作為生產者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2.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3.闡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條件。4.運用實驗方法檢驗綠色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5.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點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實驗教學難點 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觀察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時設計 2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課時一、導入1.以學生每天必吃的米飯、饅頭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以及這些食物與植物的關系。2.讓學生回憶舊知識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的組成中扮演什么角色;綠色植物為什么是生產者;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計劃物1.引導學生思考上述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2.引出實驗講:一顆小小的玉米幼苗,可以結出多個玉米棒子,上面掛著一粒粒玉米種子。它們是怎么生長起來的?白天黑夜循環往復,植物靜靜地待在那里,它們主要是在白天生長還是在夜晚生長呢?3.進行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提出問題:圍繞這個實驗題目,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針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3)實驗設計回顧“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的實驗,理解探究實驗的實驗操作原理。結合作出的假設,設計本實驗的實驗步驟。(4)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展示植物并提問:①我們怎么才能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有機物?②夾好黑紙片后還應該怎樣做?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③在這之前葉片就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嗎?我們該怎么辦?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葉片在光下制造出了淀粉呢?⑤演示:直接向葉片滴加碘液(可多滴些),為什么沒有看到植物變藍色?教師向學生們講解天竺葵的葉綠素溶于酒精中。⑥為什么要對葉片進行水浴加熱?明確實驗中葉片脫色后還要在清水中漂洗,洗掉酒精。(5)教師演示實驗為了節省時間,葉片要適中,小燒杯中的酒精大約15 ml左右,水浴時直接將開水倒入大燒杯中。今天我們探究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明確了實驗的目的1.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下一節課同學們將進行分組實驗,并分析實驗結果,獲得實驗結論,并繼續探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課時三、有機物的作用1.提問實驗步驟和每一步的用意。2.總結實驗步驟并明確各個步驟的意義是什么。提問:同學們認為哪一步是最復雜的呢?為什么?3.明確小組分工的重要性和在實驗中的作用。4.展示實驗結果5.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利用學生得出的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6.點撥難點:(1)有光與無光的條件下,對植物產生有機物的影響。(2)有機物的奧秘在于其中儲存著能量。(3)葉綠體是能量轉換器等。引導學生得出重要概念。7.布置作業,讓學生調查收集資料:(1)調查家庭中常吃的植物性食物有哪些?(2)從營養價值的角度分析它們?(3)這些食物屬于植物結構層次的那一層級?(4)植物主要儲藏有機物的組織是哪種組織?這種組織的細胞可能具有什么特點?(5)圖表資料分析:植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這說明什么問題?(6)資料拓展:年輪的形成與植物個體的生長的關系。有機物在植物體內有什么作用?(7)提出問題: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請你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回答問題: 植物是通過什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1)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嗎?2)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嗎?3)設計原則:單一變量、設置對照以及多次重復減小誤差。4)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①放在光下照射幾個小時,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②引起學生思考③認識并說出暗處理的重要意義。④引出淀粉的特性,引起學生思考。⑤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引出葉片脫色的意義。 1)學生進行實驗①明確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②小組討論: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完整實驗步驟。并閱讀教材中的實驗方法與步驟。③請同學進行實驗模擬演示。④請同學評判,嘗試用一至兩個詞概括每一步的實驗方法。 回答問題2.實驗步驟:(寫出每一步驟的關鍵詞)1)暗處理2)部分遮光后照光3)去除遮光紙4)酒精脫色5)滴加碘液6)觀察小組討論、分析說明,說出火柴的使用、酒精燈使用等的注意事項。4.觀察結果與分析交流。5.得出實驗結論。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2.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3.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課堂小結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在生物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又是什么呢?對我們的生物圈有沒有影響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后面的學習吧!板書設計作業布置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