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學目標 1、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原料、條件;歸納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2、通過實驗讓學生學會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3、培養不斷探究新知識的精神及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 光合作用的實質即光合作用的產物、原料、條件、公式。教學難點 探究實驗的過程。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時設計 2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燒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不是只有有機物?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組織學生閱讀教材121頁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所做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海爾蒙特對柳樹苗的生長作出了怎樣的解釋?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閱讀教材122頁普利斯特利的實驗,之后教師提出問題:(1)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明確:二氧化碳、水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嗎?閱讀書中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須的原料》內容,設計探究實驗,設計以二氧化碳作為唯一變量的實驗,布置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課后做好實驗,記錄,交流評價,得出結論,解決存在的問題。三、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向學生展示演示金魚藻釋放氧氣實驗,并進行說明,之后出示問題進行討論:光合作用產生了什么氣體?教師說明: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遇到金魚藻釋放的氧氣,立刻重新燃燒起來。這是氧氣助燃的特性。這個實驗如果在黑暗中進行,則看不到這一現象。說明金魚藻只有在陽光底下才能產生氧氣。可見,光合作用的產物除了有機物,還有氧氣。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124頁,并結合圖3-34回答問題:(1)光合作作用的實質是什么?(2)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分析實驗結果:金魚藻的實驗中,試管離白熾燈的距離不同,產生的氣泡個數也不同,觀察數據請分析:1.光源與金魚藻的距離遠近與其產生的氣泡數目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得出什么結論?2.如果這個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你能預測結果嗎?在農業生產上,要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照。課前布置讓同學們去調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如何利用光照的?充分利用光照的方法和好處有哪些?因此,種植農作物時,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圖3-35)。 思考、交流回答,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閱讀海爾蒙特實驗,聯系生活經驗可知植物還和空氣接觸,有氧氣和二氧化碳,,根據已有知識葉片中有氣孔,討論,回答問題,初步推斷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學生閱讀教材122頁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并結合圖3-33。討論問題最終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按照實驗要求,設計實驗方案,利用課余時間認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設計實施實驗,分工合作,認真填好實驗報告,分享成果,解決難題,歸納得出結論:光和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提示氧氣具有助燃作用)明確討論得出:氧氣。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作業布置 書課后練習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