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青春時光第一課 青春的邀約1. 如何悅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1)正視身體的變化,欣然接受。(2)不嘲弄同伴的生理變化。(3)追求外在美的同時,也要追求內在美。2. 如何正確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1)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2)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3)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4)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3. 如何面對青春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變化?(1)學會獨立思考。(2)培養批判精神。(3)開發創造潛力。4. 獨立思考的要求有哪些?(1)不一味追求獨特。(2)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3)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5. 批判性思維表現在哪些方面?(1)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2)敢于表達不同觀點。(3)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4)敢于向權威挑戰。6. 如何培養批判精神?(1)有質疑的勇氣,有表達自己觀點、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2)考慮他人的感受,更有利于解決問題。(3)掌握批判的技巧。7. 如何開發創造潛力?(1)要敢于打破常規,開創前人未走之路。(2)關注他人與社會,看重創造的意義和價值。(3)積極參加社會實踐。8. 為什么說創造離不開實踐?(1)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離不開勞動和創造。(2)社會實踐是創造的源泉,激發我們創造的熱情。第二課 青春的心弦1. 對待性別刻板印象需要怎樣的態度?我們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別的同時,不要過于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2. 怎樣正確對待男生女生的性別優勢?(1)男生女生擁有各自的性別優勢。欣賞對方的優勢,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原因)(2)認識自己的優勢,發現對方的優勢,相互取長補短。(3)正確對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應因自己某一方面的優勢而自傲,也不應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4)男生女生應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3. 如何與異性正常交往?(與異性正常交往的要求)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三課 青春的證明1. 青春的探索為什么需要自信?(自信的重要性)(1)自信讓我們充滿激情、信心和希望。(2)自信激發潛能與活力,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創造可能。2. 怎樣培養自強的品質?(1)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自強的重要內容)(2)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3. 怎樣做到“行己有恥”?(1)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2)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3)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和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4)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4. 怎樣做到“止于至善”?(1)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3)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第二單元 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第四課 揭開情緒的面紗1. 人的情緒包括哪些?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還有害羞、焦慮、厭惡和內疚等復雜情緒。2. 情緒受哪些因素影響?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3. 情緒的作用有哪些?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動積極作用 消極作用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 可能讓我們因為某個小小的挫敗而止步不前4. 青春期的情緒有什么特點?情緒反應強烈、情緒波動與固執、情緒的細膩性、情緒的閉鎖性、情緒的表現性。5. 為什么要學會表達情緒?(1)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2)關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6. 調節情緒的必要性有哪些?(1)正面情緒能讓人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2)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3)合理地調節情緒,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7. 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訓練。第五課 品出情感的韻味1. 情感與情緒有何關系?(1)聯系: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2)區別: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2. 情感有幾種分類?(1)有基礎性情感,如安全感;有高級情感,如道德感。(2)有正面的體驗,如愛的情感;有負面的體驗,如恐懼感。(3)有兩方面混雜的體驗,如敬畏感。3. 情感的作用有哪些?(1)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2)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3)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相關。(4)情感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這正是我們生命成長的體現。4. 為什么要追求美好情感?(1)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逐漸豐富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美好情感。(2)美好情感表達著我們的愿望,促進我們的精神發展。5. 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有哪些?(1)在人的社會交往、互動中自然引發,不能強迫。(2)可以通過閱讀、與人交往、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等方式獲得。(3)創造正面的情感體驗:完成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幫助他人,走進博物館或大自然,欣賞藝術作品。6. 如何正確認識負面情感?(1)對于我們的成長也有意義。(2)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飽滿豐盈。(3)學會承受一些負面感受,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的助力,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不斷成長。7. 傳遞情感正能量有何方法?(1)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學會關心他人。(2)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3)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8. 傳遞情感正能量有什么意義?(1)使我們不斷獲得新的感受。(2)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3)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而多一份美好。第三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第六課 “我”和“我們” 1. 我們為什么要過集體生活?(1)集體生活滿足我們的情感需要。(2)讓我們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3)集體成員彼此傳遞關愛和溫暖。(4)集體榮譽感激勵我們不斷前進。2. 如何正確認識集體的力量?(1)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集體力量的來源)(2)借助集體的強大合力可以完成許多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3)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3. 集體生活對于個人發展有什么作用?(1)有利于我們涵養品格。①培養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②培養我們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2)有利于我們發展個性。第七課 共奏和諧樂章1. 如何處理個人意愿和集體規則沖突?(1)個人意愿服從集體的共同要求。(2)理解集體要求的合理性,反思個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實現的可能性,找到平衡點,解決沖突。2.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1)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認識)(2)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3)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前提下,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第八課 美好集體有我在1. 美好集體有什么特征?(1)有共同的愿景。(2)有良好的氛圍。①美好集體是民主的、公正的。②美好集體是充滿關懷與友愛的。③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④美好集體是充滿活力的。2. 如何共建美好集體?(1)需要我們自主建設、自我管理。①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②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③發揚“自治”精神。④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2)在擔當中成長,積極參與、主動分擔。①各盡其能,發揮所長。②悉心呵護集體榮譽。③勇于擔責。④接納、理解和包容他人,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 1.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體現在哪些方面?(1)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2)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3)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2. 法治的意義。(重要性)(1)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有利于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3)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3. 法律具有什么特征?(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表現)(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3)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5. 法律具有什么作用?(1)規范作用: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2)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1. 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1)必要性: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社會原因: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②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1)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3. 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六道防線。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4. 為什么要樹立法治意識?(1)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2)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3)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4)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5)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5. 為什么要依法辦事?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6. 如何做到依法辦事?(1)樹立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2)遵守各種法律、法規。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