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課時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課標要求] 1.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2.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素養目標] 1.科學精神:掌握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2.政治認同:認同民法在我國的作用。3.法治意識:學民法、用民法,了解民法基本原則。一、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法與民法典(1)法律是社會生活的重要規范。我們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學習法律常識,增強________意識,遵守法律規則。(2)民法調整____________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____________關系和________關系。(3)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________”命名的法律。2.民事法律關系(1)含義: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________關系和________關系。(2)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①主體:包括自然人、______和非法人組織。想一想: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嗎?②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______。它因具體的________________而有所不同。③內容:民事主體享有的____________和承擔的________。3.法治與德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______與________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想一想:如何理解“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民法規定基本原則的目的: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2.民法基本原則(1)內涵: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____________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2)內容:平等、自愿、公平、________、守法和____________、綠色等基本原則。想一想: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說仍屬于有效行為嗎?1.民法僅調整自然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人自出生時起就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個體工商戶、合伙組織、政府機關不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類型違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則。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愿原則指可以不受限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議題1:正確認識民事法律關系合作探究李三與朋友晚上在某廣場附近燒烤攤吃燒烤時,無故被未滿11周歲的吳華及另外幾人毆打,致面部劃傷,經送醫院搶救治療7天后傷愈出院。李三出院后經司法鑒定為輕傷。因被告吳華的侵權行為導致原告受到損害,原告李三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本案中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核心歸納1.全面把握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要素 含義 具體內容 提示主體 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都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有的民事主體都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客體 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物、行為、智力成果、商業標記、人身利益等 客體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內容 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享有某種特定利益的可能性;民事義務是民事主體依法應當為其利益的必要性 權利和義務既相互對立,也相互聯系,二者通常是對等的2.闡釋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1)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的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2)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3)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 年齡、智力 民事活動 代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16周歲以上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 獨立進行民事行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可以進行與他的智力、年齡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可以進行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行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議題2:正確理解民法基本原則合作探究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后留下不少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后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2022年的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現了這些郵票。劉某也是一名集郵愛好者,他當即表示愿意全部購買,最后以5 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買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此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位朋友處得知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五枚相當珍貴,可能每枚都價值5 000元以上,同時,他得知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 000元,拿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李某于是訴至法院,要求劉某返還郵票。(1)你認為劉某違背了哪條民法基本原則?他的正確做法是什么?(2)在民事法律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還有哪些?遵循這些原則有什么意義?核心歸納 全面理解民法基本原則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誠信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綠色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考向一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1 一天傍晚,小明(12周歲)將寵物狗牽出來玩,途經小區公園時,放開了牽引繩,狗在奔跑中將散步的七旬老人張某絆倒,導致張某身體多處骨折,入院治療一個多月,由此雙方產生糾紛。本案中( )①張某的生命權和健康權受到侵害②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賠償責任③張某有權請求小明的父母支付醫療護理費④小明無須承擔責任,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補償責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向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2 商品房預售合同在本質上是一種附期限的買賣合同,在預購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權之前,開發商未經預購人同意,擅自將同一商品房與第三人簽訂銷售合同( )A.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不構成侵權B.違背了自愿、等價有償的原則,屬于濫用權利C.違背了誠信原則,也是違約行為,應承擔責任D.侵犯了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利益,應當停止侵害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課時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課標要求] 1.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2.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素養目標] 1.科學精神:掌握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2.政治認同:認同民法在我國的作用。3.法治意識:學民法、用民法,了解民法基本原則。一、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法與民法典(1)法律是社會生活的重要規范。