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導學案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法治意識:明白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有法律依據。3、公共參與: 升華學生對黨的認識,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做有時代擔當的青年,成為共產主義接班人。教學重難點:重點: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難點: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大歷史意義。一、定向自學知識梳理(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1)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原因:①內因:清政府對內實行 統治,對外采取 政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②外因: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 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影響:近代中國的 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 的基本依據,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 的矛盾、 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3.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近代中國的 和 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①爭取 、人民解放。②實現 、人民幸福。(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拯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 、 、義和團運動、 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迫切需要 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 凝聚革命力量。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中國共產黨誕生條件: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②1919年五四運動后, 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③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 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2)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學一經成立,就把為中國人民 ,為中華民族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3、三種建國方案的比較類別 政治力量 政治主張 實踐結果第一種 先后以 和 統治集團為代表 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 統治,讓中國繼續 的道路 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 以某些 或中間人士為代表 幻想建立 ,走獨立發展 的道路 沒有得到 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第三種 以 為代表 主張建立 領導的、以 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 贏得包括 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3)在近代中國三種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 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 ,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新民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 、 、 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 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 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 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 向 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 。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 ,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 。二、展示激學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末,是中國清代的鼎盛時期,史稱“乾隆盛世”。那個時期,中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這個時候,歐洲諸國先后開始了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后來居上。而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對這一歷史性大變革卻茫然無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視西方科學技術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國的發展大大落后了,國際地位急劇衰落,備受外強欺侮。合作探究一:(1)運用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兩大歷史任務分別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兩大歷史任務三者關系如何?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鑄就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小組合作探究二: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材料一: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經過艱難抉擇,中國共產黨終于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領導中國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小組合作探究三(1)結合材料一,談談中國共產黨探索出的正確革命道路是什么?(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具有怎樣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材料一 近代以后……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在舊式的農民戰爭走到盡頭,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屢屢碰壁,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紛紛破產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非凡的初心和使命,引領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大向強,創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更把這個政黨和一個國家的夢想、一個民族的向往、億萬人民的期盼緊緊融為一體,書寫了人類歷史上激動人心的發展篇章。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建黨101周年前夕、新中國成立73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黨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當中國巨輪駛向復興彼岸,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屹立于世界東方。小組合作探究四:根據材料,如何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精講領學四、反饋固學1、孫中山在《興中會章程》中說,“近之辱國喪師,翦藩壓境……堂堂華夏不齒于鄰邦…… 乃以庸奴誤國,荼毒蒼生……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下列對當時社會現狀理解正確的是:①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當時的歷史任務之一④帝國主義的入侵加速了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的進程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習近平在建黨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鴉片戰爭后,國家蒙難、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那時候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我們最偉大的夢想”。回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走過的路,在艱辛探索中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是基于:A.鴉片戰爭后傳來的馬克思主義成為黨的指導思想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徹底改變了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D.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符合當時社會實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3、2022年11月7日,《覺醒年代》獲“最佳電視劇”獎。該劇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百態人生,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光輝歷程。黨的建立意味著( )①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②中國社會徹底改變了基本國情,中華民族走向新時代③解決中國問題有了出路,推進中國革命有了正確道路④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年代,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嘗試救國救民之道,而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究其原因就在于:①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張超越了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②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指出了正確的前進方向③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④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人民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5、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A.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B.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C.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D.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米、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6.(24屆河南南陽高一下期中考)近代中國,國民黨統治集團主張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地主官僚買辦集團主張依靠帝國主義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中間人士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等,他們的方案都未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是:①他們都脫離人民群眾,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②他們都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③他們都不能順應時代尊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④這些政治派別都缺乏一定的階級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2湖南西洞庭管理區一中高一階段練習)下列關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近代中國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工農聯盟結成并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領導力量②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③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④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和中國人民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講到:辛亥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受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也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話中所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必然導致革命的行動B.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C.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D.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9、(2022·江蘇蘇州高一期中)為探尋“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上下求索。用毛澤東的三個詩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人間正道是滄桑”就能夠清晰地勾勒出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邏輯進程。這體現了( )①近代各種政治力量紛紛提出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②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當時有多種矛盾③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浙江溫州高一期中)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迎來了曙光,1949年,中國迎來了光明前景。下列對這句話解讀正確的是( )①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成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③1911年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領導人民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2·浙江溫州高一期中)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A.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B.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任務C.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D.帝國主義的入侵、西方對中國的欺凌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12、近代以來,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劇烈社會運動中,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提出了多種建國方案。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這些嘗試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B.這些嘗試阻礙了社會的發展C.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D.這些嘗試都沒有認清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矛盾13、探究近代中國社會,不能不了解近代中國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下列對近代中國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近代中國的多重矛盾決定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B.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C.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多重矛盾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唯一主要矛盾14、(2022·江蘇淮安高一期中)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然而,當近代西方國家沖破封建制度的羅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時,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卻日趨落后。導致近代中國日趨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國日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 ②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③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④封建制度不再適應生產力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我國政治的發展方向上始終存在著三種力量和三種道路。下列對這三種力量和道路敘述正確的是( )①國民黨統治集團——主張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但同意與共產黨聯合執政②小資產階級——主張依靠帝國主義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③中間派或中間人士——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④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為何中國的現代化成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時期,而不是其他時期?唯一的解釋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歷史創造方位得以正確認定,中國人民的歷史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換句話說,在20世紀初諸多嘗試解決中國問題的政治力量中,唯獨中國共產黨能夠勝出。這是因為( )①中國共產黨一誕生就是最強大最堅強的組織②中國共產黨能夠廣泛的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③中國共產黨能夠制定符合實際人民利益方案④中國共產黨能夠獲得所有階級和階層的擁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導學案 參考答案合作探究一【答案】(1)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近代中國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2)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合作探究二【答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變現在三個方面:①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②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制度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③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合作探究三【答案】(1)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2)答案: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為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新中國的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合作探究四【答案】①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有比較才有鑒別。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③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反饋固學答案1-5 CDBAC 6-10 BDBBD 11-15 CCBBD 16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