我們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學習法律常識,增強法治意識,遵守法律規則。(2)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3)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民事法律關系(1)含義: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①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想一想: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嗎?提示 自然人根據其年齡和智力狀態,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②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③內容: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3.法治與德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想一想:如何理解“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提示 這句話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民法規定基本原則的目的: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2.民法基本原則(1)內涵: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2)內容: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想一想: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說仍屬于有效行為嗎?提示 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不得違反法律,也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一原則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了維護國家和社會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說屬于無效行為,沒有法律效力。1.民法僅調整自然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糾正: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自然人自出生時起就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糾正: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則因年齡、智力狀態而有所不同。3.個體工商戶、合伙組織、政府機關不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糾正: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個體工商戶、合伙組織、政府機關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4.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類型違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則。糾正:法律根據自然人不同的年齡和智力狀態規定了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類型并沒有違反民法的平等原則。5.自愿原則指可以不受限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糾正: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自愿原則不是指不受限制,而是指必須是當事人真實意愿的表達。議題1:正確認識民事法律關系合作探究李三與朋友晚上在某廣場附近燒烤攤吃燒烤時,無故被未滿11周歲的吳華及另外幾人毆打,致面部劃傷,經送醫院搶救治療7天后傷愈出院。李三出院后經司法鑒定為輕傷。因被告吳華的侵權行為導致原告受到損害,原告李三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本案中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答案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李三、吳華;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李三的人身利益;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李三享有獲取賠償的權利和吳華承擔賠償的義務。核心歸納1.全面把握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要素 含義 具體內容 提示主體 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都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有的民事主體都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客體 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物、行為、智力成果、商業標記、人身利益等 客體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內容 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享有某種特定利益的可能性;民事義務是民事主體依法應當為其利益的必要性 權利和義務既相互對立,也相互聯系,二者通常是對等的2.闡釋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1)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的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2)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3)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 年齡、智力 民事活動 代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16周歲以上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 獨立進行民事行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可以進行與他的智力、年齡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可以進行接受獎勵、贈與、報酬等行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議題2:正確理解民法基本原則合作探究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后留下不少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后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2022年的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現了這些郵票。劉某也是一名集郵愛好者,他當即表示愿意全部購買,最后以5 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買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此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位朋友處得知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五枚相當珍貴,可能每枚都價值5 000元以上,同時,他得知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 000元,拿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李某于是訴至法院,要求劉某返還郵票。(1)你認為劉某違背了哪條民法基本原則?他的正確做法是什么?(2)在民事法律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還有哪些?遵循這些原則有什么意義?答案 (1)劉某在李某不知郵票真實價值的情況下,低價購買李某的郵票,違背了民事法律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劉某應當告知李某這些郵票的真實價值,然后以合理的價格向其購買。(2)在民事法律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還有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等。民事主體只有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規范民事行為,才能更好地維護民事權利。核心歸納 全面理解民法基本原則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誠信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綠色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考向一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1 一天傍晚,小明(12周歲)將寵物狗牽出來玩,途經小區公園時,放開了牽引繩,狗在奔跑中將散步的七旬老人張某絆倒,導致張某身體多處骨折,入院治療一個多月,由此雙方產生糾紛。本案中( )①張某的生命權和健康權受到侵害②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賠償責任③張某有權請求小明的父母支付醫療護理費④小明無須承擔責任,小明的父母應承擔補償責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張某的健康權受到侵害,但生命權未受到侵害,①錯誤;小明侵害張某的健康權,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作為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②正確;張某的健康權受到侵害,可以要求小明父母支付醫療費、護理費等費用,③正確;小明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該民事行為已經超出其年齡、智力狀況,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④錯誤。考向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2 商品房預售合同在本質上是一種附期限的買賣合同,在預購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權之前,開發商未經預購人同意,擅自將同一商品房與第三人簽訂銷售合同( )A.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不構成侵權B.違背了自愿、等價有償的原則,屬于濫用權利C.違背了誠信原則,也是違約行為,應承擔責任D.侵犯了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利益,應當停止侵害答案 C解析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誠信等原則,要尊重法律規定,本案中開發商的行為違背了誠信原則,同時也是違約行為,A錯誤,C正確。本題未涉及強迫他人,也不存在等價有償的交易行為以及“相鄰關系”,排除B、D。達標檢測一、選擇題題組一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我國民法典合同編共526條,既有對《合同法》的繼承,也有與時俱進的創新。例如,細化了客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可以有理有據地向霸座者說“不”;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可以對商家的“特價、促銷商品概不退換”等霸王條款說“不”;明確了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遇到不可抗力障礙的,可以開具不可抗力證明,并以此為據主張減輕或者免除責任……這些折射出民法典( )①有利于豐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②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礎③進一步規范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及其關系④為市場經濟有效運行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不涉及豐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①排除;民法典是法治保障,而不是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礎,②排除。2.下列屬于維護民事權利的有( )①于某丈夫隱瞞彩票中巨獎并欺騙其離婚,于某起訴到法院②音樂創作人張某指責某公司的音樂作品侵權③趙某因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自己合法權益要求得到相應賠償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口罩、電子體溫計、消毒殺菌用品等防疫產品監督檢查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①②屬于維護民事權利,符合題意;③屬于行政訴訟,④屬于政府履行職能。故選A項。3.在北京上大學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遞公司給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張某寄高考復習資料,轉交相關物品后,李某填寫了快遞單,付清了快遞費。運輸過程中,物品丟失,李某訴諸法律。在這起民事法律關系中( )A.對李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公司B.對張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物品C.李某和快遞公司都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義務人,張某是權利人D.李某和快遞公司都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是快遞物品答案 D解析 本題中,李某付給快遞公司快遞費,快遞公司負責把物品安全及時投遞到位,兩者都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權利義務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因此答案選D。4.在超市購物時,售貨員根據顧客的要求稱好商品的重量或包裝好商品等,然后顧客再付款給售貨員。對這一過程,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在這一過程中,超市的義務是交付商品,收取付款則是超市的權利B.超市和顧客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對應的C.超市和顧客既要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也享有一定的合同權利D.在這一過程中,選擇商品是顧客的權利,付款多少也是顧客的權利答案 D解析 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在超市購物時,選擇商品是顧客的權利,但根據商場規定付款則是義務,因此D項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題組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5.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于民法始終的根本性規則,是對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方針。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其目的在于( )①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②保障民事主體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處理民事法律關系③處理社會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懲罰犯罪分子④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思處理民事法律關系時,不得違反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②錯誤;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不是處理社會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懲罰犯罪分子,③錯誤。6.一群推銷員頻繁出沒各大商場、餐館,他們的推銷手法如出一轍,未經同意就強行給客人擦鞋、擦包。即使客人明確表示拒絕,他們還會繼續下去,這種糾纏式推銷讓很多人感到無奈,只好掏錢了事。上述推銷員的行為違反了民法典確立的(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C.有償原則 D.公平原則答案 B解析 推銷員未經同意就強行給客人擦鞋、擦包,即使客人明確表示拒絕,他們還會繼續下去,這種糾纏式推銷違背了消費者意愿,違反了民法典確立的自愿原則,B符合題意,A、D與題意不符。有償原則不是民法典確立的原則,C錯誤。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指出,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必須遵循和體現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下列對公序良俗理解正確的是( )①公序是指與社會公共利益有關的社會秩序②良俗是指社會公認的法律準則和風俗③維護公序良俗是對自愿原則的否定④維護公序良俗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 公序是指與社會公共利益有關的社會秩序,①正確;良俗是指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和風俗,②錯誤;公序良俗原則是對自愿原則的限制,而不是否定,③錯誤;公序良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維護公序良俗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正確。8.何某有一棟可以眺望海景的別墅,當他得知有一棟大樓將要建設,從此別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時,就將別墅賣給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張某。何某的行為違背的民法的基本原則是(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C.誠信原則 D.等價有償原則答案 C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某(男)和陳某(女)結婚后開了一家餐廳,并購置了房子和車子。婚后不久,夫妻二人產生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后李某同某餐廳員工劉某確立了不正當關系。2022年2月,李某突然咳血,經醫院檢查發現他患了肺癌,且是晚期。在治療期間,劉某一直照顧他。李某去世前,在公證人以及律師的見證下,立下遺囑,把餐廳、房子、車子全部留給劉某。李某去世后,其妻子陳某堅決不承認這份遺囑,并把劉某告上法庭,要求判決遺囑無效。最終人民法院支持了陳某的訴求。有人認為,法院的判決違背了民法基本原則中的自愿原則。結合材料和所學民法知識對上述觀點加以評析。答案 法院的判決并未違背自愿原則。(1)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兩者相輔相成。(2)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陳某是李某的合法妻子,餐廳、房子、車子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李某無權處理屬于陳某的那部分財產。(3)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李某所立的遺囑違背了公序良俗。(4)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重要原則,如果遺囑有違該原則,應面臨無效的風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課 課時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學生版).docx 第一課 課時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